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斯賓諾莎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美)安東尼奧·R.達馬西奧,孫延軍 譯  頁數:240  字數:254000  譯者:孫延軍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尋找斯賓諾莎》是對一位思想家的重新發(fā)現,斯賓諾莎的工作預示了現代神經科學,這不僅表現于他對情緒和感受的研究,而且體現在他對分裂身心關系觀點的拒斥??茖W家和哲學家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我們領會我們是由什么構成的?我們何以在此?

作者簡介

達馬西奧,美國南加州大學戴維·多恩西弗(DavidDornsife)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腦扣創(chuàng)造力研究中心主任,同時擔任索爾克研究院(SalkInstitute)及衣阿華大學兼職教授。作為當今世界公認的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領袖,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醫(yī)學研究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書籍目錄

1  走進感受 走進感受 海牙 尋找斯賓諾莎 當心  在帕維利尼斯哥拉希特 2  欲望和情緒 相信莎士比亞  情緒先于感受 最底層的分支  中層的分支 緊接著的上層分支 趨近頂端但未達終極的分支 嵌套原則 與情緒相關的反應:從簡單的體內平衡調節(jié)到情緒本身  低等生物的情緒 情緒本身 一種定義形式的假設  情緒的腦機制 情緒的激發(fā)和執(zhí)行 突如其來 腦干開關 突如其來的歡笑 歡笑和更多的哭泣 從活動的身體到心靈 3  感受 什么是感受 感受是否僅限于對身體狀態(tài)的知覺? 感受是交互作用的知覺 交織著欲望的記憶:一段插述 腦中的感受:新的證據  對相關證據的評論 更多的支持性證據  感受的基礎 誰能有感受? 身體狀態(tài)與身體映射 實際的身體狀態(tài)和模擬的身體狀態(tài)  先天痛覺喪失 共情 對身體的幻覺  感受的化學成分 藥物引起的諸種快感  走進反對者 更多的反對者 4  感受之后5  身體、腦和心靈6  拜訪斯賓諾莎7  誰在那兒?附錄一附錄二注釋詞匯表致謝索引

章節(jié)摘錄

1 走進感受走進感受痛苦或快樂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諸多感受體驗,是我們心靈生活的基礎。我們通常之所以忽略這個簡單的事實,主要是因為,周圍事物(以及用之于描述它們的詞句)在我們心中產生的各種表象,使我們本已負擔過重的注意力消耗殆盡。但它們確實存在。由無數的情緒及其相關狀態(tài)所構成的感受體驗,宛如在我們心靈中綿延不絕的一曲曲音詩。這些極為普遍的悅耳音調,生生不息。每當快樂相隨,它就迸發(fā)出歡樂的樂章;至若悲痛降臨,它則化作一曲哀傷的挽歌。只有當我們安然入眠的時候,它們才漸歸沉寂。既然感受普遍存在,有人可能就會認為,有關感受的科學道理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解釋清楚了。比如:什么是感受,它們如何發(fā)揮作用,有何意義……但事情卻并非如此。

媒體關注與評論

  “獨具魅力和極度的令人喜悅……實現了科學探索、歷史發(fā)現和關于人類情狀的深度個性化陳述之聞的一種獨特結合。它勇于追問:我們逐漸積累的人腦知識是如何告知我們生活的方式和組織我們社會生活的方式的。”  ——《自然》(Nature)  “達馬西奧正處于被神經科學家稱為‘情感革命’的最前沿,他扭轉了數十年的科學智慧并通過其他領域將其折射出來……在《尋找斯賓諾莎》一書中,他揭開了情感如何發(fā)揮作用的神秘面紗。”  ——《紐約時報》  “達馬西奧是一個富有生氣并具有人文關懷的作家,他很輕松地涉獵了非常廣泛的話題。從倫勃朗的畫到莎士比亞的戲劇,再到倫理的基礎和意識的本質……真是一本好書?!薄丢毩ⅰ罚▊惗兀  霸凇秾ふ宜官e諾莎》這本書中,世界一流的神經科學家安東尼奧·R達馬西奧闡釋了一些最難解決的問題——關于我們的腦以及腦如何與我們所謂的心靈相連的問題……這本書代表著一個巨大的、給入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成就。”  ——戴維·休布爾(David Hubel)諾貝爾獎獲得者,哈佛大學  “關于人腦的機能,一位最先鋒的思想家再次解答了這個問題!……達馬西奧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并以優(yōu)美的文筆將感受與腦機能的最新理解聯系起來……將斯賓諾莎的哲學根源與通常的西方思想聯系起來。我們不可能再找到引導我們穿越這個領域的更好的引導者了?!薄  @?R.坎德爾(Eric R.Kandel)諾貝爾獎獲得者,哥倫比亞大學  “這是一種閃爍著智慧光芒的思想洗禮,也是一種對如何找到幸福和實現更好的生活的沉思,它將擁有廣大的讀者?!薄  尅てぐ枴ゅX格(Jean—PierreChangeux) 法蘭西學院,巴斯德研究所

編輯推薦

《尋找斯賓諾莎:快樂、悲傷和感受著的腦》中,達馬西奧運用他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探索以及他與神經病患者接觸所獲得的經驗,驗證了人類得以生存并能夠創(chuàng)造最偉大的精神產品的情緒和感受的基礎。快樂、悲傷、嫉妒和敬畏——這樣或那樣的情感體驗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基本素材。它們通常被認為是過于私密以至于科學不能對之有所解釋;同時也被認定為,對我們理解認知活動并非不可或缺,而被忽略,但斯賓諾莎和安東尼奧·達馬西奧對此并不認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尋找斯賓諾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3條)

 
 

  •   這本書是達馬西奧3本系列中的最后一部(其他兩部是《尋找斯賓諾莎》和《感受發(fā)生的一切》),是把前兩本書中關于情緒的內容做了更深一部的闡述。除了根據一些神經科學的研究總結的情緒產生過程(包括情緒和感受兩個階段)外,還分析了情緒和人的社會性,倫理價值產生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做了闡釋。這個角度還是比較新穎的,至少是在作者寫這本書的時間。
  •   作者的著書風格真的很棒,用很優(yōu)美輕松的文字帶領讀者走上哲學與生物研究的高峰。高深的理論有達馬西奧的引導變得輕松愉悅。
  •   神經科學入門經典啊啊?。。。。?!非常不錯
  •   本文著重探討情緒的發(fā)生過程,跟前兩部書聯合一起看就可構成一個完整的概念體系
  •   我的觀點:不管世界是否因果決定,意識(甚至整個人腦)絕不是我們任何思想、決策和行動的第一(終極)原因。認同叔本華的觀點:我們的意志可以意志我們的行為,但我們的意志不可能意志我們所意志。
  •   還好吧,興趣并不大
  •   真的是很受教的書 非常的喜歡
  •   哲學數目,不錯!
  •   爭取這個假期看完吧 我上個假期買的呢
  •   書看了一下,是我喜歡的類型,需要耐心去思考其中遇到的很多問題。
  •   Greatwork,Greatbook.itisawonderfulbooktoknowhowourbrainwork.youmaybeacquaintofyourfeeling.butactuallyyoumaybeknownothingaboutit.letuslistentoANTONIOcarefully.Wemayknow"whoIam"deeply.
  •   觀點新,尤其是翻譯好。后半部羅嗦。
  •   對于學計算機的人來說,這是奇妙的,甚至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將自己的思考用來思考自己的思考過程!
    奇妙的旅程
  •   別人介紹的 學習一下
  •   這個真不是講斯賓諾莎的。但是對心里研究很有幫助,特別是腦研究。
  •   令人心儀的寫法,實在而靈性,化腐朽為神奇
  •   說實話不值得買,完全直譯的,語言生澀難懂。
  •   錯發(fā)商品。已經給我們顧客帶來非常大的不便和麻煩,在自己掏腰包辦理退貨以后,一直沒有人和我聯系,服務電話是收費的,一天打十幾個還都是占線。查了快遞單號,明明已經簽收,卻短信回復我說沒有收到商品,明明是你們犯的錯誤,為什么要我們買家承擔呢?明明是我們自個掏腰包出的運費,為什么要用禮券返回給我們呢?那商品出問題了,我們打你們十來個電話,你們是不是把電話費也返還給我們?建議改善售后服務,我們都愿意網購給我們帶來的是便利,而不是制造麻煩。
  •   這本<尋找斯賓諾莎>的譯者叫孫延軍,我一度懷疑他是否是我認識的那個,這書1月正式出版,什么時候交的稿,他在哪兒翻譯的,他和國內仍然有聯系,我忍不住的想,甚至有沖動去找出版社...然而這本書一樣沒有任何關于譯者的信息,很不好.同一個作者還有一本書<感受發(fā)生的一切>,譯者楊韶剛,終于像模像樣的有了譯者序以及譯后記,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楊韶剛,曾與孫延軍師出同門,從而我想大概這個就是我認識的孫延軍.對于孫延軍來說他是這套書譯者中比較特別的一個,另兩位都是從事語言教育的,可孫延軍不,他研究心理學史、研究宗教,甚至上課會操著非常"泡兒"(poor)的"英格力士"(English)點綴著他并不吸引大多數人的課堂.他會慢悠悠拿著他自己準備的麥說"同學們,上午好",他會非常神奇的失蹤不來上課,之后準時出席說上周記錯日子了,他是鼎鼎大名的車文博先生的學生,他是吉大武術隊的,他被每個人認識他的人稱作好人(我也這么認為)....手上的這本書突然變得沉重,這些文字如何出自他的手,如何拿在我的手上,他現在在哪兒,過得好么,他不知道學生在等著他上課么.  我在想是不是翻譯這本書讓他想到什么了.這本書翻譯的很干凈,病句很少,錯別字極少,孫延軍的英格力士絕對不會非常泡兒.足見孫延軍是一個非常認真的學者,他會對他的文字負責,再有文字潔癖的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我便從這些寫斯賓諾莎的字字句句尋找著...孫延軍的影子.  "斯賓諾莎描繪了一個理想的民主國家,這里應該言論自由-讓每個人能自由地想其所想"  "斯賓諾莎在他的信件中也曾用過當心一詞,只是將它打印在一朵玫瑰花的下面.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所寫的東西其實都是隱含的(sub-rosa,玫瑰花之下)..."  "我不止一次地觀察斯賓諾莎的墳墓,并被上面的碑銘所提醒,轉而想到笛卡爾為自己寫下的碑銘:他隱藏得很好,生活得很好."  "一個人的頭腦比天空要大,足以很好的容納一個智者的所有智慧以及周圍的整個世界."  "斯賓諾莎的傳奇經歷讓人感到心痛,也很復雜.有人可能會說,由于它所處的歷史背景和不妥協的立場,對他的著作的攻擊和禁止將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對他著作的反應比任何人預期的都要強烈."  "我喜歡最后見到的斯賓諾莎么?我并不能簡單的回答...然而我很清楚當時他闡述自己的觀念以及從容面對由此產生的危險的勇氣.用他的話來說,他成功了."  "斯賓諾莎認為,只是遵守一個民主國家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并不足以實現最高形式的滿足感,他將這種持續(xù)的快樂與人類的救贖等同起來..."  "斯賓諾莎指出了兩種不同的拯救途徑,一種適用于所有人,另一種更為艱辛,只適用于那些具有自知力\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  "斯賓諾莎的方法注重心靈的力量對情緒過程的調節(jié),這反過來又依賴于了解消極情緒產生的原因和情緒機制."  "我相信這些新知識可以改變人類的活動領域.這就是為什么人類在很多痛苦和快樂中為難,但仍滿懷希望,斯賓諾莎并不像公眾那樣非常重視希望.他是這么定義的:希望不是別的,僅不過是為將來或過去的事物的意象所引起的不穩(wěn)定的愉快,而對于這一事物的結果,我們還在懷疑中."  ......  從這些文字中,寥寥的文字中我并不能看出什么,但我深深的感覺著在這些文字的背后一定還有著什么.這些文字其實是玻璃般清透的,我卻看不到清透的下面是什么,清透可能只是虛假,隱含的東西太深,深到我無法觸及;也或許它本就如我看到的一般清透.但這般清透也一定影響著譯者,影響著他做出各種各樣的決策.我想不出任何他做出這樣決定的理由,但卻本能的相信事情另有隱情,并且愿意相信這并不是我的一廂情愿.不過,沒有人關心,而我,卻沒有能力關心.  孫延軍不會知道,就在這樣一天,這樣神奇的一天,一切的偶然集中在這一天.我第一遍讀完了<尋找斯賓諾莎>,那天因為頂頭的編輯莫名其妙的讓提前下班無趣的走在路上看到寶寶騎車迎面而來相互都驚詫得呆住,這一天我去找了丁錦紅和羅崢,就永遠離開了孫延軍,這一天學校開始砍樹,說是修剪樹木,卻修剪得極為徹底,所有枝條全部鋸掉,這一天我第一次幫助一個陌生人找到了他的孫女,這一天我還突然遇到一個自稱研究周易的被試,突然想到原來孫延軍也是這樣算的,他可能早算好了今天,所以何必尋找呢?意料之中的偶然使我只能把這本書擺在了床頭,在夢里紀念,不去尋找,小心維護著. 閱讀更多 ›
  •   書還算不錯,版面設計也行,內容更不錯。內容涉及斯賓諾莎的學術的等等,值得一看。
  •   專家推薦的,可讀性當然100分
  •   書是好書,就是沒冊封,有的地方有污跡
  •   很好的書,關于軀體標識器理論與情緒、理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