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點中國哲學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田小飛 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2010-02出版)  作者:田小飛  頁數(shù):274  
Tag標簽:無  

前言

北京大學歷史系、中文系的一批學者編了一套"知道點"叢書,邀我寫序。我對叢書的名稱有點好奇,一問,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決定寫了。原來,這套叢書里每一個標題,都以"知道點"開頭,如《知道點中國歷史》、《知道點中國文化》、《知道點世界文化》……,落腳點都顯得宏大, 而著眼點卻很謙虛,顯出青年學者的俏皮。中外文化是萬仞群峰,我們不應該畏其高峻而倉皇躲開,更不應該看了兩眼而自以為已了如指掌。我們所能做的,是尊敬地在山腳下仰視,勤快地在山道口打聽,簡單說來,也就是:知道點。首先,不知道是可惜的。區(qū)區(qū)五尺之軀,不以文化群峰作為背景,只是一種無覺無明、平庸草瑣的生理存在。人憑文化與外界進行不同層次的溝通, 并通過文化證明自己是誰,對此,即使立化程度不高的人也有一種榮辱感。記得去年中央電視臺舉辦一次全國直播的青年藝術(shù)人才大獎比賽,比賽中有一項文史知識測試,結(jié)果出乎意料,幾億觀眾對這一部分的關(guān)注遠遠超過比賽的主體項目,各省觀眾對于自己省派出的選手在藝術(shù)技能上的落敗并不在乎 ,卻無法容忍他們居然答不出出那些文史知識的試題。由此可知,直到今天, 很多中國人還是習慣于在文化上尋求自身尊嚴的,這很不錯。但是,緊接下來的問題是,又必須提防人們對于文史知識的沉溺。沉溺,看似探人,實則是一種以文化名義制造的滅頂之災。中國明清之后一直有一批名人以引誘別人沉溺來謀生,很不道德。網(wǎng)此,必須在文化的群峰間標劃一些簡明的線路,在歷史的大海中鋪設一些浮標的纜索,使人們既領(lǐng)略山水之勝又不至于沉溺。這種做法用二種通俗用語來表述,就是不必知道得太多、太雜、太碎、太濫,只須"知道點"。“知道點”不是降低標準,而是提高標準。這就像線路的設定者一定比一般的逛山者更懂得山,纜索鋪設者也一定比一般的游水者更熟識海。不僅更懂、更熟識,而且也更高人道精神,更有文化責任。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覺得北大青年學者們編寫這套"知道點"叢書是一項有價值的事業(yè)。新世紀的公民不可能全然舍棄人類以前創(chuàng)造的文化歷史背景,卻又不能讓以前的創(chuàng)造來阻斷今天的創(chuàng)造,因此應該有更多的山路劃定者和纜索鋪設者。只有這樣,壯麗的歷史文化才能真正成為新世紀的財產(chǎn)。余秋雨

內(nèi)容概要

  《知道點中國哲學》是余秋雨作序,鼎立推薦中國人文素質(zhì)必讀書,是北大青年學者數(shù)十年讀書心得完美呈現(xiàn)。介紹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學內(nèi)涵,點面結(jié)合,通俗易懂,落腳點雖然宏大,著眼點卻是謙虛俏皮,圖文并茂,帶你領(lǐng)略中國文明的博大精深!

作者簡介

田小飛,北大青年學者,致力于中國文化史研究。 

書籍目錄

智慧的降臨 中國的第一位哲學家 / 003陰陽五行說 / 004八卦的“魅力” / 006古代人崇拜什么 / 007盤古開天辟地 / 009美女生太陽,太陽生萬物 / 010 巨人林立?百家爭鳴 紫氣東來 / 015老子與孔子的對話 / 016道如何生萬物 / 019不出門就能認識天下 / 020柔弱勝剛強 / 021骨肉之情與自然之理 / 023無為而治 / 024小國寡民 / 025禍兮福之所倚 / 027秦佚悼老子 / 028百家爭鳴 / 029南華真人莊子 / 031齊物論 / 033逍遙游 / 034無用與有用 / 036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 037養(yǎng)生與解牛 / 039螳螂在前,大鳥在后 / 040莊生夢蝶還是蝶夢莊生  / 041莊子妻死,鼓盆而歌 / 043三為令尹不榮華 / 044杞人應該憂天嗎 / 045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鱉 / 047魚是否快樂 / 048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050有用的樹與無用的雁 / 051《莊子》中的成語 / 052髑髏的快樂 / 053“真人”的境界 / 054什么是真正的快樂 / 055知子莫若父 / 056大盜與小盜  / 058君子儒與小人儒 / 059儒學可以稱為“儒教”嗎 / 060儒家八派 / 061儒學一二三  / 063儒家的修煉方式 / 064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 / 066中國古代第一位教師 / 06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069而立、不惑、知天命 / 070應該如何學習  / 071大同與小康  / 073和同之辨 / 074三綱五常 / 07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075殺身成仁,舍身取義 / 076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 077不要跟鬼神太親近 / 078仁者愛人 / 079忠孝可以兩全嗎 / 080拈花微笑  / 082身體并非私有 / 082國家富強三部曲 / 083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 084孟母三遷,斷織勸學 / 085嚴師出高徒 / 086天人可以合一 / 087君子重義,小人重利 / 090人民是最寶貴的 / 090如何稱王 / 091如何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 092取得上帝的信任 / 093培養(yǎng)浩然之氣 / 094好人與壞人之分 / 095誰是大丈夫 / 096文王之囿 / 097治國之道 / 098千里馬難遇伯樂 / 100勞心與勞力 / 101人性本善 / 102止楚攻宋 / 103墨子的“烏托邦” / 105懷才不遇的韓非子 / 107“謬論”也可出名 / 108兵家鼻祖姜子牙 / 109兵圣孫武 / 112田忌賽馬 / 113吳起兵法 / 115伍子胥過昭關(guān) / 116就讓孫臏那小子成名去吧 / 118辯論中的哲學思維 / 120歧路失羊可尋思  / 120歷盡滄桑的荀子 / 122禍福興衰不應該怨天 / 123如何獲得全面的認識 / 124人性本惡  / 125人人都可以成為圣人 / 127君舟民水 / 128人定勝天 / 128人生在世,難得休息 / 129 思想的角斗場 典籍中的鬼故事 / 133司馬談論黃老統(tǒng)治術(shù) / 134曹參任相 / 135汲黯治理東海 / 136焚書坑儒 / 137周公和王莽的忠與奸 / 139紙上談兵 / 140張騫西域?qū)?/ 142誰來做皇帝 / 144早熟的思想家賈誼 / 14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 / 146君權(quán)神授 / 147人的命運 / 148天人感應 / 149無神論斗士王充 / 150龍種與雜種 / 152圣人也是凡人 / 153鬼神迷信為什么會存在 / 154道教的“造神”歷史 / 155太上老君 / 157西王母 / 159道教的“創(chuàng)世紀” / 160道家的修煉方式 / 162老子是如何被“神化”的 / 164中國的“上帝” / 166天子的由來 / 167燭火中的哲學 / 168白虎觀會議 / 169龍蛇之嘆 / 171性三品 / 171都是“天人感應”惹的禍 / 172三年不窺園  / 173人性有善有惡 / 174一步一鬼 / 176如何培養(yǎng)出“鴻儒” / 177道教是如何產(chǎn)生的 / 178三清、四御、五老君 / 180八仙過海 / 181抱樸子的養(yǎng)生術(shù) / 183鐵杵磨成針 / 184武當傳說 / 185 風流世紀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 189“風流”的本質(zhì) / 190桀驁不馴的嵇康 / 191少年奇才,鋒芒畢露 / 193心遠地自偏 / 195魏晉玄學 / 196竹林七賢 / 198阮籍的青白眼 / 200“方外人”喪母不哭 / 201同床異夢,知音難覓 / 202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 203只要你高興,音樂都是歡快的 / 204刑場上的琴聲 / 205范縝的神滅論 / 206 詩意生存 文學家、哲學家韓愈 / 211“革命斗士”柳宗元 / 212永州八愚 / 214柳、劉的自然觀 / 215緣起而不真 / 216因果報應 / 217頓悟成佛 / 218佛性本來清凈,煩惱掩蓋佛性 / 219偶入佛門 / 221慧能受缽 / 221不為情所動,就可成圣人 / 223祥瑞 / 225“賓客”劉禹錫 / 226由苦入空 / 227風動還是幡動 / 228 理學的天下 周敦頤與太極圖 / 231嚴于執(zhí)法 / 233關(guān)學創(chuàng)始人張載 / 234民胞物與 / 235理氣論  / 236心與性有什么關(guān)系 / 237哥哥“英雄”,弟“好漢” / 238存天理,滅人欲 / 240理學大師朱熹 / 242格物致知 / 243山水詩書之樂 / 245嚴師與高徒 / 245“心學”始祖陸九淵 / 246鵝湖之會 / 247知行合一 / 249王守仁格竹 / 250羞羞答答認錯 / 251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 25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253立志遍讀天下書 / 253難得糊涂,吃虧是福 / 254王夫之的墓志銘 / 255學道不分男女 / 256宋明理學 / 257心外無物 / 258天理良心 / 260 林間路與林中樹 九州生氣恃風雷 / 263五十一歲的進士魏源 / 264中國,非變法不可 / 266我自橫刀向天笑 / 267物競天擇 / 268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 / 269新三民主義 / 270行易知難 / 272現(xiàn)代新儒學 / 273

章節(jié)摘錄

智慧的降臨——夏商周時期 中國的第一位哲學家周公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第一位哲學家,有人尊奉他為奴隸社會的大圣人。儒家學說后來成為中國古代學說的主干,也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周公被稱為儒家傳統(tǒng)的始祖。周公姓姬,名旦,又稱“叔旦”,因以周地(今陜西岐山北)為其采邑,故又稱“周公”。生年不可考,卒年約為公元前1095年。他是周朝的創(chuàng)立者武王姬發(fā)的弟弟。武王滅殷建國兩年后逝世,他的兒子成王姬誦繼位,因其年紀很小,故由叔叔周公輔助攝政。武王伐紂滅商后,封紂的兒子武庚于殷,令他的弟弟管叔、蔡叔監(jiān)理他的國家。武王死后,管叔、蔡叔、霍叔對周公攝政很不滿,于是勾結(jié)武庚叛周。周公隨之東征,“降辟三叔”,殺死了武庚。此后,在洛邑(今河南洛陽)建立東都。先后分封宋、衛(wèi)、魯、齊、燕等,封建七十一個小國,有效地鞏固了周朝的統(tǒng)治地位。因此,可以說,周公是周朝的實際創(chuàng)立者。周公對成王的教導和輔佐是有效果的。成王執(zhí)政后,能按照周公制定下來的典章制度治理國家,重視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并在中原和沿海地區(qū)進行貿(mào)易活動,使商業(yè)走向發(fā)達。成王執(zhí)政三十七年,繼位的康王執(zhí)政二十六年,出現(xiàn)了“成康之治”的繁榮景象,是我國奴隸制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周公為了周王朝的事業(yè),用盡了畢生的精力。到了晚年,他回到受封的地方。后來得了病,臨終前囑咐說:“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以表明我不敢離開成王?!笨鬃臃浅M瞥缰芄?,認為他是古代最偉大的圣人??鬃臃磸驼f:“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笨鬃拥搅送砟辏€感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后來的儒者也和孔子一樣,把周公奉為古代最偉大的圣人。 陰陽五行說我國陰陽五行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大禹時代。據(jù)說治水英雄大禹率先打破了“禪讓制”,把王位交給兒子啟。同姓諸侯有扈氏不服,起兵造反。啟于是率大軍親征有扈氏的大本營甘(今陜西戶縣西),臨戰(zhàn)前召集六軍將領(lǐng)說:“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边@段話見載于《尚書?甘誓》,歷史學家們推測是公元前2196年。這里的“五行”,大致就是今天我們所知道的金、木、水、火、土五物;“三正”大致是與五行有關(guān)的正德、利用、厚生三政事。到了戰(zhàn)國時代,“五行”又增加了“相生相勝”的哲學成分。五行說是講宇宙構(gòu)成的元素的,即認為世界萬物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zhì)元素構(gòu)成的。據(jù)《國語》記載,“和”與“同”是不同的,前者是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參合,能產(chǎn)生新的東西并能得到發(fā)展;后者是同一種元素相加,不能產(chǎn)生新物,也不會有所發(fā)展。所以要把土與金、木、水、火雜和起來,才能生成百物。這里的五行,突出了“土”的作用,既反映了重視農(nóng)業(yè)的思想,也是對五行并列觀念的修正。至于陰陽,則是對自然狀態(tài)的一種描述,對世界的一種看法,它是古人在觀察天文氣象、時節(jié)變化的基礎上萌發(fā)的。周人用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陽氣和陰氣來解釋四季的變化和萬物的繁茂與凋衰。他們認為在冬去春來之際,氣從地下向上蒸發(fā),萬物便出苗生長;如果沉滯不能蒸發(fā),農(nóng)作物便不能茁壯成長。陰氣的性質(zhì)是沉滯下降的,陽氣的性質(zhì)是蒸發(fā)上升的,這陰陽二氣若相互協(xié)調(diào),配合有序,流轉(zhuǎn)正常,就風調(diào)雨順,否則就要發(fā)生災難。周幽王時的伯陽父曾用陰陽二氣的失調(diào)來解釋當時發(fā)生的地震現(xiàn)象,他認為陰陽二氣的流轉(zhuǎn)是有一定的秩序的,如果發(fā)生秩序紊亂的現(xiàn)象,陰陽二氣就各失其位,就要發(fā)生地震?!兜赖陆?jīng)》說“萬物負陰而抱陽”,就是說陰陽的矛盾勢力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兑讉鳌返淖髡邉t進一步提出“一陰一陽謂之道”的學說,把陰陽交替看作是宇宙的根本規(guī)律。后來,古人對各種現(xiàn)象進行抽象概括,以陽代表天、日、晝、暑、剛、強、前、男等,以陰代表地、月、夜、寒、柔、弱、后、女等,認為兩種勢力相互對立和依賴,是事物固有的屬性,是引起事物變化發(fā)展的原因。陰陽五行說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特色,對中國古代的學術(shù)和日常生活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古人取名也要照顧到五行協(xié)調(diào)齊全。把陰陽與五行撮合在一起并加以神秘化的是戰(zhàn)國末期的陰陽家,其代表人物為齊國人鄒衍。他提出“五德終始”說,把五行的屬性稱為“五德”,用來附會王朝興替和社會政治的嬗替。漢儒們出于政治需要,在將古代的神權(quán)理論結(jié)合在一起的同時,又大規(guī)模地興起造神運動,在原來的天地鬼神信仰中增補進新的內(nèi)容。 八卦的“魅力”八卦是從《周易》中來的。《周易》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經(jīng)》,記錄了六十四卦的卦象和周人卜筮的部分卦辭和爻辭;另一部分是所謂的《傳》,記載后人對卦爻辭的各種解釋和理論上的發(fā)揮?!吨芤住肥侨寮业闹匾?jīng)典。對其作者,儒家學者編造出一套說法:伏羲畫卦,即畫出八卦的符號;文王重卦,即兩卦相疊,衍出八八六十四卦;周公作爻辭,即每一卦有六爻,對六十四卦之三百八十四爻之每一爻作了解釋辭;孔子作《十翼》,即作十篇說明文。《易經(jīng)》就是從原始的八卦長期演化而來的。原始的卦由三爻組成,象征天、地、人三者的關(guān)系。八卦是八種自然物(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的象征物。八卦每兩卦上下重疊,排成六十四卦,叫做“重卦”。每卦有三個要素:象、數(shù)、辭。古人占卜就是根據(jù)卦的象、數(shù)、辭作出綜合分析來推測吉兇禍福的。《易經(jīng)》中的有關(guān)八卦的思想反映了古人高超的抽象思維能力。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在講到我國《易經(jīng)》思想時曾說道:“中國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純粹的范疇。古代的《易經(jīng)》是這類思想的基礎?!兑捉?jīng)》包含著中國人的智慧?!?古代人崇拜什么原始宗教主要表現(xiàn)為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兩種形式。自然崇拜包括對天上、地下各種自然對象的神化和崇拜,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是由此發(fā)展而來的。在古代,由于人們對大自然的依賴感和神秘感,認為自然現(xiàn)象和自然力有一種神秘力量在支配,就把它們奉為神靈,并且加以崇拜和祈禱。中國古代自然崇拜的對象極為廣泛,包括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河海山川、水火以及動植物類、男女生殖器等,主要都是與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直接相關(guān)的自然物和自然力。不久,出現(xiàn)了將自然人格化和社會化的復雜現(xiàn)象,人們由自然崇拜的人格化發(fā)展到相信天帝和天命,初步建立了以天帝為中心的天神體系。鬼神崇拜首先來自對祖先的崇拜。古時的人死后,他的子孫非常想念他,夜里做夢都會夢見他,因而認為人在死后還有靈魂存在,并且認為祖先的靈魂能夠行使神的職能和后代交流,所以子孫便以陪葬、祭祀等方式安慰先靈,祈求祖先保佑自己。除了對自己的祖先崇拜之外,古人還對原始部落、部落聯(lián)盟和氏族共同體內(nèi)的領(lǐng)袖、英雄、圣賢等進行祭祀和崇拜。人們相信地上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及其結(jié)果,都是鬼神意志的體現(xiàn),并且相信通過虔誠的方式祭拜和取悅神靈,就能影響神鬼的意志,從而對自己產(chǎn)生神秘的保佑作用。這樣,原始的宗教文化和形式就產(chǎn)生了,并且形成中國上古社會的普遍信仰。殷商時代的統(tǒng)治階級最崇尚鬼神,社會上下廣泛興起祭祀神靈之風。為了和神靈溝通,這時有了專營此業(yè)的巫祝。殷商卜文中,“巫”字像兩手捧玉狀,為事神之狀。卜者替人占卜測吉兇,周代出現(xiàn)了占卜書《周易》。巫、祝、醫(yī)、卜是古代社會宗教活動不可缺少的職業(yè)。這些人都是當時的“大知識分子”,后世道教廟宇之中管理香火者稱為“廟祝”,這還是古代社會遺留下來的稱謂。周繼殷商而統(tǒng)治天下,把祭祀天地和崇敬祖先統(tǒng)一起來,成為“敬天尊祖”,規(guī)定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不是指西方的那個耶和華)。此時祭祀神鬼成為國家祀典,設置官員專門管理,并且形成了天神、地祇、人鬼的神鬼系統(tǒng)?!吨芏Y》上說:“大仲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祇之禮?!睂儆谔焐竦挠猩系郏?、黃、赤、白、黑五帝及日、月、星、斗、風、云、雨、雷、電諸神;屬于地祇的有社稷、山川、五岳、四瀆之神;屬于人鬼的主要有各姓的祖先及本民族崇拜的圣賢、忠烈之士。春秋以降,巫風依舊,尤其以荊楚地區(qū)為甚。漢初劉邦注意保存?zhèn)鹘y(tǒng)祭禮,增祀五帝,并下詔說:“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睗h武帝即位之后,“尤敬鬼神之祀”,祠太一神于東南郊,遍祀五岳四瀆之神。而道教的多神崇拜正是直接承襲這些神道巫風而逐漸興起的,上述諸神也正是道教多神信仰的來源。許多神靈為道教所吸收,變成道教信奉的神祇。如上帝演化成為玉皇大帝、雷神演化成為雷聲普化天尊、社神演化成為土地神等。其他如五岳大帝、四海龍王、門神、灶神等,最初都是民間信奉的神靈,后又轉(zhuǎn)化成為道教之神。 盤古開天辟地整個宇宙從何處而來呢?西方《圣經(jīng)》中有上帝造就萬物的說法,中國古代也有自己的萬物由來傳說。三國時吳國人徐整在《三五歷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則神話:“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shù)極高,地數(shù)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大意是說,天地沒有分開的時候,就像一個雞蛋,盤古就生在中間。經(jīng)過一萬八千年,這個像雞蛋的東西破開了,清的陽氣比較輕,就浮上去成了天;濁的陰氣比較重,就沉下去凝結(jié)成地。盤古就在天地之間。盤古一天能變九次,比天地更加神通廣大。天一日長高一丈,地一日加厚一丈,盤古一日也長高一丈。這樣又經(jīng)過一萬八千年,天長到最高處,地落到最深處,盤古也長到了頭。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盤古開天地”說。南北朝時期的一些學者還曾就當時關(guān)于盤古的種種傳說進行了概述,大意如下:從前,盤古死的時候,頭顱化為山岳,雙眼化為日月,血脂化為江海,毛發(fā)化為草木。秦漢間流傳的說法是:盤古的頭化為東岳,腹化為中岳,右臂化為北岳,腳則化為西岳。先儒的說法是:盤古的眼淚化為江河,氣息化為風,聲音化為雷,瞳孔化為了閃電……這個時期關(guān)于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更為神秘了。其實,就是今天在我國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中,類似的神話傳說仍然頗有影響。比如,在瑤族人的創(chuàng)世神話《盤古王開天地》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昔時上古天地不分,世界混沌,乾坤不正,無日月陰陽,不分黑白晝夜,是時無生。五彩云生下盤古圣皇,鑿開天地,造陰陽,置人民。死后,左眼化作太陽,右眼化作月亮,嶺山茅草是頭發(fā),深潭魚鱉是心肝,牙齒化成金銀寶,紅血化成江水津,身肉化成瓦共土,身骨化成大石身,手足化成山樹木,手兒腳化星辰?!鳖愃七@樣的神話傳說還流行在白族、壯族、苗族、侗族和彝族中間,足見盤古開天地傳說的傳播之廣、影響之大。這個傳說表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民對萬物宇宙由來的深思,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體現(xiàn)。 美女生太陽,太陽生萬物《山海經(jīng)》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奇書,書中保存了許多遠古神話,其中包括天文方面的故事傳說。關(guān)于太陽的神話傳說,就有這樣的記載:在遙遠的東南海外,有一個羲和國,國中有一個異常美麗的女子叫羲和,她每天都在甘淵中洗太陽。太陽在經(jīng)過夜晚之后就會被污染,經(jīng)過羲和的洗滌,那被污染了的太陽在第二天升起的時候仍會通紅如初。這個羲和實際上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個太陽,并且讓這十個太陽輪流在空中執(zhí)勤,把光明與溫暖送到人間。這十個太陽的出發(fā)地十分荒涼偏僻,那地方有座山,山上有棵扶桑樹,樹高三百里,但它的葉子卻像芥子一般大小。樹下有個深谷叫湯谷,這是太陽洗浴的地方。它們洗浴完了,就藏在樹枝上擦摩身子。每天由最上邊的那一個騎著鳥兒巡游天空,其他的便依次上登,準備出發(fā)……《山海經(jīng)》中類似的神話故事相當之多,詩人屈原在《天問》中所問之事,多與上述神話傳說有關(guān)。例如:圓圓的天疊了九層,是誰做過量度?這么浩大的工程,誰能完成營造的任務?天的轉(zhuǎn)軸安在哪里?邊緣又放在何處?地上的八根擎天柱支在哪兒?為何東南低落?說天分成九塊,它的邊界怎樣劃分又怎樣連屬?天的角落彎曲處那么多,誰能數(shù)得清楚?天地在何處會合?為什么歲時日月多以十二劃分?太陽和月亮依托在哪兒?星宿怎樣列陳?太陽從湯谷升起,到蒙汜就寢,從天亮到夜晚,一共要走幾多路程?月亮有何德何能,每月都死而復生?為了什么需要,它把一只白兔懷在腹中?這些神話和詩歌都以美妙的文學形式,描述了先民們關(guān)于天體的種種光怪陸離、富于想象的傳說,但透過這些夸張的言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事實上都反映了先人對天體構(gòu)成的追問。巨人林立  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時期 紫氣東來相傳周大夫尹喜研習天文歷法,知前古而占未來。周昭王二十三年,出任函谷關(guān)令。他登樓遠望,但見東方霧氣繚繞,緩緩西來,狀若飛龍,驚奇道:“此乃紫氣而生,將有運而至,必有圣人西行渡關(guān)。”乃齋戒。果然,數(shù)月之后,一代圣哲老子騎青牛前來。尹喜懇請他指點。老子見尹喜氣質(zhì)非凡,是可度之才,便為其留下五千余言《老子》上下篇:上篇言宇宙根本,含天地變化之機,蘊神鬼應驗之秘;下篇言處世之方,含人事進退之術(shù),蘊長生久視之道。故唐代杜甫《秋興》(其五)詩曰:“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惫艜r常觀天上云氣,以預知吉兇征兆。后人便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據(jù)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歷鄉(xiāng)曲仁里(今河南鹿邑東)人。約生于公元前580年(周簡王六年),約卒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二十年)。據(jù)記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guān)于禮的問題。老子曾做過周王朝的守藏史(管理藏書的史官),晚年過著隱居的生活?!独献印罚ㄓ置兜赖陆?jīng)》)是老子的主要著作,這部著作對中國古代思想發(fā)展影響深遠,是古代哲學家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唐朝尊老子為圣祖玄元皇帝,唐玄宗開元三年(715年)詔以二月十五日老子誕辰為玄元節(jié)。唐武宗繼位后,又詔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為降圣節(jié),休假一日。 老子與孔子的對話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對弟子南宮敬叔說:“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禮樂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宮敬叔欣然答應,隨即報請魯國國君。魯君批準他前行,并給了他一車二馬一童一御,由南宮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見孔子千里迢迢而來,非常高興,教授之后,又引孔子訪大夫萇弘。萇弘非常擅長樂理,教授孔子樂律、樂理;并且引領(lǐng)孔子觀祭神的典禮,考察宣教的地方,察廟會禮儀,使孔子感嘆不已,獲益不淺??鬃釉谶@個地方逗留了幾天后向老子辭行,老聃送他到館舍之外,給了他一些贈言,說:“吾聞之,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貴,無財以送汝;愿以數(shù)言相送。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于死,在于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于身,在于好揚人之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贝笠饩褪钦f,我沒有什么好送你的,就送你幾句話吧,不要誹謗別人,也不要過分夸獎別人,不要自傲??鬃诱f:“弟子一定謹記在心?!笨鬃幼叩近S河邊的時候,見到河水滔滔,濁浪翻滾,氣勢如萬馬奔騰,聲音如虎嘯雷鳴??鬃诱驹诎哆吅荛L時間,不覺感嘆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大意就是說,河水不分晝夜地流,人的生命也是如此,不知道人生將會走到哪里啊。聽到孔子說這些話,老子就說:“生天地之間,乃與天地一體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壯、老之變化,猶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則本性不亂;不任自然,奔忙于仁義之間,則本性羈絆。功名存于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則煩惱之情增?!笨鬃咏忉尩溃骸拔崮藨n大道不行,仁義不施,戰(zhàn)亂不止,國亂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暫,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為于民之感嘆。”過了一會,老子指著浩浩黃河,對孔子說:“你怎么不學習水的德行呢?”孔子說:“水有什么德行啊?”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于無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笨鬃勇犃酥?,恍然大悟,說:“先生此言,使我茅塞頓開也:眾人處上,水獨處下;眾人處易,水獨處險;眾人處潔,水獨處穢。所處盡人之所惡,夫誰與之爭乎?此所以為上善也?!崩献狱c頭說:“汝可教也!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于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圓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鑒則清,以攻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舍晝夜,盈科后進,善待時也。故圣者隨時而行,賢者應事而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后,應去驕氣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于大街,誰敢用你?”孔子說:“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淺,終生難忘。弟子將遵奉不怠,以謝先生之恩?!闭f完,告別老子,與南宮敬叔上車,依依不舍地向魯國駛?cè)??;氐紧攪院?,孔子的弟子都紛紛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說道:“見之!”弟子問道:“老子何樣?”孔子道:“鳥,我知它能飛;魚,吾知它能游;獸,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網(wǎng)縛之,游者可用鉤釣之,飛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龍,吾不知其何以?龍乘風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見老子也,其猶龍乎?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妙而難知;如蛇之隨時屈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老聃,真吾師也!”

編輯推薦

《知道點中國哲學》是余秋雨作序,鼎立推薦中國人文素質(zhì)必讀書,是北大青年學者數(shù)十年讀書心得完美呈現(xiàn)。介紹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文學內(nèi)涵,點面結(jié)合,通俗易懂,落腳點雖然宏大,著眼點卻是謙虛俏皮,圖文并茂,帶你領(lǐng)略中國文明的博大精深!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知道點中國哲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知道點中國哲學》,一看到書名,立刻自以為是地猜度其內(nèi)容應該是把中國哲學或中國哲學史上的若干知識或一些深奧哲學命題簡化為一個個短小的知識點,通俗易懂,可讀性強,知識性強,是一本哲學知識(哲學史)的普及讀本。誰知把書買到手后,才知道自己的自作多情,內(nèi)容與書名大相徑庭。不過看了此書,的確也只能知識“點”中國哲學,因為很多內(nèi)容都是些與哲學無關(guān)的。花了不少時間,看完本書后,才(僅僅)知道了“點點”中國哲學后,有一種被忽悠的感覺。其實這本書正如封面所言:“北大青年學者數(shù)十年讀書心得”,完全是作者個人的一些讀書所得。當然,這也是一本挺不錯的書。但與書名、與書名所傳遞給讀者的感受完全是兩碼事。假如能換一個書名,就以“北大青年學者數(shù)十年讀書心得”類似的提法作為副標題什么的,就是一本名副其實的個人讀哲學、讀史隨筆的好書了。由于本書所言是作者“數(shù)十年讀書心得”,各篇文章所成都散布于數(shù)十年間。有的文章前后間隔時間較長,不同的文章中出現(xiàn)了重復,或同一件事,前后提法卻不一樣,同一段引文,在不同的地方也不一樣。可見編者在編此書時也著力不深??傊?,一種感覺:浪費了一個好書名。當然,一不小心,也被這書名忽悠了一下。看來以后買書,也不能只看書名了。
  •   導師的臺灣朋友,不知道從哪里聽說這書,非要買,應該寫的不錯吧。可惜他們又不會買。導師托我來買,我在卓越網(wǎng)很快就定下來了。卓越這個速度快讓我在導師面前很拽了吧?。?!呵呵自己看了下內(nèi)容,內(nèi)容全面,制作也比較精良,很值得收藏的~~~~~~~
  •   寫得很好。近代的哲學思想寫的過于簡單!紙質(zhì)質(zhì)量不錯!
  •   太簡單,太淺顯了,有些內(nèi)容不像在講哲學,而是在講通俗的小故事。雖說書名是知道點,但思想性強一點就更好了
  •   書不大好,但很便宜
  •   想了解中國哲學,這是一本好書,質(zhì)量也好.
  •   有一些知識性,內(nèi)容上介紹還比較全面,只是深刻性上還有待提高?。?!
  •   內(nèi)容很淺 就是幾百個字一個故事的感覺 不過看完后 就對哲學發(fā)展有了個大致了解 如果只是想稍微了解點哲學 這書還不錯 但系統(tǒng)學習的話不可能
  •   書不錯,雖說哲理膚淺點,但很多內(nèi)容還是富有啟示意義的,尤其對中國哲學了解不多又喜歡哲學的人很有裨益。
  •   這本書給予了我們年輕一代的需要的知識,另我們可以更了解我們的歷史背景.
  •   作為只賣七元多的書,就算物有所值吧。要想深入的了解再找其它書吧,本書體現(xiàn)了知道點的作用。
  •   在籠統(tǒng)了,還沒有中國文學那么好,有些東西斷章取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