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作者:王宇 主編 頁數:290
Tag標簽:無
前言
何為佛? 幾千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于中印度。出家,修行,在菩提迦葉耶成佛。成佛后,四十五年間,行走于恒河兩岸,為大眾說法,從此,佛法才得以在人世間流傳?! ∮腥藛柗穑簽楹尾毁n予我與別人一樣閉月羞花的容顏?你真不公平! 佛日:你怎么不知?那些只是曇花一現的東西,是用來蒙蔽世俗眼睛的障礙物,沒有什么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偏偏有人對它不屑一顧! 于是,人叉問:世間為何有那樣多的遺憾? 佛日:這原本就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體會不到
內容概要
有人問佛:為何不賜予我與別人一樣閉月羞花的容顏?你真不公平!
佛曰:你怎么不知?那些只是曇花一現的東西,是用來蒙蔽世俗眼睛的障礙物,沒有什么美可以抵過一顆純靜仁愛的心,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偏偏有人對它不屑一顧!
于是,又問:世間為何有那樣多的遺憾?
佛曰:這原本就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體會不到快樂!
再問: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害怕不能把握時,應該怎么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緣還是劫!
此人大驚,乞求道:如何才能如您一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我也曾如你般單純天真。
人們以為:佛陀來自天堂。但是,事實并非如此。
他與普通人一樣,來自人間,經歷過結婚生子的世俗生活。后來,他放棄王位、出家求道,最終,在菩提樹下修身成佛。
他以自身修行的經驗告訴人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證得?!币簿褪钦f,眾生都具備佛陀所具備的一切品質,只是隱沒不見,雖有若無。因此,為妄想、生死所縛,非但不能決定生死大事,甚至連自身心靈的起落也無法掌控。
書籍目錄
人之第一智 心中有佛,與佛結緣
1. 用禪心化解生活中的煩惱
2. 笑對人生,知足常樂
3. 不要接受別人給予的痛苦
4. 安靜——人生的美好境界
5. 沒有永恒的快樂與痛苦
6. 萬物自有定數,故遇事不可強求而行
7. 只有適當的舍棄,才會享受到財富
8. 不要拿別人的思想來左右自己的生活
9. 少嫉妒,少羨慕
10. 既要有勇氣拿得起,更要有肚量放得下
11. 敢于放下,坦蕩生活
人之第二智 慈悲待人,爾即成佛
1. 愛心是生命的源泉
2. 因為慈悲,人生路更寬
3. 人生最善良的行為是奉獻
4. 要善于與人和諧相處
5. 報復,等于往怨恨的烈火上澆油
6.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7. 把好的東西與別人分享,才會得到更多
8. 用善心裝點人生
9. 以德報怨,修心是福
人之第三智 心正成佛,心邪成魔
人之第四智 珍視親情,感受幸福
人之第五智 持之以恒,登峰造極
人之第六智 知恩重義,活出真諦
人之第七智 以德立身,寬容致福
人之第八智 踏實做人,謙虛做事
人之第九智 減去欲望,減去負擔
人之第十智 放棄自我,回歸真我
章節(jié)摘錄
1. 用禪心化解生活中的煩惱 海濤法師有一句名言:“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每個人都想擁有一個完美的生活,但往往事與愿違,快樂不起來,幸福不到來,美好的事情擦肩而過,心中的愛受到傷害。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碰到一些煩惱和不盡如人意的事情。這些事情如果用感覺去應對它,不是真的美好;但用禪心去體會它,或許就是真的美好?! 》鸺抑v緣,有些東西是你的就是你的,但有些東西不是你的,你再煩惱也沒有用。拋卻這些對身
編輯推薦
《佛度有緣人》以故事的方式講解了眾生與佛緣之間的關系及怎樣結佛緣,內容淺顯易懂,用最簡單的語言闡述佛學中的一些知識和理念。 心中有佛是佛緣,放棄非分的欲望是佛緣,平和地面對生活是佛緣,對己對事負責是佛緣,擁有美好的信念是佛緣,行智慧之事是佛緣,善于忍耐是佛緣,寬容待人是佛緣,懂得愛與感恩是佛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