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中的法益沖突及其調(diào)整

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闞敬俠  頁數(shù):366  

前言

1994年以來,當7年的法學院學生生涯結束時,一個問題始終在筆者腦海中縈繞:為什么20世紀80年代社會對法律和法治充滿了浪漫主義的理想追求,到了90年代卻出現(xiàn)了屢見不鮮的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zhí)法不嚴的現(xiàn)象呢?筆者想到:法治既然是一個法律目的、法律運作手段和實際效果高度一致的狀態(tài),則法治的問題必須從這三者之間關系的具體表現(xiàn)和原因方面進行探索。這需要引入社會學法學方法,特別是要考慮新聞傳播活動對法學的影響。而現(xiàn)代社會的新聞傳播活動同時也越來越深刻地受到法學的影響。因此,對新聞傳播活動與法律活動的相互關系的交互研究,法益概念可以為之提供合適的思考方法。一、問題的提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新聞傳播事業(yè)取得了輝煌成就,新聞傳播法制建設既呈現(xiàn)比較良好的發(fā)展勢頭,也存在不少難點。①2007年、2008年,我國施行《突發(fā)事件應對法》和《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國家機構的新聞發(fā)言人制度基本建立,有關保護個人數(shù)據(jù)隱私的法律也正在研究和草擬。

內(nèi)容概要

這本書的特點,一是思辨性,它沒有停留于對個別規(guī)則和案例的敘述或者歷史的回顧,而是從理論的高度作了思考。二是前瞻性,它不是描述和解釋現(xiàn)行法制,而是從擬制法的角度對應當具有怎樣合理的新聞傳播規(guī)則提出見解。三是綜合性,它旁征博引。既系統(tǒng)回顧了國際上法益理論的發(fā)展脈絡,又大量比較了歐美和我國媒介法的實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法益理論概述 第一節(jié) 法益(legal interest)概念   一、法益概念的由來和演變   二、本書的法益定義   三、利益的定義 第二節(jié) 法益沖突(conflict of legal interests)的概念   一、利益沖突(conflict of interests)的概念演變   二、法益;中突的定義 第三節(jié) 法益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   一、法益理論的核心——法律的目的   二、法益理論的價值評判方法   三、我國當代法益理論   四、法益理論的哲學基礎 第四節(jié) 法益理論的價值第二章 新聞傳播法益理論概述 第一節(jié) 新聞傳播法的目的   一、依法保障新聞傳播活動的基本目的   二、依法保障新聞傳播活動的基本價值   三、依法保障新聞傳播活動的基本功能   四、依法保障新聞傳播活動的效果 第二節(jié) 新聞傳播法益的概念  一、新聞傳播法俸關系   二、新聞傳播法益的定義   三、新聞傳播法益的性質(zhì)   四、新聞傳播法益概念的意義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法益的類型   一、按照新聞傳播主體的結構一功能分類   二、按照新聞傳播活動主體的法律性質(zhì)分類   三、按照新聞傳播主體的主觀心態(tài)分類   四、按照新聞傳播主體需求的性質(zhì)分類   五、按照龐德的經(jīng)典利益分類方法進行分類   六、按照新聞傳播活動的過程分類第三章 新聞傳播法益沖突 第一節(jié) 新聞傳播法益沖突概述   一、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概念   二、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特點   三、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必然性 第二節(jié) 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基本類型     一、按照新聞傳播法益的社會活動屬性劃分   二、按照新聞傳播活動雙方博弈和基本利益類型劃分   三、按照法益主體類型劃分 第三節(jié) 我國當前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主要類型   一、公民言論、出版自由與公民人格權沖突   二、新聞媒體及其記者與企業(yè)、政府機關之間的法益沖突   三、公民言論自由、批評建議權利與國家管理權力的法益沖突   四、記者和新聞單位之間的新聞傳播法益沖突   五、隱性采訪中的法益沖突  第四章 調(diào)整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法律方法  第一節(jié) 調(diào)整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基本模式   一、德國模式:五種理論   二、美國模式:司法審查與價值衡量   三、英國模式:司法衡量與職業(yè)自律   四、我國模式:兼顧國家、社會和公民利益   五、小結:各國模式的共同基礎  第二節(jié) 調(diào)整我國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方法論體系   一、新聞傳播法律價值論   二、新聞傳播法律規(guī)范評價論   三、新聞傳播法學的社會學方法   四、新聞傳播法學的法律歷史方法 第三節(jié) 調(diào)整我國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司法方法   一、法律解釋方法   二、法益衡量方法第五章 調(diào)整我國新聞傳播法益沖突的主要途徑 第一節(jié) 立法途徑   一、新聞傳播立法的指導思想   二、堅持憲法視角保障公民立法參與權   三、實現(xiàn)新聞傳播法律規(guī)范的體系化 第二節(jié) 司法途徑   一、民事訴訟   二、刑事訴訟   三、行政訴訟 第三節(jié) 行政途徑   一、公共信息公開   二、保障公民通過新聞傳播活動參與行政決策   三、依法管理新聞傳播活動   第四節(jié) 民間調(diào)解   第五節(jié) 當事人自行和解結束語 在新聞傳播法律的目的、規(guī)范和效果之間尋求和諧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二、新聞媒體及其記者與企業(yè)、政府機關之間的法益沖突在傳統(tǒng)的名譽權沖突相對衰落的同時,另外一些新聞傳播法益沖突又多起來,如2003年以來比較突出的是企業(yè)、政府機關等單位和個人阻撓、暴力襲擊記者等現(xiàn)象。2003年1月8日,《信息時報》記者采訪廣州市195號公交車總站附近車禍現(xiàn)場時遭到幾名便裝男子和治安隊員圍毆受傷、價值10余萬元的相機鏡頭被擰斷。4月10日,北京朝陽區(qū)十八里店一家五金廠發(fā)生火災,《京華時報》記者前往采訪時遭多名治安聯(lián)防隊員圍毆,3臺相機被砸壞,5名記者被打,其中3人受重傷。7月22日,湖南省郴州電視臺《天天播報》欄目記者采訪中學暑假期間違規(guī)補課現(xiàn)象,被學校教職工阻撓圍攻受傷,攝像機被損壞。8月1日,江蘇省南京市發(fā)生《金陵晚報》、《南京晨報》等多家媒體多名記者被打事件,這些記者在江蘇省教育廳采訪遭拒,并被保安推搡,聞訊趕來的其他記者在與省教育廳保安交涉時,多名記者被毆傷。9月10日,海南商旅報記者在派出所院內(nèi)采訪被打。這些事件都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①廣東《新快報》在2004~2005年發(fā)生7起記者被打事件。2005年4月30日,《南寧晚報》記者接到市民投訴被該報和新華網(wǎng)廣西頻道曝光、屢次被查處的某非法煉鋼廠偷偷開工的線索后,立即聯(lián)系自治區(qū)技術監(jiān)督局監(jiān)察大隊人員一起趕到現(xiàn)場采訪,被毆打致傷。9月10日,吉林省電視臺《守望都市》和長春市電視臺《城市速遞》記者在采訪一起鍋爐爆炸事件時遭到歹徒圍攻,3名記者因傷住院,一臺價值20多萬元的攝像機被砸碎。很多觀眾、讀者紛紛致電有關部門一致譴責歹徒的殘暴行徑,被打記者們承認,平時采訪遇到各種形式的阻撓甚至人身攻擊等已經(jīng)成了家常便飯。11月8日,河南鄭州多家媒體記者聞訊前往采訪該市某小區(qū)物業(yè)公司與小區(qū)業(yè)主發(fā)生的沖突,遭到十幾名手持木棍者追打。

后記

本書是在本人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稍加修改而成的。它伴隨我四年來夜以繼日的在職博士生涯,今日付梓出版,心中的喜悅與艱辛真是難以言表。游走在文學、法律和新聞之間,使我時時心有旁騖而不能專一?!瘜ξ膶W的愛好使我不期然與新聞相遇,在中學、大學和研究生時代熱衷于發(fā)表詩文、采寫校園新聞,包括到工人日報實習。然而,對法律的熱愛又使我備感矛盾。1987年到1997年,我相繼在蘇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學習并在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經(jīng)濟法系任教,很認真地思考法律問題。1997年3月,我應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宋小衛(wèi)先生的邀請,參加關于讀者權利的研討會,結識了當時中國記協(xié)國內(nèi)工作部兼學術研究部主任阮觀榮先生,他熱情邀請我到他那里工作,因為時值中國記協(xié)發(fā)起新聞界職業(yè)自律運動,需要懂點法律的人。我應邀調(diào)人中國記協(xié),終于又與新聞結緣。在中國記協(xié)工作伊始,我首先認識了導師魏永征教授,他時任上海社科院新聞信息研究所研究員,是我國新聞法學的最早研究者和法律起草者之一,他關于新聞法制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1999年,他贈送的《中國新聞傳播法綱要》是我深入了解中國新聞法制的鑰匙。2004年,他在中國傳媒大學招收傳播學專業(yè)新聞傳播法和政策方向博士生,次年,我有幸成為他的弟子。導師的教誨讓我陷入深思:多年來屢屢面對新聞界與被采訪報道者之間的沖突,中立地看,權利之間、權力和權利之間的爭執(zhí),似乎誰都有道理。新聞傳播活動究竟應當體現(xiàn)和代表誰的利益?何種程度上采訪者和被采訪者能夠相安無事?

編輯推薦

《新聞傳播中的法益沖突及其調(diào)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聞傳播中的法益沖突及其調(diào)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