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命運

出版時間:2009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韓滿春  頁數(shù):261  
Tag標簽:無  

前言

我沒有條件去寫一部成功的羅馬通史,也沒有時間去寫一本有關羅馬的專門史。即使寫了,也不會超越最優(yōu)秀的歷史學家,超過阿庇安和蒙森,甚至科瓦略夫。都是不可能的。雖然“上帝在細節(jié)中”,但是本書也不會故意鋪陳太多的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去包裹所謂“真理”,我更傾向于把自己思考的直接表達出來,這是一種文藝復興時期的散文風格。在這方面,笛卡爾、馬基雅維里、孟德斯鳩和培根都是最佳典范,而那種經院主義的寫作方法,長篇巨著,只有真正的天才才有可能掌控。在密爾的眼里,整個十八世紀只有愛德華·吉本一個人做到了。更多的作家們只會在里面迷失方向,作品變得冗長無趣,作家成為不幸者。

內容概要

內容從這里開始,而不是序言?! ∥覀儾坏貌粏柺澜绲拈_端在哪里,歷史的開頭在哪里?是在神話中的英雄那里,還是在編年體歷史著作那里;是在共和政體的開創(chuàng)者們那里,還是在帝國的揭幕人那里;是在人那里,還是在命運那里!我不知道,因為從這些開頭我看不到世界和歷史的結尾在哪里。  我們像歷史中的任何一位過客在經歷歷史,我們應有信心號稱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并試圖讓它名副其實。是的,歷史的開頭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對我們而言,我們知道我們故事的結局。  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作者簡介

韓滿春,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羅馬史研究者,文化評論人。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部分 戰(zhàn)爭的榮耀  第1章 成就帝國需善結盟約  第2章 年輕人應該為戰(zhàn)爭流血,更應該貢獻勇氣和智慧  第3章 海洋比陸地更重要  第4章 不要相信垂涎者的調停  第5章 募兵制的益處和壞處  第6章 羅馬人為商業(yè)而戰(zhàn)  第7章 羅馬人的海軍力量  第8章 地形對戰(zhàn)爭的影響  第9章 戰(zhàn)爭中的軍糧  第10章 戰(zhàn)爭選擇論  第11章 理性的征服第二部分 偉人的時代  第12章 在國家有難時,巾幗不讓須眉  第13章 羅馬的軍事將才比迦太基的多  第14章 失敗者也不失羅馬人風范  第15章 最偉大的將軍之爭  第16章 格拉古兄弟之死  第17章 愷撒渡過盧比孔河  第18章 愷撒與亞歷山大  第19章 小伽圖之死  第20章 龐培之死第三部分 帝國的性格  第21章 羅馬人的宗教觀優(yōu)于希臘人  第22章 羅馬人的殘忍  第23章 羅馬人貶低寫作  第24章 羅馬人的金錢觀  第25章 羅馬人門戶之見重于雅典人  第26章 羅馬的女人觀  第27章 羅馬人的墮落  第28章 羅馬人的音樂觀  第29章 古羅馬的酒神  第30章 提防論辯中的憤怒  第31章 敬神與守法  第32章 僭主的仁政第四部分 帝國的命運  第33章 成就帝國和捍衛(wèi)自由是不同的  第34章 西庇阿的預見  第35章 羅馬人的強盛體現(xiàn)于給與  第36章 羅馬人對命運的看法  第37章 羅馬農業(yè)政策的禍與福  第38章 羅馬的侵略性金融業(yè)  第39章 羅馬共和政體的風情  第40章 埃涅阿斯的傳說與寓言  第41章 偉大的城市源自新造  第42章 愷撒死后的元老院  第43章 羅馬共和末期的自殺現(xiàn)象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有作家說羅馬帝國的擴張是從城市到農村的過程,此種見解值得商榷,應該來說,羅馬是通過海戰(zhàn)而取得商業(yè)城市,而此等商業(yè)城市都可稱之為保護周邊廣大農村的衛(wèi)城,取之則取周邊農村。這是歐洲的經驗,和我國解放戰(zhàn)爭中的農村包圍城市有很大的不同。而我們也可觀察出,羅馬所征服的商業(yè)城市都有悠久的歷史,實際上而言,諸如此類的城市客觀上代表著征服之模塊化,因為這些地方既已開化若此,城市即是政權的核心,只需取其核心即可。這種模塊化的效果,最為明顯的是羅馬對東方的征服,因為此種征服波斯人做過,希臘人做過,羅馬人再為之就很容易了。羅馬人最為頭疼的是北部和西部,此為當時的夷蠻之地,部落林立,戰(zhàn)斗也就異常殘酷而艱難了,此不待言。因此,羅馬對更遙遠的偏僻地區(qū)并沒有什么興趣,也無更多的余力予以征服,羅馬帝國的疆界北為萊茵河和多瑙河,而東抵止于里海,南止于北非的沙漠,保有整個地中海,此最為重要。當然,也可以這樣說,正因為羅馬人不喜在外多扎軍隊,除非有戰(zhàn)爭不得已而為之,這就促使它不得不在作戰(zhàn)時釋放它全部的武力,以拒敵人盡可能遠的地方。我們說,羅馬帝國的邊界絕非它作戰(zhàn)的邊界,但確實是它的武力所含能量的最充分表現(xiàn),是它的能量在地理上留下的痕跡。

后記

原本是想寫一本《法律與戰(zhàn)爭》的書,在產生這個想法之前,我已經閱讀了大量相關著作,并且擬好了核心的思想,一是戰(zhàn)爭和貿易一樣對文明的融合和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戰(zhàn)爭是法律進化和改革的重要動力;三是國家立法者的優(yōu)秀程度取決于民族的優(yōu)秀程度,國家立法者的雄心和行動應該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雄心,前者是后者的心臟;四是偉大的立法者能夠忘記權力的誘惑,通過立法真正賦予人民權利,強大國家,并最終得到戰(zhàn)爭的檢驗。在產生這個想法之后,便開始收集更多的資料,預備論證自己的想法,因為需要的材料特別多,同時因為羅馬法是古代法律制度發(fā)展中的翹楚,羅馬是戰(zhàn)神之國,戰(zhàn)爭是這個國家的生命,于是決定一心一意從研究羅馬史開始。隨后,更多的想法泉涌而出,也就有了本書。

編輯推薦

《帝國的命運:羅馬人與戰(zhàn)爭》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帝國的命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8條)

 
 

  •   帝國的命運:羅馬人與戰(zhàn)爭
  •   國內很少有深入分析羅馬的書,這本書算是最好的了,喜歡羅馬,喜歡軍事,喜歡歷史的朋友應該看看
  •   不用說,對于喜歡歷史戰(zhàn)事的人來說,這無疑就是一本好書?。。?!
  •   質量很好 把圖書館的書搞丟了 又買了一本
  •   寫的不錯,了解了很多知識!
  •   感覺內容不全面也不深入很多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感觸打算當歷史教科書讀的就別買了會越看越不懂
  •   希望女兒喜歡看。呵呵
  •   昨天剛讀完。一下子就愛上了這本書。很多觀點說得非常好。
  •   了解一些國外的歷史,適合休閑閱讀,挺有意思
  •   為何無人評論?這其實是很有趣的一本書啊,作者視角獨特,讀慣官方口徑文的人一定會喜歡
  •     今晚剛看完,感覺挺亂的。
      像這樣寫書的人不是很多了,通過羅馬史這樣一個載體袒露了作者自己的思考,對羅馬的思考,對中國的希冀!
      羅馬史確實是具有精彩的,值得去追尋,去深究,去探索!
      羅馬的政治史,是相當值得思考的,尤其是在當下的中國。共和這樣一個理念能夠在那樣的時代風靡,我想說是個奇跡。這也是我們所有所缺失的地方!
  •      感覺上有點像在看《君主論》或是《論人生》,娓娓道來,意味雋永,很有些見地。
       不過在P161倒數(shù)第二行有句話:“龐培因為克婁巴特拉”,大概是排版錯誤吧。
  •     其實簡單點,這本書的好處就是:體現(xiàn)了我們如何看世界,而不再是世界如何看我們,而且看的是有趣的好東西,不是其他無痛癢的。夾敘夾議,但沒有什么經世治國的無聊想法。我們現(xiàn)在足堪經世治國的東西太多,卻無非一塌糊涂,所以讀書多寡、有沒有經世治國的抱負,終究不是要害。
      這樣的書要是再多點就好。
  •     上了羅馬史的癮
      
      
      
      在《帝國的命運:羅馬人與戰(zhàn)爭》的封面上,金色的羅馬字母隱現(xiàn)在血紅色戰(zhàn)袍的褶皺中,那袍子底紋細密而耀眼,卻又布滿了泥塵骯臟的污跡。這便是一個真實的羅馬的味道:神圣而又粗俗,榮耀而又殘酷。作者絕不是一位嚴謹?shù)氖穼W家,聳立在他心中并非亞平寧半島上的斷壁殘垣,而是嘹亮的戰(zhàn)鼓和軍號。正如自述所說,縈繞著作者的不是歷史的終結,而是開端。穿越時空,與古人比肩,經歷他們的榮光與恥辱,哪怕迷在局中也義無反顧,這是我所欣賞的歷史寫作方法,它給我們的不只是知識,還有些活生生的東西,能填充那渴盼的心。
      
      羅馬史是一個極其容易令人沉醉和上癮的主題,任何宏觀的照覽都不會顯得空洞,凡諸細節(jié)的究索亦不至于瑣碎,這就是古典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千百年來,在這一主題上佳作頻出,數(shù)不勝數(shù),卻仍舊新書不斷,難以遏抑后來者探索的興致。故而,即便書架上已經擠滿了諸如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霍蘭的《盧比孔河》、蒙森的《羅馬史》等傳世力著,讀者仍會對這本《帝國的命運》興致勃勃??少F的是,這樣一本書是中國人的作品,是一個年輕人的初次嘗試,那么它與其他的羅馬史著作相比,還給了中文讀者別樣的希望。
      
      
      
      充滿張力的鏡鑒
      
      
      
        作者頗費心思地提出了一個問題:“羅馬共和國給中國何種借鑒?”這個問題把地球兩端的兩個大國——又分別是歷史上的和現(xiàn)實中的——拉到了一起。羅馬人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歷史,它的魅力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得數(shù)千年后的異域讀者也難以抗拒它的壯美。羅馬人將人類對于帝國的夢想發(fā)揮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也同時把對帝國的恐懼深刻地揭示出來。這些矛盾渲染了古羅馬文化的復雜性,展示了人性和歷史的吊詭。然而人們由此得到的卻是極為真實的力量:啟發(fā)與反思。
      
        眾所周知,羅馬史對于近代德國的統(tǒng)一有著強勁的影響,足夠譜寫一段妙趣橫生的故事。那些呈現(xiàn)為一盤散沙的日耳曼邦國,通過對羅馬法頂禮膜拜式的推崇,而接續(xù)了羅馬人的傳統(tǒng),并且以羅馬帝國的唯一合法后裔自詡。足見,羅馬史對于德意志民族在精神上的統(tǒng)一貢獻良多。在這過程中誕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學術流派叫 “歷史法學派”,至今仍然為學者們耽懷不已。然而,同是這個民族,將羅馬人對帝國的熱衷推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由此引出了世界性的悲劇,這又是我們不得不時時警惕的。
      
      
      
      迷人的“命運”
      
      
      
        在這種背景下,反思充溢于本書的寫作之中。作者在每一個小題目下都不曾放棄評論的權利,甚至于把它理解為自己寫作的目的和責任所在。這樣就使得《帝國的命運》中不是簡單地堆砌史料,而是在用心地勾畫著一條線索。這條線索是作者探究歷史的準繩,也是歷史向他做出的自我揭示,我想這就是書名中“命運”一詞的含義。而命運的迷人之處恰在于,它既是對已定事實的描述,又是對未定之境的占卜。對于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何去何從?此事從來沒有捷徑可循,卻從來都是在老路上辟出新途來的。讀史可以鑒今,這是作者動筆時樸素的意愿吧。
      
     ?。凇冻霭嫔虅罩芸?009.5.11)
  •     為了不使這部作品看起來學究氣十足,拒人千里之外,故而在成書中未加參考資料。下面是這本書參考書目的大概清單。英文資料,基本上都是電子版的所以無從附加了。
      
      
      參考書目
      
      
      
      阿庇安著,謝德鳳譯:《羅馬史》(上下卷),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
      
      孟德斯鳩著,婉玲譯:《羅馬盛衰原因論》,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
      
      孟德斯鳩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商務印書館1963年版。
      
      修昔底德著,謝德鳳譯:《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史》,商務印書館。
      
      湯普遜著,耿淡如譯:《中世紀經濟社會史》,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
      
      依迪絲·漢密爾頓著,陳海濱譯:《希臘精神:西方文明的源泉》,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威爾·杜蘭:《凱撒與基督》,東方出版社2003年版。
      
      蘇維托尼烏斯著,張竹明等譯:《羅馬十二帝王傳》,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撒路斯提烏斯著,王以鑄、崔妙因譯:《喀提林陰謀 朱古達戰(zhàn)爭》,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庫朗熱著,譚立鑄譯:《古代城邦:古希臘羅馬祭祀、權力和政制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普魯塔克著,包利民等譯:《古典共和精神的捍衛(wèi)》,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
      
      普魯塔克著,陸永庭、吳彭鵬譯:《希臘羅馬名人傳》(上冊),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
      
      色諾芬著,崔金戎譯:《長征記》,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
      
      韋格蒂烏斯著,袁堅譯:《兵法簡述》,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版。
      
      蒙田著,潘麗珍等譯:《蒙田隨筆全集》,譯林出版社1996年版。
      
      維吉爾著,楊周翰譯:《埃涅阿斯紀》,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版。
      
      巴洛著,黃韜譯:《羅馬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顧準:《希臘城邦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
      
      尼科洛·馬基雅維里著,馮克利譯:《論李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尼科洛·馬基雅維里著,潘漢典譯:《君主論》,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
      
      塔西佗著,王以鑄、崔妙因譯:《歷史》,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塔西佗著,馬雍、傅正元譯:《阿古利可拉傳 日爾曼尼亞志》,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
      
      塔西佗著,王以鑄、崔妙因譯:《編年史》,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林國華:《詩歌與歷史:政治哲學的古典風格》,上海三聯(lián)書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朱塞佩·格羅索著,黃風譯:《羅馬法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威廉·弗格森著,晏紹祥譯:《希臘帝國主義》,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版。
      
      楊共樂選譯:《羅馬共和國時期(下)》,商務印書館1998年版。
      
      李維著,穆啟樂等譯:《建城以來史 前言·卷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哈羅德·J·伯爾曼著,賀衛(wèi)方、高鴻鈞等譯:《法律與革命》,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
      
      John Boardman,Jasper Griffin,Oswyn Murray:The Roman Worl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胡燕欣編譯:《名畫中的世界通史》,中國書籍出版社2004年版。
      
      海斯、穆恩、韋蘭著,中央民族學院研究室譯:《世界史》(上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亞里士多德著,顏一、秦典華譯:《政治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李鐵生編著:《拜占庭幣(東羅馬帝國幣)》,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M.T.瓦羅著,王家綬譯:《論農業(yè)》,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亨利·皮雷納著,陳國樑譯:《中世紀的城市》,商務印書館2006年版。
      
      黑格爾著,王造時譯:《歷史哲學》,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版。
      
      奈波斯著,劉君玲等譯:《外族名將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奧古斯丁著,吳飛譯:《上帝之城:駁異教徒(上)》,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
      
      維爾納·克勒爾著,林紀燾等譯:《圣經:一部歷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年版。
      
      施特勞斯等著,何地譯:《論僭政——色諾芬<希耶羅>》義疏》,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
      
      西塞羅著,王煥生譯:《論共和國 論法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周衻:《羅馬法原論》(上冊),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路易斯著,鄭之書譯:《中東:自基督教興起至二十世紀末》,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0年版。
      
      納撒尼爾·哈里斯著,盧佩媛等譯:《古羅馬生活》,希望出版社2007年版。
      
      喬萬尼·波特若著,劉晨光譯:《論城市偉大至尊之因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著。
      
      葉民:《最后的古典:阿米安和他筆下的晚期羅馬帝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普羅柯比著,吳舒屏、呂麗蓉譯:《秘史》,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7年版。
      
      馬克斯·韋伯著,康樂等著:《經濟與歷史:支配的類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馬克斯·韋伯著,于曉、陳維綱等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7年版。
      
      M.羅斯托夫采夫著,馬雍、厲以寧譯:《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上冊),商務印書館1985年版。
      
      林國榮:《羅馬史隨想》,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版。
      
      培根著,李春長譯:《論古人的智慧》,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
      
      柏拉圖著,原江譯:《政治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但丁著,呂同六譯:《但丁精選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
      
      彼德羅·彭梵得著,黃風譯:《羅馬法教科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陳可風:《羅馬共和憲政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吳雅凌編譯:《俄耳普斯教禱歌》,華夏出版社2006年版。
      
      特奧多爾·蒙森著,李稼年譯:《羅馬史》(第一、二、三卷),商務印書館。
      
      伯爾曼著,梁治平譯:《法律與宗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尼古拉斯著,黃風譯:《羅馬法概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威格摩爾著,何勤華等譯:《世界法系概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愛德華·吉本著,黃宜思、黃雨石譯:《羅馬帝國衰亡史》,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
      
      基弗著,姜瑞璋譯:《古羅馬風化史》,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伏爾泰著,梁守鏘譯:《風俗論》,商務印書館1995年版。
      
      石琳琳:《偉大屬于羅馬》,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版。
      
      凱利著,王笑紅譯:《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阿里安著,李活譯:《亞歷山大遠征記》,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陳衡哲:《西洋史》,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崔連仲編著:《世界軍事后勤史 古代部分(公元前3500—公元476)》,金盾出版社1988年版。
      
      格勞修斯著,何勤華等譯:《戰(zhàn)爭與和平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Paul Veyne: The Roman Empir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狄金森著,彭基相譯:《希臘的生活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儲安平:《英人 法人 中國人》,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勞倫斯著,何悅敏譯:《伊特魯利亞人的靈魂》,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詹金斯著,晏紹祥、吳舒屏譯:《羅馬的遺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著,陳筱卿譯:《哈德良回憶錄》,東方出版社2002年版。
      
      柳詒徵編著:《中國文化史》(上冊),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版。
      
  •      我原本是想寫一本《法律與戰(zhàn)爭》的書,在產生這個想法之前,我已經閱讀了大量相關著作,并且擬好了核心的思想,一是戰(zhàn)爭和貿易一樣對文明的融合和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二是戰(zhàn)爭是法律進化和改革的重要動力;三是國家立法者的優(yōu)秀程度取決于民族的優(yōu)秀程度,國家立法者的雄心和行動應該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雄心,前者是后者的心臟;四是偉大的立法者能夠忘記權力的誘惑,通過立法真正賦予人民權利,強大國家,并最終得到戰(zhàn)爭的檢驗。
      
      
       在產生這個想法之后,便開始收集更多的資料,預備論證自己的想法,因為需要的材料特別多,同時因為羅馬法是古代法律制度發(fā)展中的翹楚者,羅馬是戰(zhàn)神之國,戰(zhàn)爭是這個國家的生命,于是決定一心一意從研究羅馬史開始。隨后,更多的想法也泉涌而出,也就有了這本書。
      
      
       這本書盡量避免重復一些陳詞濫調,聽令于理性、靈感和情感,需要讀者更多的思考。因為它不是專門介紹羅馬史基礎知識的著作,況且羅馬史十分漫長,資料特別豐富,其各種制度、風俗、宗教和法律又異于本國,所以這本書又或許會給讀者帶來理解上的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書中對一些人物和事件做了介紹性的注釋。
      
      
       研究羅馬史絕對是一個苦力活,需要很大的毅力,我一直懷疑我是否適合研究它。瑣碎的日常工作又噬咬了白天的時間,只有夜晚才屬于羅馬史的。即使是這樣,有時一個月也寫不出什么東西。我常擔心太多的事會侵蝕時間,也會侵蝕自己的靈魂,但還是挺過來了。
      
      
       但是,我覺得自己可能還算幸運,尤瑟納爾在創(chuàng)作《哈德良回憶錄》的時候比我遭遇更大的障礙,“這本書從1924年到1929年間,從我二十歲到二十五歲之間,就已經開始醞釀,并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整體地或部分地寫成了。所有的手稿全部被燒掉了,而且也該燒掉……1934年,我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我進行了長時間的探究。寫出來并被認為是定稿的有十五頁左右……1934年寫的稿子只留下一句話:‘我開始隱隱約約地看見我死亡的影子?!?br />   
      
       當我第一次讀到“我開始隱隱約約地看見我死亡的影子”這句話的時候,我就喜歡上它了。因為它準確的描述了我的心境,同時也是那樣的適合羅馬共和國的命運。我和尤瑟納爾一樣似乎存在一種精神上的潔癖,我刪除不滿意的文字,寧可不寫,也絕不無病呻吟或長篇累牘,這種焦慮曾使我一度懷疑我是否還具有寫作能力。
      
      
       可是我還是寫下去了,“你已經吞下那么多苦藥,再請勇敢的喝下這杯毒酒吧!”我用泰戈爾的這句詩自勉。
      
      
  •   樓主此書,寫得非常好,無保留地表揚。害得我因為看書,錯過了末班車。
  •   您的書寫的很好,對羅馬歷史與中國歷史比較做得非常中肯,很有價值!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