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必須贏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中國商業(yè)出版社  作者:鄧聿文  頁數:280  
Tag標簽:無  

前言

高尚全2010年10月第一期的《經濟學人》雜志,把《印度的增長將怎樣超越中國》作為封面文章,引起我國許多學者的關注。中國改革開放30年走到今天,盡管成就舉世矚目,但發(fā)展方式轉變滯后的問題確實也相當令人擔憂。現在看到青年學者、《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也出了這本《中國必須贏》,感到相當欣慰。這反映了我國青年一代知識分子,也在積極和深度地思考中國的未來,頭腦也是相當清醒的。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和轉軌中的大國,我想,時時都需要有危機意識。過去30年的改革是從危機中走出來的,這叫有危必有機,有了危機意識,才會有改革意識,才會有國家和民族的進步。從我國整個現代化進程看,恐怕至少有兩次大的轉型與改革不可回避:第一次是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與改革,是為經濟起飛作準備;第二次是以發(fā)展方式轉變?yōu)橹骶€的轉型與改革,將為我國進入現代化國家,擠入發(fā)達國家行列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礎。當前,我國正站在第二次轉型與改革的歷史關節(jié)點上。我認為確實如本書所說的,未來發(fā)展方式轉變,涉及經濟與民生、社會與政府兩個大的命題。從經濟與民生看,我認為許多問題是由于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所造成的。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市場不完善,我們在經濟領域采取了政府主導辦法,確實擴大了經濟總量,但隨著中國由生存型走向發(fā)展型新階段,政府主導在實踐中不僅扭曲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還造成權力干預經濟和嚴峻的民生問題。我們要解決民生問題,未來30年,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是如何把權力從市場中分離出來,解脫出來,明確建立人民市場經濟。從社會與政府看,這些年,隨著發(fā)展階段的變化,公共需求在全面快速增長,這客觀上要求政府大大強化公共服務職能。但由于政府轉型和改革滯后,公共產品短缺、公共服務不到位的問題并未明顯改觀?,F在看來,中國進入發(fā)展型新階段,政府的轉型與民主政治密切相關,恐怕中國不可能避開民主政治而進入現代化。我常說,我們的社會需要“和諧”。第一個“和”字,左邊是禾,表示莊稼,右邊是口,表示嘴巴和吃飯。整個“和”字透出的意思是人人都要有飯吃。過去30年的第一次轉型與改革之所以說是成功的,主要在于解決了計劃經濟時代所沒有能夠解決的吃飯問題。今天,我們進入了發(fā)展型的新階段,在“和”的基礎上,還要有“諧”字,這個“諧”右“皆”左“言”——皆言,意思是人人都要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吃飽飯才能夠有其他更高的追求,才能有更好的發(fā)展,這就是發(fā)展型新階段。發(fā)展型新階段并不意味著沒有問題了,鄧小平同志曾經說,未來發(fā)展起來后的問題更大?,F在看來,發(fā)展起來后,利益分化了,人人都要說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解決共同富裕的問題。未來30年的第二次轉型與改革,恐怕需要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切實地擺在突出位置。在這個基礎上,我認為社會與政府這個問題會得到解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讓許多中國知識分子看到了危機的因素,我看這是一個好事。有危機感才會有緊迫感,有危機感是避免現實危機的前提條件。但危機意識一定要轉化為改革意識,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改革遠未完成。我國是一個具有憂患意識的大國,有這么多優(yōu)秀的知識分子在不斷地思考著中國未來,又有第一次轉型與改革所形成的巨大物質基礎。我想,站在第二次轉型與改革的十字路口,只要我們能夠凝聚基本共識,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動改革,相當多的問題都會得到有效的解決。 鄧聿文同志就是這么多在不斷地思考著中國未來的優(yōu)秀知識分子中的一員。多年來,他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寫出了很多、很有見地的文章,現在,他又把他對中國的思考寫成了本書。這本書所談的問題都是當今中國所面臨的尖銳問題,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這些問題都作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在前30年親身參與并設計改革的過來人,我深知改革過程之艱難,因此,特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它值得我們花些時間去閱讀。同時,也希望鄧聿文今后寫出更多更好的書來,中國需要一代有為的獨立思考的青年知識分子。就將此作為序吧。高尚全系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原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

內容概要

  這是一本講危機的書。
  在后危機時代的全球化競爭中,每個民族和國家不進則退,中國如果在民族和國家的現代化賽跑中落后了,就可能永遠再也翻不了身,永遠成為一個二流甚至三流的國家,歷史不會再給中國和中國人翻盤的機會。中國“必須贏”,也“只能贏”。
  對于當代中國,海內外的解讀和分析非常多,要么是從歷史角度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發(fā)展進行解讀,要么著重對中國經濟奇跡的解釋;也有重點剖析中國問題的,但多半集中于經濟,或者針對某個具體的問題;從增長方式、經濟結構、財政體制、所有制待遇優(yōu)化、自主創(chuàng)新、金融與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教育體制、社會保障、商業(yè)倫理等方面,全面、深入、多角度、大跨度地揭示中國在轉型發(fā)展中遇到的各種經濟、社會、政治、社會意識問題的書還比較少,本書力圖為讀者,為每個關心中國發(fā)展的人士,奉獻作者對中國問題的觀察與思考。

作者簡介

  鄧聿文,江西人,法學碩士,現為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社副編審,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問題觀察者、報刊專欄作家、學者、知名評論家,主要關注和研究中國社會的轉型與改革。已出版《國有企業(yè)改革與國有資產管理》、《非常交鋒——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大討論實錄》、《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幸福的權利》四部著作,在《人民日報》、《學習時報》、英文《中國日報》、英文《北京周刊》、《聯合早報》、《華爾街日報》中文網、財經網,以及《瞭望》、《南風窗》、《中國新聞周刊》、《鳳凰周刊》、《中國與世界觀察》、《同舟共濟》等國內外主流媒體發(fā)表經濟作品和時政評論千余篇,很多作品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書籍目錄


前言 中國需要有危機意識
第一章 呼喚更有質量的增長——變革體制才有發(fā)展方式的轉變
一、經濟增長的代價與再平衡難題
二、內需啟而不動的實質是“民需”不足
三、打到底線的競爭策略要不得
四、變革體制實現經濟更有質量的增長
第二章 不得不說的獨占與行政限制——破獨占開市場
一、中國經濟結構的獨占化
二、自我強化的行政限制
三、打破獨占、開放市場與放松行政限制
第三章 體外循環(huán)的財政收入——建設公共財政
一、所謂公共財政
(一)收費問題
(二)行政支出
(三)土地收入
二、稅制結構與稅負水平
(一)稅制結構的不足之處
(二)宏觀稅負水平過高
(三)逃稅現象
三、關鍵是改革預算體制
第四章 艱辛成長中的民營企業(yè)——創(chuàng)造平等競爭環(huán)境
一、遵循產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律
二、民營企業(yè)與行政環(huán)境
三、保護民營企業(yè)產權,落實國民待遇
第五章 中國有自己的品牌——創(chuàng)新是正道
一、外資在華實行“并購”行動
二、市場換技術的引資路徑已走入死胡同
三、自主創(chuàng)新何以成了經濟發(fā)展的“短板”
四、以自主創(chuàng)新減少對外資的依賴
第六章 脆弱的金融與資本市場——改革金融體系
一、中國的銀行體系問題
二、暴漲暴跌的中國股市
三、重構金融與資本市場
第七章 何時不做“房奴”——認知住房市場的二重性
一、瘋狂的房價
二、土地財政與房地產市場的分利聯盟
三、厘清房地產的兩個認識問題
(一)二次房改有無必要
(二)“限購令”不能遏止房價
四、認知住房市場的二重性,重構房地產發(fā)展思路,推進保障房建設
第八章 不得不提的教育——需要新的教育哲學
一、教育均衡問題
(一)諸種表現
(二)重點學校制度背后的利益身影
二、應試教育下的師德危機
三、大學行政化
四、民辦教育的困境
五、建立新的教育哲學
第九章 誰為我們的養(yǎng)老和健康負責——著力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一、誰為我們養(yǎng)老
(一)中國養(yǎng)老保障面臨的挑戰(zhàn)
(二)明確政府的養(yǎng)老責任
二、備受爭議的醫(yī)療改革
(一)“夾生飯”的醫(yī)療改革
(二)建立以公平為導向的醫(yī)療服務體系
三、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完善的社會政策
第十章 商業(yè)倫理的困頓——建設健康的商業(yè)文明
一、市場經濟需要有基本的商業(yè)倫理
二、企業(yè)的惡性競爭及其原因
三、重建商業(yè)倫理與信用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體外循環(huán)的財政收入——建設公共財政每年的“兩會”,一些代表表示預算報告讓人看不明白,這倒不是因為預算報告多么復雜,而是太簡單,代表只知道教育要用多少錢、醫(yī)療要用多少錢、政府運轉要用多少錢,卻不知道它們分別要花在哪里,怎么花。至于預算外收入和支出,更是不清楚這里面的規(guī)模到底有多大。因此,財政制度的最大問題,是缺少一個覆蓋所有政府收支、不存在任何游離于預算之外的完整統(tǒng)一的公共預算。我們還存在一個不受預算法制約的龐大的預算外收入,甚至在一些地方,預算外收入不只一層。根據經濟學家周天勇的估算,近年來,沒有列入預算,在預算體制外循環(huán)的各種收入加起來,每年有數萬億元。現行財政體制是由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確立的。在這之前,由于在中央與地方關系上的分權讓利導致地方財政收入大增,中央財政遞減,呈現出一個相對的強地方弱中央的格局。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在地方與中央形成兩套稅收體制,強化了中央的財政收入能力,中央對全國財政的控制能力大大增強。但也正因此,地方的財政能力相對削弱,特別對經濟薄弱的中西部來說,地方政府征稅的權力被上收,由此就不得不在土地和各種收費上打主意。隨著城市化發(fā)展,賣地收入所形成的土地財政成為東部發(fā)達地區(qū)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中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則以賣地和收費兼具。從稅制結構來說,由于政府稅收主要來源于生產和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增值稅,來自生產和貿易企業(yè),政府及其官員關注的中心自然也是生產和流通,其精力也主要放在企業(yè)身上,因此,搞投資建設和發(fā)展經濟就成為政府工作的中心。財政也異化成建設財政。一、所謂公共財政所謂公共財政,是指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按社會公眾的集體意愿提供市場機制無法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經濟活動或分配活動。財政專家指出,中國進行以公共財政為目標定位的改革,必須著眼于公共財政的三個基本特征:一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即要滿足大部分人的公共物品或服務的需要,以調節(jié)越來越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并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調控;二是立足于非營利性,即公共財政框架下的政府部門,一定是一個以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為動力的單位和實體,它必須提供物質保障,但不能直接介入市場,這樣可以避免地方政府部門以權謀私;三是政府收支行為規(guī)范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法制的健全,這是前提,二是全部政府收支形成完整統(tǒng)一的預算,這是監(jiān)督審議的窗口和途徑。[1] 以此來衡量中國現行的財政體制,離一個公共財政體制還有相當距離??蓮乃膫€方面來對此進行分析。

后記

本書從開始寫作到完稿,斷斷續(xù)續(xù)花了兩年多時間。對我來說,寫作的過程是一個艱難的磨煉身心和耐力的過程,表現在兩方面:一者,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盡管我的工作近似于自由職業(yè),但于一個以文字來養(yǎng)家糊口的人而言,除了必要的用于處理本職工作的時間外,其他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給報章和雜志寫稿補貼點兒家用,因為以我微薄的工資在如今這個物價高漲的年代,是不夠家庭開銷的,更別說過上體面的中產階級的生活了。所以,我只得擠周末和放假的時間來寫作本書。再者,中國過去30多年的改革和發(fā)展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重大變革,以我之學與識是很難把握這么宏大的主題的,但我又不想人云亦云,無論從內容還是行文風格,都想把自己最好的奉獻給讀者,這于我肯定也是一種折磨。曾經有幾次,我還真的想放棄,最后總算堅持寫完?,F在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從體例來說,是一本學術著作,但卻沒有嚴格的學術著作所要求的學術規(guī)范,因而,也就少了些枯燥的味道,這正是我有意識追求的效果。因為在我——或者在一般讀者——看來,學術著作給人一種干巴巴的印象,一般讀者很難有興趣看完,這勢必會影響其傳播效果。本書是獻給那些關心和關注中國改革與發(fā)展的人士,他們可能并不在乎概念是否嚴謹,體例是否規(guī)范,而主要看是否提出了問題和見解。所以,在寫作的時候,我有意識地按照暢銷書的行文,盡量做到生動和流暢,至少是不讓人感覺生硬。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許多人的關心和幫助。我首先要感謝的,是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先生,高尚全先生已過八秩之年,為獎挹后學親自為拙著寫序,并不吝褒獎之詞。其次,我要感謝拙著中的各引文作者,通過引述他們的真知灼見豐富了本書的內容和思想;當然,如果引述或理解有誤,與他們無關,是我的責任。再次,我還要感謝原《學習時報》總編輯、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主任、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為民先生,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汪玉凱先生,著名農村問題研究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研究員于建嶸先生,他們欣然為本書推介。上述諸位先生的褒獎對我今后的研究是一種莫大的鞭策。此外,我也要感謝我的家人——我的妻子、岳母和小孩,沒有她們的無私奉獻和承擔幾乎所有的家務活,我不可能完成此書。尤其是,我三歲多的小女為我?guī)砹藷o比的快樂,她的成長比本書重要百倍。當然,我還要感謝廣天響石著名財經圖書策劃人劉世英先生及其團隊,他們?yōu)楸緯牟邉澓托薷奶岢隽撕芏鄬氋F的意見。另外,我也要感謝將拙著推薦給劉世英先生的我以前的同事徐慶群女士和所有關心及關注本書的朋友。最后,我要特別感謝中國商業(yè)出版社的王彥編輯和魏文虎總編對本書的關心及為本書付出的辛苦勞動。今年是中國“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走過金融危機的寒冬后,我希望我的祖國能迎來一個燦爛、光明的春天。鄧聿文 2011年11月于北京回龍觀

媒體關注與評論

鄧聿文把常識傳播到今日中國,讓我們感悟到知識分子的責任;他把真話寫在紙上,讓我們感受到這本書的沉重。    ——于建嶸(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    這本書所談的問題都是當今中國所面臨的尖銳問題,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這些問題都作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在前30年親身參與并設計改革的過來人,我深知改革過程之艱難,因此,特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它值得我們花些時間去閱讀。    ——高尚全(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原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    正像作者所言,這是一本講危機的書,確切地說,是講中國未來發(fā)展面臨危機的書。本書對于喚起國人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也許是一服不錯的猛藥。但愿此書能對國人的盲目自滿情緒降降溫、退退燒!    ——汪玉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道路轉型正處于緊要的半途,面臨諸多突出的問題,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已成為無可回避的嚴重考驗。本書揭示這個緊要時期的緊要問題,集中而鮮明,其分析和觀點對我們按照改革的方向正確思考問題,應對挑戰(zhàn),作出了頗具價值、值得關注的新貢獻。    ——周為民(《學習時報》原總編輯、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主任、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編輯推薦

《中國必須贏》:尷尬的中國模式,輸不起的崛起之爭,《中國必須贏》毫不留情地徹底揭示中國社會本質,關系到每個人的前途!一、中央黨校系統(tǒng)核心人士,觀點權威,尖銳犀利二、內容著眼草根感受,捍衛(wèi)轉型時期百姓民生立場三、話題直指當今中國社會民生與經濟問題四、于建嶸、高尚全、汪玉凱、周為民等知名學者鼎力推薦

名人推薦

鄧聿文把常識傳播到今日中國,讓我們感悟到知識分子的責任;他把真話寫在紙上,讓我們感受到這本書的沉重?!诮◣V(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這本書所談的問題都是當今中國所面臨的尖銳問題,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對這些問題都作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在前30年親身參與并設計改革的過來人,我深知改革過程之艱難,因此,特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它值得我們花些時間去閱讀。——高尚全(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原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正像作者所言,這是一本講危機的書,確切地說,是講中國未來發(fā)展面臨危機的書。本書對于喚起國人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也許是一服不錯的猛藥。但愿此書能對國人的盲目自滿情緒降降溫、退退燒!——汪玉凱(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的改革和現代化道路轉型正處于緊要的半途,面臨諸多突出的問題,如何應對這些問題已成為無可回避的嚴重考驗。本書揭示這個緊要時期的緊要問題,集中而鮮明,其分析和觀點對我們按照改革的方向正確思考問題,應對挑戰(zhàn),作出了頗具價值、值得關注的新貢獻。——周為民(《學習時報》原總編輯、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主任、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必須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5條)

 
 

  •   近年來,從民間到學界,探討中國改革與轉型的作品出現了井噴現象,鄧聿文的《中國必須贏》既不是第一部,也絕不是最后一部,但無疑是一部具有承前啟后意義的標桿之作。該書以危機意識開題,用科學和人文精神,毫無保留的呈現了包括發(fā)展方式、體制、創(chuàng)新、房產、金融、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以及商業(yè)倫理等領域的真實現狀,并全面深入的剖析了其歷史成因。在此基礎上,作者結合其他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比較具體的應對之策。

    《中國必須贏》的最大價值在于,該書對中國現狀的呈現,對問題成因的剖析既全面又深刻,堪稱“集大成者”,或者“終結者”,以致于我覺得學界沒有必要再在這些問題上浪費時間。今天,“文人相輕”的傳統(tǒng)使得許多知識分子在很多原本無必要研究的常識性問題上糾纏不清,其結果必然是影響了改革共識的形成和推進,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所謂的“中國模式”和“左右之爭”。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這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總有人喜歡將簡單問題復雜化,甚至要上升到意識形態(tài)的高度?!爸袊J健焙汀白笥抑疇帯钡淖畲蠊餐幥∏≡谟?,二者都是在偏離常識,缺乏科學和人文精神的前提下去審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關于歷史,要么刻意的掩蓋眾所周知的真相和常識,要么千方百計的“還原”自己所需要的“真相”;關于現實,所開的藥方卻都是典型的非左即右。在這種語境下,那些企圖超越左右,回歸常識的真知灼見反而被中傷為中庸騎墻。

    鄧聿文是以一種超越而又開放的胸懷來審視改革以來中國的成敗得失的,字里行間處處可感作者獨立思考品質和科學人文精神?!吨袊仨氌A》中對問題的剖析既有改革路徑與發(fā)展方式的宏觀層面,也有住房醫(yī)療教育房產等相對微觀的層面,甚至還包括了商業(yè)倫理這種中觀層面的東西。作者對問題原因的分析,既有從歷史和國情出發(fā)的現實考慮,更有在全球化視野下用現代政治倫理和商業(yè)文明來反思中國的胸懷。比如,作者沒有將中國改革取得的經濟成就歸咎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中國模式”,而是歸結為兩個字“放權”,即將原先由國家牢牢控制的發(fā)展和致富的權利,向個人、企業(yè)和社會開放,雖然,這種開放還不公平、不規(guī)范。放權之所以能夠釋放出如此巨大的生產力,是因為放權實質上是對中國傳統(tǒng)權力社會中人格依附關系的否定,是人的自由和解放。
    再比如,關于信用危機所導致的商業(yè)倫理問題,作者沒有將原因簡單地歸結為政府的監(jiān)管不力或者商人的見利忘義,而是認為,商業(yè)倫理是社會倫理的一部分,必須從社會的角度來審視商業(yè)倫理問題。中國的信任危機和商業(yè)倫理淪喪之所以在社會轉型期非常突出,是因為中國歷史本身就缺乏現代商業(yè)文明的基因。儒家文明時代的農業(yè)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失信的成本太高,因此,即使“重農抑商”的國策之下,仍然誕生了不少“儒商”。而轉型期由于快速發(fā)展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中國迅速的從一個熟人社會轉變成陌生人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商業(yè)文明基因的缺失,法治的落后,社會碎片化等使得失信的成本大大降低,“在實際經濟運行中,當人們發(fā)現破壞制度總是可以比遵守制度獲得更大的收益,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自覺或不自覺地從遵守制度轉向破壞制度”。因此,信用危機便不可避免。

    《中國必須贏》所探討的主題雖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領域,但作者用科學和人文精神實現了四位一體,其實可以濃縮成了一句話:發(fā)展不能無視科學規(guī)律,經濟不能凌駕于社會之上。中國的幾十年來的增長主要是總量的增長,而且所付出的代價異常的沉重。除了資源、環(huán)境等投入性代價和目標限定性代價外,因腐敗、管制、國企改制、維穩(wěn)、誠信等所付出的犧牲性代價和失誤性代價,已成為中國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通過變革體制,呼喚更有質量的增長不能再停留于黨和政府的文件里。關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要打破壟斷與行政限制,保護民營企業(yè)產權,提高整體的經濟效率;其次,通過建立公共財政,改革稅制結構,降低經濟運行成本。關于社會和民生,作者其實是從現實需要和普遍價值兩個層面來分析的。解決住房、養(yǎng)老、醫(yī)療、教育問題,首先是拉動內需,平衡中國經濟結構,實現軟著陸的現實需要。其次,能夠向國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務和生存生活保障,是現代國家的基本標志,也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和存在合法性的依據。關于商業(yè)倫理,作者毫不留情的指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道德基礎出了問題,將會使一個社會和民族退化到人類文明底線以下。

    呈現現狀,剖析原因的最終歸結點都是為了解決問題。中國的體制問題、壟斷問題,金融問題,或者住房教育醫(yī)療等民生問題,任何一個都可以作為專題寫成一部專著。鄧聿文希望用《中國必須贏》一本書來剖析并解決所有問題的勇氣固然可嘉,但同時也注定了解決的辦法只能限于指出未來的正確方向和政策著力點。難得的是,作者仍然能夠用非常短小的篇幅,思路清晰的囊括了每個領域主要問題的應對之策。比如,關于醫(yī)療問題,作者指出,中國的十年醫(yī)改到今天之所以被做成了“夾生飯”,原因在于市場化的醫(yī)改之路在中國是根本走不通的,醫(yī)改必須以公平為導向。醫(yī)改包括社會醫(yī)療保險改革,醫(yī)療機構改革,藥品生產流通改革三個不同層面。與此相應,提高醫(yī)保覆蓋率,加大對公立醫(yī)院的財政投入,發(fā)展公共衛(wèi)生服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而改革公立醫(yī)院產權制度,調整醫(yī)生收入結構,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對藥品生產流通領域的監(jiān)管才是亟需主管部門解決的事情。

    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利益集團挾持國家政策的問題,特別是序言中的這段:“隨著改革中形成的利益關系不斷固化,掌握各種資源的特殊利益集團,必然謀求壟斷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zhí)行,排斥公眾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參與,從而使國家越來越多的政策,不再是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fā),而是明顯受制于特定利益集團,導致改革偏離公平與公正,改變社會演進的方向,最終造成政府及其主導下的改革在民間喪失正當性與合法性,這就是改革陷入困境的原因?!笨梢姡髡邔ΜF實的認識是非常清醒的。糾結的是,在承認利益集團挾持國家政策的同時,又不得不寄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這本身就是一個悖論。一方面,改革的本質是利益分配,其最大阻力是既得利益集團,因此,自上而下的改革必須要有強勢的領袖,強勢政府來推動。另一方面,自由平等民主已經成為被普遍認可的價值理念,而強勢領袖,強勢政府的出現本身又是對這一理念的挑戰(zhàn)。鄧聿文的《中國必須贏》更多的是對各領域問題的呈現與剖析,以及指出具體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涉及政治改革的比較少。但是,經濟和社會改革本身既不會自動實現,也完成不了政治改革的使命。因此,需要在厘清問題和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政治和思想層面的改革,這應是該書“啟后”的價值之所在。
  •   中國必須贏,可是中國要贏得什么呢?經濟體制改革,還是政治體制改革?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恰逢自己在看《一年又一年》的影片,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讓中國的經濟得到很大的發(fā)展??纯?8、79年我們的經濟狀況、各種產品都是定量供應、城鄉(xiāng)的差距、企業(yè)依然在大鍋飯,物價稍微一漲,群眾就開始瘋狂搶購,那時代的情景現在是見不到了。可是短短30年,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經濟總量坐二望一,下個館子已經不算什么事情了。特別是觀念的改變,服務態(tài)度得到了巨大的改變,從賣方市場走向了買方市場,可是怎么國富了民沒強,連幸福感也沒了,壓力倒是越來越大。
    這本書真實呈現了當前國內發(fā)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經濟過量增長沒帶來質的發(fā)展、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投資與消費關系失衡、房價、醫(yī)療、教育等等。作者通過擺數據、展事實、講道理、提建議這樣的寫作方式為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個人建議和意見。
    正好最近又在開兩會,看著代表們的提案,提案有很多真是“精彩”,有時候真的不知道代表們究竟是代表誰?
    看完這本書感覺不是痛快,而是覺得堵得很。這些問題我們平常人都能看出來,難道我們的領導人就不知道么?這又不得不讓我想起《一年又一年》中的陳煥說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人生的奮斗的最高境界。呵呵,真的很早的時候老師就是這么教育我的,可是我現在卻很難拿這些去教育我的學生,因為社會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已經走向了市場經濟,很多東西都可以成為商品,甚至于連人的生命也可以成為有價的商品,而且不同的人群生命的價格也存在著很大差別。
    我只希望代表們或者領導們看看這本書,想想中國如何贏得自己的未來,改革初期很多政策與方案,在當時適應了時代的發(fā)展,展現了它的優(yōu)勢,成就了今天的成就,可是所有的政策和方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它的弊端和缺陷就逐步呈現出來,躲避不是辦法,能做的就是去變革,例如:增加政策方案的透明度和開放性,建立一個分配正義的社會,減少壟斷利益集團的壟斷利潤,改變央企獨大的局面,增強管理的科學性,稅制改革等等。這些問題在現在越來越呈現尖銳的矛盾,如何體現一個公平、公開、公信的政府是關鍵,如何讓公眾參與審批和監(jiān)督也是關鍵,需要的是真正客觀看待這個社會和政府的有識之士,而不需要那些為了政府叫好的“御用文人”,需要的是體察民情,為了不公而發(fā)牢騷是大可不必要,需要真正為了正義而吶喊呼吁的人,需要的是真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要贏得未來,就必須贏得自己,贏得當前。
  •   讀鄧聿文先生的書有許多年,一如既往的喜歡,很有收獲。作者思維敏捷,總能用法學家的專業(yè)知識,把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剖析的淋漓盡致,不偏不倚恰到好處。鄧先生具有超高的語言天賦,讀他的書不累,是一種享受。《中國必須贏》這本書對當前我國社會面臨的林林總總的矛盾、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對策。視角新穎,分析透徹,語言犀利、風趣而不失分寸,讀后危機感、緊迫感揮之不去。掩卷沉思不僅潸然淚下,作者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字里行間中仿佛看到一位有良知的學者,為草根民眾的默默守望。
  •   這是一部講危機的書,作者對中國當前很多現實問題提出了尖銳的評論。也是廣大讀者所關心的問題,所以讀來特別吸引人,而且這些問題我們無法回避。特建議大家讀一讀此書,值得。
  •   現在的年輕人應該讀一下這本書,了解一下中國社會的本質對思想是大大有益處的。
  •   鑒于作者有中央黨校的身份,能寫出如此尖銳的文章實屬不易。其實是現實太殘酷、問題太尖刻,需要有人把本來面目呈現出來而已!
  •   贊贊贊,真的很贊,這本書的熱銷是有道理的,我買了一看,本的質量很好,內容更是到位啊,我很西湖思念,被人借我都不想給
  •   不錯的一件商品,還會再來當當的,贊一個!
  •   說的是實話,而不是冠冕堂皇的話。
  •   朋友介紹看的,應該不錯吧。
  •   還沒拿到
  •   中國必須贏,沒有想象中的好,不過也不錯
  •   中國進入了發(fā)展的關鍵期間,環(huán)境、人口、資源、養(yǎng)老等一些列問題,書里都有涉及。
  •   問題寫的比較到位,但好像分析的不夠深入。
  •   朋友推薦的書,還沒看完,書中所寫的不少實事其實通過其他途徑也知曉,個人覺得對自己的啟迪不大。
  •   的確是大師們寫的書,中國人都要看看
  •   書名和內容簡介是爸爸從廣播中聽到的,后來**當預覽了一些,評價說寫得很好,內容很有深度。
    買來之后有機會我也會看,這種針砭時弊的數目會增加很多見聞
  •   這本書我讀了之后大為震感!
  •   還行吧,對現代中國的各種問題有一個梳理,不過是老生常談了,而且一些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   本書寫了很多問題,但是說了半天沒有一個問題給出來做著自己的答案
  •   人要了解生活偶的環(huán)境,才能知道該何去何從1
  •   這本還沒細看,同題材的不少呢
  •   該書口號喊得很響,分析得卻顯得沒有深度,說客氣點是平庸,里面文章發(fā)表在報刊專欄上還可以,但如果以這種視野寫揭批中國本質的書,那就難以讓人得到滿足。
  •   標題取得很給力,承認被忽悠了,以為能看到什么深刻的東西,可惜觀點都是老生常談,對策也是隔靴搔癢。教條一樣的說教,味同嚼蠟……
  •   據說是蠻批判現實的一本書,不知道是不是回頭追加評論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