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陳晨 中國物資出版社 (2011-10出版) 作者:陳晨 頁數(shù):212
前言
漫漫人生,總會有一些負面情緒占據(jù)著你的心靈,或抑郁孤獨,或嫉妒猜疑,或喜怒無常,或無端恐懼,或顧慮重重……這些心理陰影好似遮住了滿天的陽光,讓你的生活變得陰晦而黯然。 其實,人生一世,就是一段心靈的跋涉歷程。每個人的幸福美滿是可以通過自己塑造的,你是悲泣,還是歡歌,主要由心來選擇和支配。所有的負面情緒,所有的心理壓力,不過是生命中的一個個跨欄,你跳過了,就可以從煩惱的沼澤中解脫,就可以領(lǐng)略到生活的絲絲甜蜜和人生的幸福美好。 《心理學經(jīng)典故事》正是這樣一本心靈自助書。全書由一個個故事組合而成,每一個故事,都是可以凈化心靈的處方。細細閱讀,很多困擾人的問題一下變得通透、簡單。若你正為情緒所擾,若你無法改變結(jié)果,那不妨拿起本書,給心靈做個按摩,自會吹去心頭積留的塵埃,留一份清澈美好在心間。 空虛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在平凡的日子里尋找不平凡的活法,從寂寞的生活中尋求有意思的事情,去體現(xiàn)生活的快樂。 沮喪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面對一時的失敗,學會用信念開辟一條人生之路。只要信念不垮,生命就不會變形。 茫然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不要為昨天而悔恨,不要為明日而擔憂,需要過好的是今天,學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疲憊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生活不只有打拼,還要有享受。若累了,就好好歇一歇,做好自我調(diào)節(jié)才能順利起程走得更遠。 不幸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每一個挫折或是障礙,都是超越自我的契機。我們要學會從苦難中萃取人生的真諦,從不幸中鍛造不屈的心靈。 浮躁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要掙脫這個紛雜喧囂、物欲橫流的社會,唯有用一顆淡定的心,不氣盛用事,不好大喜功,必定會收獲花香滿徑。 生氣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聰明人之所以聰明就在于,善于利用理智駕馭情感,他們懂得予人寬容,就是予己寬容。 冷漠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基本,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試著用一顆美麗友善的心對待別人,你便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人生。 貪婪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人生只有知足才能幸福,我們應該現(xiàn)實地面對生活,不要在無止盡的欲望中迷失自己。 恐懼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人生難免經(jīng)歷風雨,不能害怕壓力,不能逃避責任,勇敢地迎上去,戰(zhàn)勝它,自己就成了生活的主宰。 執(zhí)著時,給自己的心靈做個按摩。回頭看看,審視自己的來時路,這條路是否真的適合自己走。若不是屬于自己的路,繼續(xù)走下去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請永遠記得,不要讓今天的心情改變自己,不要讓泥沼磚石擋住了自己前進的道路。我們要適時地給心靈做個按摩,逐漸向從容安適的生活靠攏。心靈平衡了、安頓了、豐盈了,我們的人生也就幸福了、美好了、無憾了。 編者 2011年4月
內(nèi)容概要
每一個故事,都是可以凈化心靈的處方。細細閱讀,很多困擾人的問題一下變得通透、簡單。若你正為情緒所擾,若你無法改變結(jié)果,不妨拿起《心理學經(jīng)典故事》,給心靈做個按摩,自會吹去心頭積留的塵埃,留一份清澈美好在心間。
書籍目錄
浮躁心理——非寧靜無以致遠悲觀心理——天生我材必有用虛榮心理——頭重腳輕根底淺嫉妒心理——妒火中焚燒自己挫折心理——天無絕人之路病態(tài)懷舊——逝者如斯夫定式錯位——找回自己的正常思路攀比心理——這山望著那山高逃避心理——挑起肩上的重擔焦慮心理——擺脫杞人憂天的思維抑郁心理——陰影是一條紙龍緊張心理——放松心中的那根弦恐懼心理——別把自己嚇倒憤怒心理——別人生氣我不氣空虛心理——空虛也能催人老沖動心理——獵殺沖動的魔鬼孤獨心理——束縛心靈的隱性繩索 厭倦心理——找回昔日的熱情和樂趣 自閉心理——不要禁錮自己 依賴心理——培養(yǎng)自己獨立的人格偏執(zhí)心理——沒有觀點的人的憤怒完美心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懶惰心理——懶惰是萬惡之源自卑心理——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自負心理——別把自己當回事自戀心理——我愛因為我被愛后悔心理——只是當時已惘然憂郁心理——要在陽光中呼吸抱怨心理——面對陰暗背對陽光猜疑心理——長相知,不相疑報復心理——冤冤相報何時了自私心理——勇于分享你的成果貪婪心理——千金散盡還復來怯懦心理——勇敢面對一切潔癖心理——心神寧靜身自凈購物狂心理——千金難買心充實暴食癥——饕餮大餐的難言之隱厭食癥——怎樣拯救你的胃口失眠癥——輾轉(zhuǎn)反側(cè)難入眠開燈睡覺——人生不需要總是“太陽”逆反心理——背道而馳自取滅亡羞怯心理——掀起你的蓋頭來狹隘心理——有氣度才會有高度煙癮心理——拒絕尼古丁的肆虐毒癮心理——無毒一身輕酒癮心理——借酒消愁愁更愁強迫心理——讓自己駕馭自己回避心理——直面廬山真面目分裂心理——兩個靈魂的戰(zhàn)爭表演心理——卸下自己的戲裝創(chuàng)傷性應激心理——克服心有余悸的障礙體像障礙——真正的美并不是外表雙向障礙——抑郁與亢奮的戰(zhàn)場社交恐懼癥——沖破交際的藩籬乘車恐懼心理——摒棄自己心中的恐懼上班恐懼癥——歡樂長假的精神副產(chǎn)品上學恐懼心理——勇敢背起小書包電視孤獨癥——逃離熒幕的魔爪癔癥——歷練自己不成熟的心理
章節(jié)摘錄
其實,我們的古典文化一直都在提倡戒驕戒躁?!墩撜Z》中有“小不忍,則亂大謀”“三思而后行”,等等,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告誡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要求我們不論在什么境況下都要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tài)。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上看,社會風氣會影響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要打破某種社會風氣,就需要每一個社會個體的點滴努力。浮躁是一種情緒心理,是一種并不可取的生活態(tài)度。人浮躁了,會終日處在又忙又煩的應急狀態(tài)中,脾氣會暴躁、神經(jīng)會緊繃,長久下來,會被生活的急流所裹挾。凡成事者,要心存高遠,更要腳踏實地,這個道理并不難懂。那么當代社會產(chǎn)生浮躁的原因有哪些呢? (1)高科技和信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高科技和信息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導致人們浮躁的心態(tài)。因為高科技的更新和發(fā)展強調(diào)的是速度,所以人們很難再像過為了某種人生的信仰保持心神的安寧。人們追求速度、效率和解決問題的捷徑。在追求這些的同時,人們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甚至不惜代價地投機。最后,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流變少,人變得越來越自我和獨立,從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因素,以上這些現(xiàn)象可籠統(tǒng)地歸為浮躁的心態(tài)所致。 (2)人與人之間的攀比 從個人主觀方面來看,個人間的攀比是產(chǎn)生浮躁心理的直接原因?!叭吮热耍瑲馑廊恕?,通過攀比,對所處環(huán)境不適應,對自己現(xiàn)有狀態(tài)不滿意,于是過急的欲望油然而生,使人們顯得異常脆弱、敏感,稍有誘惑就會盲從。 (3)激烈的競爭與工作壓力 如果說高科技只是一個間接原因、一個誘因。那壓力與競爭便是浮躁的直接原因。競爭促使優(yōu)化,優(yōu)化意味著市場要求個人的條件更加優(yōu)秀。人們不能坐以待斃,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坐享其成,凡事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去獲得。這是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所以,冷漠也好,殘酷也罷,都是浮躁的心態(tài)所導致的不良后果。 (4)畸形的快餐文化 書籍是人的精神食量,可現(xiàn)在流行的一些大眾讀物卻很少有凈化心靈的內(nèi)容。市場上充斥的一些所謂的暢銷讀物,用新奇的標題、離奇的情節(jié)、夸張的形式、炫目的色彩誘惑著本已浮躁不堪,無太多抵抗力的人們。在物欲涌動的今天,人們對這些快餐文化變得束手無策,只能選擇默默地接受。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物質(zhì)世界中,人人都可能有過浮躁的心理,但是這也許只是一個念頭而已。一念之后,人們還是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會迷失了方向。然而,如果浮躁使人失去對自我的準確定位,使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時,就會給家人、朋友甚至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 生活中的我們,經(jīng)??吹揭恍┤俗鍪氯鄙俸阈?、見異思遷、急功近利、不安分守己,總想投機取巧,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卻很大。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他們不知所為,對前途毫無信心,心神不寧,焦躁不安。由于焦躁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其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賺到錢,即使是違法亂紀的事情也會去做,這勢必會造成家庭和社會的不和諧。 那么如何采取具體措施克服浮躁呢? (1)在攀比時要知己知彼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人獲得自我認識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二者之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如果不同卻又強加作比較,得出的結(jié)論就會是虛假的。明白了這一點,人的心理失衡現(xiàn)象就會大大減低,也就不容易產(chǎn)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 (2)要有務實精神 務實精神就是“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精神,是開拓的基礎(chǔ)。沒有務實精神,開拓只是花拳繡腿,這個道理是人人都應懂得的。毛澤東曾經(jīng)說:“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闭f的就是如果我們能安下心來認真做一件事情,就沒有做不好的。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半途而廢,就像是故事中的賈金斯,在開始的時候是一腔熱血,然后是熱情消退,最后是完全放棄。 如果我們能夠堅持,真正靜下心來,認真地去學習、工作,相信我們做的會比現(xiàn)在好很多。只有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樂。 (3)遇事勤于思考 考慮問題應從現(xiàn)實出發(fā),不能跟著感覺走,更不能夠盲目跟從他人的思維。要能夠把握自然規(guī)律,因為一切有悖自然規(guī)律的看法都是不成熟的,是注定要在自然規(guī)律面前屈‘服的。另外,看待問題要站得高、看得遠,所謂氣度決定高度,不是不切實際的好高騖遠,而是在堅實的基礎(chǔ)上開闊自己的眼界,做一個腳踏實地、敢于打拼的人。 學生浮躁了,往往不能安心學習;員工浮躁了,產(chǎn)品的質(zhì)量、生產(chǎn)的安全會大打折扣;企業(yè)領(lǐng)導浮躁了,判斷力會受影響;商家浮躁了,表現(xiàn)為急于推出新產(chǎn)品,為馬上獲得利潤而不擇手段,甚至出現(xiàn)諸如造假的惡性事件。你有浮躁心理嗎?請對下列題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來測試一下吧。 ①你是否經(jīng)常心神不寧、焦躁不安? ②你是否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經(jīng)常跳槽換工作? ③你是否在求職中往往想著大城市、大企業(yè),向往高收人、高地位,不能正確評估自己的分量,結(jié)果處處碰壁? ④你是否總是渴望和力求結(jié)識比自己優(yōu)越的人,而對不如自己的人則愛理不理,希望從結(jié)識的人那里獲得好處? ⑤你是否遇到事情容易急躁,不能控制感情? ⑥你是否做事沒有恒心,經(jīng)常見異思遷? ⑦你是否成天無所事事,總想投機取巧,且脾氣很大? ⑧你是否在戀愛時把戀愛當成好玩的游戲,經(jīng)常見異思遷,尋找異樣的刺激打發(fā)自己的空虛和無聊? ⑨你是否經(jīng)常頭腦發(fā)熱,有盲從心理,譬如對于炒股票、期貨和房地產(chǎn)投資等盲目跟風? 答案解析: 如果你對上述9個問題至少有6個問題回答是“是”,那么你就有浮躁心理了。P3-5
編輯推薦
請永遠記住,不要讓今天的心情改變自己,不要讓泥沼磚石擋住了自己前進的道路。我們要適時地給心靈做個按摩,逐漸向從容安適的生活靠攏。心靈平衡了,安頓了,豐盈了,我們的人生也就幸福了,美好了,無憾了。 《心理學經(jīng)典故事》(作者陳晨)是一本心靈自助書,全書由一個個故事組合而成,每一個故事,都是可以凈化心靈的處方。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