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儒學與科學

出版時間:2007-5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現(xiàn)科學普及出版社)  作者:樂愛國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宋代儒學是中國儒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宋代科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發(fā)展的高峰。本書通過對宋代儒學與宋代科學的關聯(lián)性的研究,深入探討宋代儒學對于宋代科學發(fā)展的影響;具體闡述宋代各個時期著名儒家學者對于自然知識以及科學的重視和研究、宋代儒學精神與思想對宋代科學家及其科學研究的影響;尤其是通過對著名科學家沈括、兼通科學的儒者鄭樵以及大儒朱熹的個案分析,展現(xiàn)宋代儒學與科學的密切關系以及宋代儒學對于科學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宋代儒學對于科學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作者簡介

樂愛國,男,1955年11月生,浙江省寧波人。1983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本科;1986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哲學系,獲碩士學位。現(xiàn)為廈門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道學研究》副主編。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哲學與科技關系的研究。已出版著作多部,主要有:《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科技》、《王廷相評傳》等;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要有:《李約瑟的管子思想研究》、《管子與古代數(shù)學》、《朱熹格物致知的科學精神及歷史作用》、《朱熹:一位被遺忘的天文學家》、《從儒家文化的角度看“西學中源”說的形成》、《儒學與中國古代農(nóng)學》、《〈周易〉對中國古代數(shù)學的影響》;出版譯著多部,主要有:《宗教社會學》、《中國人的性格》等。

書籍目錄

導論第一章 宋初儒者對自然知識的態(tài)度 第一節(jié) 范仲淹、胡瑗的科學教育思想 第二節(jié) 歐陽修、蔡襄對自然的興趣 第三節(jié) 李覯的自然觀與人道觀的統(tǒng)第二章 宋學的發(fā)展與北宋儒者的自然研究 第一節(jié) 王安石的“元氣”自然觀 第二節(jié) 司馬光的“陰陽中和”自然觀 第三節(jié) 蘇軾對自然知識的興趣 第四節(jié) “北宋五子”對自然的研究第三章 沈括:富有宋學精神的科學家 第一節(jié) 《孟子解》的儒學思想 第二節(jié) 濟世與博學 第三節(jié) 懷疑與求理 第四節(jié) 宋學精神與宋代科學第四章 鄭樵:名列儒林的科學家 第一節(jié) 名列儒林 第二節(jié) 從儒學到科學 第三節(jié) 儒者科學家第五章 朱熹的格自然之物思想及科學研究 第一節(jié) 從格物致知到格自然之物 第二節(jié) 朱熹的科學研究 第三節(jié) 朱熹門人對自然知識的興趣第六章 湖湘學、象山學和浙東學的自然觀 第一節(jié) 胡宏、張拭的自然觀 第二節(jié) 陸九淵對自然知識的興趣 第三節(jié) 呂祖謙的理學自然觀 第四節(jié) 浙東事功之學與科技第七章 宋末理學家的格自然之物思想 第一節(jié) 真德秀、魏了翁的格物致知論 第二節(jié) “北山四先生”的格物思想 第三節(jié) 黃震對自然的興趣 第四節(jié) 王應麟對科學的重視第八章 理學對宋末科學發(fā)展的影啊 第一節(jié) 理學對數(shù)學的影響 第二節(jié) 理學對醫(yī)學的影響第九章 宋學與宋代科學發(fā)展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宋儒對自然知識的重視與研究 第二節(jié) 宋學精神與概念對科學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宋學對宋代科學發(fā)展的作用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宋代的儒學與科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真的很好,很值得一看
  •   社會分工、行業(yè)分工日益細化的今天能進行文、理、工三合一的復合式研究很難得,且其中“中國科學技術是以儒學為背景”的論斷符合中國科技文化的歷史真實。推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