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1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羅銀勝 頁數(shù):43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周揚(1907—1989),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和黨在文藝戰(zhàn)線的卓越領導人。 周揚是中國現(xiàn)代文化藝術史上的一代宗師,蜚聲中外的杰出的理論家、宣傳家、文藝活動家和組織家。他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藝術活動涉及諸多領域。他一生的創(chuàng)作歷史和藝術活動歷史可以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藝術史的一個縮影。 周揚從20世紀30年代起直到逝世,除“文革”動亂被迫中斷工作、入獄接受審查外,一直擔任思想文化界的主要領導職務。從“左聯(lián)”到延安時期,到建國以后十七年,再到“文革”結束復出工作,長達半個多世紀。他一生的奮斗實踐,他的思想和業(yè)績,他的成功和失敗,都同黨的事業(yè),同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大眾的革命與建設事業(yè)緊密相連,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他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革命思想文化的發(fā)展史。
作者簡介
羅銀勝,學者。著有《顧準傳》、《顧準的最后25年》、《顧準畫傳》、《楊絳傳》、《才情人生喬冠華》、《喬冠華全傳》、《潘序倫傳》、《潘序倫教育思想研究》、《王元化和他的朋友們》、《“紅色名媛”章含之》。編有《顧準:民主與“終極目的”》、《錢谷融:閑齋憶舊》、《我的人生檔案:賈植芳回憶錄》等。
書籍目錄
引言第一章 少年老成第二章 左聯(lián)風云第三章 “四條漢子”第四章 “兩個口號” 第五章 奔赴延安第六章 魯藝院長第七章 整風滄桑第八章 崢嶸歲月 第九章 文壇領軍第十章 批整聯(lián)手第十一章 胡風冤案第十二章 結怨丁玲第十三章 左右游弋第十四章 雪峰垂首第十五章 躍進歲月 第十六章 科文并舉第十七章 “左”的鎖鏈第十八章 萬劫不復第十九章 出獄賦閑第二十章 重新出山第二十一章 撥亂反正第二十二章 文聯(lián)主席第二十三章 懺悔思變第二十四章 文章風波第二十五章 哀樂晚年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少年老成一湖南省益陽,是黎錦暉曲中“桃花江是美人窩”的那個地方,“桃花千萬朵,比不過美人多”;是周立波筆下普山普嶺茶子花的山鄉(xiāng),楠竹綠如海,資水碧于玉:是岸芷汀蘭、漁歌互答的浩蕩洞庭,風月無邊,美景如畫;是特產(chǎn)松花皮蛋和水竹涼席的地方,益陽磚茶是遠銷西北的名茶,水產(chǎn)、苧麻、蘆葦?shù)钠焚|和產(chǎn)量全國知名;是吃芝麻豆子茶又吃擂茶的地方,農(nóng)家的好客讓你難忘;益陽花鼓西湖調的熱烈和益陽彈詞的柔婉,唱盡了益陽人的苦辣酸甜……益陽,就是本書的傳主周揚的家鄉(xiāng)。周揚,字杰生,號運宜,原名周起應,主要筆名有周筧、綺影、企新、谷揚等。1907年11月7日,周揚出生于湖南省益陽縣(今益陽市)赫山區(qū)新市渡蓮莊灣一個破落的地主家庭,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二。周揚的家庭是益陽名門望族,據(jù)考證,乃三國周瑜之后裔。這樣算起來周揚是周瑜的59代孫,周氏族譜就明明白白這樣寫著。從周瑜到周揚,這59手接力棒是怎樣一棒一棒傳遞的,人類這種傳遞的神秘不由得讓人對造化肅然起敬。從益陽城西魏公廟過資水,便是資水南岸最末一條支流志溪河入資水的河口。一踏上風景秀麗的志溪河谷,沿著這條小河走,兩岸的山林田園,方圓幾十里土地都是周家的。隔不遠便有一座天井連天井的黑殼大瓦屋組成的大宅院。不用問,那些大瓦屋都姓周。周氏族內(nèi)以鄧石橋澗山大屋最大,綿延有72個天井。志溪河岸有一集鎮(zhèn)名“新市渡”,上岸往西走3里便見樹木掩映的丘崗,丘崗下有一青磚瓦屋相連的大宅院,大院面對一大片水田。宅院的圍墻上寫有“肅靜”、“回避”4個灰白色的大字,這一棟完整的莊園便是新市渡蓮莊灣周家大屋。周家大屋東倚綿延的丘陵,西對上百畝的良田。黑鐵皮包裹的大門,門上有鐵環(huán)。進大門是轎廳,轎廳過天井是中廳,中廳而后過天井是內(nèi)廳。內(nèi)廳特別大,橫梁上懸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廳的兩邊是相對應的橫屋,兩邊橫屋各有堂屋、廂房、客房、雜屋、廚房等。全院有20處大小天井,天井里有茶花樹、桂花樹、芭蕉樹、天竹和芙蓉。兩邊房子都有后院和水井,后院倚山,有梨樹、棗樹、木瓜樹。周揚兩歲時,他的父親周稚仙不幸去世。周揚對于父親沒有任何印象。父親剛去世時,周家家境尚好,一年能收700多擔租,家有5個傭人。隨后家業(yè)開始破落,家里的田只有賣出沒有買進。據(jù)周氏族譜記載,周揚之父墓地詳圖。那墓地地形圖圖案本身特別好看。墓址在血脈村象鼻山。不知周揚生前有沒有讀過那本族譜。那是一套記錄著他的家族來龍去脈的幾十本線裝書。也許周揚對他的來路和去路都不感興趣,周氏宗族的輝煌對于革命家的周揚也許會避之不及。翻開周氏族譜,仿佛摸到一條條撲朔迷離的由人傳遞的鏈索。那一冊冊塵封的卷帙記錄了周氏這一支600年來的興衰與發(fā)展。周氏這一支的祖先是明成化年間由江西吉水遷至益陽15里裴家村的。當年的祖先只是一對夫婦。從那時起至六修族譜的500多年內(nèi),周氏宗族發(fā)展為嵩、泰、衡幾支,共6000多人。清朝幾百年間,周氏族內(nèi)官至知府督府的人無數(shù),傳說周家有“八頂紅纓官帽子”。在益陽的民間傳說中,《周家澗山》的故事在益陽無人不知,故事是講述周氏怎樣發(fā)家的,說周氏祖婆心善,寄居在她象的地生(風水先生)被其善良打動給她看一處“牛練凼”的陰宅地,并囑要有“魚上樹,馬騎人,頭戴鐵帽子”三樣東西到齊后才可下葬。這樣可以大發(fā)。祖婆的兒子周偉東在娘死后一切按地生要求,先買一條魚掛在樹上,時辰快到時已挖好墓穴,這時看熱鬧的人中有一木掮一木馬(木匠的工具),另有人買一口新鐵鍋頂在頭上,時辰一到,魚上樹,馬騎人,頭戴鐵帽子的人都已到齊,周偉東吩咐宰雞下葬,不期剛宰下的雞被一黃鼠狼拖了就跑,周偉東窮追不舍,見黃鼠狼潛一洞中,周偉東不甘心,沿洞一掘,竟然掘得一缸金、一缸銀,從此周偉東成了大財主。據(jù)說這個傳說還有幾個版本,不管傳說如何荒誕,但是周家在600多年內(nèi)繁衍出這么多人丁,獲得志溪河兩岸的大片土地,造就無數(shù)地主,顯然與周家祖先的暴富有關。至于周家祖先是什么機緣暴富的,在這幾干人丁的子孫中競無一人知曉。周家的土地在志溪河兩岸方圓幾十里,幾十里之間沒有別姓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有豐富的金礦。近年來,鄧萬橋、謝林港一帶的農(nóng)民有好多人因挖金發(fā)了財,周家當年的暴富可能與這片土里的黃金有關。周氏家族的身材很特別,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他們的臉龐,他們的五宮總有一種不同于旁人的氣勢。飽滿的天庭,開闊的臉龐,周正的鼻梁,疏朗而漂亮的眉眼,耳廓厚實耳輪長。他們的個子都比較高大魁偉,在南方較為少見。周氏家族的儀表是一種華美和福相的體現(xiàn),美男子周揚就很有代表性??催^周揚的照片。可以發(fā)現(xiàn)在繁衍的枝枝蔓蔓中總擺脫不了那種寫在外表上的貴族血統(tǒng)。同時,還可發(fā)現(xiàn)益陽人像所有南方人一樣,長得高大的不多,然周氏一門不同,像周揚一樣南人北相的就很多。美男子周揚集中了周氏家族的典型特征,他的形象是一個家族的代表。周揚是周家最小的兒子,人稱“二少爺”。二少爺小時侯長得細皮嫩肉,圓團團的大臉,大腦袋、大眼睛。人家都說二少爺長得像小獅子。然而這個小獅子可不是一個易長成人的主。周揚小時候很難帶,請了幾個奶媽都帶不了他。他有時候睡到半夜里還要起來玩,兩歲時還吃奶。喜歡牽著奶媽的手去看豬羅羅。最使周揚母親擔心的是童年的周揚多病,他一睡到床上就看見蚊帳外有許多東西,各種昆蟲動物,都是叫小孩子害怕的東西,益陽人稱這種現(xiàn)象為“插籬棘”。插籬棘的人能夠看見別人看不見的動物和鬼,整日不得安生。周揚的母親請來師公道士驅鬼畫符,不讓周揚走出這所院子。據(jù)周揚的長子周艾若介紹,他的“父親小時候身體非常不好,老生病,童年時常見蚊帳外面有鬼,祖母擔心他活不下來。祖母生了三個孩子,老大是女兒,父親是老三,還有一個哥哥。那時我們姓周的家族里有一家沒有兒子,族里開。會,決定要把父親過繼到那一家去。祖母非常心疼父親,不忍心讓父親走,天天哭得很傷心??吹竭@個樣子,族里就改變主意,讓另外一家的孩子過繼過氬晚年父親在醫(yī)院里告訴我這件事,還這樣說:‘如果過繼了,我后來就可能走另外一條路,整個人生肯定就不一樣了?!庇啄陼r,周揚不僅聲稱能看見鬼,還愛哭。周揚12歲就做了舅舅,他到姐姐家看外甥。他喜歡剛生下來的小外甥。從姐姐家回來,剛從轎子上一下來,人家問:“你外甥長得乖不?”周揚不答,卻撲在床上大哭起來。周揚的脆弱、敏感、愛哭都是與生俱來的,這些影響到他的健康,他從小體質很弱。1975年,周揚從秦城監(jiān)獄出來后連續(xù)三天不會講話,只曉得逢人便哭。蓮莊灣(又稱“田莊灣”)的周家大屋有一種神秘、陰森的氣氛,傳說那里的后廳鬧鬼。大屋里的孩子們即使白天也不敢獨自一人從那個陰森森的后廳里走過,總覺得有人跟著。大廳的梁上常常爆出各種響聲,這里一下,那里一下,有時候是木頭炸裂的聲音。周揚的大外甥胡有萼以及從城里來鄉(xiāng)下避難的人都說在那屋子里見過鬼。周家大門外的田埂下有處深不見底的涵洞直通周家大廳,涵洞有大魚藏身。說起那個涵洞,周家人都覺得有點神秘恐怖。周揚不喜歡這座宅院,很小的時候,母親給他在床上穿衣時,他說:“媽媽,我們家要這么多房子做什么?這些屋子終究要分給別人的?!敝苣嘎牶?,大吃一驚,小伢子家何出此言?周揚十來歲時,曾把家里神龕上的木雕祖宗菩薩全都扔進池塘里。周揚的母親周繼芳是一個不尋常的女性。周揚從小失父,少年教育與母親有關,周揚的母親娘家姓劉,在娘家時叫“劉喜菊”。劉喜菊的名字有點俗,但人不俗。她的父親在廣東當縣令,她從小讀私塾通文墨。有一次,她的叔叔薊蘭溪漆家橋考學,先生劉宜元出對:山中宰相。叔叔一時沒對上,回家一說,想不到年幼的劉喜菊說:“咯還不易得,。就對月里嫦娥啦?!笔迨灏阎杜畬Φ膶ψ诱f給先生聽,先生大喜,還說“對得好”。這位先生后來為劉喜菊做媒,劉喜菊便嫁給了周揚的父親周稚仙。周母后來還請這位老先生到家里來教周揚。老先生到周家來教書時,隨同的挑夫挑了一擔書,那一擔書只是一套木刻本大字的《御批資治通鑒》。劉先生讓周揚讀《御批資治通鑒》時要他在御批一側寫上自己的批語。這種學習方法很獨特,不但在文字形式上與皇上左右論道,還可以批寫與皇上相左的意見。私塾先生大概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不畏上的精神人格,敢言人所不敢言,養(yǎng)成一種獨立思考的習慣。劉老先生在周家后廳那塊“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下,用自己的心血,要把這一擔《資治通鑒》全部教給這位小弟子。如此說來,《資治通鑒》的閱讀是周揚的“奶操”,“奶操”益陽話的意思是指一種童年訓練。這種訓練將影響人的一生。劉宜元先生對周揚的作文指導也是一種嚴格的訓練。周揚晚年對兒子周邁談及劉先生,總是感慨不已,他覺得劉先生對他的教育使他終生受用。他還告訴兒子,劉先生對他的文章不是很滿意,曾在他的作文上批示:水至清則無魚。劉先生的意思是說周揚的文章不含蓄,一目了然,如此則成不了大器。劉宜元先生早在周揚的童年時代就透視到了他的將來,這個老私塾先生真是了不得。所以說,周揚在生命中的很長一段時間是違背了劉宜元的期望的。劉宜元對周揚在兒童期進行獨立思考與精神人格的強化訓練,實際上影響到他的一生,直到他走近生命的終結,還時常提到這位老先生。1951年,周揚對長子艾若說:“你要有兩個崇拜,一是崇拜毛主席;二是崇拜蘇聯(lián),這樣才能成就事業(yè)。不僅要崇拜,而且要迷信?!碑敃r的青年周艾若對“迷信”二字甚為不解。直到1983年,周揚在《關于馬克思主義的幾個理論問題的探討》一文中,他對毛澤東的客觀評價,使人們感到這些話出自周揚,也包括了他對自己幾十年來的反思。這確是周揚人生歷程中最具有價值的一頁。周揚的中文與外文的扎實基礎都是在童年和少年時期打下的。因為鄉(xiāng)下鬧土匪,周揚的媽媽便搬到城里來住。周揚進入益陽一所有名的教會學?!帕x中學讀書。信義中學是挪威傳教士所辦,聘請了多名外籍教師,學生英文都很棒。國民黨的幾位有名的外交家都出自該校。當年這所學校的學生不只是來自益陽本地,當年的湘潭人錢歌川(著名報人)、新化人謝冰瑩(女作家)也都在信義中學讀過書。
后記
在電腦屏幕前敲完最后一個字符,終于……這是2005年深秋的闌珊之夜。夜晚中的這些工作場景,我已經(jīng)忘了周而復始重復了多少回……《周揚傳》寫竣,我突然萌發(fā)出我是不是在做一件不自量力的事情?幾年前,我一頭扎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史料之中,力圖為周揚作好傳記。期間,我始終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努力展示周揚這一歷史人物性格的豐富性,不溢美、不隱惡;真實再現(xiàn)歷史事件的復雜性,避免簡單化、臉譜化。盡管我深感力不從心,但我在從事這項嚴肅的工作的時候,不敢稍有懈怠。我寫的這部《周揚傳》,其實是我關于中國現(xiàn)當代文化名人的研究系列之一,在此之前,我已經(jīng)出版了《顧準傳》、《潘序倫傳》、《才情人生喬冠華》、《楊絳傳》、《顧準畫傳》、《顧準的最后25年》、《喬冠華全傳》等作品,每一部傳記都有道不盡的酸甜苦辣……20世紀的中國歷史,猶如波瀾壯闊的多姿畫卷,其中映現(xiàn)著無數(shù)星光燦爛般的杰出人物。忠實地反映這些杰出人物及其生活的時代,是歷史家、傳記作家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在傳記寫作的道路上,我自感自己還是一個蹣跚學步的童子。我將繼續(xù)努力,不懈追求,爭取以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回報社會、回報讀者。在《周揚傳》的寫作中,我得到了師長、友朋和家人,特別是上海立信會計學院領導的支持與幫助,敬請他們接受我真誠的謝意。在本書出版之際,謹對文化藝術出版社及其責任編輯李春陽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衷心感謝每一位讀者,沒有你們的鼓勵,我簡直無法生存……羅銀勝2005年歲末于圣初書屋
編輯推薦
《周揚傳》認為完整而準確地寫好周揚不僅是一種挑戰(zhàn),對一個嚴肅的學術工作者來說,也是應盡的責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