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作者:王繼光 頁數(shù):198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四教合流之恒山文化是對“和”的呼喚,能否真正和合歸宗,道重諸子百家思想淵源的尋根認(rèn)祖,追尋久違的道統(tǒng)文化——《易經(jīng)》。以此解讀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及其長壽秘訣。
作者簡介
王繼光,1950年生(歲次庚寅)。老三屆知青,體驗(yàn)過山區(qū)生活,進(jìn)過工廠,深知農(nóng)民、工人之艱辛。80年代中期從事恒山旅游工作至今。
天性豪爽、執(zhí)著,愛好《易經(jīng)》,喜思好學(xué),樂交朋友。
書籍目錄
引言 王繼光和他的恒山“和文化”(序一)我看青山多嫵媚(序二)——王繼光先生與他的《恒山與“和文化”》第一部分 覽勝篇 五岳史話 北岳史話 恒山概說 登懸空感悟人生 步云路上覽勝景 北岳廟與飛石窟 物外仙都會仙府 松柏掩映九天宮 三清祖廟三清殿 第二懸空云峰寺 曲徑通幽千佛洞 深谷密林探龍山 逶迤騰浪古長城 追古懷遠(yuǎn)話渾源 冰雕玉琢栗公墓 金碧輝煌永安寺 碧潭映月神溪泉第二部分 感悟篇 恒山的“和文化” 恒山文化與《易經(jīng)》淵源 恒山的“王道文化” 恒山文化的教化作用 恒山本人文化的價值 道德教化與法律懲戒的職責(zé) 恒山“和文化”中的因果觀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陵園由陵前建筑、前院、后院、護(hù)院四部分組成。 大門是一座高大宏偉的磚砌拱門。門頂正中鐫刻著剛勁的四個大字“栗氏佳城”。門前東西兩側(cè),矗立著兩座碑亭,亭內(nèi)高達(dá)5米多的漢白玉巨碑十分引入注目,碑額為二龍戲珠,雕工精妙;碑座刻江海浪,隨風(fēng)洶涌;碑座是兩個負(fù)碑臥波,昂首望天。左碑刻:“皇清誥授光祿大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河南、山東河道提督軍務(wù)、晉贈太子太保、謚恭勤栗公神道。”為當(dāng)時著名書法家祁雋藻所書。右碑勒道光皇帝圣旨由吏部尚書湯金釗書。兩碑書法、筆力雄健遒勁,堪稱一絕?! ∮纱箝T進(jìn)入院內(nèi),迎面是一座長約7米,寬約2米的水池,四面是漢白玉雕的欄桿,正中是冰清玉潔的石橋,名延澤橋。步過延澤橋,巍峨壯觀的漢白玉牌坊使人肅然起敬。麒麟獸栩栩如生,生礅鼓雕花逼真。石坊三門,左門上書“崇祀名宦”,右門上書“崇祀鄉(xiāng)賢”,中門頂端有一小碑亭,上書“諭賜祭奠”,亭下橫額上雕:“宮太保河?xùn)|河道總督栗恭勤公塋”,左右石楹上鐫刻著對聯(lián)一副。牌坊南,墓標(biāo)亭亭、壁立左右;牌坊北,左建謚法碑,右建諭祭碑,碑亭莊重肅穆。緊靠東西圍墻,各有五間配房,為祭祀者休息洗濯之所,幽雅清靜?! ∏霸号c后院,以一輔墻相隔。墻張兩翼,上開三門:兩側(cè)垂花角門,石徑通幽;中間是森嚴(yán)的二門過殿,面寬三間,進(jìn)深兩間,一對雄獅威武守立。朱門雙開,是一條磚鋪的寬闊甬道,道兩旁對稱地分列著石羊、石虎、石馬各一對,石雕文官武將各兩對,衣褶分明,肌骨勻稱,形體巨大,情態(tài)逼真。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