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歷史)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教育科學  作者:劉克明 編  頁數(shù):223  字數(shù):248000  

內(nèi)容概要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叢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初中歷史》立足新修訂課程標準,對教師理解課程標準新理念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作深刻闡釋。破解新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為教師開展教學和研究提供鮮活具體的案例。針對課程標準中的核心觀點,提煉反映課改理念的焦點問題,展現(xiàn)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理論解讀有深度,案例評析有厚度,觀點描述有寬度。

作者簡介

  楊九詮,教育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
  李鐵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博士。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解讀《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前言”及“實施建議”部分
  1.如何讓學生走人精彩的歷史天地?
  2.如何在開放中設計診斷性評價?
  3.如何讓歷史教學蘊涵科學精神?
  4.如何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歷史作業(yè)?
  5.怎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6.怎樣使用歷史教科書中的圖文史料?
  7.怎樣利用鄉(xiāng)土資源進行歷史教學?
第二章 解讀《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目標”及“實施建議”部分
  1.如何理解歷史三維目標的整體性與適切性?
  2.怎樣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發(fā)展的線索和規(guī)律?
  3.如何促成學生形成、運用歷史概念?
  4.怎樣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初步理解問題?
  5.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證據(jù)意識?
  6.如何層次性落實初中歷史教學的情感目標?
  7.如何讓歷史教學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8.怎樣指導學生評價杰出歷史人物的重要貢獻?
第三章 解讀《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內(nèi)容”部分
 一、中國古代史
  1.為什么說百家爭鳴使思想文化呈現(xiàn)出繁榮的局面?
  2.如何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如何認識秦代中央集權制度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
  4.怎樣理解張騫通西域與絲綢之路開通的意義?
  5.如何認識孝文帝改革對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意義?
  6.如何看待科舉取士制度?
  7.如何全面理解盛唐氣象?
  8.怎樣解讀宋代的市井生活?
  9.為何稱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chuàng)舉?
  10.如何理解清代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fā)展的重大意義?
 二、中國近代史
  1.為什么說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步伐?
  2.怎樣理解辛亥革命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
  3.如何理解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革命意義?
  4.如何理解國共合作是推進國民革命的重要條件?
  5.如何理解井岡山道路的偉大戰(zhàn)略意義?
  6.怎樣看待抗戰(zhàn)中正面戰(zhàn)場與敵后戰(zhàn)場的關系?
 三、中國現(xiàn)代史
  1.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
后記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初中歷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