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

出版時間:1991年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作者:丹尼爾·杰·切特羅姆  譯者:曹靜生等  
Tag標簽: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這是本212頁的小冊子,出版于1991年,只印了3100冊,據(jù)我所見,好像也沒再版過,仿佛一滴水消失在水中,這本書也被各類裝幀精美、不知所云的新聞傳播書籍淹沒,直到我在圖書館書架的最高一層把它拎出來。
      
      《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從莫爾斯到麥克盧漢》,作者Daniel J. Czitrom是Mount Holyoke College的歷史教授,這本書還得過美國歷史委員會的最佳圖書獎??吹綍麜r心里一動,因為跟我先前的一個選題想法有些類似,我開始也想做“新媒體對中國人思想與行動的影響研究”,如遇知己,于是接回來慢慢讀,好在是本薄薄的小冊子,看這種書容易有滿足感。
      
      當時,覺得這是個有意思的題目,比如,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改變了很多人面對問題時的路徑依賴:以前大多數(shù)人有不懂的問題第一反應是去查書,可現(xiàn)在卻是百度一下;再如,音視頻下載改變了很多年輕人的影像消費習慣,賣磁帶、甚至淘碟逐漸成為一個歷史名詞;還有,網(wǎng)絡交友也是個有趣的現(xiàn)象,為什么那么多人會相信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以至于愿意不遠萬里去見面。這些對中國人的各種影響是如何發(fā)生的?該如何評價?其總體特征是怎樣?未來會有什么新變化?等等,就是我想通過研究去回答的。但后來還是否決了這個題目,因為找不到研究路徑,如何測量這種影響的效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又將如何確定?現(xiàn)在,我想看看丹尼爾是怎么做的。
      
      作者把全書分為兩部分,與副標題中的莫爾斯、麥克盧漢相對應:一部分講技術對生活的影響,分為電報、電影和廣播三章;第二部分講理論家對這些變化的看法,分社會學家、經(jīng)驗學派和技術學派三章;其中最有價值的自然是第一部分,作者梳理史實和分析的功力值得學習。
      
      他是以一個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研究影響的:首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列舉他認為最重要的史實(例如,電報出現(xiàn)之前,報紙上的“新聞”實際上是一周前的舊聞,報紙的功能主要是提供歷史的記錄而非現(xiàn)實的觀測),然后加以自己的判斷(他認為電報最深刻的影響是促成了現(xiàn)代新聞業(yè)的發(fā)展,因為傳播第一次和傳遞區(qū)分開,即信息第一次與運輸工具區(qū)分開,異地瞬時傳遞成為可能),再引用一些當時人們的看法來說明當時的變化(例如,他引用當時一位神經(jīng)學家比爾德的看法,后者發(fā)現(xiàn)當時患神經(jīng)質的人群突然猛增,并認為電報是神經(jīng)病的直接病因,因為洶涌而至的信息超出了人們能夠接受的程度,而這種觀點的出現(xiàn),正好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美國人思想的改變),最后,他會加上自己的述評。
      
      丹尼爾的書給人很多啟發(fā),因為我們經(jīng)常對現(xiàn)實習以為常,以為生活本來就是如此,很少有人會去追憶,在現(xiàn)代媒介出現(xiàn)以前,人類的生活是怎樣的?這本書就力圖去還原當時的情境,那些史實經(jīng)常會讓人忍俊不禁,例如莫爾斯第一次在公眾面前成功發(fā)出電報后,很多人都圍在辦公室外面,要求看一眼電報機,他們保證“不管懂不懂,他們將一言不發(fā),也不碰任何東西,他們僅僅希望能夠說自己看見過電報機”??稍卩l(xiāng)下,人們卻很害怕風吹過電報線時“悅耳的、神秘的、幻覺般的聲音,他們不怕勞累,遠遠繞過久已走慣的道路,就是為了避免從電報線下面走過,尤其是太陽下山以后?!?br />   
      這可能也是歷史研究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你能夠以一個已知答案者的身份,去評價歷史上當時各式各樣的想法,這也是一種信息不對稱:你知道現(xiàn)代傳媒已經(jīng)發(fā)展成什么樣子,而當時的人看不到未來,所以他們只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識去判斷和猜度,當后人看到這些五花八門的說法時,一方面能夠欣賞前輩們面對未知時的智慧,一方面也能無不輕松地臧否對錯。
      
  •     傳播學老師推薦的書。
      與國內(nèi)其他的傳播學專業(yè)書不同,
      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關于傳播學的視野。
      從媒介技術的演進來討論傳播學,
      而不是傳統(tǒng)的傳播學的理論。
      
      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讀書目,
      傳播學學習得入門書籍。
  •   我總覺得他們在研究這些歷史的時候,歷史材料的運用總是得心應手,也不會擔心有人過來問說這些材料哪里得來,有何考證等等?,F(xiàn)在我們?nèi)绻胍獙懸黄@樣的論文,大多數(shù)的精力恐怕不是放在思考歷史與現(xiàn)實,而是放在如何驗證材料的真實性上了。研究思路新穎,卻無法面對實證的詰難。所以根本也就無從下手。
  •   呃 ,我覺得這里可能有點誤解:(1)國外學術規(guī)范要求更嚴格,每個嚴謹?shù)淖髡叨急仨殦囊某鎏?,原著里面相關的材料應該都有出處,只不過是翻譯時簡潔起見大多數(shù)都刪除了;(2)寫論文的主要精力仍然應該放在思考上,如黃旦所言,學術研究中思想是最重要的,保證材料的真實性只是一種基本功和習慣而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