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作者:彼得·泰勒-顧柏(Peter Taylor-Goo 頁數(shù):265 譯者:黃覺
Tag標簽:無
前言
工業(yè)化、技術進步、農業(yè)、交通運輸和電子業(yè)的新發(fā)展,城市擴張、大壩修筑、重大建設工程、煤礦和核電站,現(xiàn)代社會的所有這些“進步”也同時帶來許多危害。我們面臨著規(guī)??涨暗奈廴?、新型工業(yè)疾病和自然災害,以及近年來全球變暖和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問題。隨著學者、決策者和大眾對現(xiàn)代化所帶來的風險的認識,對其進行了記錄、分析和討論,大量學術文獻也應運而生?! ≈袊鴵碛姓既澜缃?/4的人口,且變化得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為迅速,現(xiàn)代社會風險顯得尤為突出,人們面臨更多的矛盾和沖突。聯(lián)合國認為中國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舉世無雙的成就,與此同時,城市和農村之間以及城市富裕和貧困群體之間的不平衡也比其他國家更為明顯。中國以驚人的發(fā)展速度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并主要依靠出口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中國,人口增長已經得到控制,但老齡化又成為一個問題,需要大力改變現(xiàn)行政策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F(xiàn)代性的社會變化及其帶來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必須成為解讀中國現(xiàn)代社會的核心?! W者們日益認識到,如果不考慮社會因素,就不能充分理解現(xiàn)代工業(yè)、城市化和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不確定性。心理學家解讀出人們在遭遇同樣程度的危害時,會對令其“恐懼”的危險給予更多的關注。雖然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比受食物污染的人要多,但是無論從報紙的報道還是官方的反應,并沒有特別提示這點。政治學家指出,政府建立的管理風險機制植入了他們自己的假想,這些假想涉及對專家的信任度和公眾的參與程度。社會學家關注的是一旦風險被確定了,“風險放大”或者“風險降低”的社會化程序。
內容概要
《社會科學中的風險研究》的宗旨是介紹近年社會科學中的風險研究。其目標讀者是研究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的學者,對政治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的研究者也將有所裨益?!渡鐣茖W中的風險研究》在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廣泛探討了風險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問題,描繪了這些領域近年的發(fā)展軌跡,介紹并評述了發(fā)展中的重要爭論,展示了風險研究中理論和實踐的互動關系及其與一般社會生活的相互影響,并歸納了各學科面臨的新問題和發(fā)展方向?! 猩婕暗纳鐣茖W領域包括:犯罪、環(huán)境、日常生活和休閑時光、家庭和伙伴關系、健康與疾病、生命歷程、青年和老年、媒體、社會政策和公共政策、風險監(jiān)管和管理,以及性別、民族、殘疾和社會基層的社會不平等。研究者可從《社會科學中的風險研究》看到西方國家風險觀念和風險研究的最新概況,從中獲得啟發(fā)。對社會科學感興趣的一般讀者亦可得到一個新視角,更好地理解當代社會和生活。
作者簡介
彼得·泰勒一顧柏,現(xiàn)任英國肯特大學社會政策學院教授,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在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歐盟等機構擔任學術和社會職務。他長期致力于有關風險問題的跨學科研究,以及歐洲社會政策的跨國比較研究,是英國資深社會政策研究專家,從事信任問題研究的項尖學者,在國際上具有崇高的學術聲望和廣泛的政策影響力。2007年被北京師范大學聘為“海外名師”?! ”说谩ぬ├找活櫚亟淌?975年到2006年間,共承擔研究課題44個,累計出版論著21部,發(fā)表學術論文98篇,專題研究4個,參與編寫的章節(jié)不少于35個。還有約76篇論文發(fā)表于刊物上。代表作包括:Ideas and the Welfare State, Palgrave, 2005; New Risks, New Welfa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Making a European Welfare State? Blackwell, 2004; and Risk, Trust and Welfare, Macmillan, 2000?! 埿闾m,現(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兼任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屆特約監(jiān)督員,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發(fā)展研究所理事,中國社會福利協(xié)會副會長等。 張秀蘭教授長期從事衛(wèi)生經濟、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社會保護、社會福利等領域教學及研究工作,承擔了來自國內外著名機構的課題研究30余項。主要著作有《中國教育與發(fā)展政策30年》(2008)、《中國發(fā)展型社會政策論綱》(2007)等。并在國內外主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55篇(英文論文34篇),其中SSCI收錄6篇,SCI收錄9篇,《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各4篇;另外還發(fā)表了會議論文15篇,研究報告8部。
書籍目錄
英文版前言撰稿人1.風險的當下意義2.風險:一個跨學科研究領域3.(管理)新風險的挑戰(zhàn)4.犯罪與風險5.風險、環(huán)境與技術6.日常生活與休閑時光7.風險與親密關系8.健康與風險9.生命歷程、青年和老年10.風險、監(jiān)管與管理11.社會不平等與風險12.媒體與風險13.社會政策和公共政策:自反性個人化與監(jiān)管性治理
章節(jié)摘錄
于是研究者的興趣逐漸轉向人對風險問題的感知和決策。行為經濟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努力尋找人類共通的決策法則,而狹義的風險研究則通過心理測量范式探尋公眾對風險的感知。這一路徑的目標是了解風險特點和社會結構因素如何影響風險感知。樂觀者希望通過這類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感知和反應的穩(wěn)定模式,幫助研究者預測和解釋風險的可接受性,并為政界和商界的決策者所用。但是這種期望沒有實現(xiàn)。最近受到較多關注的另一條研究路徑,是假設人們通過“心智模型”解讀身邊的世界,以此研究他們對風險的反應?! ∮行┭芯空呤苄睦韺W和社會心理學視角的啟發(fā),試圖整合不同路徑,特別是那些研究風險感知和風險信息交流的路徑,雄心勃勃地創(chuàng)建一個“風險的社會放大框架”。這樁事業(yè)的基礎是這樣一種觀點:風險感知主要取決于媒體和其他途徑的風險信息交流。仔細研究這些方面如何工作,就能解釋對風險的擔憂緣何被放大或者被淡化??上н@一模式的預測能力相當弱?! ∵M一步的研究顯示,風險感知的公共框架非常復雜,各種穩(wěn)定和不穩(wěn)定的模式通過社會文化相}昆合。因此,偏重個人主義的方法試圖在模式中加入風險感知的社會文化因素。于是,社會文化和更寬泛的社會學方法受到青睞?! ∩鐣W加入關于風險的辯論,始于“專家一外行”的爭論。地方上的外行與專家對如何評估大型工業(yè)事故等問題常常意見相左,有關當局因為欽定專家的意見不為當?shù)赝庑腥私邮芏鴤X筋。社會學和心理學路徑則漸漸承認外行人的知識體系同樣提供了對風險的有效解釋?! ∮幸环N觀點認為,人們對風險的感知和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所屬的社會組織或群體,以及他們在其中的位置。后來的文化路徑則認為風險感知與個人的社會認同相關。另一些人認為,目前公共話語里對風險的興趣驟然高漲,這實際上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系統(tǒng)問題。風險社會和自反性現(xiàn)代化的信奉者則說,我們必須接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為不確定性只能管理,不能消除。而另一種傳統(tǒng)則視風險意識為社會本身的產物。新式治理將風險和責任轉移到風險主體身上,于是導致了對風險問題的過度關注?! ?/pre>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正處于戰(zhàn)略機遇期和問題多發(fā)期,因而面臨著諸多社會風險,加之經濟全球化以及因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自然災害頻發(fā)兩因素的迭加,使問題更加復雜。為應對這些問題,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理論和經驗值得借鑒。故此,我們推出這套叢書,以期對學界和政策部門的理論思考、決策的科學化有所裨益?! 说谩ぬ├眨櫚亍埿闾m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