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羅云鋒 頁數(shù):32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書寫的歷史建構(gòu)》主要是考察和研究晚清至抗戰(zhàn)前的中國文學史書寫歷史,重點探討文學史書寫歷史中文學史觀(包括文學觀)、文學史編撰體例的特色及其發(fā)展演變。
作者簡介
羅云鋒,華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后。 碩士、博士階段主要鐘情濡染文史哲(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shù)史、近代史與史學理論、西方哲學等),近年來學術(shù)興趣擴展而兼及于社會科學(社會學、法學、傳播學、心理學、人類學等),重點關(guān)注人情社會學;常識教育與常識社會學;信任;“成熟”與社會化;人治與法治等論題,并將進一步擴展和深入到經(jīng)濟學、政治學等領(lǐng)域。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文學史書寫之萌芽期——以林傳甲、黃人著《中國文學吏》為例第一節(jié) 總論第二節(jié) 林傳甲與《中國文學史》第三節(jié) 黃人與《中國文學史》第四節(jié) 余論第二章 中國文學史書寫之探索期——兼論變學的近代變革對文學史書寫的影響第一節(jié) 總論第二節(jié) 夏曾佑與《最新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第三節(jié) 劉師培與《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1917年)第四節(jié) 梁啟超與《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1924年)第五節(jié) 王國維與《宋元戲曲史》第六節(jié) 余論第三章 中圖文學史書寫之發(fā)展期——兼及考據(jù)化學術(shù)背景對文學史書寫的影響第一節(jié) 總論第二節(jié) 魯迅與《漢文學史綱要》、《中國小說史略》第三節(jié) 胡適與《白話文學史》第四節(jié) 余論第四章 中國文學史書寫之高潮期第一節(jié) 總論第二節(jié) 鄭振鐸與《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三節(jié) 周作人與《中國新文學的源流》第四節(jié) 余論結(jié)語附錄一 學術(shù)分科:史、文獨立與早期文學史毫寫附錄二 (史學)教育制度衍變與文學史書寫附錄三 歷史理論視野下的文學史分期觀念考察史學附錄四 避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著作一覽表參考文獻后記:文史哲淡隱,社會科學凸顯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中國文學史書寫之萌芽期——以林傳甲、黃人著《中國文學史》為例 第一節(jié) 總論 到五四時期,在現(xiàn)代教育體制中文學作為一門學科逐漸被固定下來(參見附錄二)。但這樣獨立出來的文學尚只意味著與現(xiàn)代教育體制中的其他學科,尤其是和史學有了初步的界限,而對于文學本體的涵延卻尚未充分厘清。具體來說,第一,分科意義上的文學獨立仍顯粗疏,有待進一步仔細辨析厘清。第二,文學觀念的變化與教育體制以及分科的變化,這兩者之間的互動尤顯重要(參見附錄一、二)。第三,觀念上的變化不一定能馬上在文學史編撰上得到落實和體現(xiàn),這必然有一個逐漸吸收和變化的過程。其實,我們考察早期初創(chuàng)的中國文學史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文學觀念,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過渡時期的這種新舊雜糅的特色?! ?904年左右林傳甲和黃人的文學史著作出現(xiàn)至1918年,可以看成是文學史書寫的萌芽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書寫的歷史建構(gòu)-從清末至抗戰(zhàn)前的一個歷史考察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