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來信

出版時間:1998-03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張棗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評論家一般將《鏡中》視為其代表作:“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險的事固然美麗/不如看她騎馬歸來/面頰溫暖/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學者崔衛(wèi)平作詩悼念張棗:“生命好孤獨啊/生命離開生命/連聲音也沒有”。

作者簡介

張 棗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生于湖南長沙
一九七八年考入湖南師范大學外語系
一九八三年考入四川外語學院攻讀英美文學碩士學位
一九八六年九月旅居德國
一九九六年八月在德國圖賓根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
同年始任教于圖賓根大學

書籍目錄

目 錄
鏡中
椅子坐進冬天
祖父
早晨的風暴
悠悠
獻給CR.的一片鑰匙
木蘭樹
天鵝
歷史與欲望(組詩)
羅蜜歐與朱麗葉
梁山伯與祝英臺
愛爾莎和隱名騎士
麗達與天鵝
吳剛的怨訴
色米拉懇求宙斯顯現
早春二月
那使人憂傷的是什么?
蘋果樹林
海底被囚的魔王
望遠鏡
骰子
合唱隊

燈芯絨幸福的舞蹈
入夜
夜半的面包
一個詩人的正午
孤獨的貓眼之歌
貓的終結
何人斯
桃花園

第六種辦法
以朋友的名義
深秋的故事
秋天的戲劇
麓山的回憶
十月之水
老師
惜別莫尼卡
楚王夢雨
在夜鶯婉轉的英格蘭
一個德國間諜的愛與死(組詩)
德國士兵雪曼斯基的死刑
祖國
祖國叢書
哀歌
地鐵豎琴
護身符
藍色日記
今年的云雀
空白練習曲(ETUDESDUNEANT)(組詩)
希爾多夫村的憂郁
預感
斷章
穿上最美麗的衣裳
南京
卡夫卡致菲麗絲(十四行組詩)
跟茨維塔伊娃的對話(十四行組詩)
紐約夜眺
春秋來信
廚師
同行
死亡的比喻
而立之年
死囚與道路
云(組詩)
瞧,弟弟,這些空瓶子
邊緣
祖母
譯詩集萃
馬克?斯特蘭德詩四首

不死
黑地圖
各就各位的讀法
西默思?希尼詩六首

新婚日
鐵道孩子
來自寫作的邊境
冬青
山楂燈籠
喬治?特拉科爾詩七首
夜歌
給小男孩埃利斯
格魯代克
控訴
卡斯帕?豪塞爾之歌
毀世篇
地獄
勒內?夏爾詩五首
淚水沉沉
朝向大地觀望
一陣石頭雨中有個吃人妖
第二次淪落
那是秋天,我們在一個明凈
有點兒不確定的早晨
史蒂文斯詩一首
我叔叔的單片眼鏡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春秋來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4條)

 
 

  •     讀他的詩歌,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大氣。
      
       很多詩歌,都是沉醉于個人的小世界,喃喃自語。而且混亂的意象和復雜的心跡,是不大可能被外人所知的。
      
       正如艾略特說的,過于沉溺于自我,如同“邪魔附身”,導致詩人在驕傲的孤絕狀態(tài)中扮演了上帝替身的角色,夸大了個人見解的真理價值,虛構出一個被相對性統(tǒng)治的道德宇宙,越來越與存在的現實脫節(jié),因而是一種異端。
      
       但是,他的詩歌是超越了心理掙扎,然后表現出一種大體的力氣。他還是一個翻譯家,后面附錄很多他翻譯的外國詩歌。但是我沒有細讀。也正因為如此,他的詩歌寫得就比較西方化。用詞遣句,意象選擇。
      
       我未了解他的生平,后來看,這位詩人已經離我們遠去。在一個月前,讀了他的詩歌。給我一種很驚喜的感覺。
      
       我讀過楊煉的詩歌,他的詩歌是磅礴。但是也稍有點不精練,可是讀張的詩歌,這種感覺就不明顯。
      
       相比較他的組詩,我更喜歡單首的。我不喜歡一種無力的混亂,在焦灼下的詩歌,難以喘息。在平穩(wěn)的境況里,我才能有點知悟。
      
       摘兩首我喜歡的詩歌,不是復制的。
      
      
      那使人憂傷的是什么?
      
      那使人憂傷的是什么?
      是因為無端失落了一本書?
      你記得——
       曾經為那些新頁的氣味激動不已
       它曾帶著許多聲音的和眼睛進入你
       它有被忽略的角落
       而你曾經在那兒躲藏
       讓別人的呼吸匆匆掠過
       你不冷,臘月也有陽光
      
       現在連那些插圖也不見了
       你想象上面的葡萄藤和少女
       你想起孤獨的英雄在流血
      
       你花一整天時間尋找它
       你讓架上的書重新排列組合
       你感到世界很大
       你懷疑它是否存在過
       那令人憂傷的是什么?
      
      這首詩歌,最感動我的地方,在于真誠。意象的自然和樸素。就好像里爾克的那詩歌 《嚴重的時刻》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哭,
       無緣無故在世上哭,
       在哭我。
      
       此刻有誰夜間在某處笑,
       無緣無故在夜間笑,
       在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走,.
       無緣無故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某處死,
       無緣無故在世上死。
       望著我。
      
      有一種莫名的張力,在簡單的詩歌下。當然后者比前者更有韻味。
      
      還有一首詩歌是《惜別莫尼卡》我不知道此詩的背景是什么,可是給我一種特別的美感。我節(jié)選了一部分。
      
      莫尼卡,我有一道不解的迷
      是不是每個人都牽著
      一個一模一樣的人,好比你和我
      住在燕子往來的世界里
      你看春天的窗扉的宮殿
      都會通向它們的另一面
      還有里面的每件小東西
      也正正反反地毗連
      莫尼卡,讓我們還打一個比喻
      好比今天不安的你
      定會有另一個,也用嘴唇吻著
      只是不來告別而已
      
      節(jié)選部分
      
      
      
  •      那天張棗去世,我聽著這個陌生的名字,充滿好奇,人們說他是一個詩人,是一個不世出的奇才,后來,有幸得見他的詩集《春秋來信》,萬千情緒涌上心頭,一直都想為此而寫點什么。
      
       那個詩集里,最讓我心動的,是歷史與欲望(組詩)中的第二首《梁山伯與祝英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們每天/讀書猜迷,形影不離親同手足/他沒料到她的里面美如花燭/也沒想過撫摸那太細膩的臉/那對蝴蝶早存在了,并看他們/衣裳清潔,過一座小橋去郊游/她喏在后面逗他,揮了揮衣袖/她感到他象圖畫,鑲在來世中/她想告訴他一個寂寞的比喻/卻感到自己被某種輕盈替換/陌生的呢喃應合著千思萬緒/這是蝴蝶騰空了自己的存在/以便容納他倆最芬芳的夜晚/他們深入彼此,震悚花的血脈
      
       這首詩給我的震撼,如同我初次讀顧城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但是顧城的震撼是因為那種純粹和潔凈,而張棗卻像一個漩渦,有海納百川的力量,描摹盡了情感瞬間的美。
      
       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雜志,今天或許只有這本雜志,還在固執(zhí)的書寫著詩,在2010.2月刊紀念張棗特輯里,張棗的好朋友柏樺寫文章懷念他,兩人在八十年代的山城重慶,相見恨晚,把酒共今宵,恨未話平生。在那個不眠之夜里,兩人不眠不休的談論著詩歌,談論著各自人生的詩意,“在半夜,我打開了窗戶。校園孤寂的芬芳、昆蟲的低語、深夜大自然停勻的呼吸,隨著春天的風吹進了煙霧繚繞的斗室,發(fā)白的藍花點窗簾被高高吹起,發(fā)出孤獨而病態(tài)的聲音,就像夜半人語”屬于詩人的浪漫,需要屬于詩人的年代,八十年代的詩意,讓人流連,那時候張棗年紀輕輕就寫出了《鏡中》,在春秋來信里,《鏡中》的悠然神采,讓人心醉,:“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險的事固然美麗/不如看她騎馬歸來/面頰溫暖/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張棗和他同時代的詩人不同:那個時候,北島用昂藏七尺的利劍,向一切宣戰(zhàn),他寫道:“如果海洋注定要決堤/就讓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陸地注定要上升/就讓人類重新選擇生存的峰頂/新的轉機和閃閃星斗/正在綴滿沒有遮攔的天空”他和顧城也不同,顧城向往童話,純粹的讓人望而生畏,生畏之于又心生向往。張棗是古典的,他的詩恰似一江春水,無限匯流于古典的意境和手法。柏樺說他讓人想起了李后主,確實,李后主雋永的惆悵,融匯于詩里,讓那種柔媚迷離的氣質奔騰而來,張棗亦如是,他克服了現代語境下詩歌很多表達障礙,斗轉星移的奔向古典,這確是最為先鋒的手法。
      
       韓寒曾經說,現代詩可以取締,歌詞就可以代替,我的一個好朋友也曾經說,古詩無非就是歌詞。當年或許覺得很有道理,現在完全必以為然,我覺得詩歌是一種必需,是一個人靈魂存在的印記。社會浮躁,偶像之流大底要語出驚人才罷,或站在某種道德高地,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然而我羨慕真正的詩人,他們不吵不鬧,用詩歌說話,唯有寫詩的人才能體味到其中的真諦,王國維曾經于《人間詞話》中寫道:“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詩歌本就是一種表達的機制,人們理解與否并不重要,若能體味那種情緒和美感,則又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情懷了,輕視詩歌的人,必然無知(在詩歌上)。
      
       張棗后來去了德國,孤獨寂寞,又想回國,北島說,那會讓你放棄詩歌,但是張棗沒有辦法,他選擇了回到喧囂之中,直到最后英年早逝,很想知道,寫出《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凄迷莞爾的詩歌的人,人到中年是一個什么樣子,深夜無人還能記起巴山夜雨漲秋池時的少年話否?還能記起落滿南山的梅花否?
      
       八十年代的大詩人,大底走向了情感的極致,連海子這樣的八十年代的尾巴,也是如此,詩人并非精神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詩的年代一去不反,讓詩人們失去了凡世的家園。
      
       王維《少年游》:“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币鈿怙L發(fā)的少年,參天北斗坐地而畫的夜晚,真讓人神往,我想起了大學時代去華山的那個子夜,東峰之上,感覺漫天星斗唾手可得,那個時候,詩意確確實實的存在著。
      
       這個年代,你要想和別人討論討論詩歌,人們簡直要把你當成精神病人,所以也不要怪詩人已死,黃天當立。只因為我們都覺得,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     請原諒我的學識鄙陋,胡亂涂鴉一首詩歌來紀念你。只因被你詩中傳遞的知音觀念深深震悚,寥寥片言,就能在我內心形成一場風暴。
      這個年代,世風日下,愛纏繞圍巾卻不愛詩歌者多如牛毛。我希望和你一樣,通過詩歌去找尋深邃的夢,去熬過人生中一個又一個“危機”。
      
      悼張棗
      
      楚地生漢風
      歷史這張鼓皮浮動
      如水波傳遞一種冷
      你,正游向一個時辰
      鴻雁從葦葉叢中驚起
      易河的水凜冽又寒冷
      飲一觚熱酒
      邀請那個對飲的人
      擂響這面鑼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
      你讓那位面覲皇帝的少女
      坐到鏡中
      用梅花兌換另一個人
      后悔的事
      夢境開滿白花
      士大夫衣冠整齊而素潔
      他們升騰 眷戀你的背影
      雨水降落 樹、空氣
      急遽收縮成遠方
      嘶嘶瀝瀝的聲音
      那雙捫脈的手正在消逝
      
      斯人已歿
      那張椅子猶在
      清脆的響指聲在宇宙迸裂
      你緩緩吐盡最后一圈煙云
      開始撬起那副棺木
      和躺在圖賓根黑森林下的
      瘋子 一齊抓住
      抓住那件搖搖欲墜的東西
      
      2011.3.21晚
      
      
      ----------------------------------------------------------------
      附:《春秋來信》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很久,一直想說點什么,最后想想還是發(fā)首先前涂鴉的悼詩來懷念這位優(yōu)秀的漢語詩人。至于這本詩集最大的意義還是讓一些詩歌愛好者參與到“這項美麗而又危險的事業(yè)”中來。畢竟文學的互文性讓每個人都有書寫歷史和新篇章的機會。
  •      《鏡中》是早在張棗23歲時,就被柏樺預言會傳遍大江南北的一首詩。雖然當時張棗并不這么認為,而如今一看,最為人們熟知的他的詩歌,果然是《鏡中》,人們最熟悉的他的詩句,就是“只要一想起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鏡中》似一首婉轉的哀歌,透出悠悠的古典情思。它勾勒出的,是一副雋永而意味深長的畫面,充斥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
       “只要想起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此一句詩歌的開端。詩人沒有給這一瞬間的“想起”賦予任何主語,然而“后悔”這個充滿心酸無奈的詞,卻正能引發(fā)初讀者心弦的共鳴。沒有主語的句子,讓讀者將自己置換于詩中。每位讀者的經驗不同,但其中蘊含的是同一種情愫,即面對“后悔”二字獨自品嘗的澀味。這種感觸的產生為整首詩的閱讀奠定了情感基調:蕭瑟、黯淡、惆悵。在這一憶起的瞬間,剛巧“梅花便落了下來”。梅花的零落,似正迎合了“后悔”涌出腦海時,心中一沉的剎那。在此刻,梅花不再是傳統(tǒng)堅毅的象征,而是情緒的物化。
       從第三行起,詩歌的主語出現了——“她”。“后悔的事”具體指什么,詩人沒有明確道出,只是寫到“比如看她游泳到河東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游泳和登上梯子,是兩個毫無關聯(lián)的動作。兩個仿似意外摘來的動作,指代著背后無數可供猜想的故事。這些故事的模樣朦朧不清,它們的共同點只有:危險?!拔kU”,充滿誘惑力的詞語。在“她”看來,它們是“美麗”的,卻也是她“后悔”的源泉。如果給“她”另一種選擇,還不如“騎馬歸來/面頰溫暖/羞慚。低下頭,回答著皇帝”。這幾行詩所描述的,是詩人為“她”設置的淡雅、平靜的往事片段。讀到這一部分,可以想見這位“她”,或是某位款款行走深殿的女子,“她”記憶中最深沉的后悔被凝結成兩個小小的“比如”,“比如”之后,是無限延展的關于“危險”故事的想象。它們或許刺激、悲壯、美妙、邪惡,卻讓人為之后悔,還“不如”一次平凡的騎馬歸來。詩句的背后,仿佛可以聽到“她”在世事流離之后,一聲輕嘆。
       “一面鏡子永遠等候著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兩行勾勒出詩中表達的真實場景?!八弊阽R子前面,看見鏡子里的人。鏡子永恒不變地在同一個地方,映照出永恒不變的“她”的座位?!八笨匆婄R中的人,和曾經經歷過危險且令人后悔的往事的人,是同一個?,F實中的“她”一成不變地坐著,思維卻在沉沉浮浮。移開面對鏡子的目光,望向窗外,簌簌的梅花落滿了南山。這一番場景,是心事凋零的預示。是描寫“她”的回憶與“她”的靜坐完美的虛實結合?!爸灰幌肫鹨簧凶詈蠡诘氖?梅花便落滿了南山”,思緒飛出腦海,附身梅花,無風劃過,卻一時之間零落了滿山所有的梅花。這是詩人的想象,卻是至美至哀的幻象。
      
       韻致斐然。濃濃的古典意味,被張棗用現代的語言描述出來,定格住一副孤寂絕美的圖畫。他傳達出的面對鏡子無法逃遁的悔意,讓詩中的南山再無悠然,再無散淡,唯有哀婉的情思,和詩意的余韻。
  •     愿這本詩集對于逝者的詩魂是個安慰,對于讀者,是無數多的安慰。編發(fā)完《張棗的詩》,中央民族大學的一個學期又結束了。張棗帶的最后一屆學生也正在畢業(yè)四散,尋找新的生活秩序。不久就是端午節(jié),我在杭州,悶熱中突然想起這是詩人屈原的祭日,也就自然想到了剛走不久的楚人張棗。如果他還在,搞不準又在哪個熱鬧的地方悠然美食,婉轉啜飲吧。頂著生死兩隔的寂然,我給相交多年的老師、張棗在民大的好友敬文東發(fā)短信,說又一個學年結束了,許多人走了,再次只剩下我們。他回信說:“回來,我們喝酒吧?!蔽彝蝗幌肫饛垪椀囊痪湓姡骸皦m埃不會消逝?!保◤垪棥兑皇籽┑耐旄琛罚┦堑?,我們一直都愿意相信,盡管一切都會四散,但靈魂的氣息正如塵埃,不會消逝。
  •     文 顏煉軍 全文見 http://www.eeo.com.cn/observer/shijiao/2010/04/27/168593_1.shtml
      張棗是個追求知音寫作的詩人,他曾在一篇文章里這樣寫道:“寫一首高山詩,寫一首流水詩。”這注定了他熱鬧和歡樂背后孤獨的部分。按張棗的話說,這是一個連失眠都是枯燥的時代,因為沒有令人心跳的愿景(張棗《枯坐》)。就在這樣一個時代,張棗得了絕癥,丟棄自己那爬滿癌細胞的“孔雀肺”,騎手般駕著心愛的鶴(張棗喜歡的詩歌意象)西去了。他的詩歌在讀者心中最不疼痛的南山上,落滿“梅花”。這種與商業(yè)、利潤、政治無關的詩名,今天已日漸稀少了。
      
      遙想張棗當年,《鏡中》剛剛被22歲的他寫出,詩人柏樺對尚不自信的青年張棗說,此詩將讓你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果不其然,張棗更多的杰作都沒有流傳如此之廣。正如記住了落滿南山的梅花,許多人也不斷地記起風流倜儻的翩翩美少年張棗:
      
      空想的花花公子在詩行中留下
      
      玄妙的水龍頭噴出的大事記
      
      ——史蒂文斯《叔叔的單片眼鏡》(張棗譯)
      
      這描繪的,就是少年成名的詩人張棗吧。80年代的絕代風華,已成為一代人精神源泉,今天,這一代人還在模仿從前的自身,追憶逝水年華。
  •     各位,人民文學出版社7月初就出版《張棗的詩》了。他作品不多,這就是他的詩全集了。有張棗生前的好友和學生一起編集的。列在人文社藍星系列之中。這里有60多首春秋來信以外的作品。尤其是張棗晚年的作品。
  •     在他剛走的時候 沒有寫出一篇悼念文章
      
      當我真正意義開始讀詩的時候 當我跟別人說 我寫什么都可以 但是很難寫詩的時候 會突然想起 他像孩童一樣笑著的那張臉
      
      昨天在翻看一期《CUN人物》大專題是紀念張棗
      
      冷霜老師 敬文東老師 顏煉軍師兄 逸飏師姐 弋戈 海鵬 小燕
      所有人在陳述關于這個人的所有記憶
      他對我們來說 不光是個詩人
      會有多少人慶幸三年前他來到民大是我們的幸運
      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在他走之后只能說出一句話
      “我還準備去選他的課“
      
      那一刻 也許 我們并不會想起他是巴蜀五君子 我們不會在意 到底多少有名的詩人為他做出了多高的評價
      我們只是沉默的 開始認真去讀他的詩 去復印這本已經絕版的詩集
      民聲時報也好 cun人物也好 所有的關于他的專題 都留了下來
      總覺得希望有一天拿給誰看 跟他或她說
      你看 這才是那個真實的張棗
      
      柏樺說 他是中國最深奧的詩人
      
      他給學生的最后一封email 我記得最清楚的一句話是
      ”研習藝文 有如研習人生“
      
      若你在天堂 也可繼續(xù)寫詩
      
  •     張棗說:幸福是很偶然的事.
      所以,后悔便成了人的常態(tài);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
      
      想起去年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美國詩人艾略特·溫伯格指出:中國新詩缺乏對古典詩歌的發(fā)掘.北島更是直言現代漢語詩歌的轉型便是繞開西方,盡管這可能需要一百年.
      張棗的詩,則是某種程度上反駁這些批判的注腳.這自然得益于他享譽于世的新古典詩歌(這也使他成了溝通傳統(tǒng)與現代的重要聲音).所以刻薄如顧彬也不禁贊賞道:
      "張棗的詩學實踐暗含著對在中國影響極大的現代主義的擯棄和對朦朧詩的遠離.它是對漢語之詩的回歸."
      
      張棗的新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沖動與來源,大概是以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為代表意象派和濫觴于「詩經」的中國古典詩詞.這種特點在「鏡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想必亦是其詩集「春秋來信」的題中之意.
      鏡頭搖回八十年代初期,一個晚秋黃昏,張棗寫出了"轟動大江南北"的成名之作——「鏡中」與「何人斯」.「何人斯」改編自「詩經·何人斯」,而「鏡中」則直追古典詩歌的傳神意象,飽含著詩人對新詩的革新和對古典的眷戀.
      
      毫無疑問,「鏡中」絕對是一首象征之作.但如果僅僅作為某種古典情思的象征,那么詩人對古典詩歌與現代漢詩融合所作的努力,又該如何安放?
      「鏡中」可以看作是一曲哀歌,是后宮幽怨般的現代表達.洗練的詞語,遠遠近近地勾勒著畫面感,往鏡前一坐,便仿佛梅花紛落于身后,虛實之美達到極致.現代漢語詩歌的朗讀性往往被弱化,但張棗打破了桎梏,一張一合都是美好的韻律.
      
      有人評價「鏡中」在平易中流露出人性的羞怯,誠非虛語.梅花在這里絕非堅毅的象征,也許是冬天的代指,抑或是對美人遲暮的代指.也有人說,美人遲暮本身又是另一個象征,即古典詩歌在現代漢詩中的失落.深諳此言,這首「鏡中」某種意義上成了現代漢詩的悲歌.
      美人在后悔什么?詩人又在后悔什么?
      騎馬的姿態(tài)是美麗的,但皇帝期盼的是美人歸來.但當美人歸來之后,留給美人的是鏡子,是孤獨.皇帝不要她,孤芳自賞是唯一的消遣.古典詩歌在現代,也陷入了孤芳自賞的命運.現代漢詩遠遠不夠成熟.
      
      此去經年,對過去深深的悔恨,對現實的無奈,都讓鏡前的人兒無比愁怨.但是詩人真的無奈嗎?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艱,自然不是指陰險,而是詩人無數次伏案夜書后,為貫通傳統(tǒng)與現代所作的努力.
      鏡子的出現,為古典之美的重現提供了可能.在張棗的「鏡中」,那舒緩的詩句恰如明鏡,以現代漢語照亮了古典詩歌之美.可惜的是,古典之美無法真正歸來——她只能成為孤獨的意象,出現在鏡子的虛幻中.
      
      南山,早已不是陶淵明的悠然自得,而是古典詩歌梅花紛落的傷心之處.這首詩可說是梅花落地前最后的定格,張棗為我們凝結了瞬間,后人能否創(chuàng)造永恒?哪怕是北島所言——一百年.
      春秋韻致,銜信而去,北島對其評價是:
      "張棗無疑是中國當代詩歌的奇才.他對語言本身有一種近乎病態(tài)的敏感,寫了不少極端的試驗性之作,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無論如何,他對漢語現代詩歌有著特殊的貢獻.他以對西方文學與文化的深入把握,反觀并參悟博大精深的東方審美體系.他試圖在這兩者之間找到新的張力和熔點."
      
      詩人一去,現代漢詩與古典詩歌的維系,失去了最重要的聲音.
  •     致卞之琳兼悼張棗
      
      
      背影針尖般刺向了遠空
      一段去路即倒扣的深谷
      他的輪廓在岸上
       清瘦地跳水呢
      歸來的遠不是嶄新的少年
      唉,這舊信
       灰鴿般起落
      羽翼縫紉著陰天,
      明明是滿城的烏云!
      漢字的雨滴闃寂地
      投送出去
      發(fā)信的遠不是嶄新的少年
      
  •     2010年3月8日凌晨,詩人張棗在德國圖賓根大學醫(yī)院去世。初讀《鏡中》的震懾,旋即融進悼念的意緒里頭。死亡往往會將個體放大,導引出一場盛大的紀念,盡管這種紀念背后幾乎意味著愈加宏大的缺失。詩人之死,像一種張力的突然消失,某個固定的時空瞬間破裂。余下的世界,照例如常運轉。
      在每個人的世界開始運轉的時候,青春大抵都籠著詩的夢。錯落的長短句幾經涂改,任何兩字之間,都填塞了對異性和周遭世界的紛繁想象。而細密的韻腳構成的背景聲,則布設著個體的精神版圖里,最細碎的秘密。然而,寫作始終在做減法,詩心未必能烙成詩句。塵囂的攪擾和庸常的寡淡將詩心化作隨手一疊的紙片,生根在舊大衣的口袋里;加班之后的斛籌交錯,杯子一碰,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年歲更迭,我們越來越需要詩,詩人們卻在精神和肉體上相繼死去。之間的緣由北島說得最好:“寫詩寫久了,和語言的關系會相當緊張,就像琴弦越擰越緊,一斷,詩人就瘋了?!睂^的藝術而言,靈感的終結,也便是生命的終結,于是有頭顱枕上冰冷的鐵軌,有斧鉞加諸生命的哀嘆,有相信未來的處于微妙的精神狀態(tài)。一度我也以為這是杰出藝術難以規(guī)避的終點站,但像張棗這般的詩人,給了最明白的否定答案。
      有稱“四川五君子”,在報章上看到張棗和翟永明、歐陽江河的合影,笑里也寫著明媚的年代。想起2007年的夏天,采訪參加珠江詩歌節(jié)的翟永明,聊白夜,聊書吧夢,語調里凈是對生活的熱切。返觀她的詩,有沉郁而無悲鳴,有凄切而無永傷,語言的弦索系于筆尖流瀉的生命線里。
      張棗同樣在調適,在控制。他輾轉川湘,定居德國,始終在創(chuàng)作,卻始終謹慎。只有當與語言的緊張?zhí)幵诳煽氐姆秶鷥?,他才落筆。熟悉他的人說他是語言天才,通曉數門外語,我猜測這背后多少也蘊含著緩解緊張的考慮。對常人而言,語言無非交流工具,滔滔有時,沉默也未必蟄人。而對詩人來說,語言即是全部世界,生活的構成全然由詩行的言說所決定。他們的思考幾乎要凝練成最為精簡的語言,精簡背后卻包藏著人類精神所可能達到的最為復雜的結構。生活的線團催著語言的弦,越崩越緊,如若失去控制,便難免崩潰。海子如此,顧城也是如此。為詩而死固然是迥絕的,能控制語言的緊張,為詩而生,也同樣不易。用一個不當的比附,死固然需要決心,好好活著也同樣需要勇氣。
       我沒有能力用關系、視角甚至現代主義這般概念來讀解詩歌,但反復讀《鏡中》,依然能辨到些微的感動,這種感動既屬于審美,也伴隨融融的生理知覺催生的溫暖?!白屗界R中常坐的地方/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醞釀的情和境,足以橫貫古今,遍及中西。張棗自己說,“寫,為了那繚繞于人的種種告別?!泵鎸M怄萑坏墓陋?,他依舊試著控制語言的緊張,作為代價,他“煙抽得兇,喜歡喝啤酒,每天晚上都喝得半醉?!绷蟻矸伟┮矐c此有關。
       含蓄的控制成了一種內耗,其折損或許并不亞于終結生命。張棗在48歲的年紀就告別塵世,有時候我也愿意假想,“危險的事固然美麗,不如看她騎馬歸來”,但投身詩歌,注定是在語言的弦上搏精神的生死,沒有退路可言。
       語言先于我們而存在,詩歌先于我們而存在。讀幾行張棗的詩,除了紀念,也遠勝于在此通篇浮泛的抒情。張棗和他的詩,沒有嚎叫,沒有地獄,沒有力啟時代的呼告,他的死也不曾為這大地增加或減少什么,不曾影響“龐大機器的正常運轉”。但讀杰出的詩,會映射出每個讀者特有的心靈密碼。在多數情況下,并不是我們主宰著詩歌,而是它的語言進入我們,并通過我們,傳達永世的理智與感動。
      
  •      2010年3月8日凌晨4時39分,德國圖賓根大學醫(yī)院,詩人張棗因肺癌去世,享年48歲。
      
       在一些詩選里看過他的詩,因為讀的少,沒什么感覺??偰芸吹剿拿?,在詩人的評論里,在文人的訪談里。在他去世的消息旁邊,《新京報》以橫排的形式附了一首他的代表作《鏡中》。果然震撼,于無聲處聽驚雷。
      
       人總是會死的,無論寫詩的人,還是不寫詩的人。張棗英年早逝,很多人都很惋惜。其實,他是幸運和幸福的。他選擇了自己的生活,寫詩,并寫出了好詩。我們這些終究要死的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明天就死,也沒什么遺憾;委曲求全窩窩囊囊,活一千年,又有什么意思,自己都嫌膩歪。
      
       我們要做自己,過自己的生活。那樣,即使死去,也不會因為虛度光陰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恥。想起《鏡中》的前兩句: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下來 。是啊,不要讓自己后悔,不要在不停的悔恨中度過時光。否則梅花就會落個不停,直至把你的生活埋葬。
      
      
  •     幻想千百遍之后,雪和陽光一起降落
      而這個時候敲門而去的背影
      屬于那個如素紙一樣的男人
      一個在鏡中訴說梅花和憂傷愛情的男人
      
      
      反常的候象在今夜便理所當然
      那個屬于黎明之中的男人
      曾經吟詠優(yōu)雅而神秘的男人
      在這一夜如此從容的遠去
      聲音如流水般潺潺消失
      
      石頭一樣寂冷的春天
      轡繩僵冷的馬群也在江南遠去
      白花開放,荷花仍殘,到達不了天堂
      此時停止的時間如一卷痛苦的書
      歷歷在目的是那些不可恢復的優(yōu)雅和芬芳
      
      春天該和誰打馬而歸
      沉默如同流淌的酒
      微斯人,方能在沉默中
      忘記那顆微寒的心 那些卑微的魂靈
      
      
      
      2010-3-10從螞蟻處知著名詩人張棗死訊,心緒糾結時即興
      
  •     今天他走了
      也許還有很多人無關緊要
      梅花開了又落了
      不僅在那南山
      
      我家的松木梯子早已經被白蟻蛀爛
      顫顫巍巍的只有一個影子---
      孤單佇立
      美人微笑 只存在記憶中
      
      白馬死在灘頭
      窗子被蛛網封存
      別當她還坐在原來的位子上
      因為鏡中---早屬于那個天空的他
      
      不知道是不是還在等待
      等待
      我不愿游泳到對岸
      只想沉向深淵
      
      紀念張棗先生今日逝世。。
  •   何人斯
  •   我也喜歡~o(∩_∩)o
  •   我看見你的評論了~
    張棗這首詩當時巨驚艷
  •   作為張棗老師的不及格學生很驚訝于他的天才、勤奮及道聽途說的幽默與瘋狂,我過不了他那樣的生活,也不會選擇他那種高妙的快樂與痛苦,那不適合我,但我對這種生活卻充滿崇敬之感。在紀念張老師的追悼會上,我曾對師兄說,我不喜歡這種追悼會,生之時人為何不多聚聚,多關心,奈何人走之后都跑出來發(fā)感慨,寫紀念之文,也包括編詩集之類的事。師兄說那不過是一種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當時我覺得人走了,就讓他安靜一些吧?,F在師兄編輯了《張棗的詩》,當時的看法并未全變,但也希望能夠看到這些詩,因為那是張老師的高妙生活的凝煉,是他對著虛空塑出的美麗,那是一種幸福的表達,這些詩呈現的是一種貴族式的高妙生活之歌。這些詩我尚未看到,但我相信這些詩一定能給人以感動,啟示生者以感悟美的方式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去生活……
  •   有一次,我在MSN上看到張老師的簽名(想不起來是用德語還是拉丁語寫的),我就問他是什么意思,他說:是一句詩,翻譯過來大概是——不被關注的生活是好生活!是呢,誰能看見,那個花花公子名士派頭下,嚴肅、挑剔、認真的他?誰能辯識,那個被人環(huán)繞,內心卻孤傲無比的他?誰又能發(fā)現,那個熱戀于討論人們對《鏡中》癡迷,稍不確定和不自信的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他,或許,都不重要呢?他更喜歡自己的詩歌本身被關注,至于他的生活,被傳得越撲朔迷離越好。呵呵,他總是樂于聽說這些關于他的傳說,然后笑而不答。一個生活的智者,早已把他的生活服帖的疊放好,至于那些褶皺,有或無?或真或假?更像是個傳說。張棗,留些詩歌片語,讓人去猜。
  •   嗯,原來這兒也有一篇~
  •   紀念張老師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讀他的詩
  •   我一生之中做過那么多后悔的事,梅花早已落滿了我的南山。
  •   這篇解讀真是這首詩的知音!
  •   昨夜我被靈魂附體,卻依然讀不懂
  •   謹防黑心快遞,收不到信。
  •   抑或世博奧運,當心禁運。
  •   顧彬祭張棗:最后的歌吟已遠逝
    http://cul.china.com.cn/renwu/2010-11/06/content_3818321.htm
  •   灰鴿般起落,想起多多的“鴿群像鐵屑散落”
  •   “危險的事固然美麗,不如看她騎馬歸來”
    傳達永世的理智與感動。。。
  •   默哀
  •   我想現在的南山 一定有梅花在落吧
  •   怎么,今天走了?
  •   嗯 今天他走了。。
  •   挺優(yōu)秀的詩人.開始懷念吧.
  •   震驚
    +1
    哀悼
  •   哀悼。梅花落了。
  •   我今天剛開始看《春秋來信》,寫書的人卻去了……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來?!?br /> 我的眼淚要落了……
  •   震驚+1
    哀悼+1
  •   不知道會不會出版 張棗詩全集 。。真是個低調的詩人啊
  •   哀悼。
  •   我不愿游泳到對岸
      只想沉向深淵
    挺震的,這句
  •   就在去年,還在和陳東東商議邀約幾個詩人一起策劃些作品,張棗是我早就心儀的作者和譯者。
    如今已成惘然。
    兄長慢走。
  •   三月杜鵑花開時節(jié)的絕唱。
    無言。
  •     我不愿游泳到對岸
      只想沉向深淵
    漢語,漢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