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權保障與勞資雙贏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作者:常凱  頁數(shù):321  

內容概要

本書稿將常凱教授的相關訪談按照不同主題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勞動法律體系與勞動合同立法;第二部分:正確理解與實施《勞動合同法》;第三部分:勞動合同法與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轉型;第四部分:勞動合同法實施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作者簡介

常凱  著名勞動法專家,國務院法制辦《勞動臺同法

書籍目錄

第一編  勞動法律體系與勞動合同立法 勞權本位:勞動法律體系構建的基點和核心——兼論勞動法律體系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論勞動合同法的立法依據(jù)和法律定位 論政府在勞動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 勞資不成熟,公權需介入 《勞動合同法》的立法趨向及其對勞動關系的影響 《勞動合同法》爭論繼續(xù):誰真正代表工人利益 《勞動合同法》立法主旨:勞動者權益保護 勞動合同法草案解讀 必須嚴格規(guī)制勞動者派遣——論我國勞動派遣的作用及其法律規(guī)制第二編  《勞動合同法》立法主旨與條文釋義 《勞動合同法》與勞資博弈 《勞動合同法》對企業(yè)勞資關系的影響 《勞動合同法》對企業(yè)管理權的影響 《勞動合同法》對外資的影響 不要誤讀《勞動合同法》 華為辭職門:《勞動合同法》不能“應對” 華為事件對于雇主策略的啟示和意義 企業(yè)規(guī)避勞動法律會得不償失 《勞動合同法》考驗高校用人機制 《勞動合同法》:終結勞動關系“法外運行” 和諧勞資關系才是立法目的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勞資共同發(fā)展第三編  《勞動合同法》與人力資源管理轉型 人力資源管理與勞動關系調整 《勞動合同法》:人力資源管理的挑戰(zhàn)和機遇 人力資源管理亟待法制化 和諧勞動關系與人力資源管理法制化 勞動合同法下的雇主策略 企業(yè)社會責任,勞工問題是核心 適應《勞動合同法》:成于轉型毀于規(guī)避 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逐步改變發(fā)展模式 《勞動合同法》與戰(zhàn)略人力資源管理第四編  《勞動合同法》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構建和諧社會與勞資關系法治化 中國勞資關系三十年 勞動法制30年變遷、現(xiàn)狀與未來 中國勞動法制的特點和趨向 和諧勞動關系是和諧社會的基礎 勞資關系“法外運行”必須終結 靠吃勞動力紅利的時代已經(jīng)結束 勞動關系調整與工資增長機制 政府應調整完善勞工政策——一大連日資企業(yè)罷工事件所反映出的問題 普華永道勞資糾紛的啟示 跨國公司“工會門風波”解讀 “集體返航”凸現(xiàn)民航勞資矛盾 我們應當重新提起馬克思 產(chǎn)業(yè)關系轉型中的美國和中國——寇肯教授和常凱教授對談錄 創(chuàng)造雙贏的勞資關系局面附錄  擎起勞動者權利的天空——記中國人民大學常凱教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勞動合同法(草案)》送審稿的第一條規(guī)定:“為了調整勞動關系、規(guī)范勞動合同,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制定本法?!边@種表述幾乎就是《啥同法》的翻版。幾經(jīng)修改,在全國人大公開征求意見的《勞動合同法(草案)》中,則表述為:“為了規(guī)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履行勞動合同的行為,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wěn)定,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制定本法?!边@是與送審稿在立意上完全不同的一種表述,即《勞動合同法》是以《勞動法》為立法依據(jù),是以保護勞動者為立法主旨,以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wěn)定為立法目的。但這種表述方式恰恰又成為《勞動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見中一個爭論的焦點,即《勞動合同法》是否只保護勞動者還是應該保護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 ∪绻麖拿穹ǖ脑瓌t出發(fā),當然應該保護合同雙方當事人,如果從勞動法的原則出發(fā),其立法主旨沒有疑義的是保護勞動者。民法的立法假設是將合同雙方當事人的關系看成是兩個完全獨立的主體之間的平等關系,而勞動法的立法假設則是將勞動合同關系看成是一種形式上的平等實際上的不平等的“從屬關系”。①  在現(xiàn)實中,《勞動合同法》所規(guī)范個別勞動關系,當事人雙方是平等主體的假設并不存在?!秳趧雍贤ā返淖饔镁驮谟谕ㄟ^勞動法律的矯正功能追求一種實質上相對平等的關系。這種校正功能的基本手段,即是通過公權力的介入,適度限制雇主的權利以保障勞動者的權利,使個別勞動關系實現(xiàn)相對的平等或平衡?! 牧⒎僭O的角度來看,勞動法是將雇主設定為侵害勞動者權利、引發(fā)勞資沖突的最直接主體而來構建法律體系的。②因而,勞動法對于雇主而言更多的是限制而不是保護。如日本勞動法學家片岡舜指出的:“從法的中立性和公共性的觀點來看,法律應在勞資關系中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場。但就勞動法的性質來說則是不可能的。勞動法產(chǎn)生的歷史性質,使得保障勞動者的生存,成為勞動法的規(guī)范原理。勞動法的解釋,必須從勞動法產(chǎn)生的基本社會背景,以及勞動法的基本的社會作用出發(fā)。”③  《勞動合同法》對于雇主的限制主要表現(xiàn)為,作為民事合同中的一般權利,如締結合同和解除合同,在私法中是當事人的自由,但在勞動合同法中則有許多法定的限制條件。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勞權保障與勞資雙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勞動合同法,經(jīng)濟不能承受之重,我該如何評價你,常凱先生參與了很多社會熱點勞資糾紛事件的處理,不知對勞動合同法的客觀評價與歷史定位如何看,在五十年后的立法史與法律思想史上,不知后人如何評價這部充滿爭議的法律與歷史功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