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王宇 中國物資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王宇 頁數(shù):26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是佛教大國,佛教傳入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兩千多年之中,流傳下來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佛教故事,其中很多都富有哲理,包含了非常廣泛的佛理意義。佛說:“佛陀能夠度人?!比欢鴱母疽饬x上來說,人如果想取得非凡的成就,是需要自己努力的。但是人生做事,目的性是一大關鍵。沒有目的地做事,就是盲目了。而大量的佛理故事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許我們在“入”了佛之后,才會深刻地感受到:佛陀是可以度人的。佛說:“你不可能糾正世界上每一個人而使天下太平,正如一個人不能遺棄全世界的石頭跟荊棘使所有的道路都平坦。我們要走得更平坦、更遠、更長,就要先穿一雙鞋子。穿什么鞋子呢?那就是‘放下’?!狈鹫f:“過去之跡不追,拋棄過去的觀念。未來不迎,斷絕意識的關聯(lián)。眼前念起不執(zhí)不取,心如虛空。”佛教雖然有消極的一面,但是只要我們有個好的心態(tài),那么它的大多數(shù)還是對人生的發(fā)展歷程有利的。當初達摩到中國來,到南方拜見了梁武帝。因為梁武帝“有眼不識真佛”,達摩于是就離開了。后來,梁武帝后悔了,派人前去追趕。眼看前面已經(jīng)沒有路了,達摩“一葦渡江”來到北魏。在那里,他不吃不喝,面壁靜坐了9年。相傳,在他面壁的最后一刻,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他成佛了。一天,一個和尚來參訪他,這個人就是慧可,禪宗后來的二祖。他想拜達摩為師,但達摩不理睬他。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慧可就一直在外面站立著。后來紛紛揚揚的大雪把他的膝蓋都埋沒了,達摩仍不為其熱忱所動。慧可絕望了,他用劍砍下自己的一條手臂,遞給達摩,表示自己求法的堅決意志。達摩看他意志堅決,于是就答應了他。
內(nèi)容概要
《佛陀度人:看佛悟人生》在大量的佛教經(jīng)典故事中記憶精選,當然,佛陀度人,還得從最普通的凡人度起。于是,書中那些與我們生活有密切關系的故事,被生活智慧、返樸歸真、生死燭照、快樂之道、現(xiàn)實、做自己等呈現(xiàn)給了我們。雖然不是每個故事都讓你熱血沸騰,但每個故事都會產(chǎn)生它硬挨產(chǎn)生的熱量,注入你的身體,滋養(yǎng)你的每一根神經(jīng),給予你最樸實的智慧。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悠閑人生。始于放下1.人生之路始于"放下"2.放下,就是解脫3.放下即快樂4.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5.拿得起,更要放得下6.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7.放下,修身養(yǎng)性的最高境界8.懂得順其自然9.學會放下,人生百年一夢第二章 正視現(xiàn)實,活在當下1.不念過去和未來,活在當下2.正視現(xiàn)實,及時回頭3.珍惜現(xiàn)在,把握幸福4.生則灑脫,死則安然5.活在當下,做情緒的主人6.看腳下才能走好每一步7.敢于正視自己的缺陷8.不要試圖改變不可避免的事第三章 寬容待人??鞓吩慈?.做人要有寬廣的胸襟2.不指責,少抱怨3.以德報怨,修心是福4.學會容忍,遠離是非5.寬容別人就是寬容自己6.不念舊惡,不憎惡人7.寬容不是軟弱8.不可動怒,百忍成精9.寬容比仇恨更有力量10.保持一顆善良的心11.與人無過節(jié),做人更輕松第四章 靈活變通,絕處逢生1.做人不能太固執(zhí)2.生活中不必過于執(zhí)著3.換個角度就是另一種人生4.變通乃做人立世之根本5.打破常規(guī),不走尋常路6.思路決定出路7.隨機應變,隨遇而安8.懂得變通,不通亦通9.今日不執(zhí)著,明日不后悔10.學會變通,生活將是另一番天地第五章 摒棄貪欲。清修佛心1.沒有欲望就沒有煩惱2.淡化利欲之心3.貪多求全要不得4.種瓜得瓜,種豆得豆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降低一分欲望,得到一分幸福7.抵制虛榮的誘惑,災禍就會遠離8.知足,幸福才會相伴第六章 境由心生。心隨意動1.面對選擇,勇于承擔2.調整心態(tài),快樂生活3.成功真諦——自信百分百4.為別人點亮一盞心燈5.心態(tài)改變命運6.拒絕做心理奴隸7.事事平???,減壓"心"舒暢8.用欣賞的眼光看待生活9.一念成佛,一念成魔10.心態(tài)改變一切第七章 貴在自我,人生真諦第八章 反省自己,貴在感知
章節(jié)摘錄
功、名、利、祿……現(xiàn)代人對此總是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放不下,所以才行走得疲憊,活得掙扎。放下糾纏夢想的枝蔓,放下縛贅熱愛的功利,放下阻礙信仰的誘惑……心輕者上天堂,但有多少人肯放下呢?“兩個空拳握古今,握住了還當放手?!狈鹬v經(jīng):如何向上,只有放下。放下不是放棄,放下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放下利誘,才會步伐輕盈,攀登敏捷;舍棄貪念,才會心無旁騖,抵達目標……陶淵明雖然放下了“五斗米”,卻吟出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李白雖然放下了官場名利,卻道出了“相看兩不厭,惟有敬亭山”的清幽;杜甫放下了富貴生活,卻看到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的悲愴;王維放下了榮華富貴,卻悟到了“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雅致。放下不但不會失掉幸福,而且還能成就完美——經(jīng)過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絕對的完美,但我們可以追求經(jīng)過放下之后留下的完美。就好比是身上的包袱太多,在關鍵時刻,我們需要放下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輕松上路一樣。古人已有如此高潔的情操,更何況是今人呢?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工作生活節(jié)奏快,讓人疲倦壓抑,與其與人爭名逐利,不如多給自己制造一些清凈安逸的環(huán)境;與其與人比權量力,不如度人自度的豁達明朗??墒?,在一個喧囂浮躁的時代,到哪里去尋找寧靜的心靈棲息之地呢?這就在于人們不要對生死、得失、榮辱、富貴、貧賤等看得過重,要克制、忍耐人性中的缺點,豁達地對待這些問題。懂得平淡看得失、視榮辱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智者。佛說:“色、聲、香、味、觸五樣東西染污了我們的清凈心及本性?!鼻鍍粜木褪钦嫘?,清凈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人性本來就是清凈的,放下功、名、利、祿……不要讓這些東西玷污了我們清凈的本性。首先,要放下偏執(zhí)。佛說:“人活著之所以感到勞累疲憊,就是因為總被種種外在的事相所迷惑,總期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連步子都邁不開了。如果放下偏執(zhí),苦當下就是空,煩惱就是菩提,人生也就自此解脫?!?/pre>編輯推薦
《佛陀度人》由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悠閑人生,始于放下。你不可能糾正世界上每一個人,而使天下太平。正如一個人不能遺棄全世界的石頭跟荊棘,使所有的道路都平坦。我們要走得更平坦,更遠,更長,就要先穿一雙鞋子。穿什么鞋子呢?那就是“放下”。佛法認為:〈br〉淡泊明心,放下貪嗔癡,不絕望于人生之苦,亦不執(zhí)著于人生之樂,即可無欲無望。如此一來,生命層次得到提升,人生境界得以開闊?!碽r〉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br〉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br〉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碽r〉放下、寬容、變通、做自己,這就是生活的道理,更是做佛的道理?!碽r〉佛陀度人,其實是人生自度,把人生做得像佛一樣,忍卻萬般苦,自來沁心甜?!碽r〉仔細看來,佛法、佛理、佛史皆是生活,都可度人?!碽r〉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br〉去除雜念,心靜如水,人的天性便會顯現(xiàn)。不求得心的平靜,卻一味追尋人的天性,那就像撥開波浪而去撈水中的月亮一樣。〈br〉心中常存知足、感恩、包容。敬重貴人,札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