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2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楊九俊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套叢書針對當前兒童對立體手工的熱愛,配以大量兒童喜聞樂見的事物,以剪、折為主,以畫、貼、游戲為輔,還特別贈送了一把精美的兒童安全專用剪刀。 兒童在制作過程中,一方面運用了手、眼、腦,另一方面也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和想像力,從而培養(yǎng)了兒童對知識的向往,對生活的熱愛。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小朋友們,還等什么?讓我們現在就動手吧!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教材開發(fā):忠實執(zhí)行的文本還是有待激活的資源 問題一:教材中的圖例使用就是看圖說話嗎? 問題二:教材中的留白是為了記錄正確答案嗎? 問題三:教材中的生活事件是全部內容還是資源提示? 問題四:教材中的活動呈現順序與教學流程一致嗎? 問題五:怎樣借助教參與編者對話? 問題六:能不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開發(fā)教材?第二章 教學設計:著眼教學任務完成還是基于學生發(fā)展 問題一:教學目標怎樣呈現在具體教學過程中? 問題二:生成可以預設嗎? 問題三:重心是備課件還是備學生? 問題四:走進了生活就是走進了學生嗎? 問題五:活動中的感官愉悅是否就是經驗增長? 問題六:從單元人手還是從一節(jié)課人手?第三章 價值導向:兒童生活的描摹還是超越現實的引領 問題一:回歸生活就是回歸生活的原生態(tài)嗎? 問題二:教學中的價值引導就是用成人的價值去規(guī)范兒童嗎? 問題三:同伴交往是實現價值引導的有效方式嗎? 問題四:貼近現實生活是否意味著拋棄道德理想? 問題五:怎樣引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 第四章 課堂生活:教師的一元獨白還是主體的多元對話 問題一:課堂生活本身有道德問題嗎? 問題二:課堂問答是不是對話? 問題三:如何營造對話氛圍? 問題四:對話內容如何關照個體經驗? 問題五:如何成為學生好的對話伙伴? 問題六:對話評價如何張揚學生的個性? 第五章 教學策略:被動的知識接受還是主動的活動體驗 問題一:真實的道德認知從哪里來? 問題二:活動都有主動的體驗嗎? 問題三:如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問題四:角色體驗就是游戲嗎? 問題五:有效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嗎? 問題六:如何有效組織實踐活動? 第六章 教育時空:封閉的課堂情境還是完整的學生生活 問題一:在課堂情境中能學會生活的一切嗎? 問題二:能將教學內容融入其他課程實施嗎? 問題三:社會生活是課堂還是課堂的延伸? 問題四:怎樣使家庭生活成為有效的課程? 問題五:如何引導學生過有道德的網絡生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