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斯

出版時間:2002-10  出版社: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  作者:[英] 愛·摩·福斯特  頁數(shù):293  譯者:文潔若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是一部描寫同性戀情的小說,莫瑞斯和克萊夫是劍橋大學(xué)的同學(xué),他們背負社會歧視的壓力相愛三年,克萊夫突然提出中止這段感情,遂與安妮結(jié)婚。這一變故使莫瑞斯幾乎精神崩潰,走上自殺的道路。他尋求心理醫(yī)生的治療,譴責(zé)自己有罪,直到遇見深愛他的獵場看守者阿列克為止……  原文初稿無成于1914年,蕭乾先生與福斯特交誼甚深,是有幸讀到此稿的唯一的中國人。蕭乾先生去世后,其妻文潔若以全新的譯本來紀念中英兩位作家之間彌足珍貴的友誼。

作者簡介

  愛·摩·福斯特,生于英國倫敦,畢業(yè)于劍橋大學(xué),被譽為與D·H·勞倫斯齊名的20世紀的偉大小說家?! ≈辛块L篇小說《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最長的旅行》、《看得見風(fēng)景的房間》、《霍華德別業(yè)》、《印度之行》、《莫瑞斯》,還著有兩部短篇小說集,兩部散文集,一部演講集《小說面面觀》,一部游記,兩部人物傳記?!  赌鹚埂吠旮逵?914年,因內(nèi)容涉及同性戀情,迫于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福斯特生前始終沒有發(fā)表,直到他去世后,于次年1971年才得以出版。作者在書中肯定同性戀,走在時代之前

書籍目錄

導(dǎo)言登場人物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結(jié)尾的札記關(guān)于三個人物的札記關(guān)于同性戀譯后記唉,同性戀

編輯推薦

  《莫瑞斯》原文初稿無成于1914年,蕭乾先生與福斯特交誼甚深,是有幸讀到此稿的唯一的中國人。蕭乾先生去世后,其妻文潔若以全新的譯本來紀念中英兩位作家之間彌足珍貴的友誼。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莫瑞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1條)

 
 

  •     首先我讀的是淺藍封皮的文潔若翻譯版本,有作者的結(jié)尾后記,不過沒有蕭乾先生寫的奇奇怪怪的評價(我看到一些評論有說到)。
      一開始讀的很順利,直到書中clive生病后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性取向改變了,最重要的是他整個人的精神完全變了。我一直覺得他跟莫瑞斯有一點不同,克萊夫追求柏拉圖式的愛情,他在最后的見面中說道“把男人之間的關(guān)系正當(dāng)化的唯一理由,是它終屬純粹的精神戀愛”,他沒有特別渴望與莫瑞斯的身體接觸。但是我覺得莫瑞斯,從他的夢中,和他對克萊夫的撫摸等,他也一直壓抑著對克萊夫的性欲。
      吐槽點就是第24節(jié)—肉體比靈魂更加深奧,擁有難以琢磨的秘密。在福斯特的筆下,生病后克萊夫不僅在在性向方面變“正?!绷耍€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從劍橋那個能言善辯的學(xué)生變成了一個以婚姻為工具,追求選舉等等一個庸俗不堪的人。這種劇烈變化太牽強了,簡直是ridiculous。從第三部起,福斯特好像為了把克萊夫變成壞人,襯托斯卡德而毫不留情地寫壞克萊夫。
      作者寫克萊夫變成了喜歡女人的“正常人”,我看不出他有多么愛他的老婆,他們甚至沒有看過對方的裸體等等。莫瑞斯呢,我可以說他甚至是在赤褐屋一夜之后才知道斯卡德的名字,如果他們是真愛的話,那也是先肉后靈。呵呵,真是奇怪!
      作者是怎么想的呢?他在前半部對克萊夫贊美得淋漓盡致,后半部又把它打入深淵。斯卡德只是為了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我覺得克萊夫的轉(zhuǎn)變、斯卡德這個人物,都寫得很牽強。
  •    ?。ň烤故嵌嗝淳穹至盐也拍軘]出這么一篇東西。)
      A:福斯特文筆讓我想到小時候過家家、
      B:怎么說?
      A:萌點就藏在文字里。就像小時候撥開草叢找紅色的果子,時不時就會覺得很驚喜,咦,這邊有一叢,咦,這邊有好幾叢。
      A:而且,草叢本身也是可愛的。
      B:對,他的對話有時候雖然有點小神叨,但還是挺可愛的,尤其你拆開一句句的看。
      
      A:這本書后面原來有一篇蕭乾的文章叫《唉,同性戀》,蕭乾在這篇文章里的姿態(tài)真不討人喜歡啊。
      B:嗯,直接說自己認為同性戀是變態(tài),異性戀才是正常。
      A:這還不算什么。他最后又擺出一種“我不歧視你們,你們需要有病,需要被治療”的姿態(tài)。
      B:不過,蕭乾第一次遇到基佬,就是一個基佬在辦公桌上翻滾求爆菊……
      A:而且那個年代在英國同性戀還是一種犯罪。我猜他一定很糾結(jié),作為一個直男,他接受不了同性戀,但是作為一個文化工作者,他不得不去努力理解,并且安慰自己“像福斯特這樣的都有同性傾向,好歹還是有點合理性的吧?!?br />   B:可惜福斯特這么信任地把《莫瑞斯》原稿給他看,他卻認為這是一本講【一個同性戀一邊被官方監(jiān)視一邊還被歹人敲詐勒索的故事,讀畢不禁讓人慶幸自己不是一個同性戀……】,呃,他到底在哪個平行宇宙讀的這本書。
      A:原諒他吧,他只是一個困惑的直男。
      B:好笑的是,蕭乾后來被人懷疑過是一個基佬,就因為他和福斯特有過交情。
      A:不過,蕭乾在這本書里爆了一個好料【福斯特出身于皇家劍橋?qū)W院,那可是英國上層社會同性戀的溫床……同性戀在劍橋,尤其是在皇家學(xué)院還蠻時髦的,而且是作為古希臘的高雅遺風(fēng)?!?br />   B:壯哉劍橋。
      
      A:我很喜歡福斯特在這本小說前面的題詞
      【1913年動筆
      1914年完稿
      獻給更幸福的一年】
      B:溫暖人心的基佬啊。我喜歡他在這本書的題詞里說他已經(jīng)越來越厭惡把主角寫的死去。
      A:他感到壓抑,可并不愿意將它宣泄在文字里,雖然這本《莫瑞斯》寫成悲劇也很美,但是我還是很開心他給了莫瑞斯一個不切實際的Happy Ending。
      B:他說得很清楚啊——
      【你說:倘若他沒遇到另一個像他這樣的人,會怎么樣呢?真的,會怎么樣呢?不過,去責(zé)怪社會吧,別歸咎于莫瑞斯。即使是在一部小說里,當(dāng)一個人得以過上自己所能過的最美好的生活時,應(yīng)感謝才是。】
      
      A:莫瑞斯和克萊夫在劍橋的生活被寫得很美好。你知道,即使最后克萊夫拋下了莫瑞斯,這個角色也并不令人討厭,同名電影里還是巔峰顏狀態(tài)的休格蘭特出演的克萊夫,完全無法恨下去。
      B:他軟弱,但是他就是一個普通人。就跟你和我一樣。不夠高、不夠強、不夠堅定、很容易被安穩(wěn)和舒適所吸引。
      A:是的。這就是莫瑞斯令人贊嘆的地方,他真的非常強壯,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
      B:莫瑞斯作為一個瑪麗蘇對象也是非常合格的,多么難得的一部以深情、健康、強壯的攻君為主角的小說。
      A:一開始是克萊夫幫助莫瑞斯成長的。但是莫瑞斯成長得超乎想象。
      B:這是令人難過的地方,雖然先表白的是克萊夫,但莫瑞斯更加認真,甚至在克萊夫表白之前他就有這樣的心理——
      【為了這樣一位朋友,就是赴死,也在所不辭,他也容許這樣一位朋友為自己而死。他們彼此間肯做出任何犧牲,不把俗世放在眼里。死亡、距離也罷,都不可能將他們疏遠,因為“這是我的朋友”。】
      A:他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也理所當(dāng)然地認為克萊夫會和他一樣。
      B:因為,一開始是克萊夫幫助他認清楚自己是誰,自己更被哪種性別所吸引,明白這種取向并非怪異或者變態(tài),它可以成為一種真摯的感情。
      
      A:他們開始變得親密的段子其實挺萌的??巳R夫?qū)δ鹚剐跣踹哆秲A述痛苦,莫瑞斯只是看著他,然后蹂躪他的頭發(fā)。
      B:然后他們經(jīng)常膩在一起了,福斯特總能把細節(jié)寫得很動人——
      【已經(jīng)到了黃昏時分,五月這個學(xué)期的聲音,劍橋景色里的花香,從窗戶飄進來對莫瑞斯說:“你不配做我們當(dāng)中的一員?!彼雷约旱纳眢w已死掉四分之三,在劍橋是個異邦人,是步入雅典的一個鄉(xiāng)下人,他沒有資格跟這樣一個友人待在一起。
      德拉姆湊近了他。莫瑞斯伸出一只手,感覺德拉姆將頭靠在他的胳膊上。他忘記自己想說什么來著。聲音和花香悄聲說:“你是我們當(dāng)中的一個,我們朝氣蓬勃?!彼麩o比溫柔地撫摸著德拉姆的頭發(fā),猶如愛撫德拉姆的頭腦一般,將自己的手指插到德拉姆的頭發(fā)之間?!?br />   A:像希臘人一樣朝氣蓬勃、精神相依的……
      B:搞基。
      
      A:克萊夫第一次對莫瑞斯表白的段落也很令人心動。
      B:福斯特當(dāng)初寫《看得見風(fēng)景的房間》,里面那對小情侶也是這樣,充滿了突然讓人覺得很心動的點。
      A:【德拉姆已經(jīng)迫不及待,盡管周圍有那么多人,他那雙藍眼睛熱情到極點,對莫瑞斯耳語道:“我愛你?!?br />   德拉姆飛也似地跑過院子,穿過春天的喧嘩,傳來了他那間屋的外門“砰”地關(guān)上的響聲?!?br />   這種在人群中耳語“我愛你”的段子,被福斯特寫來一點都不俗氣。
      B:但是一開始,莫瑞斯并沒有馬上開竅,他都在內(nèi)心深處覺得自己可以為克萊夫而死,卻沒有馬上回應(yīng)克萊夫的示愛。
      A:可憐的克萊夫,他本來就不夠堅強。
      B:但是莫瑞斯很快就理清自己了【他曾經(jīng)是個墨守成規(guī)、心胸狹窄、背信棄義的人。他連自己都欺騙,又怎么能忠于旁人呢?】不管怎樣,克萊夫這一次勇敢,還是幫助莫瑞斯真正面對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男人。
      A:莫瑞斯回應(yīng)克萊夫的橋段也很好。前面福斯特鋪墊了層層疊疊的細節(jié),兩個人如何糾結(jié)地疏遠著又被相互吸引著,直到莫瑞斯鼓起勇氣——
      【莫瑞斯被雨淋濕透了,非常暴躁,在最初一抹曙光中他看見了德拉姆那個房間的窗戶。他的心臟劇烈跳動,將他震得粉碎。它喊道:“你愛著,也被愛著?!彼南峦鹤?,院子喊道:“你是堅強的,他是軟弱而孤獨的?!蹦鹚沟囊庵厩?,必須要做的事使他極度驚恐,他抓住窗欞子,縱身一跳。
      “莫瑞斯……”
      當(dāng)他跳進屋子后,德拉姆在夢中呼喚他的名字。心頭的狂躁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從未想象過的純真感情。他的朋友呼喚了他,他神魂顛倒。屹立片刻,新產(chǎn)生的激情終于使他有所吐露,他輕輕把手放在枕頭上,回答說:克萊夫?!?br />   B:這樣,本來在痛苦中的克萊夫被莫瑞斯的勇氣拯救了。后來,在痛苦中的莫瑞斯也因為別人的勇氣而被拯救了。
      A:基佬都愛跳窗。
      
      A:從此之后,占據(jù)主動的都是莫瑞斯了,一位杰出的男朋友。他騎著摩托帶著克萊夫去兜風(fēng)的那段帥度爆棚,在草叢里看天看地看太陽什么的。
      B:然后他就被劍橋給停學(xué)了。
      A:不過,福斯特用一句話升華了這段——
      【黑暗中的一次擁抱,在光與風(fēng)中的漫長的一天,是兩根相輔相成的柱子。眼下他所忍受的別離的痛苦,并非為了破壞,而是為了成全。】
      B:在這次停學(xué)經(jīng)歷中,莫瑞斯是無所謂且不愿意向劍橋低頭的,不過克萊夫不一樣,克萊夫希望他回來,克萊夫還是更認同主流的價值。
      A:這點上倒不是克萊夫軟弱,只是莫瑞斯更天真莽撞,因為不認同,所以沒有畏懼心,這是一種可以看做優(yōu)點的缺點,也是一種可以看做缺點的優(yōu)點。
      B:但是,其實除去同性戀這一點之外,莫瑞斯混跡主流社會其實混得挺不錯的,他有學(xué)歷有工作能力出眾身體健康思想積極重視感情愛好運動長相英俊。
      A:許多作家處理禁忌之戀這種題材,往往都向著扭曲凄厲陰暗別扭的路子去了。但福斯特筆下,感情是明亮的,人是健康的,愛和痛苦是深的,你看他貌似喜歡絮絮叨叨寫一堆,但是在關(guān)鍵時刻,那些能夠刺痛人的時刻,著墨不多,一擊即中。
      B:然后我們就跟男主一起內(nèi)傷了。
      
      A:其實早在熱戀時,莫瑞斯已經(jīng)顯示出他和克萊夫的不同。我非常喜歡福斯特這句對莫瑞斯的描述,【他徑直走向光明,希望自己所摯愛的人會尾隨其后?!?br />   B:我曾經(jīng)聽過這么一個說法,說理想的感情模式是【一個在另一個身前半步】??上Э巳R夫中途掉隊了,莫瑞斯愿意披荊斬棘,但這條路始終太艱難。
      A:在克萊夫的家里,他們討論到【生與死】這個話題時,就露出了將來分手的端倪了——
      【——我清楚自己遲早會死,而我不愿意死,更不愿意你死。倘若咱們兩個人當(dāng)中有一個死了,什么都沒留下。我不知道你是否把這個叫做干凈利索。
      ——是的,我就這么叫。
      ——那么,我寧愿自己是污穢的。莫瑞斯停頓了半晌說。】
      我的小莫瑞斯是多么有勇氣的族群。
      B:那首歌是怎么唱來著——
      讓理智在叫著冷靜冷靜
      還恃住年少氣盛
      讓我對著沖動背著宿命
      渾忘自己的姓
      沉睡的兇猛在蘇醒
      完全為你現(xiàn)形
      這個世界最壞罪名
      叫太易動情
      但我喜歡這罪名
      A:此時此刻,莫瑞斯真的覺得自己可以讓兩個人一起開心地活下去的。他從劍橋畢業(yè),從事證券業(yè),有工作,有地位,每周末和克萊夫相聚。他踢球、賺錢、關(guān)心基友、充滿自信。
      B:【因為他強壯到足以使兩個人生存下去??巳R夫曾幫助過他。形勢一變,克萊夫還要幫助他。目前他必須幫助克萊夫。他們兩個人將畢生像這樣互相輪流互助。他昏昏欲睡時,夢中出現(xiàn)了愛的前景,與終極目的相距不遠了?!?br />   A:我特別喜歡這句【因為他強壯到足以使兩個人生存下去】,你虛弱我就強壯, 你退縮我就堅定,多么健康的感情觀。
      B:我覺得克萊夫在莫瑞斯家里因為身體虛弱而倒下,而莫瑞斯當(dāng)著自己母親的面親吻他,并把他抱進房間里這段戲碼特別有意思。
      A:莫瑞斯顯得熱情強壯認真,而克萊夫此時已經(jīng)開始打退堂鼓。
      B:然后就是克萊夫跑到希臘,一個人,單方面把這段感情做了一個了結(jié)。
      【不僅在性方面,毋寧說在各個方面,人么都是盲目地踱過來的。他們脫離泥沼逐漸演變成人,及至偶然的連鎖結(jié)束,就又消融到泥沼中去。兩千年前,剛好就在此處,演員們感嘆道:“最好是根本沒有出生?!本瓦B這句話言詞都是空洞的,盡管比起大多數(shù)臺詞來,他與虛榮相距甚遠?!?br />   A:讓自己消融并適應(yīng)到主流中去,對比莫瑞斯來說,克萊夫才是真實的你和我。
      
      A:接下來就是最令人難受的分手段落了。
      B:福斯特虐起來真是有夠深層次的,一針針刺心。
      A:【他們在開始新的人生之前,相互望了一眼對方的臉?!斑@叫什么結(jié)局啊”他哭泣著“這叫什么結(jié)局啊?!薄?br />   莫瑞斯一直想得是他可以變得越來越強壯,他可以和克萊夫相互支持著走到結(jié)局,其實到現(xiàn)在,他才明白自己不過是單方面在立誓,在努力拽著一個不存在的幽靈,堅定地走上一條崎嶇的道路。
      B:你知道我最喜歡莫瑞斯的一點是什么嗎?道路崎嶇天氣不佳前途艱險,他的應(yīng)對只有一個——變得更強壯。他不知道從很早開始,這就是一場獨角戲了。
      【他的家族,他的社會地位——對他而言,多年來都已經(jīng)無所謂了。他是個喬裝打扮的不法分子,也許從前逃進綠林的人中有兩個像他這樣的——兩個。兩個人就可以向整個世界挑戰(zhàn),有時他懷著這樣的夢想,并自得其樂?!?br />   A:他是一個“喬裝打扮的不法分子”,但克萊夫只是一個希望社會承認的普通人,所以他的確只能“自得其樂”。
      B:更殘酷的是,克萊夫并不是從此就和他決裂,老死不相往來??巳R夫表現(xiàn)出一種【感謝上帝我正常了我也會努力幫你正?;貋砦覀円廊皇呛门笥选康膽B(tài)度,這比決裂還要人命。
      A:不不,最要人命的是莫瑞斯依舊想接近克萊夫,即使被克萊夫拿出一種“前程往事都是錯誤我們只是好朋友”的態(tài)度,他依然不愿意和這個人斷絕聯(lián)系,所以只好一邊看著克萊夫和妻子卿卿我我,一邊默默自虐著。
      【他們體貼入微地相互愛慕。美好的習(xí)俗接納了他們——與此同時,隔著柵欄,莫瑞斯正在徘徊,嘴里是不合時宜的話語,心中充滿邪惡的欲望,雙臂抱著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目諝?。?br />   B:可惡的福斯特,又是這種戳心窩一刀就掉頭離去的寫法。
      A:還有這段——
      【莫瑞斯將自己的嘴唇碰了碰那上過漿的禮服用襯衫袖口。儀式剛一結(jié)束,他就往后退了退??巳R夫越發(fā)跟他親密了,堅持說,辦完事請務(wù)必及早回到彭杰來??巳R夫談到很晚才住口,這時候隔著天窗,傳來了流水的汩汩聲。他走后,莫瑞斯拉開窗簾,雙膝著地,將下巴抵在窗臺上,聽任雨水淋濕頭發(fā)?!?br />   B:無法和情人在一起不可怕,不能在一起也無法離開他,才可怕。
      A:福斯特虐得最精彩的還是莫瑞斯去找醫(yī)生那一段。
      B:我覺得莫瑞斯并不是想去治愈“同性戀”,他是想去找到一種方法從這段痛苦里走出來。
      A:其實,里面那位醫(yī)生也并不討厭,他試圖用催眠的方法治愈莫瑞斯的性取向也很有趣——
      【“艾德娜?梅小姐不僅長得美,還吸引人?!?br />   “她并不吸引我?!蹦鹚故怪宰诱f。
      “哦,霍爾先生,你這話何等失禮。瞧瞧她那秀美的頭發(fā)?!?br />   “我最喜歡短發(fā)?!?br />   “為什么?”
      “因為我可以撫摸它——”然后他哭了起來。他回到椅子上,蘇醒過來。】
      B:【我喜歡短發(fā),因為我可以撫摸它?!窟@真是一記重拳打在心臟上。
      
      A:好了,過了這段,馬上就要迎來我們可愛的阿列克了。
      B:阿列克真是一個大膽的人。他作為一個仆人,一個狩獵人,卻能夠主動踏出第一步,實際上如果他猜錯了莫瑞斯的性取向或者莫瑞斯并不愿意接納他,像他這樣的小角色是很容易被捏死的。
      A:在莫瑞斯被克萊夫虐得只能一個人在雨夜對著窗戶大喊“來吧”時,阿列克扛著獵槍在他的窗戶下徘徊,聽見了,就敢爬上去。
      B:在人生最痛苦的時刻卻隱藏著命運的轉(zhuǎn)機,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
      A:在打板球的那段,福斯特就把他寫得跟莫瑞斯很般配了。
      B:兩個人同樣健康、勇敢、陽光、運動能力出眾。
      【莫瑞斯也鼓起勁頭來。他的心情不再抑郁了,只覺得自己和阿列克正在對抗全世界。不僅是博雷尼烏斯以及那一隊球員,好像亭子里的觀眾和整個英國統(tǒng)統(tǒng)聚攏到三柱門周圍來了。他們是為了彼此,為了他們那脆弱的關(guān)系而戰(zhàn)——倘若一個跌倒了,另一個也會跟著倒下去。他們無意傷害世人,然而只要對方進攻,他們就必須予以痛擊。他們非得嚴加提防不可,而且竭盡全力回擊。他們一定讓大家明白,要是兩個同心協(xié)力,對方縱然人多勢眾也無從得勝?!?br />   A:文藝小基佬真討厭,一場板球而已,要不要搞得這么蕩氣回腸呀。
      B:阿列克和莫瑞斯一開始就是肉體關(guān)系,和克萊夫很不一樣,克萊夫和莫瑞斯太柏拉圖,甚至有時候你會覺得克萊夫是承受不住和莫瑞斯發(fā)生真正關(guān)系的。
      A:所以阿列克一開始就是贏的。他甚至主動邀約莫瑞斯去他的船屋,這個時候莫瑞斯開始退縮了。
      B:這也不能怪莫瑞斯,因為他并不知道阿列克的個性品格,那個時候搞基在英國可是要被判刑的,而且他怕阿列克勒索他。
      A:阿列克生氣了,老子就要勒索你。
      B:其實兩個人都有點怕,如果有一方不是那么品質(zhì)高尚的人,他們就會被舉報抓捕判刑。
      A:阿列克跑到倫敦來“威脅勒索敲詐”莫瑞斯的戲碼實在有趣。
      B:莫瑞斯的應(yīng)對也很有趣,他岔開話題然后用英俊的眼神攻陷了阿列克。
      A:這段要是被一個小白文作者寫的話,就變成了【別以為我沒文化,你就可以搞完我就走,不給我一個交代,老子就……威脅你,你別看我,哦,你的眼神好英俊,哦,你這個人也好英俊……】
      B:那句話怎么說來著,沒有雷的題材,只有雷的文筆。
      【兩個人站在各自的怪獸旁邊,相互望著,面泛微笑。他再度板起面孔來了,說:“不行,霍爾先生,我看破了你在耍花招,可我不會再一次上你的當(dāng)。我告訴你,與其等弗雷德出面,你還不如跟我親密地談一談呢。你找了個樂子,就得付出代價?!彼@么威脅的時候,顯得很英俊,就連他那兇狠的眼神也包括在內(nèi)。莫瑞斯溫柔然而目光銳利地凝望著他。他發(fā)泄了一通,沒有見到任何成效。那些話語猶如干了的薄泥一般飄落下去。他邊咕噥什么“你好好考慮一下吧”,邊在一條長凳上坐下來?!?br />   
      A:然后英勇的阿列克就主動提出在他去阿根廷之前再睡一次。
      B:這是本書最有趣的段子之一,阿列克看似沒有文化,卻也能以獨特的方式讓莫瑞斯沒轍。
      【“跟我睡一夜,我知道一個地方。”
      “我不行,我有個約會?!蹦鹚拐f,他的心劇烈地跳著。有個為公司拉生意的正是晚餐會等待著他,那是無論如何不能缺席的。他幾乎忘記有這么個晚餐會了。“現(xiàn)在我得離開你,去換衣服。聽著,阿列克,要講道理。換個晚上再見面吧——隨便哪一天都行?!?br />   “我再也不能到倫敦來了——我爹或艾爾斯先生會說的。”
      “他們說,也有什么關(guān)系?”
      “你的晚餐會又有什么要緊?”
      他們又不吭聲了。接著,莫瑞斯用親切然后沮喪的語氣說:“好的,讓晚餐會見鬼去吧?!彼麄冸p雙冒著雨走去?!?br />   A:“純天然不自卑”是阿列克最高貴的品質(zhì)之一了。我沒你有地位,沒你有文化,沒你有本事,so what,你還不是要和我睡。
      B:阿列克的想法很單純啊,他要去阿根廷了,可能再也見不到莫瑞斯了,他就想臨走再來一發(fā)。
      【這是個假日,在倫敦與莫瑞斯相處,擺脫了一切煩惱,他想要打個盹兒、浪費光陰、戲弄、做愛?!?br />   
      A:睡完之后又離別戲。不得不說,這段阿列克真是表現(xiàn)得太好了,既熱情如火又干脆利落。
      【“咱們還是可以在你的船庫里見面?!蹦鹚拐f。
      “不,咱們見不著面了。”阿列克把莫瑞斯推開,接著吃力地發(fā)出呻吟聲,猛烈地緊緊拽過莫瑞斯來,好像世界末日到了一般地擁抱他。“不管這樣,你記住這個吧。”他溜出被窩,透過灰色的曙光俯視著,雙臂空空,耷拉下來,好像希望讓莫瑞斯記住他這個姿勢似的?!?br />   B:不管從感情上還是身體上,莫瑞斯一直壓抑自己,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同類,然后馬上就要隔一個大西洋。
      【阿列克既不是英雄,也不是神,只不過是跟他一樣被社會束縛得一籌莫展的凡人。海洋和森林也罷,使人感到清爽的微風(fēng)與太陽也罷,都不準備把他神化。他們兩個人不該在旅店里共度一夜,這樣就萌發(fā)了難以企及的希望。他們應(yīng)該在雨里握完手就分道揚鑣?!?br />   A:這種清新的虐感。
      B:福斯特很擅長細膩地虐男主,比如在《看不見風(fēng)景的房間》里,露西拒絕了喬治,喬治重新跌入黑暗中那段。
      A:阿列克問了一句“你有付房費“之后離開,莫瑞斯一個人坐在床邊那段,一個個短句,層層疊疊到最后,真是把人虐哭了。
      【“你放心好了?!彼犚婈P(guān)門的聲音,就剩下他一個人。他等待心上人,他不得不等待。接著,兩眼痛了起來。根據(jù)經(jīng)驗,他知道會發(fā)生什么事。過一會兒他就能克制自己的感情了。他起床,走出去,打了幾個電話,解釋一番。安撫了母親,向昨天晚上的東道主道歉。他刮胡子,修邊幅,照常去上班。大量的工作等著他,他的人生也沒有絲毫改變,什么東西也沒留下。他又回到孤寂中了,猶如跟克萊夫之間有過那些事以前,以及事后的孤寂。這樣的估計將來還會延續(xù)下去。他失敗了。然而最使他難過的是,他眼睜睜地看著阿列克敗下陣去。在某種意義上,他倆是一個人。愛吃了敗仗,愛是一種感情,通過愛,你偶爾享受樂趣。愛是成不了什么氣候的。】
      B:【愛吃了敗仗,愛是一種感情,通過愛,你偶爾享受樂趣。愛是成不了什么氣候的?!扛K固氐男”F真是一下一下鑿在心上,外表看上去并無兩樣,但是內(nèi)心早就被穿孔得密密麻麻。
      
      A:莫瑞斯發(fā)現(xiàn)阿列克為了他而沒有去阿根廷,然后瘋狂地跑回去找阿列克那段,真是太揪心了。
      B:你會不由自主地和他一起擔(dān)心,如果他找不到阿列克會怎樣。莫瑞斯和克萊夫在劍橋翹課去看風(fēng)看太陽的時候,克萊夫說如果莫瑞斯不要他,他只能一輩子活在半醒半睡之中。比起此時此刻,莫瑞斯擔(dān)心自己判斷錯了,阿列克并沒有為他留下時,那種要垮掉的狀態(tài),克萊夫的誓言更像是文藝男青年的撒嬌。
      A:其實克萊夫也沒說錯,不過這個我們隨后再扯。這段還是要把目光關(guān)注到我們可愛的阿列克身上??巳R夫像家養(yǎng)的鮮花,而阿列克是野生的植物,你愛我,我就不走,你說不想分手,那就不分手。
      【船庫是個方便的安歇處。他踱進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人正在酣睡。阿列克睡在一摞靠墊上,在最后一抹暮色中,依稀可見。他醒來后,好像既不激動,也不煩悶,用兩只手愛撫了一會兒莫瑞斯的胳膊,這才說:“那么,你收到電報啦?!?br />   “什么電報?”
      “我給你往家里發(fā)了一封電報,告訴你……”他打了個呵欠,“對不起,我有點累啦,這呀那呀……告訴你,務(wù)必到這兒來?!蹦鹚箾]有吭聲,他實在什么也說不出來了。于是阿列克補充了一句:“現(xiàn)在咱們再也用不著分手了,就這么決定了?!薄?br />   B:這段里阿列克最讓我喜歡的地方是,不去阿根廷,就等于放棄了自己的前途、家庭和事業(yè),但是他完全沒把這段犧牲當(dāng)回事,甚至在還沒得到莫瑞斯回應(yīng)和承諾的前提下,他就爽快地放棄了,而且滿不在乎。
      A:福斯特讓莫瑞斯快要崩潰的時候見到滿不在乎的阿列克,兩個人也沒說什么想你想我想得好苦之類的廢話,就是一個擁抱,但是看得你幾乎要激動地在地上打個滾。
      B:是激動地想抱著莫瑞斯和阿列克一起打個滾,親人們啊,你們可算在一起了。
      A:我喜歡福斯特對他們未來生活的這段描述——
      【他們必須打破階級的領(lǐng)域來生活,沒有親屬,囊空如洗。他們必須勞動,至死相依為命。然而英國是屬于他們的,結(jié)為終身伴侶,這乃是他們所獲得的獎賞?!?br />   B:簡直就像結(jié)婚誓詞。
      
      A:我能說莫瑞斯最后去和克萊夫告別的那一章,是本書我的最愛章節(jié)之一么?
      B:跑去跟拋棄自己的情人說“Baby,我找到了真愛”真是太爽了不是么。
      A:尤其還要告訴以前死都不讓自己上二壘的前情人說,我的現(xiàn)任真是熱情如火我們性生活多么和諧。
      B:克萊夫說男人還是該止于精神戀愛,然后莫瑞斯回答說阿列克為了我放棄了一切,在還沒得到我承諾之前就放棄了,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精神戀愛。這一段,真是堵得太爽了。
      A:克萊夫說自己還是關(guān)心莫瑞斯的,然后莫瑞斯回應(yīng)說你只不過把你放在你老婆和政治上的時間撥五分鐘給我,我不能把整個人生都寄托在你這點關(guān)心上,因為你的放棄,我度過了人間地獄般的一年,【倘若你愿意保持跟我的關(guān)系,我會至死屬于你,然而我總不能哭哭啼啼纏住不放,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屬于另一個人了——那個人也以使你感到毛骨悚然的方式屬于我?!?br />   B:真是又心酸又霸氣呀。先是說我們本可以廝守終身,然后說我現(xiàn)在要和別人共度此生了,哦,隨便說句,我們睡了。
      A:你知道對于克萊夫我最難過的是,他此后在三觀上和莫瑞斯真是平行世界般的不同,他真的拿自己回歸異性戀身份這件事在莫瑞斯面前充滿了優(yōu)越感,甚至在最后一面的時候,也完全不能理解莫瑞斯和阿列克是真的要像兩個不法之徒一樣共度余生,還覺得莫瑞斯不過是偶爾誤入歧途。
      B:所以我才喜歡福斯特這最后一章,克萊夫和莫瑞斯的最后一面。
      【他的最后一句話是“下星期三,就定在七點四十五分吧。照例只穿無尾晚禮服?!?br />   這就是他最后一句話,因為大概這時候莫瑞斯就無影無蹤了。他留下一小堆月見草的花瓣兒,作為他曾在這里待過的惟一的痕跡。這堆花瓣兒猶如余燼似的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巳R夫終身不清楚莫瑞斯離去的準確時間。隨著進入暮年,對于是否確實發(fā)生過此等事,他開始拿不準了?;@屋發(fā)出微光,羊齒叢搖曳著。他的朋友在劍橋校園里朝他招起手來。朋友沐浴在陽光下,散發(fā)出五月這個學(xué)期的花香與喧嘩。】
      A:看到這段的時候,這本書對于我來說,不只是講一個精彩的同性故事。莫瑞斯之于福斯特,不,莫瑞斯之于我們所有人都是一種理想而天真的人格。
      B:我們每個人都是克萊夫,都會想和這種人格廝守終身的時刻,也會有最終送走這種人格的時刻,然后我么就會懷疑,這種人格或許從來沒有存在過,他只是一個想象,從來沒在我們身上發(fā)生過。
      A:所以,你之前扯到克萊夫說過如果莫瑞斯拋棄了他,他只能在半夢半醒之間度過一生。這句話或許真的應(yīng)驗了。
      B:你不覺得,其實一本優(yōu)秀的小說,寫同性也好異性也好,寫愛情也好陰謀也好,它總會讓你感覺【這不僅僅是寫這些】。、
      A:福斯特在后記里提到過他曾經(jīng)為這本小說寫過一個番外,說到莫瑞斯的妹妹在郊外遇到了兩個伐木者。
      B:逃入綠林的不法之徒。福斯特說過他特意把莫瑞斯塑造得和自己截然不同,英俊、健康、肉體上富有魅力,頭腦遲鈍,手腕不賴,有點勢利眼,那么就把這本小說當(dāng)這是福斯特寫給我們每個人心中那個截然不同人格一封溫暖的情書吧。
      
  •     性取向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東西,就算受后天影響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改變??巳R夫在和莫瑞斯相愛之前的十多年一直在努力去愛女人,可就是產(chǎn)生不了感覺,說明他生性如此。那些所謂的“或是羞澀的低頭或是做出別的反應(yīng),而男人們卻不會”不可能是他在希臘之行時才見過的,所以這個轉(zhuǎn)變完全沒有道理,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邏輯上都是不成立的。突然從一個徹底的同性戀變成一個排斥同性親近而熱愛異性的直男,實在是荒天下之大謬!
      不過,作者在這處情節(jié)的安排上或許有情可原,畢竟當(dāng)時社會對同性戀的包容程度極低,關(guān)于同性戀的生理學(xué)研究還不成熟,福斯特本人也無從知曉性取向的產(chǎn)生是否一定是先天還是后天,這段敘述,尤其是對克萊夫的心理活動描寫大概是基于他本人的一種看起來還挺“合理”的揣測。
      雖然漢譯版的讀起來挺生澀,有些語句總要刻意的去揣摩才勉強一知半解,一旦讀得快一點就感覺一頭霧水莫明其妙。不過,還是很喜歡這部小說,尤其是莫瑞斯性取向覺醒前后的心路描寫很切合我本人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感受;而克萊夫向莫瑞斯告白和后來突然提出中止愛情的情節(jié)居然和我一個朋友的初戀驚人地吻合(當(dāng)然,朋友的男友其實還是gay)。時而哲理感慨時而諷刺時政,文筆生動,妙語連珠,被評為同性戀文學(xué)經(jīng)典還是名副其實的。
  •      觀1987年的《Maurice》電影后立刻迫不及待地買來E.M. Forster 1914年擱筆的小說讀。
      
       前段時間看完電影心潮澎湃,把影評的開頭結(jié)尾都想好了。結(jié)果上了貼吧看到一篇神級影評把我的感慨都說得一清二楚,雖然真心佩服作者優(yōu)美柔情的語言和清晰思路,但還真有種話到喉頭被人搶答的感覺,渾身不舒服。
      
       看罷小說,多少有了點寫評論的底氣。決定先不看任何書評影評,試著自己寫寫看。
      
       首先不得不說,《Maurice》電影是我看過最忠于原著的電影,沒有之一。所有的時間順序、語言動作、畫面場景、情節(jié)設(shè)置,如出一轍。我能記起來的,除了為情節(jié)順暢需要加入的一段讀書課的段落,Maurice發(fā)色和書中描寫不同,最大的變動,恐怕就屬后半部分對Clive的刻畫了。
      
       的確,作者在結(jié)尾札記中也提到“Clive每況愈下,恐怕我對他也越來越冷淡了”“這對Clive說或許是不公正的”“在末尾那章,他挨了我最后一鞭”,F(xiàn)orster本是不愿唾棄Clive的,也無意貶低他,從任何角度看,Clive依然是崇尚人性,順從心聲的。至少當(dāng)他逐漸發(fā)覺自己重新愛上女人,對同性產(chǎn)生厭惡時,他也并未選擇欺騙Maurice,他甚至不會為自己回歸“正?!倍鴳c幸,試圖依靠自己的思維能力使自己回到原先的狀態(tài)。然而任何違背心聲的嘗試都是不堪一擊的,從某種意義而言他是本書最具悲劇色彩的人物。讓我再次聯(lián)想到Dorian Gary,首次縱欲后,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Ciby的那種青澀愛慕之情盡失,她在他眼中不再美麗。無論Dorian還是Clive,經(jīng)歷這樣的精神變化,愛的死亡,必定是痛苦掙扎的。Clive一個暈厥就說明了一切,他哭了,即使不是被傷害的一方,當(dāng)預(yù)見劍橋萌芽的這段自己一直追尋的柏拉圖情感將由自己親手埋葬的時候,他哭了,病了?!拔覀兊慕Y(jié)局怎么成了這樣。” 沒有什么句子比這更令人悲愴了。
      
       個人認為,電影恰恰彌補了Forster對Clive的這一遺憾,適當(dāng)增添Lesly的戲份,讓Clive的退縮至放棄都變得情有可原,讓Clive客套、圓滑的那套政治家表象背后映射著無盡的悲哀現(xiàn)實。
      
      最美好的時光停留在劍橋,當(dāng)Maurice的手習(xí)慣性的撫摸Clive的頭發(fā),一下一下。Clive面帶驚喜地轉(zhuǎn)身。兩人實驗似地擁抱,緊貼在一起。再后來Clive叫住Maurice.“你讀過《會飲篇》,你就該明白了——”
      “明白什么?”
      “我愛你!”
      
      那個時候,Clive的眼睛熠熠生輝。[Hugh Grant太驚艷啦\(^o^)/~~]
      
       所以在最后,Maurice消失的無影無蹤,Clive望向窗外,看到往昔的青蔥歲月,看到當(dāng)年朦朧地愛著他的Maurice在劍橋校園里向他招起手來,沐浴在陽光下,散發(fā)出五月的花香與喧嘩。
      
      這個片段煽得無數(shù)眼淚。
      
      “你在看什么?”妻子將他拉回現(xiàn)實。
      
      “不,我只是在想一篇演講?!?br />   
      影片和小說到此同時戛然而止。
      
       札本記中說,作者原本打算的結(jié)局是兩年后Aby在綠林中遇到兩個伐木人。但因“數(shù)年后”就會闖進一戰(zhàn)后完全變了樣的英國,綠林的安寧也將到此終結(jié)。那么,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感謝這場戰(zhàn)爭。畢竟,“不,我只是在想一篇演講” 耐人尋味得多,不是么。
      
       電影中Clive的柏拉圖愛情是現(xiàn)實的犧牲品,那么Scudder與Maurice的愛就是靈魂與肉欲的完美統(tǒng)一。感謝Forster,“安排一個幸福的結(jié)局是絕對的必要”。寧可不被出版也必須是HE!= =善良的他在賜予小說一個華麗麗的HE的同時也賦予了小說積極的濟世意義。
      
      Scudder的登場經(jīng)過了層層鋪墊,給灰蒙蒙的失戀情節(jié)鋪上一抹陽光。其實Scudder對Maurice而言就仿佛一抹新生的陽光,他一出現(xiàn)就與他分享了一切。即使不來自同一階級,他們卻是平等的,互相為彼此犧牲。相比與Clive,與Scudder的愛情更加波折——Maurice的心已經(jīng)碎了一次,不斷地猜忌與懷疑,自卑與自負。然而Scudder的愛淳樸而直接,叫人憐愛。“你最好跟我見面——不然的話,我要叫你吃不了兜著走?!边@樣的俏皮與粗魯使人忍俊不禁。[ Scudder是小受啊拜托= = ] 那雙炯炯有神的褐色眼睛注視著他,干凈的愛,深入靈魂。
      
      不喜歡電影名的中文翻譯——《莫里斯的情人》,粗俗且矯揉造作。《Maurice》,本應(yīng)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他的成長,是墮落還是升華,悉聽尊便。
      
      “信仰一向是天經(jīng)地義的。它是天經(jīng)地義,又是一貫正確的。每一個人在心靈的深處有著某種信仰,他可以為之獻出生命。不過,這會不會是你父母和監(jiān)護教給你的你呢?倘若有信仰的話,是否應(yīng)該成為你本人的肉身與靈魂的一部分呢?你得向我證實你是有信仰的。別再現(xiàn)躉現(xiàn)賣‘耶穌贖罪’或‘三位一體’了?!盋live說
      
      Maurice:“我已經(jīng)放棄三位一體了?!?br />   
      當(dāng)年劍橋的Clive和Maurice是彼此的信仰?!禡aurice》教給我們的,是無畏地去愛。這是“希臘神圣隊”的教義,是同性愛者[呸呸呸,是全人類!= =]的生命和靈魂。
      
      如果說有信仰的話,是愛啊。
  •     He didn't so much as have hopes, for hope distracts, and he had a great deal to see to.
      
      Man has been created to feel pain and loneliness without help from heaven.
      
      A slow nature such as Maurice's appears insensitive, for it needs time even to feel. Its instinct is to assume that nothing either for good or evil has happened, and to resist the invader. Once gripped, it feels acutely, and its sensations in love are particularly profound. Given time, it can know and impart ecstasy; given time, it can sink to the heart of Hell. Thus it was that his agony began as a slight regret; sleepless nights and lonely days must intensify it into a frenzy that consumed him. It worked inwards, till it touched the root whence body and soul both spring, the "I" that he had been trained to obscure, and, realized at last, doubled its power and grew superhuman.
      
      I feel to you as Pippa to her fiance, only far more nobly, far more deeply, body and soul, no starved medievalism of course, only a — a particular harmony of body and soul that I don't think women have even guessed. But you know.
      
      They were concerned with a passion that few English minds have admitted, and so created untrammelled. Something of exquisite beauty arose in the mind of each at last, something unforgettable and eternal, but built of the humblest scraps of speech and from the simplest emotions.
      
      Love had caught him out of triviality and Maurice out of bewilderment in order that two imperfect souls might touch perfection.
      
      When love flies it is remembered not as love but as something else. Blessed are the uneducated, who forget it entirely, and are never conscious of folly or pruriency in the past, of long aimless conversations.
      
      There were chains in every direction, one of which he followed to his goal.
      
      Nature had pitted him against the extraordinary, which only saints can subdue unaided, and he began to lose ground.
      
      Since coming to Penge he seemed a bundle of voices, not Maurice, and now he could almost hear them quarrelling inside him. But none of them belonged to Clive: he had got that far.
      
      "The unbeliever has always such a very clear idea as to what Belief ought to be, I wish I had half his certainty."
      
      They played for the sake of each other and their fragile relationship — if one fell the other would follow. They intended no harm to the world, but so long as it attacked they must punish, they must stand wary, then hit with full strength, they must show that when two are gathered together majorities shall not triumph.
      
      "Oh let's give over talking. Here — " and he held out his hand. Maurice took it, and they knew at that moment the greatest triumph ordinary man can win. Physical love means reaction, being panic in essence, and Maurice saw now how natural it was that their primitive abandonment at Penge should have led to peril. They knew too little about each other — and too much. Hence fear. Hence cruelty. And he rejoiced because he had understood Alec's infamy through his own — glimpsing, no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genius who hides in man's tormented soul. Not as a hero, but as a comrade, had he stood up to the bluster, and found childishness behind it, and behind that something else.
      
      Love was an emotion through which you occasionally enjoyed yourself. It could not do things.
      
      the only penalty society exacts is an exile they gladly embrace.
      
      In Maurice I tried to create a character who was completely unlike myself or what I supposed myself to be: someone handsome, healthy, bodily attractive, mentally torpid, not a bad business man and rather a snob. Into this mixture I dropped an ingredient that puzzles him, wakes him up, torments him and finally saves him.
      
      
  •      因為題材差不多,就把朱天文的《荒人手記》,白先勇的《孽子》與《樹猶如此》與這本書對比著讀。老覺得翻譯過來的書就是差點味道,都是翻譯體,味同嚼蠟。但是如果翻譯得很有個人風(fēng)格的,如林少華的村上春樹翻譯,也會被質(zhì)疑這是林少華的書,而非村上的??傊g永遠都是二手貨,隔了一層,還是看原著好。
       不曉得是不是翻譯的原因,我總是覺得這本書不夠細膩。莫瑞斯與克萊夫的初次見面,而后兩個人分別的掙扎,莫瑞斯初次拒絕克萊夫,而后結(jié)合,甜蜜的歲月,而至克萊夫的改變,到最終的失去。愛情開始的欣喜興奮與忐忑,中間的甜蜜幸福與憂傷,失去時痛苦抓狂與不舍,都沒有感受到。莫瑞斯為了澆滅自己的念頭在雨中待一夜,被克萊夫表白后的震驚害怕與甜蜜快樂的交織,克萊夫變回直男要要從意大利回來跟莫分手時莫瑞斯的內(nèi)心種種,書中都沒交代好。
       而朱天文的《荒人手記》,有點矯情。但主人公與永桔在超市那一幕,擊中了我,轉(zhuǎn)身不見永桔,而只見貨架間空蕩蕩的走道,眩暈與慌張,害怕他永遠就此不見,失魂落魄地尋找,直至找到,心里石頭落地。幾分鐘的事,一種微妙的情緒,珍視到如此地步。于是有那句話,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白先勇的《孽子》太過悲情濃情,王德龍與阿鳳,這種感情太駭人。阿鳳美得太奇特耀眼,讓人擔(dān)心。果然沒活長久,給兩個人都帶來滅頂之災(zāi)。 而他寫自己真實戀人的散文《樹猶如此》,娓娓道來,卻動人心弦。一個溫敦的文化學(xué)者,一個研究理論物理與衛(wèi)星的呆萌的科學(xué)家。攜手近四十年,不如平常夫妻時時在一起,卻始終互相扶持互相追隨,一起進成大,一前一后回臺大,一起在美國,不總在一個地方,卻總是在一起。好難得。他們中學(xué)時期的初次相遇,因為遲到而搶著上樓梯擠到一起的畫面,成了我心里愛情萌芽場景的經(jīng)典。
       其實,愛情也是分好壞的。莫瑞斯與克萊夫的愛情,由克萊夫恥于提及作結(jié),過程多美,都杯水車薪,太遺憾。
      
  •      萊昂內(nèi)爾?特里林,美國著名批評家,被稱為20世界中期美國年青一代的思想導(dǎo)師。1970年特里林在擔(dān)任哈佛大學(xué)諾頓詩歌教授時曾就西方文學(xué)中自我之真誠與真實問題做了一系列演講,此即《誠與真》演講集,面世后成為西方現(xiàn)代批評的經(jīng)典文本。雖是文學(xué)批評經(jīng)典,特里林的論述卻深及過往歷史和當(dāng)下社會的許多向度,他對自傳在英國興起的緣由所做的考察甚至引起了我對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感慨,哦,原來工業(yè)化是一件如此深刻和深遠的事情。
       而《莫瑞斯》則是英國作家E?M?福斯特的自傳體小說,作為同性戀者,福斯特選擇了在去世后發(fā)表這本幾十年前即已完稿的小說,讓人難免唏噓一番。自傳體小說是一種有著特殊魅力的文體,對于有追星愛好的讀者而言,自傳體小說可以很好地滿足他們的窺探欲。因為歸根結(jié)底是小說,作者敘述時可以少一些顧忌,因而更加坦誠和直白;同時,也因為是小說,作者拉開了與主人公的距離,在某種觀察視角的審視之下,作者的敘述反而比純粹的自傳更為真實和客觀?!赌鹚埂肪褪沁@樣的一本小說。
       在讀《誠與真》時,某個躺在床上還未入眠的晚上,我忽然想到,毫無疑問,莫瑞斯是一個聽從內(nèi)心聲音的人,一個真誠的人,這種真誠有著何種真實性呢?于是,一個殘句跑了出來——當(dāng)莫瑞斯面對誠與真。
       一
       特里林認為,“在歷史發(fā)展的某個時刻,歐洲的道德生活為自身增加了一個新的要素,我們把這個要素叫做自我的真誠狀態(tài)或真誠品質(zhì)”(P4),這個歷史發(fā)展階段始于16、17世紀,實際上對真誠的重視是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在人格上的體現(xiàn),“真誠這項事業(yè)所具有的價值也就成了過去差不多四百年里西方文化的顯著特征,甚至是決定性的特征”(P7),它關(guān)乎一個人的生存意義。所謂真誠(sincerity),是指“公開表示的感情和實際的感情之間的一致性”(p4),一個真誠的人,就是一個忠誠于自我的人。
       那么,真誠所千辛萬苦護衛(wèi)著的根據(jù)是什么呢?一個人要對自己誠實,那個真的自我從哪兒來呢?我們怎樣確認自我的可靠性呢?如果個人所賴以耕耘生存意義的依據(jù)本身就不可靠,那這份耕種就是荒謬的,至少是盲目無根的。于是,真誠的真實性問題浮上前臺。
       特里林搬來黑格爾,告訴了我們判別人之真?zhèn)蔚那疤嵋?。黑格爾“歷史的進程是精神的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的論點許多人都不陌生,此處我們不探究宏大的人類歷史,而是討論一個人的歷史,一個個體的生命歷程。按照黑格爾的理論,一個人在一生中要完成精神的自我實現(xiàn),就要直面社會權(quán)力,正是在個體與外部社會權(quán)力的周旋中,個體得以完成自身。在二者關(guān)系的初期階段,個體對社會權(quán)力抱持的態(tài)度是“順從地服務(wù)”或“內(nèi)在地尊敬”,此時個體并未能意識到社會權(quán)力作為“身外之物”,對他的生命意義所做的規(guī)定是否正確、合理和正當(dāng)??梢哉f,此時個體對社會的忠誠是盲目的、未經(jīng)反思的。然而,精神的本質(zhì)是尋求“自在自為”,“也就是說,精神要從諸限制條件中解放自身,堅決爭取自為”。(P37)這種爭取首先是從痛苦開始的,失去了一直以來托舉自己的支撐,自我的存在變得荒謬、無根、沉重,雖然未必留戀和懷念過去的屈從性無憂,但當(dāng)下的掙扎是逃脫不掉的。特理論舉出兩個文學(xué)形象向我們展示了處于這種掙扎之中的人所遭遇的煎熬。
       拉摩的侄兒和維特都認識到了社會的偽善和虛假,卻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與之相對。拉摩的侄兒在自嘲和嘲他中消解了社會的正當(dāng)性,以戲謔的姿態(tài)劃清了自我與社會的界限,他不再忠誠于這個虛假丑陋的社會。而維特在失卻了“簡單的靈魂、誠實的意識、完整的自我”之后,無法重建足以支撐起自己的精神基石,最后只能“注定振作不起來了”(P50),甚至自殺時的裝束都是屬于舊的社會秩序的,他終究沒有從舊社會中突圍。
       雖然我懷疑拉摩的侄兒在“對整體的混亂以及自身進行譏諷嘲笑(P51)”中所得的“超脫”是不是足夠堅實的救贖,但像他和維特那樣剝離出自我與限制性社會之間的分界線是一個人忠誠于自我的前提。
       認識到了外在社會權(quán)力對我們自由之身的捆綁之后,真實的自我何處去尋呢?特里林帶領(lǐng)我們走了好些岔路,讓我們在曲折的智性之旅中找到了好幾個答案。
       首先,真實的自我不在對英雄的幻想中,而在最凡俗的生活里,在對手頭承擔(dān)的工作的專心致志中。英雄是什么呢?首先他要有某種神性,然后把這種神性昭示出來,于是,“英雄就是看上去像英雄的人,英雄是一個演員,他表演他自身的高貴感”。也就是說,英雄是神的演員,而且要演得“好像他們在行使自己的選擇”。因此,重要的是表演這項事業(yè),是他們對完美性的模仿,他們的“本性”蕩然無存。(P84~85)
       既然真實的自我不在對英雄的幻想中,那在哪兒呢?桑丘?潘沙以他并不高貴的樣子讓我們昭示了“家居倫?!?,即凡俗生活的重要性。不同于他那與風(fēng)車作戰(zhàn)、以鄰村姑娘為追求對象的高貴主人,他關(guān)心真實生活,因為“對真實生活的關(guān)心,對具體平凡、無所提高的實際生活的關(guān)心,不僅只是為了家居倫常,它還是一種嶄新的或被重新發(fā)現(xiàn)的精神經(jīng)驗的土壤”。在最單調(diào)乏味與瑣碎平庸的混合中,人們會迎來高貴人格甚至神性的偶爾閃現(xiàn),這種“突然的揭示有時會改變其乏味和平庸的性質(zhì),從而使它充滿意義”。(P88~89)
       高貴的神性英雄最終被證明為只是偶像,而生活中為我們生產(chǎn)偶像的機制還有很多。固然,包法利夫人從低俗無聊的浪漫主義作品中搜羅來編織自己美好夢想的只是一連串廉價的意象,我們看得到她的虛假,然而我們自身是否因此就更為真實?未必。如果我們只不過是用更為高級的藝術(shù)作品取代低俗文藝,來定義和規(guī)訓(xùn)我們的生活的話,我們就同樣虛偽而虛榮。喂養(yǎng)的養(yǎng)料高級與否,改變不了我們的生活從屬于別人意見的嚴峻事實。
       我們不僅不能沾沾自喜于從高雅藝術(shù)中所抄襲來的一知半解或滿腹經(jīng)綸,我們甚至要朝著相反的方向?qū)ふ?,才有機會與真實的自我相逢。這個相反的方向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人的本能,“本我的能量與意圖是本能的,是力比多,它的唯一目的是獲得快感”(P140)。但只有直面它,學(xué)會識別它,承認它就是我們本性的恰當(dāng)構(gòu)成要素,與它們相妥協(xié),我們才能掌握馴服它們的方式,剝奪它們的作用力,從而獲得超越。就像少年派,在與老虎的相處中成全了自我,找到了信仰。
       特里林做這些演講時,正值美國社會價值觀混亂、傳統(tǒng)主流文化被嚴重撻伐的年代,特里林不接受“認為瘋狂是健康,瘋狂是解放、是真實,這樣的說法居然受到了趾高氣揚的、素有教養(yǎng)的大眾的欣然接受(P164)”的文化狀態(tài),而重申馬爾庫塞的觀點,“真實實際上是社會諸規(guī)定的產(chǎn)物,真實有賴于這些規(guī)定繼續(xù)保持有效”(P156),真實的自我要遵從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而非活在真空里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
       這樣,特里林結(jié)束了他對“過去差不多四百年里西方文化的顯著特征,甚至是決定性的特征(P7)”——真誠的梳理。他帶領(lǐng)我們在各種學(xué)科門類中穿梭,以之為參照標(biāo)準、佐證論據(jù)或者延伸拓展其討論的提示,最終都服務(wù)于對四百年來西方文學(xué)作品中人物形象“誠與真”的考察。對我們而言,這種考察不僅是智性的,也是實踐性的,只要我們不是盲目地照單全收,他的考察對我們的生活就是有啟發(fā)意義的。
       二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國。
       一出場,我們的莫瑞斯就是一個誠心誠意的孩子,他熱愛家庭,在學(xué)校里成績優(yōu)秀,但這不代表他完全屈從于社會安排好的一切,不代表他對“大人世界”所傳遞的教導(dǎo)毫無反思。杜希先生教導(dǎo)他性的神秘,并告訴他愛和守護一個女子是人生意義之所在,如此虔誠地對愛與性進行了一番“傳教”之后,杜希先生猛然記起在沙灘上畫的生殖器示意圖沒有抹掉,于是“他嚇出一身冷汗,拔腿就往回奔(P10)”。杜希先生如此的“反復(fù)”遭到了莫瑞斯的鄙視,在莫瑞斯的概念里,人要光明正大地執(zhí)行自己所信奉的東西,為什么要偷偷摸摸呢?
       莫瑞斯不是一個善沉思的早慧少年,少年生活過得規(guī)規(guī)整整,只有兩個夢給他平淡的生活涂上了顏色,我們也由此知道了我們的主人公喜歡同性。在他懵懂不開化的年少時光里,我們被他第二個夢所打動,這個夢只有一個聲音說的一句話:“這是你的朋友?!本徒Y(jié)束了?!叭欢?,這使他心中充滿了美好,使他變得溫柔。為了這樣一位朋友,就是赴死,也在所不辭;他也容許這樣一位朋友為自己赴死。他們彼此間肯做出任何犧牲,不把俗世放在眼里。死亡、距離也罷,齟齬也罷,都不可能將他們疏遠,因為‘這是我的朋友’。(P17)”我們此時還無從知道這對我們的主人公而言意味著什么,無從知道他終其一生(至少在整部小說里的人生)原來只是為了尋找并確認他的這個朋友。
       隨后,更寬闊的生活朝他打開了,19歲的莫瑞斯進入劍橋,開始了大學(xué)時代。他身上最打動人的一點上場了,那就是他對行動的認真。在夸夸其談的學(xué)長宣稱“語言就是行動”時,他認為行動比語言重要。此后小說的絕大部分篇幅都在印證莫瑞斯不同凡俗的行動力,凡是他認為正確的,哪怕不為世俗認可,哪怕他不無猶疑和惶惑,最終都會被他付于行動。也就是說,莫瑞斯是一個真誠的人,他展現(xiàn)于外的行動忠誠于他的思想。然而除此之外,我們無法指望我們可憐的主人公在心智上有多么出類拔萃。不明所以,不去追問,讓生活帶著自己走,他在蒙昧中沿著正確的道路前行,直到一切水到渠成。
      在這樣成長的路上,克萊夫出現(xiàn)了,顯示出充分的精神魅力,我們仿佛看到莫瑞斯年少時夢里的那個朋友現(xiàn)出了真身??巳R夫是睿智的、思辨的,相形之下莫瑞斯簡直除了健康和蠻力之外一無是處了。在克萊夫的啟發(fā)下,莫瑞斯終于開始直面他與社會規(guī)范貌合神離的關(guān)系,并很快就拋棄了基督教信仰,甚至“他的變化快得讓德拉姆(克萊夫的姓)感到困惑(P49)”??梢哉f,克萊夫結(jié)束了莫瑞斯“順從地服務(wù)”外在社會權(quán)力的日子,引領(lǐng)他走上從限制條件中解放自己、“自在自為”的路。然而,雖然在思想上,克萊夫引領(lǐng)莫瑞斯,但在行為上,莫瑞斯總讓克萊夫震驚??巳R夫當(dāng)然想象不到莫瑞斯的強大行動力最終會讓二人分手,這中間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莫瑞斯更忠誠于自己的內(nèi)心。
       由于莫瑞斯的遲鈍,先表白的是克萊夫,然而兩人坦陳心意之后,走得更遠的是莫瑞斯,他聽從內(nèi)心,不自欺欺人,“……他的姿勢。藝術(shù)性不強,然而說得上是精彩絕倫。他像平時那樣坐著,身體和臉仿佛都充滿不屈不撓的精神,凝視著火焰。他才不會屈服呢——不知為什么,他給人以這樣一種印象。他或許遲鈍而笨拙,然而一旦得到了想要的東西,他就會抓住它,直到天地都羞得紅彤彤的(P173)”。而克萊夫,“這個少年素喜讀書,深受書本的啟發(fā)(P70)”,發(fā)現(xiàn)《圣經(jīng)》無法給他安寧時,他又“逐年對古典文學(xué)越鉆越深(P71)”??梢哉f,克萊夫享受著思想上高人一等的優(yōu)越感,但從不費心將思想化為行動,他的存在感在憤世嫉俗的牢騷中不斷滋養(yǎng)。而莫瑞斯沒有那么好使的頭腦,他在乎的也不是徒有其表的思想,他要盡情充分地活著。
       一場大病之后,克萊夫投向了女人的懷抱,投向了婚姻和家庭,走上了社會為他這個階層的人早已準備好的人生道路,他融入蕓蕓眾生,成為他們的一員。其實我們知道,即使沒有這場大病,在那個將同性戀判為犯罪的年代,由于二人性格的差異,克萊夫和莫瑞斯的分手也是必然。
       失去克萊夫之后,莫瑞斯并沒有倒塌掉,在精神上,“莫瑞斯一往情深,然而他的心給弄碎了。他從來沒有異想天開地認為能把克萊夫爭取回來,他以高尚的人所羨慕的那種堅定來領(lǐng)悟自己所該領(lǐng)悟的東西。他把苦酒飲到最后一滴(P148)”;在生活上,“他的人生延續(xù)下去。他照例乘那趟火車赴倫敦,像原先那樣掙錢并花錢(P147)”,他甚至繼續(xù)做克萊夫家的???,在煉獄一般的日子里打理出生活的秩序。這是他最難熬的一段,他必須隱忍痛苦,不向任何人訴說,也得不到任何安慰,而且要在沒有信仰和愛的情況下,活得正直、善良、勤懇,“他沒有神,他沒有情人——這二者通常能誘使人們培育美德。然而他背對著安逸,掙扎下去,因為尊嚴要求他這么做。沒有一個人留心觀察他,就連他自己也不曾觀察自己。但是他所做的這一切苦斗,是人類最高的成就,超過了有關(guān)天國的任何傳說(P157)”。這種情境中的莫瑞斯依然是真誠的,這是一種特里林所說的“英國的真誠”——不僅僅是與人交流時不欺騙或誤導(dǎo),還要求對所指派從事的“差事”專心致志,為正當(dāng)?shù)哪繕?biāo)付出艱苦的努力,以達到一個人與他從事的外在事項的統(tǒng)一(P59)。
       在他繼續(xù)與并不垂青自己的命運苦斗時,阿列克走來了。這個年輕人與克萊夫不同,克萊夫蒼白無力、體弱多病,阿列克臉色紅潤,有著在勤奮堅實的勞作中造就出來的好身體。然而,他只是個獵場看守,是克萊夫的仆人。但是阿列克不懼怕階層的差別,他有最干凈飽滿的自由心,而且自尊、大膽。在了解了莫瑞斯內(nèi)心的煎熬之后,他一再主動地嘗試走近莫瑞斯,嘗試給莫瑞斯以安慰。
       阿列克的出現(xiàn)改變了莫瑞斯沉重苦澀的生活,在逃避和躲閃之后,莫瑞斯終于決定與阿列克在一起,共同抵抗世俗社會強加給他們的約束?!八男那椴辉僖钟袅耍挥X得自己和阿列克正在對抗全世界。……好像亭子里的觀眾和整個英國通通聚攏到三柱門周圍來了。他們是為了彼此,為了他們那脆弱的關(guān)系而戰(zhàn)——倘若一個跌倒了,另一個也會跟著倒下去。他們無意傷害世人,然而只要對方進攻,他們就必須予以痛擊(P224)”。
       在阿列克與他并肩作戰(zhàn)之前,莫瑞斯并沒有逃離他所隸屬的那個階層的慣常生活,“……來自中產(chǎn)階級的中間階層,其最高的愿望好像就是確保一座避難所,而且還是一座持久的避難所。不是害怕的時候前往躲藏的黑暗中的隱匿處,而是遍地都是、時時刻刻都有的避難所,直到大地與天空的存在被拋到腦后……最后,就連快樂也被剝奪了……(P244)”,克萊夫所進入的就是這樣一個避難所,一副為了安逸優(yōu)越的生活所必須捆綁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在阿列克做出巨大犧牲,選擇放棄移民國外的光明前途而留下來與他廝守之后,莫瑞斯知道“他的旅程快結(jié)束了,他的目的地是那個新家(P267)”,那個他即將與阿列克一起開創(chuàng)的新家?!八寻⒘锌藘?nèi)部的男子漢亮出來了,現(xiàn)在輪到阿列克來亮出他內(nèi)部的英雄。他知道什么在召喚自己,也知道自己該怎樣回答。他們必須打破階級的畛域來生活,沒有親屬,囊空如洗。他們必須勞動,至死相依為命。然而英國是屬于他們的,結(jié)為終身伴侶,這乃是他們所獲得的獎賞。英國的空氣和天空是屬于他們的,卻不屬于好幾百萬個膽小鬼。那些人擁有空氣混濁的小室,但從未有過自己的靈魂?!保≒267)
       有人評價說克萊夫是莫瑞斯的精神伴侶,而阿列克只是滿足了莫瑞斯長久以來的肉體欲望,這么說恐怕很不公道。誠然,阿列克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他的頭腦沒有經(jīng)歷過像克萊夫那樣的哲學(xué)和文學(xué)規(guī)訓(xùn)。然而這并不能說明阿列克比克萊夫“低級”或者“不夠精神”,相反,在直面內(nèi)心的試煉中,敗下陣來的是克萊夫,甚至也是因為阿列克的激勵,莫瑞斯才真正下定決心與自己的內(nèi)心站在一起。在真正達到身心結(jié)合之前,莫瑞斯和阿列克也有過猜忌,世俗的距離在拉扯他們。然而在窺伺對方本性的同時,他們也暴露了自己,在這種互動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們各自的劣根和弱點——得以呈現(xiàn)給對方,而這不亞于靈魂的互相給予和索取,他們結(jié)合在堅固的基石之上。
      阿列克曾在給莫瑞斯的信中這樣寫道:“我忍不住撒過野,這是某些男人的天性,可你不該把我當(dāng)做一條狗那樣來對待。在你來以前,想要個姑娘是很自然的事,你不能違反人的天性?!边@正是弗洛伊德纏繞混亂的理論所要提醒我們的最重要要點之一——直面并接納你的本能,這之后我們才談得上超越和救贖,以這一點為土壤而生長出來的自我才是真實的。
       至此,經(jīng)過了懵懂盲從后的覺醒,精神至上、壓抑肉體的柏拉圖之戀,初戀離去、獨自撐持凡俗生活的掙扎,與愛人互相坦露后直面社會壓力等所有這些之后,莫瑞斯終于決絕起來、明朗起來,他將與阿列克一同開拓嶄新生活,而克萊夫只能在窗邊對著恍惚中看到的莫瑞斯劍橋時代的年輕身影祭奠此生唯一的愛情了。
       莫瑞斯是真實著真誠的,面對誠與真的拷問,他足夠誠心誠意——擁抱凡常生活,在工作中勤勤懇懇,而不是從書本上尋找讓自己心安的藥方;他接納本能,不壓抑天性;他不盲從社會規(guī)范,精神上自在自為。從幼時他被初次展示生存意義的那片沙灘上,莫瑞斯一路走來,坦坦蕩蕩,他的真誠足夠真實。
      
      萊昂內(nèi)爾?特里林,《誠與真》,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E?M?福斯特,《莫瑞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版
      
  •     這本書的英文版我很長時間以前就已經(jīng)下載下來,一直在電腦里面放著。到了Harvard這邊了以后,每天除了上課以外有很多時間空下來,可以自己安排任何想做的事情。恰好前幾天電腦又壞掉無法立刻得到修理,所以就干脆借來了這本書,花了幾個晚上讀完了。
      
      一、關(guān)于人物
      
      廢話不多說。先談?wù)勥@本書里提到的幾個人物。主角Maurice,出身自一個父親缺失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下面有兩個妹妹,母親對自己很信任,因此相當(dāng)長一段時間他在家庭中是主宰的地位。在這個故事中,他經(jīng)歷了兩段迥然不同的戀情。第一段是和Clive,開始于劍橋校園,幾年后被Clive親手結(jié)束。這段戀情絕對是小說中最幸福最輕松的一段。那種年輕的活力,敢于做傻事的勇氣,和兩個人思維火花的碰撞,讓人回想到自己學(xué)生時代。在第一段戀愛中,Maurice受到了Clive很大的影響,主要是對待戀愛關(guān)系的態(tài)度上。如果把戀愛比作學(xué)校的話,Maurice在Clive這里得到了算是精英教育了。然而最終由于兩個人對彼此關(guān)系的認同不同(我堅持認為這是兩人分手的原因),這段故事終于結(jié)束。
      
      之后Maurice陷入了長時間的痛苦。作者的篇幅有將近二分之一描述了這一年的時光,讀的時候超級糾結(jié),一方面是由于英文閱讀本身的難度,另一個原因是作者給Maurice安排了一個接一個的打擊。對一個男孩做出的不體面行為也好,來自多年信任的醫(yī)生的厭惡也好,最大的打擊還是來源于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Clive心中的地位急速下降,而且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這一點。然而他還是無法不去見Clive。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年,一直到Alec的出現(xiàn)。Maurice見到Alec的時候,是他最虛弱的時候。他接受了Alec的安慰,卻沒有勇氣接受一段新的戀情的開始。畢竟這種戀情,在當(dāng)時Maurice自己眼中是不正常的,是需要擺脫的,Clive也是這樣以身作則的。即使是在以前的Maurice心目中,這種存在著肉體關(guān)系的思考的男人之間的戀情也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最終兩個人開誠布公,Maurice放棄了之前受到了Clive充分影響的戀愛觀念以及自己的門第觀念,也不再介意自己是否“正常”,勇敢的抓住了這一段新的開始。即使是在和Alec見面之后,作者仍然安排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所以一直到結(jié)尾之前閱讀的時候心情都很復(fù)雜。
      
      再來說Clive。這是我看過的小說里面比較特別的一個人物吧。雖然Maurice大部分的痛苦來源于他,我仍然對他恨不起來。這本小說改編的電影里面,Clive的演員是我非常喜歡的英國演員休格蘭特,這點讓我很期待。在小說里面,Clive是一個過于理性的人物。他喜歡長篇大論的發(fā)表自己的哲學(xué)觀點人生觀念,他堅持男人之間應(yīng)該是純潔的愛情關(guān)系,不能摻雜肉欲,當(dāng)然我覺得這種處理方式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他逃避的一種方式。他不想讓自己真正做出和社會習(xí)俗向?qū)沟氖虑椋M管特立獨行,他還是不希望自己涉入太深。所以他才會一直以platonic來要求自己的這段關(guān)系。在Maurice愿意照顧虛弱的Clive的時候,Clive很可能充分體會到了這種關(guān)系在Maurice眼中并不僅僅是一種貴族的游戲。所以之后Clive逃往了希臘,并結(jié)束了這段感情。另一種理解是Clive發(fā)現(xiàn)在Maurice面前自己一直盡力保存的高傲的尊嚴可能會沒法保持下去。其實這兩種原因都是我的猜測,我這一部分也看的不太懂。然而在這段關(guān)系保持的過程中,Clive一直是一位比較理想的情人。在關(guān)系的初期,Clive就像一個小惡魔一樣惹人憐愛,在之后,他知道如何去引導(dǎo)Maurice加深兩人的感情,在面對Maurice糾結(jié)兩個人可能會沒有后代什么都無法留下的時候,他告訴Maurice有愛情就夠了,所以我可以想象的出來當(dāng)Clive提出分手時,Maurice有多么痛苦。之后Clive找到了心愛的女人,找到了“可以共度一生的人”,并且也開始勸說Maurice像自己一樣。這兩個人的分道揚鑣,雖然十分遺憾,但是就Clive來說幾乎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Alec的戲份比較少,雖然這個人非常重要,如果不是他,Maurice的一生可能都要被自己是不正常這種罪惡感所包圍,然后可能會按照家人的意愿選擇一個沒有感情的妻子過完一輩子。Alec是屠夫的兒子,一個獵場看門人,和Maurice的社會地位身份背景有很大的差別,是一個之前可能Maurice壓根看都不會看一眼的角色。然而Alec最終陪伴著Maurice走了下去。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Alec愿意為Maurice放棄對于自己非常重要的事物,這一點比起Clive要好很多。而且雖然粗暴了一些,Alec身上完全沒有陳腐之氣,面對自己的感情和欲望的時候都不回避。如果說Clive教給Maurice的是精神戀愛的重要性和唯一性,那么Alec則是告訴Maurice靈魂的愛情和肉體的愛情同等重要。
      
      二、關(guān)于主題
      
      主題方面,這本書首先是討論了同性戀的話題。根據(jù)作者自己的描述,他在這本書中主要是探討這種關(guān)系如何能夠調(diào)和并在其中獲得幸福。那么這本書是否做到了呢?我個人覺得并沒有。如果認為這本書帶有作者自傳色彩,那么現(xiàn)實中的Maurice也就是作者是得到了比較穩(wěn)定的伴侶的。他的伴侶是一名警察,和繼承了大筆遺產(chǎn)的作者本人處于不同的社會階級。但是這段關(guān)系持續(xù)了很長時間。不過在小說里,還是可以看到當(dāng)時英國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個地方,第一個是當(dāng)Maurice告訴那個自己全家都非常信任的醫(yī)生自己是“Oscar Wilde”的情況的時候,醫(yī)生立刻開始大罵“Rubbish”。第二個就是專門幫他“治療”這種情況的第二位醫(yī)生勸他到法國或者意大利這些使用拿破侖法典的地方,而英國“向來就會壓抑人性。”這個主題在這本小說的評論里被涉及過的次數(shù)最多,因此就不再多說,只能說如果不是因為Maurice和Clive都是男性,這段愛情故事可能會有個比較好的結(jié)局。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上來收,Clive真的會像之前對Maurice一樣在思想上和自己的妻子如此接近嗎?所以就先不討論這個問題了吧……
      
      第二個主題是階級的調(diào)和。對于E.M.Foster這個作者而言,這個主題是經(jīng)常討論的。他的另一部我知道的作品,確切的說是聽說過改變電影的作品《看的見風(fēng)景的房間》也涉及了同樣的問題。一個是略乏味無聊的門當(dāng)戶對的對象,另一個是身份地位有差距,但是卻因為這種身份帶來的直接和激烈的感情而吸引了主人公的萍水相逢的人。而主人公就在這兩個人之間進行了艱難的選擇,最后拋棄了門第觀念。之前看有評論說Forster之所以會寫這種主題的愛情小說是出于自己的經(jīng)歷,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這個主題在這本小說中也表現(xiàn)的很明顯。Clive是出身貴族的男人,所以要選擇能維持住自己這種地位的職業(yè)和生活。他記不住Alec的名字,因為他是“下人”。還有一個細節(jié)是當(dāng)Maurice告訴Clive自己和Alec共度夜晚之后,Clive立刻感到了憤怒和厭惡:“我們都是劍橋畢業(yè)生,怎么可以說這個?!盡aurice則也被這種觀念束縛了很久。在考慮是否答復(fù)Alec給他寫的信的時候,他猶豫的原因中也有階級不同這一項。雖然最后兩個人拋開一切在一起,但是這種調(diào)和方法是否正確也有一些疑問。如果Alec不是在Maurice最痛苦的時候出現(xiàn),Maurice會怎么對待他也不好說。當(dāng)然事實上這兩個人非常勇敢,我也相信他們之后雖然會面臨一些困難,但是只要兩個人對彼此足夠執(zhí)著,應(yīng)該還是可以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第三個主題是platonic與否的爭論。其實這個問題作者已經(jīng)寫的比較清楚了吧,在Maurice最后一次和Clive見面的時候(最后一章非常精彩,可以多看幾遍)Maurice說,你壓根就不在乎你和Anne的關(guān)系是不是platonic。之所以會糾結(jié)這個問題,除了Clive本身的性格使然以外,關(guān)鍵還在與他不能真正認同這種關(guān)系。不過話說回來,之前兩個人能夠相處這么融洽,Clive確實很厲害,或者開句玩笑話,把Maurice調(diào)教的很好。不過退一步說,純精神的戀愛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只需要心靈而不是身體就能結(jié)下強烈的羈絆,這種事情至少是希臘人歌頌過的。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可以理解這種希望,但是問題在于這種希望過于理想化。之前曾經(jīng)提到過Clive會把通過書本看到的理念運用于兩人的關(guān)系中,也許刨除對于親密關(guān)系的恐懼后,這種platonic的愛情確實是Clive所希望的,但是把它應(yīng)用到現(xiàn)實中,或者至少在和Maurice斷絕關(guān)系以后還想應(yīng)用到Maurice的身上實在是比較愚蠢。
      這本書畢竟不是一本戀愛指南,它塑造的第一段戀情過于形而上,也許并沒有如此發(fā)生過。
      
      三、關(guān)于后記
      
      在后記里面,作者講到了這三個人塑造的過程。Maurice是作者想要變成的樣子,或者是把作者希望有的正面性格都加在了Maurice的身上。事實上,雖然作者說自己身上一個這種優(yōu)點都沒有,但是根據(jù)他的生平來看,Maurice應(yīng)該是他的寫照,能夠幸福的生活,本身就說明作者擁有很可貴的性格。Clive則代表了劍橋,這個解說非常有趣,他教給了作者嚴格的律令和陳腐的處世觀念,然后又自己拋棄了虛情假意的表面作業(yè)。作者以示不滿給Clive加上了早禿的腦袋,,這也很有趣。Alec的塑造有些復(fù)雜,作者是在一邊寫一邊想著結(jié)尾,所以其實可以看得出來Alec的性格中有一些微妙的矛盾,這給結(jié)尾造成了一定的危機感,不知道是單純由于Foster邊寫邊思考還是作者可以為之。
      另外版本的話,由于本作帶有強烈的自傳體色彩,同時涉及到敏感題材,所以在Forster去世之后的70年代才得以出版。Foster還是挺長壽的,所以出版的時候已經(jīng)距離寫完過了60年左右的時間(原作在1913-1914年寫作)。在之前Foster的取向并不為世人所知,盡管他一生都沒有結(jié)婚。
      
      四、關(guān)于中文版和電影版
      
      中文版是蕭乾的夫人文潔若翻譯的,之前看英文版的時候覺得有些地方很晦澀,全文看完以后下了中文版再看,發(fā)現(xiàn)那些晦澀的地方仍然看不太懂。就像之前說的一樣,這本書里有一些地方有關(guān)于比較深刻的問題的探討。所以大家說翻譯版不夠好看,和原著有很大的關(guān)系。不過怎么說呢,有些翻譯的地方也確實需要再推敲。不知道還有沒有可能出版一個新的中文版。
      電影則是拖不下來。不過我看了一些預(yù)告篇和一些片段,畫面還是比較精美的,作為一個1987年的片子。而且劍橋的部分確實是在國王學(xué)院拍攝的,這點很厲害。我最喜歡的還是Clive,當(dāng)然Maurice也很帥氣,在校園里的那一段兩個人真的是英氣逼人。Alec應(yīng)該也有挺多人喜歡的,不過預(yù)告片里他的片段比較少,在真正看完之前就先不評論了。
      
      其實這個故事對我的觸動挺大的,我看完之后到浴缸里大哭了一場,然后幾天沒有緩過來,還是遺憾Maurice的第一段感情,但是不管怎么樣,Alec是真正救贖了Maurice的那一個。
      
  •      第一感覺就是并沒有像傳說中的那樣平淡乏味。雖然很隱晦,但在一些方面又非常直接,總之算是相當(dāng)好看,讓我這個看過兩遍電影的人還是欲罷不能。相對于電影,這本書甚至還能夠提供一些新的角度來讓我懂得一些看電影時弄不懂的問題。
      
      比如那個所有人都認為最重要的問題:Clive婚后還對Maurice留有眷戀嗎?
      
       關(guān)于Clive和Maurice這兩個人的形象,電影和書有很多的區(qū)別。首先就是Clive。我看書的時候,無法將休·格蘭特那張臉與書中的Clive對應(yīng)起來。書中大致是:深色頭發(fā)(5、6年后就開始“大把掉發(fā)”),皮膚白皙,身材矮小,喜歡長篇大論的希臘式談話,內(nèi)心敏感但又堅定(他從小一直知道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走向,會很冷靜地用邏輯解決決策問題,比如對領(lǐng)圣餐和宗教的看法、比如對自己的性向、比如對自己性向采取的辦法、對自己未來的思考等等)。正是他的這種堅定,使自己在希臘做出的喜歡女人的決定任何人,包括自己都無法改變。開端和過程是模糊的,當(dāng)然,這個模糊的變化過程也許是因為福斯特自己都不清楚為什么會發(fā)生。他從生病時觀察護士的順從和低眉順眼開始,逐漸領(lǐng)悟到作為男性的優(yōu)越感;在陪同別的年輕女子游覽時,他發(fā)現(xiàn)他的目光總是隨時能引起女子的回應(yīng)(男性從不會這樣),這給了他很大樂趣,他驟然發(fā)現(xiàn)陽光下的戀愛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在希臘的一個半月,他沒有找到曾經(jīng)在學(xué)生時代給予他精神動力的東西,于是,在Maurice寫信給他后,他做出了自己思考得出的決定。結(jié)果則是清晰的:從書中看出,Clive確實是不喜歡男人了,他對Maurice的身體接觸都會有一陣陣的抵觸和反感。而他對妻子的愛卻占據(jù)了他生活的核心,所做的一切都為了她而轉(zhuǎn)。而對待Maurice時也沒有電影里那般殷勤,隨時帶著不耐煩和提防的心思,Maurice對他只是一個勉強的舊時光的朋友(因為他自己的緣故,他的劍橋密友只有這一個),任何看過書的人都不會認為他還愛著Maurice了。他變得冷漠、殘忍、無情,難怪福斯特要懲罰性地讓他變成禿頭了。
      
      Maurice的形象也大相徑庭,他在書中是一個上層中產(chǎn)階級,如果不是Clive開啟了他的心靈世界,他還會保留著schoolboy的心理狀態(tài),成為又一個證券經(jīng)紀人Mr.Hall,有著庸俗的品味和無趣但自認為高尚的生活。粗魯、粗糙、健康、模糊、頭腦不好、反應(yīng)慢是專門為Maurice準備的形容詞。他黑發(fā),健康壯實英俊,帶著一股精神氣(但是不擅長板球、網(wǎng)球運動),笨手笨腳(后來因一種長期的憂郁而有所改善),略帶點紳士派頭起來,總是理解不了Clive的冗長的談話,因此就不費神去理解了。James Wilby演的Maurice在頭腦和舉止方面顯然高出許多,別的不說,一身瘦削頎長的身板和一頭耀眼的金發(fā)就讓他的氣質(zhì)變得卓爾不群,電影中對他倆的精神世界上的差異的刻畫也不多。
  •     大學(xué)時上英美文學(xué)課學(xué)到福斯特的章節(jié)時,課本里列舉的他的名作中,并沒有提到這部小說(這點覺得真是匪夷所思)??墒抢蠋熖貏e提到了,于是我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說實話名著多少行文有些枯燥,可是對于情節(ji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莫里斯和阿列克的部分。相遇,相愛,迷茫,退卻。一如大部分的愛情故事??墒强吹阶詈?,莫里斯選擇回到阿列克身邊,阿列克等著他那一段,感覺心里像開了朵花似的溫馨。一度覺得福斯特真是大手,可以把BL寫得那么大氣而細膩。后來英美文學(xué)課要放福斯特小說改編的電影,我在臺下說放莫里斯吧,老師笑笑。最后放了《看得見風(fēng)景的房間》。
  •     *先聲明,本文只發(fā)感慨,不談學(xué)術(shù)。
      
      Amor Sacro e Amor Profano
      天上之愛與地下之戀
      
      
      "Did you ever dream you'd a friend,Alec?Nothing else but just 'my friend',he trying to help you and you him.
      A friend..Someone to last your whole life and you his.I suppose such a thing
       can't really happen outside sleep." (Maurice,E.M.Forster)
      
      
      
      【楔子】
      
      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1970)生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英國倫敦。他的名字繼承自父親,縮寫成E.M.Forster,卻更愿意朋友稱呼他為Morgan。來自英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Morgan,年輕時即繼承一筆不菲的遺產(chǎn),順利地念了肯特郡的公立私人學(xué)校和劍橋國王學(xué)院,隨后在歐洲和非洲旅行,并曾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私人秘書的身份訪問印度。他在文學(xué)史上赫赫聲望,同劍橋文化圈子里的那些高貴姓氏的聯(lián)系,無需贅言太多。他終身未婚,身后隱藏的那個公開的秘密,也許也不能稱之為秘密。
      
      那些在霧蒙蒙的英倫匆匆而過,背負所謂的unspeakeable vice的英國作家們,長長的那串黑名單,從Oscar Wilde開始,Maughaum,Christopher Isherwood,W.H.Auden,Henry James,等等等等。他們中很少有人走出柜子,在那個以馬車代步的年代,連一封信都要等待數(shù)個雨天,而他們的一生也就靜靜地做著那個柜中人,外表與他人無異,這個中滋味,恐怕無人知曉。
      
      
      
      
      【起】
      
      Forster自己在后記中說,Maurice是他寫的最快的一本書。而我想,如果要用一句話去概括它,大概是“一個關(guān)于失去的愛和找回的愛的故事”。
      Maurice Hall是個典型的中產(chǎn)階級年輕人,英俊健壯,資質(zhì)中庸,循規(guī)蹈矩,從不越雷池一步,幾乎令人無法記住。像他這么平庸的人其實不該和驚世駭俗扯上什么關(guān)系。“Hall was a man who only liked women—one could tell that at a glance.”這樣的評價,可以說Maurice表面上其實真是“直得不能再直”,或者說,他平凡地令人無法和那時社會上不齒的難言之欲聯(lián)系在一起。
      唯一令他不安的,大概只有不時出現(xiàn)的那個始自童年的、關(guān)于“朋友”的夢。夢中他聽見神的聲音說“That is your friend.”,并每每在醒來時悵然若失。
      Maurice本性隨波逐流,保守謹慎;若不是結(jié)識了Clive Durham,恐怕一輩子都會在柜子里活得無知無覺。兩人相識的契機是一位叫做Risley的高年級學(xué)生。這位學(xué)生在電影版里發(fā)揮的作用巨大,儼然成了Oscar Wilde的化身,但此系后話了。
      出身鄉(xiāng)紳小貴族的Clive天性聰穎博聞強識,身上還帶著聰明人總會有的對世俗的厭惡。他意識到了自己的與眾不同,沖破不成后便靜默著渴望拯救。他把自己的愛歸于希臘式的柏拉圖之愛,純粹的精神之愛。他結(jié)識了Maurice,愛上了Maurice,向Maurice表白。而彼時尚不清楚自己真心的Maurice則大驚失色。他遂以為恥,與之?dāng)嘟?。明白過來自己心意的Maurice去尋他,他卻只認為那是對方的同情或惺惺作態(tài),遂客客氣氣地請他離開。
      Clive這一連串的舉動優(yōu)雅隱忍,實在是英國到了極致。而對于Maurice,他有一個很刻薄也很清醒的評價:“The man was bourgeois, unfinished and stupid—the worst of confidants.”在書中他不止一次或直白或間接地表達他認為Maurice是不及自己的低一等存在的觀點——但這不妨礙他愛上Maurice,也不妨礙Maurice在意識到自己也愛Clive的時候迸發(fā)出令人吃驚的勇氣。
      之后劇情峰回路轉(zhuǎn),誤會解開,二人相愛,在劍橋渡過了最幸福的一段時光,還一同去了意大利。畢業(yè)之后,二人各歸其位。那時候的英國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鄉(xiāng)紳的兒子還做鄉(xiāng)紳,股票經(jīng)紀人的兒子還做股票經(jīng)紀人,社會流動幾乎停滯。周三和周末,Maurice會在Clive那里度過。兩人的家庭成員,母親、姐姐也彼此成為了朋友,似乎這樣美好的生活,“The good old days”可以一直持續(xù)。
      
      
      
      
      
      【承】
      
      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有陰影在窺伺。三年之后,Clive變心了。這看似荒謬,但是他變心了。電影里是這樣表現(xiàn)和解釋Clive的背叛的:Risley因為同性行為被捕,身敗名裂。大受打擊的Clive大病一場,病好之后便對Maurice冷若冰霜。
      這無疑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只看了電影的人總會覺得Clive對Maurice余情未了。他看似被迫離開Maurice,看似仍然愛著他。談到這里,我想說電影無疑帶有時代色彩,把同性戀對于世俗的反抗和遭受的歧視作為重點來表現(xiàn),然而在原著中,Clive的變心,卻只是因為他變了心,只是因為“Against my wil I have become normal.I cannot help it.”。這抹煞了Clive這個人物的浪漫色彩,卻讓他更具有代表性。他在年少的時候做了一個希臘式的柏拉圖愛情迷夢,醒過來只覺得過去的自己有些幼稚可笑。
      發(fā)覺了女子可愛的Clive,不由自主地和Maurice的姐姐Ida調(diào)情。Maurice認為Clive和自己分手是為了Ida,大發(fā)脾氣,兩人幾乎大打出手。Maurice和Clive的愛便以這樣啼笑皆非的方式落下帷幕。他們的愛屬于劍橋,卻從不屬于他們兩個人。
      也許從表面上看,Clive才是兩人中叛逆的那一個。他少年時便因為質(zhì)疑天主教信仰而拒絕去教堂,并和母親發(fā)生激烈沖突??墒撬姆纯埂獰o論是對他蔑視的天主教,還是對英國式的道德標(biāo)準——都來得太容易,也太輕率,他對它們的否定是純粹智力上的,正是因為他從未(也許是不屑)考慮過現(xiàn)實的艱辛——正是因為,他天真地認為自己必然是知行合一的。
      正是因為,劍橋的他,甚至不曾想過“現(xiàn)實”這個問題。
      正是因為,他從來不知道,他也會有年紀漸長,不再天真不再不切實際之時。
      
      如果劍橋的Clive Durham是個領(lǐng)路人的角色,那么Maurice則只是個出自天然歸于塵世的孩子。他對自己的認知來得艱難而緩慢,他對危險思想的第一反應(yīng)是退縮——他不是Clive,他的本性里沒有試圖驚世駭俗的特質(zhì),他更不是個天生的反抗者。
      但是當(dāng)他決定去堅持什么、舍棄什么的時候,也沒有人能令他回頭。
      比起Clive,他的反抗少了激烈,卻更堅定,更綿長。而Clive與其說渴望愛情,不如說渴望的是智慧,只不過他曾經(jīng)把這兩者浪漫地結(jié)合到一起罷了。而當(dāng)他獨自去了希臘,面對雅典的殘垣斷壁時,感受到的,也只能有失望。
      
      那時的英國仿若一灘死水??偸怯行┤苏J為自己所代表的才是正確的選擇才是正確的生活。對此,Maurice從來不是一個反抗者,沒有了Clive之后,他失去了生活的力量,任憑母親姐姐刻薄對待也無心反抗。
      他想“How happy normal people made their lives! ”他在遠處看著Clive和Anne的生活,他萌發(fā)出羨慕和向往;他愿意像Clive一樣幸福:他愿意付出一切以求變的“正?!薄_@時候,Alec Scudder出現(xiàn)在了他的生活中。
      
      
      
      
      
      
      【轉(zhuǎn)】
      
      兩人分手之后,Clive在忙于政治和婚姻之余,偶爾也想到作為一個不愉快插曲的Maurice,只是不再愛他。不再愛的人總是冷血。Maurice在后來與之訣別時這樣說:
      “I can't hang mine on to the five minutes you spare me from her and politics. You'll do anything for me except see me. That's been it for this whole year of Hell. You'll make me free of the house, and take endless bother to marry me off, because that puts me off your hands. You do care a little for me, I know”
      盡管是這樣,心碎的Maurice還是作為朋友受邀來到了Clive的莊園拜訪。在那兒他結(jié)識了仆人Alec。Alec年輕粗魯,受過的教育有限??墒悄且勾笥曛蠥lec爬過Maurice的窗,他聽到了Maurice的呼喚,就像在劍橋的那晚,Maurice聽到了Clive的呼喚。
      他們的愛情同Maurice的前一份愛情一樣為社會不齒,一樣為朋友家人唾棄,一樣有可能帶來滅頂之災(zāi)。Clive曾經(jīng)指著Penge莊園里自己華美的房間,告訴Maurice,這一切都可能僅僅因他們的愛情而被奪走。郊區(qū)的祖宅,眾多仆人,騎馬、打獵等等奢侈的愛好:中產(chǎn)階級舒適的生活,穩(wěn)固的社會地位,——這意味著每天睜開眼睛醒來,都清楚地知道自己這一天的行程如何,將會遇到什么樣的人,將會做什么樣的工作,晚上又會去哪里消遣,哪些客廳對自己是敞開的——這一切便是Maurice Hall這個存在。他的精神生活其實十分貧乏,自從他不能再愛Clive。
      他只是城郊的中產(chǎn)階級,他不是Clive,因而更不是劍橋。
      幼鳥掙扎著破殼而出,Maurice和Alec面臨選擇。他們兩個都是現(xiàn)實的而思想混沌之人,看不懂《會飲篇》,不會思考形而上學(xué)。他們身份相差懸殊,志趣愛好無一相似,他們的愛情僅由欲望而起,維系它的,并不是什么崇高的理想。
      但是Maurice卻在此時做了他一生中最勇敢的決定。他選擇了相信Alec,相信他們之間的未來。他說:"It's a chance in a thousand we've met, we'll never have the chance again and you know it. Stay with me. We love each other."
      哪怕在今天,有幾個人敢去選擇這樣一個毫無保障的希望,而放棄自己的一切——家庭、身份、工作,以及前途?Alec也許一無所有,但他本要馬上離開老英格蘭,去生機勃勃的南美大陸上的阿根廷,在那片新開發(fā)的沒有人在乎出身的土地得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和一個更有保障的人生。他面對Maurice的求愛不知所措,他只是想在離開之前和這位他喜歡的紳士多度過一段時間罷了??墒荕aurice,本不善言辭的Maurice此時卻因為愛變成了雄辯家。
      "All the world's against us. We've got to pull ourselves together and make plans, while we can."
      "You can when you mean to,...You can do anything once you know what it is."
      
      
      諷刺的是,最終我們會發(fā)現(xiàn),Maurice身上的確有著Clive曾經(jīng)看到的一切:一顆最完美、最純潔的靈魂。
      Alea iacta est。
      
      
      
      
      【合】
      
      Maurice和Clive的劍橋時光之美,多少支拙筆都寫不盡、道不出。兩人未表明心跡之前,便已心心相印、形影不離;五月的劍橋,金黃色燦爛的報春花,康河瀲滟的水波,細雨綿綿的古舊小徑,兩人一同走過。彼此各懷心事,距離忽近忽遠。
      “They walked arm in arm or arm around shoulder now. When they sat it was nearly always in the same position—Maurice in a chair, and Durham at his feet, leaning against him.”
      初表明心跡的次日,二人郊游,F(xiàn)orster用了大段筆墨描寫那美好的一日,并在結(jié)尾處這樣寫:
      “When they parted it was in the ordinary way: neither had an impulse to say anything special. The whole day had been ordinary. Yet it had never come before to either of them, nor was it to be repeated.”
      不能重現(xiàn)的不只是那一天,還有Clive和Maurice之間過度理想化了的愛。
      夜雨中的窗戶,全書最重要的意象。在劍橋,Maurice爬過Clive的窗戶,贏回了Clive的愛和信任;Clive的家中,Alec爬過Maurice的窗戶,撫慰了Maurice躁動不安的身心。
      影片和書的結(jié)末,Clive親手關(guān)上了那扇窗。他眼前恍惚浮現(xiàn)多年以前的劍橋,逆著跳躍閃爍的光線,金發(fā)的Maurice向他仰頭微笑招手。而彼時Maurice已與Clive訣別。在Maurice眼里,Clive屬于過去,而過去屬于死亡。
      “I was yours once till death if you'd cared to keep me, but I'm someone else's now.”這句泣血之語以后,他的一切與他不再相關(guān)。這一幕也已經(jīng)再不能夠重現(xiàn)。
       Clive放棄了Maurice,Alec卻找到了Maurice。后兩者間的愛情無關(guān)于理想,維系他們兩個的,始終是愛情本身。始終是懂得犧牲的愛情本身。
      
      
      
      
      【后記】
      
      陪伴E.M.Forster走過一生的伴侶Bob是一名警察。Forster努力和Bob的家人打成一片,對他的妻子和女兒都十分和藹,甚至把他們一家容納進自己的社交圈。在當(dāng)時的英國,也許這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Forster的忘年交Isherwood與之通信多年,后者從年輕時便是Forster熱烈的崇拜者。Christopher Isherwood的人生經(jīng)歷如果寫出來,會是一本令人乍舌的跌宕起伏的冒險史。這就是為什么他的小說幾乎全部以個人生活為藍本。二戰(zhàn)之前,他曾不斷地試圖從柏林的工人階層中尋找自己的安慰。包括令他魂縈夢繞的柏林少年Heinz。為了Heinz,他在歐洲奔波,顛沛流離多年,最終兩人還是被現(xiàn)實無情分開。Isherwood遠走美國,在那里結(jié)識了陪伴他到生命終結(jié)的摯愛。
      Isherwood和W.H.Auden始終是好友,并曾訪問二戰(zhàn)期間烽火連天的中國,合寫了一本記錄當(dāng)時中國狀況的書《Journey to War》。
      我曾經(jīng)不明白為什么Isherwood和W.H.Auden沒有在一起。但是他們只是小說家與詩人,劍橋校友,和一生的知己。
      E.M.Forster在Maurice的后記中談到同性戀合法化時這樣寫:“We had not realized that what the public really loathes in homosexuality is not the thing itself but having to think about it. If it could be slipped into our midst unnoticed, or legalized overnight by a decree in small print, there would be few protests. ”
      他談到了大眾對于敏感話題的一貫態(tài)度:寧愿假裝其不存在。獻詞“For a better year.”,也許隱含著Forster對未來的期許。多年以后演員James Wilby與Rupert Graves再聚首于《迷情站臺》,百年之后的英倫,對同性戀看似寬容,然實則與百年前無異:仍然冷漠,仍然刻意忽視,仍然不包容。Maurice和Alec的身影消失于林莽中,不知何年,見得天日。
      
      
      =完=
      
      
  •     話說時隔這么久來mark它就是為了來吐槽這本譯本到底是有多爛==
      當(dāng)然也許是我斷章取義了,因為其實我只在學(xué)校圖書館看過該譯本的最后幾頁,Clive和Maurice訣別,本來是全書最美的部分之一但是文女士翻譯地實在想讓人掀桌?。。。are for you什么時候成了我關(guān)心你了啊初中英語學(xué)好沒有就敢翻譯書啊OTZ
      這個很差是給譯本的不是給原著的?。?!
  •     I have only grown very fond of Forster after reading Howards End. His earlier novels were interesting enough, and I quite liked them, but there always seems to be something lacking, something that fails to click. It is fitting that Howards End is the first novel that I feels a true connection to - what with the "only connect" and all.
      Maurice was written not very much later than Howards End. It seems that a great deal of literary critics judge this to be an inferior work in Forster's oeuvre. I fail to see that.
      Something could be made of its literary merit: the characters, the portrayal of society, narrative voice and whatnot. When we discuss this novel in class we will probably talk about all that. At this moment I feel too distressed to care.
      Maurice is so intensely personal for Forster. It is not autobiographical, but in a sense, to some extent, it is. The experiences are fictional, but the feelings aren't. Maurice's deep solitude and loneliness at one point in the novel is so raw and painful that I had to pause for a while, and wonder about Forster the man. Certainly he had friends who understood him and cared about him, but society alienates him. He must never acknowledge his sexuality in public. That is a loneliness most cannot comprehend.
      "Dedicated to a Happier Year" - the book begins. This is, without a doubt, a happier year. England, though Dr Lasker Jones acknowledges to be "disinclined to accept human nature", has in fact accepted human nature very well. Yet without a doubt this year could still be happier. As Forster says in his terminal note to Maurice, written in 1960, the public attitude has changed "from ignorance and terror to familiarity and contempt." It is, unfortunately, still mostly the case in the world.
      Being in love is such a wonderful thing. Love is so wonderful that pettiness will become perfection, ordinariness will become heroic - this is all very clear in Maurice.
      I only wish that society would smile upon them, and wish them all the joy in the world.
  •     1. 社會逐漸變得寬容——我知道還有很多路要走,但社會正在逐漸變得寬容——然后呢?
       一切變得平庸。沒有什么將再被視為禁忌。因而也就沒有斗爭,既沒有外部的抗?fàn)帲踩狈?nèi)心的角逐。因為沒有被抨擊的對象,也就無所謂善與美。人們渾渾噩噩的活著——或者假設(shè)自己在斗爭,在空地上自個兒胡亂揮舞起來。多么可怕的場景!——不,斗爭將轉(zhuǎn)入地下,轉(zhuǎn)到更隱蔽的地方去,不是被單下的豌豆,而是地底的熔巖,因為它是焦灼的,而且變化,并終有一天要爆發(fā)出來,在表面留下可怕的疤痕或者畸形隆起的腫塊。
      
      2. 描寫細膩而不令人生厭。所有的細節(jié)恰好都是我想知道的。字里行間小小的調(diào)侃。
      
      3. 所有的文字都好像在多巴胺和血清素里面浸了一圈。文字創(chuàng)造幻象。當(dāng)然我不確定這究竟是作者的原因還是讀者的。
      
      4. 一個有激情的人或許會犯許多過失,但他最后總會得到他想要的。當(dāng)然必須被賦予足夠的幸運。
      
      5. 然而肉體比靈魂深奧,擁有難以捉摸的秘密。
      
      6. 關(guān)于結(jié)尾:“我這本書里的人,大體上來說是好的……當(dāng)一個人得以過上自己所能過的最美好的生活時,應(yīng)感謝才是!”
       用這樣一句歌詞來形容恰如其分:It's a new dawn. It's a new day. It's a new life. And I'm feeling good.
      
      7. 翻譯不評論。
  •     學(xué)校圖書館新到的書之一,立刻上去借走(本人只借新書
      
      感覺克萊夫的轉(zhuǎn)變有些快,莫瑞斯是被他掰彎的吧,始亂終棄啊這。
      
      后來莫瑞斯和獵場狩獵的愛情也發(fā)展的迅猛,都不用渲染下么,福斯特叔叔。
      
      總之,一節(jié)毛概一節(jié)詞匯學(xué)搞定這本書,比上課有感覺。
      
      我認為莫瑞斯和克萊夫在一起收獲了很多,有理性上有情感上。開始他只會重復(fù)那些“十手”的東西,人云亦云,后來變得有看法了,不得不說近朱者赤??巳R夫這種柏拉圖式的戀情,如果他最后沒變心,我還是很欣賞的。
      
      作者說是喜劇,但我認為,莫瑞斯真的能和狩獵長久么?且不說兩人之間共同語言太少(我始終不相信愛能戰(zhàn)勝一切),那個時候的英國,多么的保守啊,福斯特叔叔,不過你YY一下也情有可原,情有可原,我們都理解。
  •     重新看了《莫里斯的情人》,嚴格遵循小說改編,除了一處。電影增加了里斯利因同性行為被控告的情節(jié),小說里似乎有些莫名的克萊夫的轉(zhuǎn)變就處理成迫于社會壓力而放棄。電影甚至更溫情一點,在眼神流轉(zhuǎn)間及最后的回憶鏡頭,你可以理解為克萊夫仍愛著莫瑞斯,正如一篇影評里寫著的“結(jié)婚了,蓄著胡子,懷念以前的戀人”(電影指向的確如此)。而在原著小說里,克萊夫與莫瑞斯持續(xù)了兩年的柏拉圖戀愛后轉(zhuǎn)變了,不再是“愛男人的那種人”,忽然發(fā)現(xiàn)了女人的性吸引力(就像莫瑞斯對男性身體的感覺),以前的愛戀就像男?;蚺V谐R姷囊欢瓮拢腔奶剖?quot;rubbish",希望污點的另一個人也能正常從而抵消。劍橋時克萊夫幾乎是激進分子,反基督,厭煩家中喋喋不休空洞無物的女眷,然后幾乎是逆生長,在破舊的彭杰,成為一名甚有前途的政客??巳R夫唯一隱隱約約的留戀就是結(jié)尾一掠而過的暮年時他對劍橋的莫瑞斯的懷想(字里行間克萊夫應(yīng)是終生懷念他的朋友,但,即使是第八位,忽然消失的朋友你也會偶爾想起吧)。
      小說里的克萊夫與電影的克萊夫的區(qū)別在于:若放到現(xiàn)在,電影里的克萊夫會與莫瑞斯在一起(雖然最后可能因為性格不合適而分開),小說里的克萊夫還是會找個漂亮女人,然后結(jié)婚。
      其實為什么惋惜呢?阿列克更適合莫瑞斯,就如福斯特自己說的,克萊夫不可能,迪基也不可能,阿列克就可能。粗暴的分,當(dāng)然是柏拉圖式,肉體的性吸引,靈肉結(jié)合。看書時,阿列克令我想起查泰來夫人的情人,福斯特自己也提過這點,不過《莫瑞斯》寫在《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之前。在當(dāng)時社會的氛圍中,阿列克身上未被所謂的上層階級的消磨的坦誠至關(guān)重要,坦誠,因而帶著破壞的野性,在不知什么時候,不可控的,可能就不顧一切了。莫瑞斯也有著這份坦誠(克萊夫?qū)儆谀贻p時的理論家,“自打在希臘(多意味深長的地方兒)碰到那個女人,我就知道,他完啦!”——hiahia),他一步步受克萊夫影響,也就這么一直走下去了。
      為什么會惋惜呢。多少人在最后還是會覺得最圓滿的是莫瑞斯&克萊夫。福斯特在第二部(還是第三部來著)起該有多討厭這個人啊,似乎都不愿再碰,典型的中產(chǎn)階級,與年久失修的彭杰千秋萬代去吧。
      。
      。
      。
      難得看完后有些沖動,啥時候認真整理下思緒——這么寫往往沒戲——這么寫往往更沒戲。。= =
  •      先看了電影之后才覓得原著,可能電影多少影響了自己對人物的把握,總是試圖在幫助任何一個角色尋找一個拒絕或退出的理由,單純的希望沒有傷害,至少沒有惡意的傷害。電影中是實物化了的沉靜的劍橋、優(yōu)雅的學(xué)子多少讓人有了對浪漫主義的向往,不希望美好的東西被瞬間撕得粉碎,或者是更絕望的任憑時光磨損靜悄悄的隨風(fēng)而逝。
       電影中描述了兩人的朋友L的東窗事發(fā),并將此歸為C生病并繼而改變的誘因,這是有邏輯的,也是在觀眾眼里足夠合理的。之后的情節(jié)隨著心緒的波動看得有些若有所思神游天外,至于C到底是遵從了自己的意志還是遵從了社會意識形態(tài)也有些變得模糊而不重要,只記得電影的最后,中年的C站自己莊園在窗前,仿佛看見青年時期的M身著學(xué)士服在青翠的劍橋草坪是上向他揮手致意,好似召喚,又宛若告別,伴隨著音樂那美麗的畫面便永遠定格了,它曾存在過,但句子將永遠都是沉默的過去式。
       當(dāng)然,小說里的描述是不一樣的,沒有那個誘因,僅僅是原因不明的疾病。我相信有些事情當(dāng)是超乎人自身的把握的,隨波逐流、隨遇而安往往才是生活的真正面孔。我始終在思考,為什么C在明確了取向多年、愛的蒼涼卻耀眼之后,一夕的疾患就可以徹頭徹尾的從本質(zhì)上改變。后來漸漸明白,也許沒有原因的疾病,那生活本身就是疾病的原因。少年時代的多年壓抑,青年時代的一夕爆發(fā),憧憬過,期待過,絕望過,失而復(fù)得過,喜出望外過,絢麗耀眼過,細水長流過,無數(shù)的激烈感情足以讓肌體不堪負荷,生理性的改變也許只是出于自我保護的防御機制,當(dāng)然也許不是,一切都只是再為一個沒有原因的事情找借口。生活就是一夕改變了模樣,你永遠都不會得到解釋,只能品味結(jié)果。
  •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英美文學(xué)堪稱人文主義回潮的一個小高峰:前有如 王爾德, 狄更斯, 亨利詹姆士, 后有如 福斯特, 伍爾夫, 喬伊斯。一群可愛的視個人品質(zhì)和他人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者, 含糊刻薄的基督教義已經(jīng)安撫不了他們的頭腦和靈魂。
      
      于是在那個機器轟鳴, 物欲爆棚的時代他們試圖轉(zhuǎn)向古希臘的精神救贖, 脆弱的堅信著只要“愛的原則”得以實現(xiàn),社會矛盾就可以和解。
      
      他們對現(xiàn)世的一切嗤之以鼻, 埋頭專注于深挖自己內(nèi)心。
      
      「自我認同」和發(fā)展小說是這時期文藝作品的重要主題,心理學(xué)的建立和推進使更多的人有意識的觀察自己的認知過程, 而另一方面, 「19世紀末的醫(yī)學(xué)、科學(xué)及社會學(xué)與各種機構(gòu)(例如醫(yī)院及法院),共同交織出的最『自然的』性論述,推進了(自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即被強化的)對身體的性別化與身體間的倫理關(guān)係,合謀地建構(gòu)出人們的性意識及其對性傾向及性行為的類分,更進而附予此類分道德價值判斷。」
      
      而吊詭在此產(chǎn)生。
      
      當(dāng)人們的注意力過于集中于認知過程本身, ??滤岬接驼J知之間的復(fù)雜的轉(zhuǎn)換將受到阻礙: 那些被我們觀察和模仿從而了解自己欲望的以完成自我認識的同性對象, 在密集的有意識的關(guān)注之下竟成為了我們欲望本身的對象。
      
      這種認知停滯而產(chǎn)生的同性之間的吸引力, 在Butler的理論中被視為異性戀秩序為主體的社會的性別認知紊亂的疫苗: 它避免了群體因欲望對象是另一種性別而產(chǎn)生的性別認同倒錯。
      
      而另一方面, 卻恰恰由于這同性間的親密,尤其是男性間的同性情誼更加明確和堅固了人們心中對于性別的區(qū)分, 于是人們對于同性戀的恐懼及除之而后快欲望就更加強烈:
      
      群體為了完成自己「異性戀」的認同而將自己與「同性戀」區(qū)分開來, 并因他們模糊了性別的界限, 而威脅到男性在父權(quán)社會的對女性的支配權(quán)利深感不安。
      
      賽奇維克在表述她造的「homosocial」一詞時舉的兩男間的欲望也可以在對同一個女人的追求競爭關(guān)系中實現(xiàn)。
      
      這又可以追溯到萬能的佛洛依德的俄狄浦斯說法了:弗洛伊德的俄底普斯情結(jié)其實正是個男「父」, 男「子」, 女「母」的三角關(guān)系,兒子弒父娶母背后的邏輯,是對父親的認同,男人之間的認同,以及兩個男人對一 個女人的競爭。而弒父娶母的行為本身,表面看是亂倫,其實卻折射著是最正統(tǒng)的秩序:異性戀(娶女人,哪怕她是母親)和父權(quán)制度內(nèi)部的自生(殺死父親,是為了取而代 之)。
      
      拉康是從弗洛伊德到賽瞿克的過渡之一。
      
      在弗洛伊德的論證中,兒子對的母親欲望,引發(fā)了對于父親的認同: 欲望和認同是分離的因果關(guān)系。拉康則強調(diào)欲望和認同相混和的可能性:我們對母親的欲望不一定使我們自我認同于母親的對應(yīng)面,「父親」;而如果我們認同于父親,我們的欲望也許指向的正是父親,而非他的對應(yīng)面,「母親」。
      
      而賽奇維克暗示了 homosocial的三角關(guān)系之中被隱藏被壓制的homosexuality,也就是上述寶貝們孜孜不倦或秘而不宣又心潮澎湃的在他們的虛構(gòu)世界里到處播撒他們壓制不住的同性傾向的種子的原因吧:認識到了壓迫所在,也就是反抗的開始。
      
      莫里斯完成于1914年福斯特35歲之際, 卻直到1971年, 他去世的一年之后才公布于眾。
      
      扉頁上書「獻給更幸福的一年」。
      
      作為那時代的同性戀者, 福斯特們在法律和教條的管制下謹小慎微的壓抑感情, 一點一滴聚集在內(nèi)形成的宏偉張力得以讓這部小說的行文有長虹一般的氣勢, 而慷慨激昂的同時福斯特其實已經(jīng)在控訴之外思考了更多「何以幸福」, 或者「何以不幸福」。
      
      福斯特在后記中寫到莫里斯其實是他的理想的寄托:帥, 健康, 有吸引力的身體, 精神上遲鈍。他敢于也擁有拋開一切去尋求愛情的力量, 并且最終也獲得了愛情。
      
      而克里夫則是他從一個劍橋的「相識」描摹而來:
      
      「沉靜, 超凡的眼界, 明晰和機智, 不疑有他的道德準則, 金發(fā)和精致卻全無脆弱的意味, 律師和鄉(xiāng)紳的融合, 全都指向那個相識, 盡管是我賦予了克里夫希臘式的氣質(zhì), 并且讓他投入莫里斯愛的懷抱之中?!?br />   
      據(jù)付班克在前言里的八卦說這個相識有可能是, 名為H. O. Meredith的同學(xué)。顯然福斯特在這位同學(xué)處付出的感情并未受到同等的回報, 甚至當(dāng)他看過「莫里斯」的手稿后看態(tài)度非常冷淡, 以至于福斯特一度放棄這部小說。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小說里克里夫的態(tài)度和行為有脫節(jié)晦澀之感, 盡管福斯特自己聲稱創(chuàng)作這個角色毫無困難。當(dāng)然相對于描寫自身需要不斷剖析內(nèi)心和面對尷尬的痛苦, 描寫一個被觀察的對象顯得不那么拖泥帶水于是更加清爽,然而正是因為如此莫里斯的角色形象比克里夫更有說服力:莫里斯的一切愛欲糾結(jié)畢竟是福斯特自己所經(jīng)歷過的, 而克里夫則是福斯特將自己未能實現(xiàn)的愛和恨的欲望加身于一個理性化的對象的產(chǎn)物。后記里他怨氣沖天的寫到, 在他們陷入愛情的階段, 「莫里斯是卑微的毫無經(jīng)驗的仰慕者, 他是被釋放的囚禁的靈魂, 當(dāng)被他的拯救者要求保持貞潔時他選擇了服從。這段關(guān)系維持了三年,不牢固, 理想化,并且非常英式, 然而它一直持續(xù), 直到克里夫以轉(zhuǎn)向女人將它終結(jié)并將莫里斯再度投入牢獄之中。從此以后克里夫墮落了, 也許這是我對他的懲罰。 他令我厭惡?!?br />   
      克里夫性向的轉(zhuǎn)變是這部小說的分水嶺,因生病而急遽轉(zhuǎn)變的觀念具有十足的象征意味, 就像蝴蝶破繭:他標(biāo)志著克里夫自我認同的完成。
      
      其實克里夫和莫里斯的關(guān)系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搏擊俱樂部里面的泰勒和杰克: 兩人同是早年喪父, 是「被女人撫養(yǎng)的一代」, 而身邊女性數(shù)量的絕對優(yōu)勢使他們因支配地位受到威脅而產(chǎn)生敵意, 缺乏男性形象的引導(dǎo)也使對自己的男性身份認同無法完整:莫里斯頭腦上的和克里夫體格上的弱勢使他們互相吸引,以期通過親密的結(jié)合和排他獲得圓滿以抗衡無處不在的女人。而之所以通過這種male bonding實現(xiàn)自我認同后的性向轉(zhuǎn)變只沒有發(fā)生在莫里斯身上, 是因為克里夫的同性傾向是先驗的, 在男子氣概的追求和向往過程中他將認知對象和欲望對象混淆了起來, 他將這種對認同對象的迷戀歸結(jié)于柏拉圖式的愛情。莫里斯對同性的愛從頭到尾都伴隨著情欲, 而克里夫卻總以「唯一能使同性之間的情誼持續(xù)的方法是保持貞潔」為由掩飾他對同性性需求的缺失。然而當(dāng)對象是女人時克里夫這套理論就不攻自破了, 他用莫里斯愛他的方式去愛他的妻子, 他像當(dāng)初莫里斯維護他, 關(guān)懷他一般維護和關(guān)懷這個更加纖弱的女人, homosocial的繭以他的希臘理想為衣悄悄纏繞, 以致到變身蝴蝶那天連他自己都不明就里。克里夫試圖以探訪希臘甚至試圖和莫里斯做愛以喚醒自己的曾經(jīng)有過的愛情, 卻都失敗了 — 正如蛻變的過程無法改變你將成為一只蝴蝶還是蛾,這一切早就在你作為一枚被產(chǎn)下的卵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在這點上我認為Ivory的改編是失敗的:雖然將克里夫的轉(zhuǎn)變歸結(jié)于Risley入獄帶來的震驚和恐懼使得境界比較容易理解,也更富戲劇沖突, 但是這已經(jīng)完全曲解和降低了福斯特的原意。克里夫也從來不是懦弱和計較得失的人。恰恰相反,正是因為過于正直和理想化使他無法維持一段沒有感情的戀愛關(guān)系而顯得過于冷酷, 但不管是愛還是不愛, 我原意相信他是非常真誠和隨性的, 而絕非電影里的因為世俗利益而壓抑自己的感情。
      
      而電影中被刪掉結(jié)尾也是最大的遺憾。這一段拍的十分符合原著, 克里夫還在處心積慮試圖將莫里斯拉入「世俗正途」, 莫里斯已經(jīng)悄無聲息的奔向曾經(jīng)最為恐懼的黑暗之中了。雖然他將曾經(jīng)的愛人一路從溫暖明亮的客廳慢慢引到這一片漆黑, 這漆黑現(xiàn)才是他的自由;而曾與克里夫卻停留在此不會再向前一步,他的朋友終于依他所愿消散了一切的糾結(jié), 他甚至消散了自己, 唯有散落在地面的夜櫻草花瓣像將燼的火一般哀悼著他們的訣別。
      
      FORSTER, EDWARD M. : Maurice. Edward Arnold: London, 1971.
      
      Sedgwick, Eve: Between Men and Epistemology of the Closet.
  •     我不曉得是翻譯的問題還是原作者的原因,我嘗試著讀下去不下5次,可是每一次都是讀了幾頁就昏昏欲睡!而且不幸的是,我讀了那篇蕭乾的《嘆,同性戀》,說實話,對蕭乾不了解,但是讀完這篇,讓我覺得蕭乾自稱和福斯特相交甚好的人,對同志如此評價,實在有些虛偽!也讓我對此翻譯版興趣大打折扣,有想讀原著的意思了!
  •      當(dāng)藝術(shù)家以自身為原型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時,特別是小說家們進行自傳性、半自傳性的文本寫作時很容易走入自我欣賞的怪圈。我這么說有點先驗論的味道,但在本部小說中,的確可以在不少地方看到作者用力過猛的痕跡。福斯特向來都是偏重于內(nèi)向筆觸的作家,縱觀福斯特的小說,不難發(fā)現(xiàn),其故事舞臺不外是場景范圍小、時間跨度窄的,畢竟他不是像本國菲爾丁和狄更斯那樣寫實外在世界的行家里手。
      
       評價作者不能放低自己,一是在故事情節(jié)的處理上,二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小說劇情本身不算波瀾起伏,更像是作者生平的再次演練,或許小說創(chuàng)作的動機正是出于長期壓抑下自我認同的需要和自我表達的欲求。作者多次以主角之口說出自己與王爾德的隱喻,同時還在后記中這樣談到主角莫瑞斯的形象來源:“他英俊,健康,肉體上富于魅力,頭腦遲鈍,作為實業(yè)家,手腕不賴,有點兒勢利眼?!边@樣的人物設(shè)定無疑與作者實際是相反的、逆向的?!拔医o這樣一個優(yōu)缺點均有的人注入了一滴要素。這使他迷惑,喚醒了他,折磨他,最后拯救了他。正因為他的環(huán)境極其正常,他被激怒了?!倍@樣一個與作者背道而馳的角色形象與作者共同之處就在于這么“一滴要素”。作者需要這樣的“一滴要素”來點亮主角,使他與周遭的世界的關(guān)系具備戲劇的張力。但恰恰是它的存在使得作者在情節(jié)伏線的鋪陳上更多地是執(zhí)著于自己過往的切身經(jīng)歷。而小說創(chuàng)作畢竟是與現(xiàn)實生活不同的,來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作者在寫稿時必須超越自我的生活體驗,以全視角人為地對平淡的情節(jié)進行雕琢。雖然文章中不乏歷來作品中常見的細膩獨到的心理描寫與比喻和不少夢境描摹式的巧妙暗示,但在處理劇情轉(zhuǎn)折的關(guān)鍵點時,就顯得操之過急。比如,克萊夫一直是以無神論者、希臘古典文化的推崇者諸如此類的先鋒形象存在的,這么一個離經(jīng)叛道的出世者,對莫瑞斯的前后態(tài)度轉(zhuǎn)變之迅疾是讓人意外的,或許作者應(yīng)該編排一個比重感冒與性感護士更能說服人的原因。
      
       引人注意的是,當(dāng)克萊夫像文中極富詩意地描述“脫離泥淖逐漸演變成人,及至偶然的連鎖結(jié)束”后,不僅是劇中人,莫瑞斯對他的態(tài)度逐步由熱轉(zhuǎn)冷,我們甚至能感覺到連同作者也憎惡起克萊夫來。其實他對莫瑞斯仍是有著深刻感情,并愿意維持他們之間的友情的,從他對莫瑞斯堅持不懈地規(guī)勸與幫助就能看出來。但從莫瑞斯眼里反射出的克萊夫,不僅沒有透露絲毫他對現(xiàn)實無疾而終的反抗,反倒是他不討喜地開始禿頂,忙碌于一切世俗與家庭雜務(wù)間,性格也由先前的激進變得保守,未至而立之年,給人的做派已然是老氣橫秋的一副小老頭感覺。我能說這是作者意氣用事,借小說來諷刺現(xiàn)實中的“克萊夫”嗎?故意丑化克萊夫的形象,或許是作者既不能放低自己的特殊身份,也無法放低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自己生命中的故人。實際上作為沉默的大多數(shù),克萊夫永遠都是社會的主流。他們或許會看《會飲篇》,也聽柴可夫斯基,但他們在日常中西裝革履衣著光鮮,手提黑色公文包上班。
      
       至于第二主角阿列克,且先不談筆墨安排的稀疏,從最開始出場就帶有替補上場的感覺,就算作者竭力淡化他進入故事時的戲劇造作感,但讀者仍能感到矯揉感撲面而來。另外,他的角色形象起源于作者的腰眼之下的部位帶來的觸覺。換個說法,他就是作者心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具象化(而崇尚精神戀愛的克萊夫更像是理性主宰下的日神化身,三年琴瑟之好卻未越雷池半步)。所以他的出現(xiàn)注定就是為了解決主角從青春期的迷夢開始就長期困擾主角的靈與肉的關(guān)系問題。
      
       然而這并不是就等于把這部小說批判得一文不值。所謂的瑕疵也好,硬傷也好,多半源于作者所言:“如果我以凄哀的情調(diào)或悲劇來結(jié)束這部小說,那我就根本不會認為此書值得一寫?!彼约幢阈腋=Y(jié)局顯得生硬,人物刻畫也并非臻于完美,卻是作者在多年固定男女相愛模式后的自我刺激與發(fā)泄。在這里,作為此類文學(xué)作品的嘗試與初探,一個積極向上的結(jié)局,無論優(yōu)劣,也無論這樣的幸福之中包含了多少作者的美好自我意淫,對傳統(tǒng)的反叛已超越文藝理論上的意義。而且這種反叛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還有種后現(xiàn)代的超前意識。1914年的英國尚有能夠消失蹤跡的場所。主角面對法律在社會背后的時代,欣然選擇“放逐”這條生路。而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對整個社會加以嚴密控制的要求提上了議事日程,在此之后的各類公共團體把這一遺留下來的課題接過來,進一步強化,日新月月的科學(xué)也助了一臂之力。時至今日已經(jīng)沒有可以長生的森林火荒原了,也沒有能夠在里面蜷臥的洞穴了,更沒有空寂無人的山谷,可供那些既不愿對社會進行改革,也不愿腐蝕社會,只希望獨處的人容身。當(dāng)然,人們至今還在逃脫。正因為他們是現(xiàn)代文明生活的一部分,他們才能躲避文明。
      
      
      
      題外話:
      小說有幾點比較好玩的地方,不說不快:
      一、精神醫(yī)生在嘗試“治愈”主角未果時,曾勸說主角到采納《拿破侖法典》的國家生活。
      二、作者去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會時遇到了“同道中人”里斯利,他稱柴的作品是《亂倫與背德交響曲》,并揶揄道:“柴可夫斯基愛上了自己的侄子,并把杰作先給了他。我來瞧瞧倫敦的一切紳士淑女恭聽這樂曲的場面,真是至高無上。”
      三、蕭老先生最后的后記確實多余,不過正如光與影的共存一樣,homophobia也可以合理存在。更何況,我覺得受時代所限,無知的成分多于厭惡,這是吃了多少洋墨水都解決不了的。
      
  •     記得剛開始看這部小說是在高三的課堂上,其他人都在茍延殘喘地復(fù)習(xí),我卻肆意的讀著別人的故事。而且,左手邊隔著窄窄的過道就是他,我的莫瑞斯......喜歡的話,我可以回過頭去看他右臉上的酒窩,甚至玩笑般的牽起他的手,他會靦腆的笑著把手抽回去。
      唉,在那樣美好到耀眼的愛情里誰會讀懂這本小說呢?我甚至?xí)靶δ鹚古c克萊夫的愛情是怎樣一場鬧劇。我萬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現(xiàn)代版的莫瑞斯。但是生命里總是充滿諷刺,當(dāng)生活看似太美好時它也就不再真實了。就好像我第一次和他躺在床上時心里悄悄泛起一種罪意,也許當(dāng)時我就明白,這世上沒有什么美好的東西是不需要付出代價來換取的。我萬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現(xiàn)代版的莫瑞斯。
      是的,我就是莫瑞斯。一個星期前,他對我說他不在愛我了,他要開始過新的正常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我突然覺得不認識這個人了,我抱緊他卻嗅不出他原來的味道了。僅僅兩個星期沒見,兩個星期前他還抱著我說舍不得我兩個星期后就用不慘一絲感情的語氣說出分手的請求。原來我還一直認為克萊夫從希臘回來后怎突然改變的情節(jié)過于戲劇化,現(xiàn)在才知道沒有什么比生活本身來的更殘酷。我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小說的簡介里說克萊夫是為了功名而放棄莫瑞斯,更體會到了莫瑞斯當(dāng)時的無助與迷惘。不論克萊夫懷著什么樣的理由,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就是他不再愛莫瑞斯了。莫瑞斯很清楚這一點,我也很清楚這一點,看看他的眼神你就知道做什么都沒用了。但是還是會忍不住去挽留,然后在徹底絕望后伴著淚水選擇離開。因為愛他,所以只能離開他。然后在懷疑與痛苦中等待阿列克的出現(xiàn)......
  •       例如那句經(jīng)典對話:
        "I should have gone through life half awake if you'd had the decency to leave me alone. Awake intellectually, yes, and emotionally in a way; but here—" He pointed with his pipe stem to his heart; and both smiled. "Perhaps we woke up one another. I like to think that any way."
        
        翻譯給出的是:
        “倘若你高抬貴手,容我聽其自然,我就會半睡半醒地了此一生。當(dāng)然,我在理智方面是清醒的,在感情方面多少也……然而,這里……”他用煙斗柄指了指自己的心臟。于是,兩個人都微笑了?!耙苍S咱們倆是互相被喚醒了。我情愿這么想。”
        
        LEAVE ME ALONE給翻譯成容我聽其自然,把DECENCY譯成倘若你高抬貴手,這里CLIVE指的是MAURICE要是按正常人的做法離開他將會怎樣。這么譯雖然優(yōu)美,但卻很容易讓人誤解,聽其自然這翻譯得也太婉轉(zhuǎn)了吧,,而高抬貴手的不理人。。好怪呀。下面的幾句也是模糊不清,沒把CLIVE那種冷靜和熱情表達得很清楚。
        
        原文應(yīng)該是這個意思的: (Caesura同學(xué)指出錯誤,更正完畢)
        “如果當(dāng)初你任我隨波逐流,我的生命會在半夢半醒中渡過。理智清醒,是的,情緒也是。但這里——”他用煙斗柄指著心臟,2個人笑了?!耙苍S我們喚醒了彼此,不管怎么說我喜歡這么想。”
        
        書中還有很多讓人頭大的不通順,像什么“從肩上跳下”。。CLIVE雖然矮小,但也不至于坐在MAURICE肩上吧。。。這類的就數(shù)不過來了。突然發(fā)現(xiàn)大家對HARRY POTTER的譯者還是比較苛刻的-。-
  •     文先生的翻譯,初來乍看,有些地方真的很拗口,讓我想起《尤利西斯》,所以不得不反反復(fù)復(fù)一句看上3、4遍,原來是雙重否定之后又來個否定。不過也可以理解,文先生翻譯這本書的時候年紀已大,又是經(jīng)歷了新舊不同時代的人,冷靜中透出福斯特的糾結(jié)和哲思。
      
      但是,當(dāng)?shù)诙尾辉偌庇谧非笃渲械墓适虑楣?jié),而從容去讀的時候,莫瑞斯內(nèi)心的萬千思慮,克萊夫從熱忱的愛到冷靜的回歸現(xiàn)實生活,無一不留下福斯特老爺子年輕時期的親切印記。
      
      也正是因為這個,那幾段同樣冷靜的浪漫的話顯得尤為動人——“藍屋閃出微光,羊齒從搖曳著。他的朋友在劍橋校園朝他招起手來。朋友沐浴在陽光下,散發(fā)出五月這個學(xué)期的花香與喧嘩?!闭媸敲赖綗o以復(fù)加。
  •     當(dāng)三十年后的E?M?福斯特在書中借作品人物莫瑞斯之口說出那句“我得了王爾德那種不可言說的病”時,這兩位無論在思想傾向、美學(xué)追求和寫作風(fēng)格上都迥然相異的作家終于在一個層面上達到了共鳴,三十年前審判臺上的王爾德那段緩慢而鏗鏘的辯駁也終于在多年以后有了這樣一個遙遠的,微弱的回音。
      
      三十年前,被英國民眾以有傷風(fēng)化罪送進監(jiān)獄的,是堪稱唯美主義的理論建樹和創(chuàng)作實踐均達巔峰的大作家王爾德,是那個寫童話和寫殺戮一樣優(yōu)美有張力的天才王爾德,是那個比弗洛伊德早34年就用一部《道連格雷的畫像》完美地解釋出了人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哲學(xué)家王爾德,是那個給家門口的乞丐一件漂亮的衣袍來蔽體而非錢財來裹腹的美學(xué)家王爾德,是那個風(fēng)度翩翩馳騁社交場的大辯論家王爾德。而一個名叫道格拉斯的少年的情人的王爾德這一身份,輕而易舉地否定掉了之前的所有,讓這位才子在十八世紀的末尾凄慘地死在巴黎的低級旅館之中。后來他寫《自深深處》,滿紙對道格拉斯的埋怨里,依舊一股甜蜜的溫存。
      
      十八世紀的英國,華爾茲和圓舞曲流淌在夜晚的舞會上,燕尾服和鯨骨裙漂浮在歌劇院的包廂上,在雪茄煙和迷迭香混合的香氣里,筆挺的紳士在向優(yōu)雅的女士行吻手禮。彬彬有禮的觥籌交錯之下,輕快溫和的小步舞曲之間,所有背光陰暗的綠藻在角落里朝生夜長。別被簡奧斯汀筆下的甜蜜溫馨的鄉(xiāng)村舞會與愛情迷惑,來看看倫敦就知道了。薩拉?沃特斯筆下的莊園里,夜幕拉開之后會有少女為貴族老爺們朗誦書本,雪萊濟慈華茲華斯?別逗了,是色情讀物,還有亞當(dāng)夏娃式的赤裸插圖。這時的倫敦是一顆表面內(nèi)核腐爛的櫻桃,散發(fā)出瀕死的甜膩的氣息。
      
      可是,他們出現(xiàn)了。憧憬著古希臘吟誦著會飲篇的他們出現(xiàn)了,給了所有道貌岸然的君子們展示他們的道德優(yōu)越感和精神潔癖的機會。所有的齷齪和他們相比都成了圣潔,所有的骯臟和他們相比都成了高貴。于是,德高望重的巴里大夫會對著莫瑞斯說別擔(dān)心花柳病,而當(dāng)聽到王爾德的名字時卻把病人掃地出門。無怪乎三十年前他會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了,陪審團的諸大人們估計連聽到那個詞語都會覺得臟了耳朵,他們高舉起有罪牌的同時,絲毫不妨礙回家后打開一本《愛的秘密》。
      
      被趕出大夫家門的莫瑞斯走投無路只好投奔催眠師,倒是這位江湖騙子能一口道出事情的真諦,“英國人最不懂得的就是人性?!碑?dāng)然催眠也是無果而終的,莫瑞斯依舊在這條克里夫引他走上的路途中苦苦掙扎。倒是克里夫早早了然,脫離苦海,在柏拉圖的精神支持下結(jié)婚生子,更諷刺的是,新娘是在希臘旅行中遇見的??墒悄鹚共恍?,這個看似愚鈍不懂文雅的中產(chǎn)階級鄉(xiāng)紳之子不行,他就像一座火山,一旦從混沌的沉睡中喚醒,就只能爆發(fā)。他花了多少力氣忘記初戀克里夫,又是花了多少力氣接納獵場看守阿列克,我們不得而知。我們知道的是,他這一路上,長著荊棘般觸角的不但有家庭的責(zé)任、公眾的輿論、甜蜜的回憶和階級的鴻溝,即使他劈荊斬棘跋山涉水攀過了所有的這一切,盡頭也有無情的大自然在等著他。他有過傷感,當(dāng)意識到“他和他心愛的人將會消失殆盡。他們的靈魂不會升天,也不會在世上留下子孫。他們勝利地摒棄了習(xí)俗,但是大自然依然面對著他們,用冷酷無情的嗓音說:“很好,你們就是這樣的;我不責(zé)備自己的任何孩子。不過,你們得沿著所有不育者的路走下去?!钡珎羞^后,路還是要一直走下去。
      
      福斯特在最后寫到,“他知道什么在召喚自己,也知道自己該怎樣回答。他們必須打破階級的畛域來生活,沒有親屬,囊空如洗。他們必須勞動,至死相依為命。然而英國是屬于他們的,卻不屬于他們所獲得的獎賞。英國的空氣和天空是屬于他們的,卻不屬于好幾百萬個膽小鬼。那些人擁有空氣混濁的小室,但從未有過自己的靈魂?!蔽也恢浪吖P至此是否已有淚意盈眶,這濃縮的幾行字可與三十年前王爾德在法庭上的辯護演說相媲美,它們的沉重婉轉(zhuǎn)背后,有隱忍的堅定和不屈的執(zhí)著,告以后人永不屈從的勇氣。
      
      福斯特在后記里頗為隱晦地說這部小說是拜訪過一對同性戀藝術(shù)家后的產(chǎn)物,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沒有親身體驗僅憑藝術(shù)幻想的話能編出粗略的情節(jié),卻添不上細膩的感情。而福斯特更絕的是,他的文筆有多優(yōu)美,他的頭腦就有多清醒,后來他拒絕給《莫瑞斯》加上一個多年以后的結(jié)局,他僅僅惋諷地抱怨了一句《沃爾芬鄧報告》的無限期否決,以及一個玩笑般的設(shè)想,坐在法官席上的克里夫會繼續(xù)宣判坐在被告席上的阿列克有罪,莫瑞斯卻有可能免受指控,玩笑背后的失落昭然若揭。
      
      在死后才敢把《莫瑞斯》手稿發(fā)表的福斯特能夠活到今日,大概會感到欣慰吧。1967年,英國“同性戀改革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21歲以上成年男子在非公眾場合的性愛不再被認定為犯罪。 1987年,同性戀導(dǎo)演詹姆斯?艾沃里把《莫瑞斯》搬上大熒幕,成為這一領(lǐng)域電影的珠穆朗瑪,開后世無數(shù)之濫觴。而千禧年之后的現(xiàn)今,舊金山同性戀游行大會有聲有色,臺灣東京的同性戀酒吧林立如從,荷蘭、瑞典、加利福尼亞州……一個又一個的地方對莫瑞斯們張開了懷抱。更至于,它成為一種潮流,一種時尚,一種自我凸顯的標(biāo)榜,一種庸俗審美的對象。犀利如福斯特,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恐怕又會輕聲嘆息。
      
      其實,莫瑞斯們所希望的遠不用像同性戀導(dǎo)演德里克 賈曼所希望的那樣極端, “讓所有的男孩愛男孩,所有的女孩愛女孩,永不改變”,而僅僅是,有個蜷臥的洞穴和空寂無人的山谷,可供他們這些既不愿意對社會進行改革,也不愿意腐蝕社會,只希望獨處的人容身。僅僅是,有個被賦予合法性和自由性的選擇機會,可以隨意牽起另一個的手,愿意爬諾丁山的就爬諾丁山,愿意爬斷背山的就去斷背山。
      
       2010-4-26
      
      
  •   不能認同福斯特是在寫童話。
    clive這類人實在太好理解了,某程度,多像《色戒》里的王力宏。年青時候的出身貴族他,就像許多school boy所有的fantasy一樣,否定宗教、抗議學(xué)校的“潔本”、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不過這樣的幻想和大言不慚,禁不起現(xiàn)實的一點風(fēng)吹雨打,目睹成為法外之徒的痛苦,看著昔日希臘文明的斷壁殘垣,義無反顧地投入女人的懷抱。在東方,結(jié)婚生子、成家立業(yè)是理所當(dāng)然的男人責(zé)任。而在西方,宗家和婚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要在上帝面前發(fā)誓彼此相愛才能共結(jié)連理,clive可不是“愛上”女人了么?
    被“招安”后的clive,并沒有像maurice的醫(yī)生所言,“女人會把你治好的”一樣的幸福。從妻子那里得知maurice戀愛的消息,曖昧的說詞和舉動掩飾不了其單純的動機,一方面是虛偽,昔日還揚言女人不懂靈魂這樣的東西,如今卻唯妻子是瞻,面子上過不去。而如今maurice卻也要“結(jié)婚”了?歐,老兄,你看,我不是逃兵,我是為你好啊,女人確實不一般,對吧?兩一方面,簡單說,就是女人又不能把自己掰直,當(dāng)然不希望舊情人不要離開。也就是所謂的取個妻子做門面,再和情人排憂解難?要是他真能這樣也好,maurice并不是什么道德崇高的人,他來clive家的目的只有一個,見clive,可是我們備受女性讀者憐憫的clive,是既不敢見妻子又不敢見情人。。??赐赆t(yī)生回來的maurice得知,clive與妻拉票去了,正如maurice所言,clive是有點在乎自己的,但僅僅是一點,就像主人時不時會伸手給小狗舔舔一樣,maurice再也不想做搖尾乞憐的小狗了。
    于是,在我看來,clive不過是個世故的孩子罷了,徘徊在愛情與“事業(yè)”之間的小男人,困難來了只會一味逃避,從來沒有長遠的考慮和打算。
      
    maurice并不是理想人格的化身,他不完美,有很多不足,但同時也像正常人一樣怕死、知道沒有無條件的示好,知道怎樣做一個紳士也知道怎么做混蛋。
    這個角色吸引我的地方在于,clive可以走的道路,他也可以,為什么不呢?是沒有錢娶親,不是。是因為自己夠蠢蛋,這些事情還要clive給示范下?也不是,從校園生活中少年的情竇初開,到clive的柏拉圖宣言,兩人的戀愛關(guān)系他一直都是有行動力的,最先觸摸,爬窗,到親熱。他不是等著首長指示的士兵,而是因為maurice天真地以為,自己怎么對別人,人家也回等量回饋,所以才不強迫,不放手。更重的是,他不想成為火車上企圖猥瑣的老頭,他思考的是自己究竟要以怎樣的姿態(tài)存活或者干脆死去?maurice其實是像文學(xué)作品中的英雄一樣,先被毀掉,再自我拯救。只不過傳統(tǒng)的英雄的受虐情結(jié)在于拯救蒼生,而maurice并不是為了領(lǐng)導(dǎo)革命,只是為了自身的幸福。幸福啊,多么矯情的詞匯,都快趕上ccav了,但是在maurice這里,happy有了新的含義。
    在世俗眼中,maurice大概是個義無反顧的癡情兒吧,他所做的選擇實在太“沒前途”了??!但是maurice與clive兩人結(jié)局并置,卻表明了作者的真實的想法。一直為了擺脫公眾責(zé)難的clive,他以為自己一直都是為自己而活的,什么妻子、情人,都只有自己安全后才會考慮,可是到頭來,卻是為了別人活了一輩子——那些自己鄙夷過的衛(wèi)道士、嘲笑過的宗教、看不起的法條??墒?,maurice不一樣,他過上了新的生活,找到了他的幸福。如果說耶穌為善,眾人不解,以至于最終死于十字架,但他的精神卻最終戰(zhàn)勝了世俗,被民眾尊為神明的話。那么maurice最后就是自己的耶穌,他有了自己的信仰,而并非基督教。這個信仰是什么,做愛么?非也,早在alec離開旅館的時候,maurice就暗自思咐,其實clive和alec是一類人。如果說,clive的象牙塔中的fantasy在現(xiàn)實中是無力的,那么與maurice做愛的alec又何嘗不是呢,上床,你情我愿,留下,你開玩笑吧?對于maurice,他真正的信仰是——“這個世界總有我們的容身之所,我們都不是羸弱的懦夫”。他篤信,他和alec可以從現(xiàn)有文明中脫離,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與此同時,有個可以攜伴的愛人又是怎樣的恩賜。而這,clive從未知曉。
    說到Alec,這個角色絕對是本書結(jié)構(gòu)中的關(guān)鍵和亮點。作者并沒有一廂情愿地將其當(dāng)做瑪麗蘇對象。他給予了這個角色自己的視角——他寫給maurice的信。身為仆人的居然可以說出“我是clive家的仆人,不是你的”,這樣的話,是多么可貴的平等意識。而其與maurice在大英博物館的對話更是精彩,作者僅僅實在用臺詞塑造人物,卻如此真實可信富有張力,Alec有將maurice逼入絕境的心,卻沒有這樣的決心,因為方法不夠力道。而這樣曖昧的張力支撐的兩個人,讓結(jié)尾的相會情緒萬千。
    在福斯特其他作品同樣這樣的詭辯,《霍華德莊園》里的繼承權(quán)、《A Passage to India》里的艾德娜在山洞中究竟看見了什么,到《Maurice》中的性愛,這些原本在文本中核心,到最后都會變質(zhì)——就算瑪格麗特得到繼承權(quán)又能改變什么呢?就算艾德娜回憶起看到什么,殖民統(tǒng)治下的英國人與印度人,真的可以做朋友嗎?Maurice最后選擇Alec,而這與他和clive沒有做愛真的有重大關(guān)系嗎,是不是clive早點和他做愛,就可以避免這個結(jié)局呢?
  •   好難得看到寫得這么長的回復(fù),但是看下來我并沒有覺得你說的和我有什么分歧啊。
    《悲慘世界》里的馬里于斯,崇拜拿破侖,認為那是世界上一切偉大的終極,熱烈地歌頌?zāi)闷苼龅呢S功偉績,說還有比這更偉大的事情么?而孔布朗泰回答:獲得自由。
    那么這本書講的就是一個比豐功偉績千秋萬代更加偉大的事情。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本書的好和是不是描寫同性戀一毛錢關(guān)系都沒有。
    我說莫瑞斯是一個人的理想人格,不是說他毫無缺點毫無懦弱和黑暗的時刻,而是他終究能夠在無窮的孤獨和難過中沒有像克萊夫那樣放棄。能引起一個人共鳴的人格,不是天縱奇才的大英雄戰(zhàn)勝厄難,而是渺小的凡人不曾放棄。
    福斯特也好,勞倫斯也好,惠特曼也好,都有點“男子主義”,喜歡升華男子與男子的關(guān)系,喜歡歌頌原始自然的生命力與情感,這三個人中,我個人認為,惠特曼最上,因為大開大合坦坦蕩蕩,勞倫斯最下,因為過于陽具崇拜且文藝啰嗦,而福斯特居中,把坦蕩真摯都包裹在含蓄里,他居中,但是他最可親。
    他一開始本來是想讓阿列克去阿根廷,莫瑞斯一個人背過海峽獨自生活。要是這本書停在“愛是成不了氣候的”,也不是為一本優(yōu)秀的作品。但是他多添了一章節(jié),還是讓莫瑞斯和阿列克在一起了。
    我覺得這本書童話的點在于,莫瑞斯少有,阿列克更少有,而這兩個人撞在一起的機遇更是少之又少。阿列克是天生擁有勇氣的人(從這點上來說,他還挺適合去阿根廷的),不羅嗦不磨嘰取舍都非常干脆的人,就像從惠特曼的詩歌里穿越到了福斯特小說里的人。我為什么說莫瑞斯是理想人格,而不說阿列克是,因為阿列克那是天性,學(xué)都學(xué)不來,你只能吟詩歌頌,而莫瑞斯是你可以感同身受的在柵欄外的就快消失不見的自己。
  •   寫的太好了!對本書的評析恰到好處!
  •   這種一對情侶對抗整個世界是英美同性文學(xué)藝術(shù)作品中常見的主題,雖然我覺得有能力把這種理念付諸實踐,或者說能夠?qū)嵺`得很好很強大的未必是英美人。。。
    整本小說里透露著驚人的勇氣和洞見,相比之下《傲慢與偏見》這種級別的愛情故事實在是瞬間就被比下去了,然而那確實又是異性戀文學(xué)的經(jīng)典。。。
  •   我只看過電影但是還是很喜歡這個故事
  •   很多人都覺得電影拍的很好,我看了一下劇情介紹,其實還是和原著有一些區(qū)別,不過電影的劇情比較容易理解,書有些地方還是太晦澀了
  •   不會啊,我就是看了書之后才對電影里很多沒有明白的東西理解了,看了小說就豐滿了整個故事結(jié)構(gòu)。。。。。。我同情Clive,但我還是喜歡Maurice和Alex在一起,雖然這個結(jié)局是美化了,但這才是作者“獻給更幸福的一年”的用意
  •   @零度傾斜
    不過總覺得如果光看書的話不太能理解clive為什么突然就對maurice沒感情了,可能細節(jié)比較多的原因吧
    其實就作者本人而言他顯然認為找到了解決男人之間親密關(guān)系的問題的方法,所以他是比較偏向與Alex吧應(yīng)該
  •   我覺得書上也么寫的很明白clive為嘛就這樣拒絕了maurice,完全還是要慢慢去理解,反倒是電影加入了risley(應(yīng)該沒記錯,電影里他后來被抓住了吧)入獄這事,clive沒有幫忙打官司,然后clive開始轉(zhuǎn)變,這樣看上去更說的通。
    不過看書之后發(fā)現(xiàn)對clive討厭不起來。而maurice也并沒有像看電影時覺得美好到無可挑剔了。
    書最后一章,和電影最后一段做對比。電影給人唏噓之感,而小說則是讓人釋懷,也不會因為clive以后再也見不到maurice而感到可惜。
  •   @Mr.Benzedrine
    我印象中書和電影的區(qū)別也是你說的這幾點。所以說電影更容易理解,小說里的clive比較感性一些比較隨性一些。Maurice小說里基本上是類似于第一人稱的感覺在寫,一般這樣的情況下讀者就會覺得Maurice也會有一些并非完人的正常人的想法和缺點和沖動。結(jié)尾的處理,小說更為樂觀一些吧,電影挺遺憾的感覺
  •   @樓主
    嗯,當(dāng)時感覺是,不! maurice為什么是這樣的,他應(yīng)該是完人,一開始還不接受呃。
    小說里maurice發(fā)色是深色的(黑色的。。如果我么記錯的話)而clive才是金色的。結(jié)果電影剛好相反。好吧不過JW來演maurice還是很美好的。
    電影大家看完都覺得好可惜前一對,小說看完壓根么那種感覺。
    哦對了,順,我覺得clive和anne的夫妻關(guān)系也挺奇怪的,不僅在電影里,小說里也是。
  •   @ls
    先看小說的人表示當(dāng)時也很可惜前一對。不過主要是覺得Maurice比較可憐??赐觌娪坝X得倒是Clive也挺傷感的。
    Clive在小說里應(yīng)該是愛Anne的,雖然這個轉(zhuǎn)變有點怪異
  •   啊。我看小說反倒是不可惜。這么說,其實我就是覺得clive渣。他根本就不值得maurice那么愛他啊嗷!你說哪有把別人拉出柜,完了自己拍屁股走人!!!
    我覺得他愛anne但是好詭異啊。clive那一套套理論好別扭。
    電影最后搞的好像clive還恍惚那時青蔥歲月呢。那句half awake的臺詞大伙都記得啊??墒切≌f里根本沒說。導(dǎo)演太矯情了!!!
    我喜歡maurice最后對clive說的那段話。他終于可以走出clive的陰影了!!!
  •   @ls
    恩,你的想法我也可以理解,其實我覺得clive都彎了那么多年怎么會突然就直了呢……
  •   有人說clive是為了不承認這點,而自我欺騙。實話說,我覺得如果真是同志的話,不那么容易就變直了的。他一定也是心里很矛盾,不想成為邊緣人物,他想過正常的生活。所以就。。。
    其實聽著好傷感,難道同志就不正常 了么。他們也有愛情啊。
    當(dāng)然那個年代的英國是不允許的。
  •   是的,我覺得作者真正討論的不是愛情的主題,而是如何在這種關(guān)系中找到幸福,這個作者也已經(jīng)寫明了
    這篇文章的虐點就在于此啊
  •   其實后來也有人懷疑maurice和alec之間能不能長久,畢竟兩人的關(guān)系有那么點建立在肉體欲望上的。實話說,我覺得轉(zhuǎn)變都挺快的。clive不愛maurice了,maurice突然對alec有感覺了??偤孟裆倭四敲葱┍匾那疤?。
    不過他們都希望去博一個或許更幸福的人生,就如同你說的那樣,所以才會有這種情感的轉(zhuǎn)變。
    因為clive給maurice開的書單,開始看會飲篇,真心覺得腐女的最高境界是看會飲篇好吧= =。。。
    古希臘人好開放!英國就不行多了。
    還有,我等待的滾床單這種戲碼,竟然書里就輕描淡寫了一下?。。。?!我好傷感!我等的就是那兩刻啊?。ㄎ婺槪?/li>
  •   我好像越說越過分了。
    要嚴肅點?。?!
  •   順,我突然想到那句half awake這話是后來說的。導(dǎo)演重新整合過了。。
  •   @Mr.Benzedrine
    前一段一直在忙所以好長時間沒來,你真是太可愛了,我當(dāng)時看電影的時候也跟你期待一樣的鏡頭,然后就沒有然后了……不過其實身體接觸的鏡頭還挺多的我覺得
    會飲篇我下下來然后就找不著了,捂臉……
  •   電影里差不多也夠了,就是書里不夠詳細嘛。。哎,,現(xiàn)在看看演員都老成那樣,突然傷感。
  •   不過書里是不是說過clive和maurice有H過?后面Alec的描寫真心少
    我發(fā)現(xiàn)很多男演員都在最年輕美貌的時候選擇了拍一兩部這種主題的片子,真的是水嫩的很
    不過現(xiàn)在都變成大叔了
  •   書里,木有clive和maurice床戲啊。
    書里連maurice和alec的床戲都寫的巨隱晦,啊啊,這些橋段得請勞倫斯來寫啊!!!
    完全就是兩人躺下,鏡頭拍到鞋子,然后第二天的感覺。我還以為他們什么都沒干!!!
    年輕美貌拍這些片有優(yōu)勢啊。所以當(dāng)我看到迷情站臺時心都碎了。
    JW在雙城記里才是最帥氣的,BTW.
  •   @ls
    書里提到這Maurice 和 Clive兩個人“有肉體關(guān)系,但是不僅限于此”
    我啥時候去找來迷情站臺和雙城記來看~后者我初中的時候看的小說
  •   有么?我沒看到啊。
    是大概哪個橋段里?
  •   雙城記我下不到啊。。。。。求資源
  •   要英語還是中文的啊。
  •   有中文字幕的。。。。。
  •   有中文字幕的。。。
  •   木有。。
  •   @Mr.Benzedrine
    我記得是在中間有提到過這一句,不過我也不太確定
  •   介樣子。我過段時間再看一遍。
    當(dāng)時看到比較糾結(jié)。
  •   其實我也不太確定
    我看的時候也很糾結(jié)……我打算畢業(yè)之后再總結(jié)總結(jié)
  •   我看的糾結(jié)主要是我從來沒有看一本小說搞到看到有不懂單詞就查字典的境界??吹穆?,然后你知道的福斯特寫的有些晦澀難懂,就更囧了。
    然后我還是比較怨念床戲什么的。
    我對不起你啊福斯特 = =
  •   我倒真不是因為老查詞典……話說我也因為老查詞典被其他人說認真了的說,只有看過的人才知道不查不行……查了也看不懂很多地方……
    當(dāng)年福斯特寫的時候應(yīng)該也有所忌諱所以沒怎么寫床戲,畢竟有點自傳體的意味在里面吧我猜想
  •   是!有些句子一遍沒通看第二遍甚至第三遍。我是詞匯量的問題,沒辦法,但是以前看別的小說有些是連蒙帶猜,速度比較快。這篇不一樣。想認真讀一下,本來到一半的時候想要不后半段就查個別單詞吧。想想還是決定堅持下來。
    哎。我知道當(dāng)年那是的風(fēng)氣?,F(xiàn)在就會好多了。但是畢竟不是BL小說,也不能寫的怎么樣的。
    還有順,我覺得那個時候 的同志好聰明,知道插菊花 - -
  •   @ls
    啊啊啊你最后一句話好掉節(jié)操哈哈
    古希臘應(yīng)該就知道了吧(正色
  •   摳鼻。我到了大學(xué)才知道是怎么搞。
    真的,太單純了我那時!!!
    我一直腳得他們互擼就差不多了。
    哎,我是不是有沒下限了?!
  •   @ls
    好沒下限啊哈哈,你真太可愛了
    我是聽我媽說的(啊咧咧……
  •   你媽媽竟然給你講這個!!!
    你媽媽知道同志是互Cha?!
  •   因為我問過她一次為什么他們會比較容易傳染AIDS所以我媽就很學(xué)術(shù)的跟我講了,她原來是搞生物的應(yīng)該知道這些吧
  •   不戴Tao也有關(guān)系吧。。摳鼻。傳染艾滋的話。
    還是腳的擼擼就夠了。一定得找Dong。是不是動物的天性?
    你要不也問問乃娘看。
  •   是啊 看小說僅有的幾頁 就顯示出莫瑞斯 是個粗魯?shù)娜?。?/li>
  •   你好!我最近在翻譯福斯特的terminal note,里面出現(xiàn)了Terrier一詞,不確定是什么意思。想問一下小說中有沒有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謝啦~
  •   我有點愛莫能助啊,我看的是中文版,不是英文版。。
  •   好的 還是謝謝你O(∩_∩)O~
  •   'Did you have a "little talk" with mummy?'
    'Yes.'
    看到這段【All the world's against us. We've got to pull ourselves together and make plans, while we can." 】的時候突然就想起了BR里的一個段落,是Sebastian和Charles的對話:
    'Have you gone over to her side?'
    The day before I would have said:'There aren't two sides';that day I said,'No, I'm with you,"Sebastian contra mundum." '
    And that was all the conversation we had on the subject, then or ever.
    Charles說了 contra mundum ,但結(jié)果還是沒能陪Sebastian走到最后……sigh
  •   我買了這本書,??戳穗娪懊催€沒看書呢,
    最近在讀瑞奇馬丁的自傳。
    感覺還不錯。
  •   你這題目,太學(xué)術(shù)了= =
  •   嚶嚶我們班正好有人做presentazione做過這幅畫嘛。@洞照
  •   hiahiahia 用這里挺合適~~
  •   請問你讀過原著還是有更好的譯本???
  •   讀過原著……然后我說了我真沒通讀這本譯本所以有可能失偏頗了,但是有條件還是下個原著來看吧><
  •    私以為兩條路應(yīng)該是對應(yīng)16章Clive針對米開朗基羅的畫作所說的“There seem two roads for arriving at Beauty -- one is in common, and all the world has reached Michelangelo by it, but the other is private to me and a few more. We come to him by both roads.” 個人理解指的是多數(shù)人對于畫中的男子,是純粹欣賞美的“道路”,而米開朗基羅(一直有觀點認為他是同性戀)則要有更深入的感情,也就是Clive說的只屬于他和少數(shù)人的private path,即出于同性愛對肉體之美的愛慕。后文29章說"To anyone he would have seemed beautiful, and to Maurice who reached him by two paths he became the World's desire"即意指Maurice被男孩的肉體之美所吸引。
  •   非常感謝您的解答。同時也敬佩您讀書之認真,理解之到位。我再翻翻看看,對照您的解答。那么第二個問題P245是不是就是翻譯的問題了。
  •   您太客氣啦=) 第二個問題因為我手頭沒有中譯版,英文版的一時也沒有翻到這一句,記不起是在哪一段...
  •   沒有客氣,很少有這樣認真既看了他人書評,又負責(zé)回答的。你的回答說明了你的性格。而且這種性格是多么好的性格,所以值得贊揚,沒有客氣。中譯版等我去找那段....
  •   和你的觀點一樣,顯然作者到最后已經(jīng)很討厭克萊夫這個角色了,而能感覺到,他在阿列克身上投注了多少熱情和喜愛。
  •   為什么沒有人問,彎的怎么就直了呢?
    克萊夫是青春期就明確知道自己是彎的,怎么去了趟希臘就直了?不可能啊。
  •   希臘的神秘召喚……帶了點宿命論的意味。
    福斯特的確不待見克萊夫,倒是電影導(dǎo)演似乎更偏愛這個角色。
  •   非常喜歡這篇評論。從自我認同這個角度來分析這篇小說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評論角度。樓主對clive轉(zhuǎn)變的分析——政治和理想化,的確是一個新的分析角度。電影的改編很容易讓觀眾對clive的理解過于偏向,認為其是對社會現(xiàn)實的妥協(xié)和軟弱造成了他的轉(zhuǎn)變??蓚€人認為他的變化不單如此,包括其所受教育,以及樓主分析的個人認知方面的混淆都影響了他的個人性別認知,身份認知。感謝樓主分享。
  •   應(yīng)該是翻譯的問題。不過讀下來還是不錯,至少那時候很想看,加上又是剛看完電影。蕭乾的后記粗略看了一下,確實無語。
  •   譯者自己先下了一個主觀的評價和標(biāo)準,所以翻起來就與作者的原意別扭起來,比如,對于阿列克這個角色的定位,明顯與福斯特不同。
    莫里斯和克萊夫的愛情是柏拉圖的、精神的,與阿列克的則是現(xiàn)實的、肉欲的,幻想之愛總是承受不了現(xiàn)實之重,現(xiàn)實之愛卻未必承受得起世俗之重,福斯特去了那個幸福的在一起的結(jié)尾,只是以船屋作結(jié),算是高明了。
  •   可讀性很強的,把開頭堅持看完后面很順的。
    有機會我想去買臺灣譯本,也許會好些。
  •   在卓越上看到一個英文版的,不過好貴,要六十多~
  •   上個月讀了英文原著,又把新版的中譯看了,又看了兩遍電影,把刪減也過了一遍,感覺中譯還是不錯的。有時間你想看把書寄給你吧:)
  •   不能同意更多…你簡直寫出了我對整本書的看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