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法(上下)

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張培瑜,薄樹人,陳美東,胡鐵珠  頁數:1052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是關于研究“中國古代歷法”的專著,書中以大量史料為基礎,梳理歷史上各歷推步方法,復原歷術算法和數據,闡述歷術推步的天文意義。作者認為,中國古歷計算方法的發(fā)展進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先秦至南北朝、隋唐至明代、清初、清代中后期,計算方法不斷完善,到了清代則開始采用西方近代天艾學理論與方法,如采用第谷改進的地心體系、地心橢圓運動體系、開普勒第一、二定律等。

內容概要

  本書以大量史料為基礎,梳理歷史上各歷推步方法,復原歷術算法和數據,闡述歷術推步的天文意義。作者認為,中國古歷計算方法的發(fā)展進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先秦至南北朝、隋唐至明代、清初、清代中后期,計算方法不斷完善,到了清代則開始采用西方近代天艾學理論與方法,如采用第谷改進的地心體系、地心橢圓運動體系、開普勒第一、二定律等。本書版本采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簡介

張培瑜(1935- ),山東煙臺人,天文史學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薄樹人(1934-1997),上海人,天文史學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陳美東(1942- ),福建連江人,天文史學家,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胡鐵珠,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歷表及表格計算法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歷法發(fā)展概況第二節(jié)  五星動態(tài)表一、西漢至北魏時期的五星動態(tài)表二、隋和唐初的五星動態(tài)表三、唐大衍歷及其后的五星動態(tài)表第三節(jié)  二十八宿赤道和黃道宿度表一、二十八宿赤道宿度表二、二十八宿黃道宿度表第四節(jié)  二十四節(jié)氣太陽所在赤道宿度和昏旦中星表一、二十四節(jié)氣太陽所在赤道宿度表二、二十四節(jié)氣昏旦中星表第五節(jié)  二十四節(jié)氣晷長、晝夜漏刻和日出入時刻表一、二十四節(jié)氣晷長表二、二十四節(jié)氣晝夜漏刻表三、二十四節(jié)氣日出入時刻表第六節(jié)  二十四節(jié)氣太陽視赤緯表和月亮極黃緯表一、二十四節(jié)氣太陽視赤緯表二、月亮極黃緯表第七節(jié)  月離表和日躔表一、月離表二、日躔表第八節(jié)  黃赤道、黃白道和赤白道度差表一、黃赤道度差表二、黃白道度差和赤白道度差表第九節(jié)  五星運動不均勻性改正袁一、五星入氣加減表二、五星盈縮歷第十節(jié)  交食計算用表一、推日應食不食和日不應食而食表二、日食時差改正表三、日食食分大小改正表四、月食食分大小的節(jié)氣改正表五、食分與全部見食時間關系表六、太陽天頂距大小與八尺表晷長關系表第二章  歷表的公式化第三章  早期推步歷法蠡測第四章  太初歷和三統(tǒng)歷第五章  東漢四分歷研究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歷法第七章  隋唐初歷法大發(fā)展第八章  大衍歷第九章  宣明歷術及晚唐五代宋歷法第十章  元明授時集大成參考文獻總跋補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1章 歷表及表格計算法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歷法發(fā)展概況我們的祖先生息在中國遼闊的土地上,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漸發(fā)現日月星辰的升落隱現,自然界寒來暑往,獵物的出沒和植物的榮謝等自然現象,與人類的生存有著重要的關系。所以,有意識地觀察和認識這些自然現象,以期順乎自然,求得自身的發(fā)展,便成為先民們感興趣的問題,于是天文學的萌芽便油然而生。古人日出而作,日沒而息,就是以太陽的出入作為作息時間的客觀依據。太陽出入造成的明暗交替的規(guī)律,必定給先民以極深的感受,于是以太陽出入為周期的“日”,應是他們最早認識的時間單位。自然,月亮的圓缺變化,是又一明顯和意義重大的天象。說它意義重大,是因為月亮的亮光對于人們的夜間活動的安排是關鍵的要素。人們逐漸發(fā)現月亮的圓缺周期約為30日,這便導致一個較長的時間單位“月”的產生。對于更長一些的時間單位“年”的認識,要較“日”、“月”困難得多,但它是對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意義更為重大的一種周期,因為寒暑、雨旱,以及漁獵、采集乃至農業(yè)生產活動無不與它有關。所以,人們對它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由物候——草木枯榮、動物遷徙和出入等的觀察人手,也許是探索一年長度的最早方法,隨后才是對某些星象的觀測,這便是所謂觀象授時的方法。傳說在顓頊帝時代,已設立“火正”專司大火星(心宿二、天蝎座a星)的觀測,以黃昏時分大火星正好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時,作為一年的開始,亦即這一年春天的來臨。這大約是公元前2400年發(fā)生的事,是為觀象授時的初期形態(tài)。據《尚書·堯典》記載,在傳說中的堯帝時,乃命羲、和兄弟分別觀測鳥、火、虛、昴四顆恒星在黃昏時正處于南中天的日子,來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為劃分一年四季的標準。而且i丕采用了“期三百有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方法。這是中國古代應用陰陽歷的初始歷法的最早記載。據研究,與此四仲中星相符合的年代應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甲骨文的有關卜辭,我們可以知道殷商時期(約前1300-前1027)行用的歷法乃是陰陽歷。這時的年有平年、閏年之分,平年12個月、閏年13個月。一年的長度大約已用圭表測量確定。又以新月作為一月的開始,月有大月和小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并偶有連大月的出現。說明這時人們已得知朔望月長度應略大于29.5日。這時的歲首已基本固定,季節(jié)和月名有了基本固定的關系。應該說,此時的陰陽歷已經初具規(guī)模,但從甲骨文中還偶有14月甚至15月的記載等情況看,說明閏月的設置還需由經常性的觀測來修訂,帶有較大的隨機性,這是此時仍不脫觀象授時形態(tài)影響的表現。西周仍應用陰陽歷。周天子有所謂“頒朔”的制度,即每年都要預先向各諸侯國頒布來年朔閏的安排,以及相應的政令。這說明西周時已將朔作為一月的開始,這是人們對有關天文數據認識能力的提高與自信的表現,是向規(guī)整化歷法邁出的重要一步。而自西周到春秋時期歷法發(fā)展的其他狀況,則是個尚待研究的課題。

后記

薄樹人先生的“總跋”是1997年于病榻上寫成的。就在其后的兩個月,他便走完了人生的最后里程,離我們遠去,“總跋”竟成了一曲令人心碎的絕唱。它真實地記錄了《中國天文學史大系》(以下簡稱《大系》)從提出設想到基本完稿的艱辛歷程,也寄托了期待《大系》早日出版的殷切希望。《大系》完全定稿的時間大約是1999年,我們這些還活著的參與者本以為可以順利出版了,不曾想原來承諾出版《大系》的出版社因故將出版之事一拖再拖,期間,我們期待、焦慮、苦悶之情,難以言表。2006年7月,該出版社以退稿的方式中止了出版合同。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歷法(上下)(科學技術類)》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代歷法(上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布面精裝上下冊,印量500,沒想到在卓越還能買到,驚喜,感謝~~~
  •   不是大眾性讀物,看上去有點晦澀,不適合科普
  •   只是頁碼應該是1052,卓越應該修正過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