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作者:李培智 頁數:241
前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推進,勞動法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就業(yè)是民生之本,勞動是勞動者維系生存的基本手段;勞動過程中的職業(yè)安全和衛(wèi)生與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直接相關;最低工資與休息休假使勞動者與“會說話的勞動工具”相區(qū)別,從而享有人的基本權利和尊嚴;職業(yè)培訓實際上賦予了勞動者社會洶涌變革以及技術不斷更新情勢下的可持續(xù)工作權;社會保險制度解除了勞動者的后顧之憂,是社會的穩(wěn)定器和減壓閥。還沒有一部法律與廣大的民眾如此息息相關、血脈相連! 在講授勞動法過程中,我感到現行的普通高等教材大多并不適合高職生使用,有些教材理論陳雜,使學生莫衷一是,一頭霧水;有些教材理論與現實脫節(jié),與勞動法律規(guī)范結合不夠,缺少實用性和針對性。所以,我在編寫這本教材的時候,考慮高職生的特點,有意在以下方面下了工夫:一是理論簡練、新穎,我國的勞動關系實踐不斷超越現有的勞動法理論,我國新頒布的勞動法律規(guī)范不斷突破現有的勞動法理論,提供簡練且新穎的理論,是我寫作本書的追求;二是實用性,勞動法是應用法,而不是觀賞法。我盡可能將勞動法理論與勞動法律規(guī)范結合起來,并在每一章增加了案例點撥與實戰(zhàn)演練,以期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務有效對接,讓學生學有裨益,學以致用。這也是將本書命名為《勞動法理論與實務》的初衷。當然,由于學識淺陋,時間倉促,本書肯定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疏漏,離寫作的目的和追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殷切希望各位學者和讀者批評、賜教。
內容概要
本教材全面闡釋了勞動法基礎理論以及勞動關系協(xié)調、勞動基準和勞動爭議處理的主要制度、理論和實務問題,具體包括勞動法的主體、勞動就業(yè)與職業(yè)培訓、勞動合同、集體協(xié)商與集體合同、工時與休息休假、工資福利、勞動保護、社會保險、勞動監(jiān)察、法律責任等內容。該教材理論介紹簡練新穎,反映了國內外勞動法理論的最新成果;吸納了《勞動合同法》《就業(yè)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最新法律法規(guī),反映了我國勞動法制建設的新實踐。 本教材充分考慮高職教學的要求,特別是結合法學教學的特點,設置了案例點撥和實戰(zhàn)演練兩個模塊,將案例作為解剖的麻雀,展示解剖麻雀的流程,使學生學會理論與實際對接,訓練其法律思維,提高其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本教材不僅適合高職勞動法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社會工作者、企業(yè)勞資人員、工會干部以及廣大勞動者學習勞動法的普及讀物。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勞動法概述 第一節(jié) 勞動法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勞動法產生的前提 二、資本主義國家勞動法的產生和發(fā)展 三、我國勞動立法概況 第二節(jié) 勞動法的概念及其體系框架 一、勞動法的概念 二、勞動法的體系框架 第三節(jié) 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及其適用范圍 一、勞動法的主要調整對象是勞動關系 二、勞動法還調整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lián)系的其他社會關系 三、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第四節(jié) 勞動法律關系 一、勞動法律關系的概念 二、勞動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三、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 四、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及消滅 案例點撥 實戰(zhàn)演練第二章 勞動就業(yè)和職業(yè)培訓 第一節(jié) 勞動就業(yè)概述 一、勞動就業(yè) 二、失業(yè) 三、充分就業(yè) 第二節(jié) 勞動就業(yè)的基本原則 一、國家促進就業(yè)原則 二、市場就業(yè)原則 三、平等就業(yè)原則 四、照顧特殊群體人員就業(yè)原則 第三節(jié) 促進就業(yè)制度概述 一、政府在促進就業(yè)中的職責 二、促進就業(yè)的政策支持 三、就業(yè)服務 四、職業(yè)中介 五、就業(yè)援助 第四節(jié) 職業(yè)教育和職業(yè)培訓 一、職業(yè)教育與培訓 二、職業(yè)分類和職業(yè)技能鑒定 案例點撥 實戰(zhàn)演練第三章 勞動合同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節(jié) 勞動合同的立法概況 一、勞動合同的立法概述 二、《勞動合同法》的立法宗旨 三、對《勞動合同法》的評價和認識 第二節(jié) 勞動合同制度概述 一、勞動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勞動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qū)別 三、勞動合同的分類 第三節(jié) 勞動合同的內容、形式和期限 一、勞動合同的內容 二、勞動合同的形式 第四節(jié) 特殊用工模式 一、勞務派遣 二、非全日制用工 案例點撥 實戰(zhàn)演練第四章 勞動合同的訂立、履行和變更第五章 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第六章 集體協(xié)商與集體合同第七章 工作時間與休息休假第八章 工資法律制度第九章 勞動保護法第十章 工會和職工民主管理第十一章 社會保險第十二章 勞動保障監(jiān)察第十三章 勞動爭議處理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勞動法概述 【學習目標】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勞動法產生的原因和勞動法的發(fā)展歷程,了解我國勞動法的立法概況,了解勞動法的體系框架,了解勞動法律關系的概念以及勞動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掌握勞動法的概念、調整對象及其適用范圍,掌握勞動關系的概念、特征和分類,掌握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和客體;在實務中,能夠區(qū)分勞動關系和勞務關系,熟悉勞動關系的舉證責任和證據范疇?! 〉谝还?jié) 勞動法的產生和發(fā)展 一、勞動法產生的前提 法律是社會關系的調整器,社會是法律的源頭,法律作為上層建筑的組成部分,體現了經濟基礎的要求,又直接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勞動法作為一個獨立法律的興起,是以大量勞動關系的存在和建立為前提的,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強烈要求?! ≡忌鐣议_了人類社會的第一頁,但作為社會的初級階段,沒有國家,也沒有法律。奴隸社會,奴隸和其他生產資料一樣屬于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奴隸僅是會說話的工具而已,其沒有任何權利。封建社會,農民雖然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但農民實際上相當于農奴,與封建主仍具有人身依附關系,其在封建主的役使下為封建主提供勞動,同樣不具有獨立的人格。奴隸和農奴為奴隸主和封建主提供勞動,因為奴隸和農奴喪失了獨立的人格,所以難以成為獨立的勞動關系主體,代表奴隸主和封建主利益的法律也不予以干涉,專門以調整勞動關系為己任的現代意義上的勞動法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并沒有形成。
編輯推薦
本教材全面闡釋了勞動法基礎理論以及勞動關系協(xié)調、勞動基準和勞動爭議處理的主要制度、理論和實務問題,本教材不僅適合高職勞動法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社會工作者、企業(yè)勞資人員、工會干部以及廣大勞動者學習勞動法的普及讀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