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宋偉 頁數:334 字數:3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宋偉編著的《當代社會轉型中的文學理論熱點問題》抓住社會轉型的歷史語境,突出文學與文論與其社會文化語境的關聯(lián)性并將之作為思考的要點,在社會文化語境與文學及文論的歷史關聯(lián)性中確定有歷史代表性的文學與文論命題,并且在社會轉型的歷史與現時語境中對這些命題予以論證和求解。這里涉及史論兼用的問題、社會文化的歷史追問問題、文學與文論的理論基點問題、全球化進程中中國文學與文論的特色開掘問題、文學及文論傳統(tǒng)的當下轉換問題、文學及文論的現代性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當下文學與文論建構的焦點問題,每一步思路展開都富于挑戰(zhàn)性與開拓性,每一部成果的產生都顯現著中國學人的學術責任感與社會責任感,都驗證著建構中國文學與文論的學術功底與智慧。
作者簡介
宋偉,筆名宋一葦,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沈陽市優(yōu)秀專家,長期從事文學理論、美學理論和文化理論的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美學與后現代主義文化理論;先后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近百篇,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等學校學報文摘》等轉載;著有《后理論時代的來臨》、《審美視界》等學術專著;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十余項;曾獲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吉林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等多個獎項。
書籍目錄
緒論 文學理論的轉型研究:作為一種方法的時代精神史
一、步人現代性:“新時期”劃時代的歷史定位
二、激變的年代: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歷史特征
三、轉型期研究:作為一種方法的時代精神史
第一章 主體的覺醒:新啟蒙運動與文學主體性
第一節(jié) 歷史劫難中的人性泯滅與復活
第二節(jié) 步履艱難的主體性行程
第三節(jié) 人道主義在中國的理論困境
第四節(jié) 回歸主體性哲學的學理深度
第二章 異質的叛逆:現代主義與文學先鋒性
第一節(jié) 歷史廢墟上的精神放逐與反叛
第二節(jié) 現代派藝術話語的合法化論爭
第三節(jié) 現代派在中國的曲折之旅
第四節(jié) 現代主義文學的中國敘事
第三章 美學烏托邦:審美主義與價值關懷
第一節(jié) 歷史理性主義的質疑批判
第二節(jié) 價值追問與終極關懷
第三節(jié) 審美現代性的歷史境遇
第四節(jié) 實踐存在論美學的論爭
第五節(jié) 轉型期的新世紀美學研究
第四章 解構的力量:后現代主義與多元差異
第一節(jié) 后現代主義在中國
第二節(jié) 后現代性視域下的先鋒文學
第三節(jié) 后現代轉向與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
第四節(jié) 后現代語境中的馬克思主義
第五節(jié) 時尚的后現代與批判的后現代
第六節(jié) 后理論時代的文學理論如何可能
第五章 眾神的狂歡:大眾文化與文化研究
第一節(jié) 大眾文化的崛起與人文精神的失落
第二節(jié) 文化研究的知識生產與話語譜系
第三節(jié) 大眾文化研究與文化批判理論
第四節(jié) 資本現代性:資本時代的藝術價值反思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主體的覺醒:新啟蒙運動與文學主體性 社會轉型的歷史動力學表明,每一次重大的歷史變革或轉型,都離不開文化思想領域的波瀾壯闊,新思想、新觀念、新思潮在推動歷史轉型過程中始終具有超前先導的動力學意義。改革開放新時期之初,率先推進的是政治上的思想解放運動。與此同時,文化上的思想解放運動也應運而起,文化知識界一般稱之為新啟蒙運動。顯然,“新啟蒙運動”是基于“現代文化價值尺度”而確立起來的,與從單一政治維度來定位的“思想解放”有所不同,具有更為廣泛的文化現代化視域。但它們都表明一個新思想、新觀念、新思潮的時代已經來臨。 細查歷史,我們應該注意到,“思想解放”與“新啟蒙”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既曖昧又復雜。李陀在回顧80年代時,特別強調細查兩者之間的復雜關系,對于理解當代歷史的重要意義。李陀在訪談中說:“要做歷史分析,我以為首先要做的,是回顧80年代‘思想解放’和‘新啟蒙’這兩個思想運動,回顧它們之間那些糾纏不清的糾葛和纏繞,它們之間那種相互對立又相互限制的復雜關系?,F在一些論說80年代的文章,很多都是把這兩個思想運動混為一談,或者是只論其一,好像沒有把這兩者加以區(qū)分,并且梳理它們的關系的必要。但是,我覺得這樣區(qū)分梳理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兩個思想運動的糾葛關系,對80年代思想發(fā)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痹诖?,我們認同李陀的觀點,避免將兩者混為一體,充分注意到兩者之間的復雜關系,并試圖從中揭示出社會轉型的歷史復雜性。有人認為知識分子與官方意識形態(tài)在80年代度過一段歷史上少有的蜜月期,兩者形成了一種共謀合作的緊密關系;有人則強調兩者之間的對抗沖突,區(qū)分政治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新啟蒙之間的異質性。思想解放側重于政治思想方面來描述新時期的文化思想運動,而新啟蒙側重于在更為廣泛的文化層面來表述新時期的時代精神狀況;思想解放側重于從極“左”的思想禁區(qū)中掙脫出來,帶有明顯的現實政治訴求;而新啟蒙則試圖在“五四”的傳統(tǒng)中汲取新的思想資源,側重于理想的文化訴求,再度重申啟蒙是一項未竟的事業(yè)?!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