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話

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作者:戴維·伯姆  頁數(shù):118  譯者:王松濤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論對話》一書的核心,旨在探討我們?nèi)绾谓涣骱蜏贤ㄟ@一問題。本書是在原同名暢銷書的基礎(chǔ)上修改并增訂而成的,是迄今為止記錄戴維·伯姆對話理論最為詳盡的著作。對話這一形式堪稱與人類的文明一樣古老。近些年來,圍繞著“對話”愈發(fā)出現(xiàn)了眾多的實踐、技巧與定義。雖然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聲稱自己“絕對正確”,但我們還是能夠?qū)Ω鞣N不同的觀點予以區(qū)分甄別,從而澄清它們各自的意圖所在?;诖?,本版本的《論對話》全面闡釋了戴維·伯姆在這一領(lǐng)域中所做工作的根本意義、目的與獨特性?! ∫压实拇骶S·伯姆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曾任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倫敦大學Birkbeck學院物理榮譽教授?! ±睢つ峥剖亲杂勺骷液途庉?,戴維·伯姆對話小組的成員之一。

作者簡介

  戴維·伯姆曾任倫敦大學Birkbeck學院理論物理學榮譽教授。他的大部分著作都是由Routledge出版社出版的,其中包括:Wholeness and the Implicate Order,The Undiuided Universe(with Basil Hiley),Causality and Chance in Modern Physics,Science,Order and Cretivity(with F.David Peat),Unfolding Meanging,and Thought as a System.   李·尼科是自由作家和編輯,戴維·伯姆對話小組的成員之一。

書籍目錄

原編著中文版序序致謝1.論溝通2.論對話3.集體思維的本質(zhì)4.問題與悖論5.觀察與被觀察6.懸置、身體與本體感受7.共享性思維和無限性關(guān)鍵詞翻譯對照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論對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這本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對話,即是溝通 相互之間的交流。這個鬼到底是思維上的事情。的確在對話方面,每一個人的思維假定 決定了自己的觀點,這種觀點也是對話的存在。但是這種存在會使思維上的分歧越來越大。到底沒有哪個人都是兼容并包的。
      在思想上不一致 可以歸結(jié)為思維的不一致??墒菤w根為是以前的經(jīng)歷 導致現(xiàn)在的思維假定。每個人的有一個想法只是在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的信息上進行的提煉與總結(jié)。于是乎在思維假定里面就已經(jīng)認定了自己才是正確的,而別的才是錯誤的。
      每個人都會這么想就會導致了 相互間的不協(xié)調(diào)。
      因此 遇事不順反求諸己 就變的很重要的了。
      反求諸己,這句話在了凡四訓 以及 佛經(jīng)上是經(jīng)常提的。
      這本書也出現(xiàn)了。
      的確當遇到不順心的時候就想一想自己在哪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的確 了可以解決一些小障礙之類的東西。
      
      這讓我想到 許多理論在高處都是相同。心理學上面也有許多的 要求是 換位思考的 其實也是反求諸己的另一個說法。
      
      
      反求諸己 遇事不順 反求諸己
      平時的 反省應(yīng)該也是這個意思吧。
      
  •     看著題目剛開始還以為是一本關(guān)于語言的書籍,實際上是關(guān)于思維的,看完本書確實給人帶來一些新的認識,比如思維其實也是被觀察者,還有會對集體文化認知有了新的認識。
      
      
      雖然書很薄,但是仍感覺有些一大段的文字來回還是描述同一個問題,其實可以更加簡潔地描述出來的。
  •     //序言
      序言:::或許最重要的是,對話旨在探索人類思維(thought)的作用方式——伯姆認為,究其本質(zhì),人類的思維并非是對客觀實在完全、真實的再現(xiàn),它只是一種有限的媒質(zhì)——生成于集體之中,并在集體之上維持
      
      普通人也不例外,他們也總是處于意圖和行為之矛盾的漩渦之中。這種矛盾不但造成了不良的科學,而且也導致了社會的分化與個人的分裂。這種分裂現(xiàn)象,在伯姆看來,是跨越文化和地理界限的;它彌漫和滲透于所有人類社會之中,程度之甚,以至于我們已經(jīng)變得從根本上被它所馴化了。
      為了說明這種分裂現(xiàn)象(fragmentation)的顯著性,伯姆經(jīng)常用手表來舉例。當你把手表隨機地強行裂解為各個碎片之后,這些碎片與構(gòu)成手表的零部件顯然是完全不一樣的。原本各個零部件之間存在著一種內(nèi)在有機的聯(lián)系,可以構(gòu)成一個整體發(fā)揮手表的功能,而分裂成的碎片之間則毫無任何聯(lián)系可言。與之相類似,人類的一般思維過程也總是傾向于以分裂的眼光來看世界,“把本來并非互相獨立的事物弄得更加支離破碎”。伯姆認為,這種認知事物的方式,雖然能夠在局部上成功地施加和維護社會秩序,但卻必然導致世界上的不同國家之間、經(jīng)濟制度之間、宗教之間、價值信仰體系之間,乃至不同的“自我”個體之間發(fā)生根本性的沖突。伯姆之所以主張對話,主要目的就是使人們能夠通過理論分析和親身體驗的雙重途徑,對導致這種分裂現(xiàn)象的活動產(chǎn)生足夠清醒的認識。
      
      表面來看,對話是一種相對比較簡單的活動。參加對話的人數(shù)通常在15人到40人之間(伯姆對人數(shù)的建議不是固定的)。大家自愿參加,圍坐成一個圓圈。首先要對對話的過程與實質(zhì)進行一些必要的解釋和說明,接下來就是考慮大家如何把對話進行下去。由于事先不需要設(shè)定任何議程,大家需要花些時間來確定一個(或多個)合適的對話主題。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障礙或挫折。因此在對話的早期階段,可以通過輔導員來推動對話的進行。但是這個輔導員的角色應(yīng)當盡快地消失,從而讓大家自行決定對話的進程。經(jīng)驗表明,如果能夠堅持定期地開展對話,那么不管以什么為話題,大家所習以為常的社會傳統(tǒng)習俗和慣例就會逐漸弱化,而每個人身上所帶有的各種亞文化差異就會浮出水面。很自然地,人們就會由于各自價值觀念的不同而產(chǎn)生摩擦和碰撞,對話的核心就在于此。正是由于這種摩擦和碰撞,使得對話者能夠注意到彌漫于群體(group)之中的各種思維假定(assumption),同時也認識到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思維假定。這些思維假定具有強大的支配力量,其性質(zhì)與“病毒”類似,有很大的傳染性。當我們認識到這點之后,就能對人類思維的分裂性和自毀性產(chǎn)生更新的理解。在這種新認識和新理解的基礎(chǔ)上,我們每個人的自我保護心態(tài)就會漸趨消失,對話群體中就會萌生進而充溢一種自發(fā)的溫情和友誼。
      
      
      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在思維、情感和活動之間存在的惟一聯(lián)系,就是它們都是通過人內(nèi)心的某個“我”(central entity)來進行,并由它來經(jīng)歷和體驗的。這種觀點不但說明了萬事萬物是如何被聯(lián)結(jié)起來的,而且說明了為什么這個“我”是如此的重要:所有的事情都必須接受這個“我”的審查。它是萬物的源頭,萬物的核心.【【【但事實上,你會發(fā)現(xiàn),思維和情感是可以作為獨立的過程而運轉(zhuǎn)的,它們可以不受“我”的控制來運行。它們既不是由“我”所產(chǎn)生的,也不由“我”所經(jīng)歷和體驗】】】
      
      
  •     喜歡戴維·伯姆的《論對話》不僅僅是因為作者能把深奧的哲學用最簡單樸實的例子來說明,也因為很巧的跟自己最近讀的幾本書串連在了一起。
      
      細心的讀者們會發(fā)現(xiàn),戴維在《論對話》一書中,幾次提到了一個人:克里希那·穆提,這位偉大的印度哲學家用其傳奇的一生和震撼靈魂的言語感染了很多人,戴維也不例外,馬斯洛也不例外(他在《洞察未來》一書收錄的《用自在愛接納所愛》一文中顯示出了對克氏言論的喜愛)??梢哉f最近讀的書剛好是一個風格,或者是也代表了自己讀書的風格。
      
      1、悖論與問題paradox and problem
      
      這是我最想記錄的部分,悖論與問題!其實我覺得作者對“悖論和問題”的解釋分析,與作者分析“共享性思維和平實思維”的角度類似。
      ------------------------------------------------------
      在英語里,“問題”problem一詞源于希臘詞匯,其意思是“提出、拿出”(to put forward)。對某種想法或意見進行質(zhì)疑和探討,以找出解決困難或失敗的辦法,乃是這個詞的本質(zhì)含義。
      ------------------------------------------------------
      
      在接下來的論述中,戴維用了需要用技術(shù)來解決的例子來說明問題,比如:一個人想乘火車去某地,如何按時乘車、買票等問題。這些可以說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問題”。
      ------------------------------------------------------
      但是,當一個人以問題的方式來提出想法的時候,其中必定要滿足某種預(yù)先假定的前提。這種前提在很大意義上是隱含的、默認的。只有如此,他做的活動才有意義。在這些前提之中,當然存在著一種思維假定,即認為人們所發(fā)出的一問是理性的,不存在任何矛盾與對立。然而有時候,我們對問題的認識卻存在荒唐之處。問題本身可能就是錯誤的或其前提自相矛盾,可是我們卻未注意到這一點。
      ----------------------------------------------------
      
      
      戴維提到,人們在生活中很傾向于把“悖論”當作“問題”來解決。最終只會使問題的解決越來越亂。他舉了一個人愛聽阿諛奉承的話作為例子,這里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當別人夸贊他時,他如何克制自己落入被人奉承的圈套呢?”
      ------------------------------------------------------
      顯然,這類所謂的“問題”乃是基于荒誕的前提之上的,人們喜歡被人奉承,通常是源于自身的某種不適或不滿足感。這種不適或不滿足感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人們會在很大程度上去壓制它的存在。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時候,當受到批評、指責或是其他類似的情況下,人們才會短暫地注意到自己這一非常不快的感覺。但是,一旦有人過來對你說你是如何的好、如何能干、如何聰明等等,那么你那種被壓制和隔離的痛楚就會立即消失,代之以喜悅和得意洋洋。這里面包含著人類的一種心理傾向,即別人多對你說的乃是真理和事實,否則你就不會這樣解脫。為了“保護”自己落入發(fā)現(xiàn)真相的“危險”,人總是竭力去相信別人對他說的所有話。他也會因此而被別人所利用。
      
      從本質(zhì)上來說,阿諛奉承乃是一種心理自欺現(xiàn)象。如果一個人提出如何停止自欺這樣一個“問題”的話,其中的荒唐性是不言而喻的。
      -----------------------------------------------------
      因此,我們不能把悖論(paradox)當成問題來解決,他不是“如何達到某地”這種技術(shù)性的可以用平實思維來覺得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涉及到人類思維、人類情感方面的,都不能稱之為問題,而必須把他看作一個paradox。這個悖論需要人類思維來正視,需要整體進行思考,認清里面的混亂。
      
      我們需要認真、持續(xù)地關(guān)注那些支配其思維與情感的悖論模式!
      
      2、學會觀察自己的思維,本體感受
      
      3、行為懸置
      
      4、共享思維
      
      完全意義上的個體-->集體維度上分析人-->宇宙維度上的人。
      
      --------------------------------------------------------------------------------
      
      
      就思維這個領(lǐng)域來說,它是有限的。我同時還認為,在有限之外,存著著某種無限之物,即無限性(unlimited).
      
      --------------------------------------------------------------------------------
      
      
      昨天剛好看到哺乳動物生命的孕育一個紀實片,在高科技術(shù)的幫助下,我們看到了一個小胚胎是怎樣從那么一下點成為一只大象,細胞的繁殖是如此的精準和神奇,這其間有多少我們看不懂的神奇的遺傳密碼?
      
      突然能夠領(lǐng)會,在趙鑫珊的講座上,他談到PAI的神奇贊嘆表情,以及他說面對大自然,他總會情不自禁的雙手合十,一種虔誠的敬畏,這是一種對大自然神性的理解,也是對宇宙維度人的詮釋。
      
      
      
  •     伯姆是誰?
      
      戴維·伯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和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學家之一,奧本海默的學生,愛因斯坦的朋友。他所受到的贊譽包括:
      
      * one of the greatest physicists and foremost thinkers this century
      * one of the foremost scientific thinkers and philosophers of our time
      * renowned physicist and theorist who was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thinkers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ontemporary physicists
      
      《論對話》一書:
      
      《論對話》一書記錄了伯姆的對話觀。
      
      著名的管理學家彼特?圣吉(Peter Senge)的《第五項修煉》一書一度風靡全球,而其中關(guān)于對話的論述卻基本上都是引用伯姆的觀點。
      
      1970年,伯姆曾對人類所面臨的交流和溝通問題作出過這樣的觀察:
      
      “過去幾十年來,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一日千里,廣播、電視與飛機、衛(wèi)星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網(wǎng)絡(luò)連通全球, 使得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幾乎可以在瞬時之間彼此相連。然而與此相對應(yīng)的,則是人與人之間感覺日漸隔閡,彼此間的溝通以空前的速度,變得每況愈下?!?br />   
      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們來說,“對話”是一個耳熟能詳?shù)脑~匯。報紙上、廣播中、電視里,對話都是一個頻繁出現(xiàn)的字眼。無論是活躍于國際舞臺的政治家們,還是周旋于各種場合的社會與商業(yè)人士,都喜歡把“對話”這兩個字掛在嘴邊。聯(lián)合國總是在呼吁沖突各方進行對話,政府和民眾之間也經(jīng)?;ハ嗥诖蛞筮M行對話。學校鼓勵師生之間開展對話,家庭希望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也能夠?qū)υ?。甚至還有一些其它的著作,倡導人們與自然對話,與心靈對話,與自我對話?,F(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更衍生出人機對話、在線對話、虛擬對話等概念。對話一詞的運用,幾乎遍及社會的方方面面。
      
      但是問題在于,我們會對話嗎?
      
      ……我們會交談嗎?……
      
      交談?不就是談話、幾個人坐在一起說話嗎?很簡單呵!
      
      真的這么簡單嗎?那么,為什么人們會言非所想,就像安徒生在童話中所描述的臣民那樣眾口一致地贊美皇帝的新裝?為什么我們也會言不由衷、答非所問,或顧左右而言它?為什么覺得自己被人誤解,但同時卻也在誤解別人,甚至程度更甚?為什么我們想說話時卻沒有機會,真讓你說時卻又無從談起?為什么社會鼓勵我們暢所欲言講真話,同時卻又告誡說沉默是金?為什么我們可以花上數(shù)小時甚至整天的時間為一些雞毛蒜皮之事而喋喋不休,卻避而不談那些真正關(guān)系我們個人發(fā)展和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為什么即使在興高采烈、眉飛色舞的神侃和狂聊過后,我們的內(nèi)心反而會滋生無比的悵然與空虛?為什么想說話的人會被禁止發(fā)言?——要是他說的是真話,是實話,是對的,為什么我們不敢聽這些真話和實話?要是他說得不對,我們又有什么好怕的?為什么人會當面說一套,背后又說一套?就象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所指出的那樣:“……開會時,大家屁都不放一個,開完會以后,心里又在嘀咕?!恍┤嗽陂_會的時候,唯唯諾諾,對什么事都沒意見,等散會以后,他又到處批評?!? 為什么人連自己說的話都不相信,卻竭力要去說服別人去信自己?為什么人們嘴上說要洗耳恭聽,而實際上卻只是把別人說的話當作耳旁風?甚至,人們根本就坐不到一起來說話;或者即使坐到了一起,寧愿沉默,也不說話?
      
      或許,我們并不太懂說話,也不太會談話,更別談對話。
      
      那么,讓我們來讀《論對話》。
      
      ——以上部分內(nèi)容摘自:王松濤撰寫的“對話·社會·教育”譯叢總序(摘引內(nèi)容版權(quán)屬原作者所有)。
      
      
      
  •   評論的文字很好。但讓我懷疑書籍作者是不是缺心眼兒啊~~~~
  •   不錯哦 mm
  •   我以為,悖論揭示事物的矛盾狀態(tài)。而矛盾狀態(tài)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悖論不是問題。不能夠揭示悖論,卻是問題所在。
  •   不能夠揭示悖論,順應(yīng)悖論,利用悖論,構(gòu)建能夠適應(yīng)社會化的思維情感的互動模式,卻是問題所在。
  •   對于希望提升自我,提高人類心靈水平的你我來說,此書是必讀資料。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