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中國林業(yè) 作者:王秀茹 頁數:433
內容概要
《水土保持工程學(第2版)》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國內外發(fā)展水平、現狀與趨勢,其主要內容包括坡面集水保水工程、梯田、山坡固定工程、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拱壩、淤地壩、小型水庫、護岸與治灘造田工程以及山地灌溉工程等?! ”窘滩闹饕鳛樗帘3峙c荒漠化防治專業(yè)教材,也可作為高等農林院校環(huán)境生態(tài)類相關專業(yè)的參考教材,還可供生產、科研和管理部門的有關人員作為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序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緒論1.1 水土流失與水土保持1.1.1 水土流失狀況及其危害1.1.2 水土保持的成就與作用1.1.3 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則1.2 水土保持工程學研究對象和內容1.2.1 研究對象1.2.2 水土保持工程的內容1.3 水土保持工程發(fā)展簡史1.3.1 國內水土保持工程簡史1.3.2 國外水土保持工程簡史1.4 水土保持工程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第2章 梯田2.1 梯田發(fā)展歷史概況2.2 梯田的分類2.3 梯田的規(guī)劃與設計2.3.1 梯田的規(guī)劃2.3.2 梯田的設計2.3.3 梯田規(guī)劃設計案例2.3.4 土方量計算第3章 山坡固定工程3.1 斜坡固定工程3.1.1 擋墻3.1.2 抗滑樁3.1.3 削坡和反壓填土3.1.4 排水工程3.1.5 護坡工程3.1.6 滑動帶加固工程3.1.7 植物固坡工程3.1.8 落石防護工程3.2 溝頭防護工程3.2.1 蓄水式溝頭防護工程3.2.2 泄水式溝頭防護工程3.2.3 應用實例第4章 坡面集水蓄水工程4.1 概述4.1.1 水資源分布概況4.1.2 集水技術和徑流農業(yè)4.2 水 窖4.2.1 水窖的定義與功能4.2.2 水窖的類型4.2.3 水窖的規(guī)劃與設計4.2.4 水窖的養(yǎng)護4.2.5 水窖的配套設施4.3 蓄水池4.3.1 蓄水池的定義與功能4.3.2 蓄水池的類型4.3.3 蓄水池位置的選擇4.3.4 蓄水池的規(guī)劃4.3.5 蓄水池的布置形式4.3.6 蓄水池容積計算4.3.7 蓄水池的養(yǎng)護4.4 山邊溝渠工程4.4.1 溝渠工程的定義與功能4.4.2 溝渠工程的類型4.4.3 溝渠工程規(guī)劃與設計4.5 魚鱗坑、水平溝和水平階4.5.1 魚鱗坑4.5.2 水平溝4.5.3 水平階第5章 攔砂工程5.1 谷坊5.1.1 谷坊的作用5.1.2 谷坊的種類5.1.3 谷坊位置的選擇5.1.4 谷坊設計5.1.5 谷坊構造5.1.6 谷坊施工5.2 攔砂壩5.2.1 攔砂壩的作用與壩址選擇5.2.2 壩型選擇5.2.3 壩高與攔砂量的確定5.2.4 攔砂壩的斷面設計5.3 拱 壩5.3.1 拱壩的特點及類型5.3.2 拱壩壩址選擇5.3.3 拱壩的平面布置5.3.4 拱壩的計算5.3.5 壩頭基巖的滑動穩(wěn)定分析和重力墩的設計5.3.6 拱壩的構造和地基處理第6章 淤地壩6.1 淤地壩的組成、分類與作用6.1.1 淤地壩的組成及其特性6.1.2 淤地壩樞紐工程6.1.3 淤地壩的分類和分級標準6.1.4 淤地壩的作用6.2 淤地壩工程規(guī)劃6.2.1 壩系規(guī)劃原則與布局6.2.2 壩址選擇6.2.3 設計資料收集與特征曲線繪制6.2.4 淤地壩水文計算6.3 淤地壩調洪演算6.3.1 淤地壩壩高的確定6.3.2 淤地壩調洪演算6.4 土壩設計6.4.1 土壩樞紐布置及壩型選擇6.4.2 土壩斷面尺寸的擬定6.4.3 土壩的滲透計算6.4.4 土壩的穩(wěn)定計算6.5 溢洪道設計6.5.1 溢洪道位置的選擇6.5.2 溢洪道的形式6.5.3 溢洪道斷面尺寸的確定6.6 放水建筑物設計6.6.1 放水建筑物的作用及位置選擇6.6.2 放水建筑物水力計算6.6.3 放水建筑物工程結構設計第7章 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7.1 山洪及泥石流的特性一7.1.1 山洪及泥石流的概念7.1.2 山洪及泥石流形成的水文因素7.1.3 山洪及泥石流形成的地質與地貌因素7.1.4 泥石流災害防治對策7.2 荒溪分類7.2.1 荒溪分類7.2.2 山洪及泥石流調查與危險區(qū)制圖7.3 泥石流主要設計參數的確定7.3.1 泥石流設計容重7.3.2 泥石流設計流速7.3.3 泥石流設計流量7.3.4 泥石流沖擊力7.3.5 泥石流的沖起高度及彎道超高7.4 山洪及泥石流排導工程7.4.1 排導溝的平面布置7.4.2 排導溝的類型7.4.3 排導溝的防淤措施和斷面設計7.5 沉沙場設計7.5.1 沉沙場規(guī)劃布置7.5.2 沉沙容量的確定7.5.3 沉沙場的結構設計7.6 格柵壩7.6.1 格柵壩的特點及類型7.6.2 格柵壩設計第8章 護岸與治河工程8.1 河道橫向侵蝕的機理8.1.1 橫向侵蝕和彎道水流的特性8.1.2 河道演變的機理8.1.3 橫向侵蝕的防治8.2 護岸工程8.2.1 護岸工程的目的及種類8.2.2 護岸工程的設計與施工8.3 整治建筑物8.3.1 丁壩8.3.2 順壩8.4 治灘造田工程8.4.1 治灘造田的類型8.4.2 整治線的規(guī)劃8.4.3 新河槽斷面設計8.4.4 整治建筑物設計8.4.5 河灘造田的方法8.5 河流生態(tài)修復及整治8.5.1 退化河岸帶的恢復與重建理論8.5.2 河流生態(tài)修復的含義、目標及要求8.5.3 河流生態(tài)修復的方法和技術第9章 小型水庫9.1 概述9.1.1 庫址選擇9.1.2 地質調查9.1.3 地形測量9.1.4 水庫的設計標準9.1.5 水庫的類型和特點9.2 水庫的特征曲線和特征水位9.2.1 水庫的特征曲線9.2.2 水庫的特征水位9.3 設計低水位和墊底庫容的確定9.3.1 設計低水位應保證水庫自流灌溉9.3.2 設計低庫容應滿足泥沙淤積的要求9.4 設計蓄水位和庫容調節(jié)計算9.4.1 年調節(jié)計算9.4.2 多年調節(jié)計算9.4.3 庫容的調節(jié)性能9.4.4 水庫調洪計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9.4.5 溢洪道寬度和壩頂高程的確定9.5 水庫防洪規(guī)劃9.5.1 水庫防洪規(guī)劃的目的和任務9.5.2 設計洪水和設計標準9.5.3 設計洪水的計算9.6 水庫管理9.6.1 供水管理計劃9.6.2 管理調度圖的編制9.6.3 水庫興利調度圖的編制9.6.4 水庫調度圖的應用9.6.5 水庫工程管理第10章 山地灌溉工程10.1 水源規(guī)劃10.1.1 灌溉水源10.1.2 灌溉取水方式10.2 小型泵站10.2.1 概述10.2.2 水泵10.3 提水引水工程規(guī)劃10.3.1 提水灌排區(qū)的劃分10.3.2 泵站站址選擇10.4 輸配水工程規(guī)劃10.4.1 渠道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10.4.2 管道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10.4.3 附屬建筑物設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