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

出版時間:2007-05-0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畢恒達  頁數(shù):171  字數(shù):99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論文寫作指導用書。作者建議讀者用最迅速的方式瀏覽本書之后,先安心睡個覺,等明天一覺醒來,可以仔細分析這本書中你覺得對你最有用的部分,然后再依據(jù)作者的建議,一一列出你可以具體做到的重點。建議已經(jīng)進入密集寫作狀態(tài)的讀者不要將本書擺在書柜中當作參考書作為陳列之用,這本書的理想收納地點就是你的書桌和床頭??傊粋€你隨時可以看到的地方。

作者簡介

畢恒達,臺灣大學建筑與城鄉(xiāng)研究所副教授。
  從小喜歡讀書,因為是男生,在那個年代,理所當然考進了上木工程學系,后來選擇了距離社會人文最接近的都市計劃組就讀。
  其間,自行發(fā)現(xiàn)了環(huán)境心理學這個有趣的研究領(lǐng)域。記得土地使用分區(qū)管制這門課的期末報告,我不談

書籍目錄

有趣!有趣!有趣!論文登山者的霹靂包故事從這兒開始:代序PART1 一點提醒、一種立場PART2 你可以再靠近一點:本書內(nèi)容導覽PART3 熱情、熱情、熱情:選擇研究主題  如何選擇論文題目 如何確定研究計劃PART4 想象我,陷入愛河:論文題目的擬定PART5 營造氣氛的前戲:前言PART6 在學術(shù)地圖中定位:為什么要回顧文獻?PART7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 文獻從何找起 期刊論文 書籍 學位論文 報紙 搜尋引擎 如何找到全文或紙本 詢問專家 圖書館導覽 如何閱讀書籍的版權(quán)頁 個人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EndnotePART8 是文獻回顧,還是家具型錄 Use文獻,不是Show文獻 文獻引用有規(guī)矩PART9 哪一種研究方法比較好? 如何確定研究對象與范圍 研究方法的位置 漸行漸遠:概念的操作化PART10 論文的核心:發(fā)現(xiàn)與分析 如何展開分析 扎根理論 學術(shù)研究對田野的影響PART11 論文的面相:語言、文字與寫作風格 語言同時反映并形塑社會 我被打敗了:有關(guān)寫作 論文寫作風格PART12 論文寫作癥候群 寫作心理 網(wǎng)路傳說PART13 整本論文的意義:結(jié)論與建議PART14 未來,一直來:未來研究方向PART15 留下線索到原典:關(guān)于參考書目附錄 購買外文圖書的網(wǎng)絡書店  自動生產(chǎn)學術(shù)論文的電腦程式

章節(jié)摘錄

  該看而沒有看到是盲目;不該看而看到,我們說他戴著有色的眼鏡,也有可能助長了社會中既存的刻板印象。就像人生一樣,行動還是不行動、說話還是沉默,都已經(jīng)是一種選擇、一種立場,都要負責任?! ∫虼?,除了研究現(xiàn)象的焦點理論之外,還有許多潛藏沒有明說的價值觀或背景知識也都實地影響我們的研究,也都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應該加以反省的對象?! eshkin(1985)認為研究者未經(jīng)反省的價值觀會使得研究者對于現(xiàn)象中某些面向盲目,因而沒有闡明其與現(xiàn)象中其他面向連結(jié)的機會。主觀性(subjectivlty)同時是“可能”也是“限制”。研究者應該反省自己的主觀性,并檢討它對于研究從頭到尾的影響。既然主觀性限制我的認知與體認,我必須知道什么感動我,什么沒有;而我的詮釋中又忽略了什么。他以下的這段話非常值得我們深思:“借著主觀性,我說我所感動的故事。祛除主觀性,我并不是變成一個價值中立的參與者.而是一個腦袋空空的人?!保?80)  Phillips與Pugh(2000)也指出有很多研究并不是去發(fā)現(xiàn)原來所不知道的事物,而是去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并不知道某些事情。也就是說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討未曾觸及的新世界.而是在想當然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新觀點,指出原有的偏見。

編輯推薦

  論文寫作枕邊書。這本書野心不大,但愿能夠成為高校學子撰寫論文的枕邊書,讓他們在寫作的痛若深淵中還能安然入睡?! 撌亲钣腥さ恼撐膶懽髦改?!  小書有個小野心,讓面臨論文寫作痛苦任務的你,安然入睡?! 》斌w版在臺灣面世已逾四年,暢銷不衰,風行各大高校?! ∵B年占據(jù)“誠品網(wǎng)絡書店”教育排行榜頭名!  “豆瓣網(wǎng)”用戶評價高達8.2分!  人氣小組“我們一起寫論文”收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2條)

 
 

  •   喜歡這本書~用平實的語言告訴讀者寫論文的方法~推薦~
  •   有些教授沒告訴你的,也許你可以在這本書里找到答案。
  •   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這本書寫的非常的實際,沒有華麗的深奧的語言,但是卻是真正的研究生在寫作時遇到的困難。
  •   正在寫論文,這個臺灣人的視角非常有創(chuàng)見,很值得推薦
  •   這本書淺顯易懂,涉及方面也挺全,剛好滿足了現(xiàn)在中國研究生教育,很多教授沒能做到的
  •   感覺做研究有思路了
  •   一直希望能夠找一本讓學生愿意讀下去的關(guān)于研究方法的書,這本書的出現(xiàn)無疑終于滿足了我的愿望!它不是大部頭的研究方法書,但它的確是一本讓你樂于研究和學會研究的書!
  •   比較適合中國人,還可以看一下國外的讀物。。但是還是這本書感覺讀起來又輕松又心有戚戚啊~!
  •   書剛收到,看了幾頁,還不錯。
  •   短小精悍,輕松幽默中對寫論文很有啟發(fā)。
  •   對于現(xiàn)在正在寫論文而又不知如何入手的研究生,這本書非常值得一看。從來對寫文章都很頭痛,也沒有學習過怎樣寫論文,寫起論文來真的非常痛苦,完全不知道從何入手。這本書很實用,按照論文寫作的流程順序指導,一步一步指導,也都是針對研究生論文寫作的一些普遍問題,沒有面面俱到但是都切中關(guān)鍵。書的排版字體大小也讓人舒適,不像大部頭的論文指導書籍,看起來不累,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是本很好的的枕邊書。
  •   對于初涉人文學科的學生來說,值得一看,價格也不貴
  •   所以買了一本來看`希望能有所收獲
  •   臺灣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對寫作論文的體會,很貼切。寫論文困惑時可以隨手翻,價錢也不貴。
  •   典型臺灣人的文風..學生做本碩論文\教師作初級科研和教寫作課都適用
  •   讀起來很有趣,對論文的選題有詳盡的敘述。和大部頭的方法論相比,比較淺顯,但是很有啟發(fā)。對于首次寫論文或者寫論文不多的人來說很有幫助。
  •   很有趣的一本書,值得一讀。
  •   老師推薦的,挺好的一本書
  •   拓寬論文寫作的思路和文獻查閱的途徑,最好在準備論文的時候讀一下,還是有幫助的
  •   印刷和紙張的質(zhì)量都挺好的,內(nèi)容還沒看~
  •   不枯燥,可以讀讀
  •   書的質(zhì)量不錯還沒有看完但是感覺對寫論文應該有一定幫助
  •   這本書不錯,建議大家可以看看。
  •   有一部分還是對寫論文很有指導意義的。
  •   不枯燥很輕松很人性化內(nèi)容不多但還算實用
  •   還是很不錯的~
  •   學習社會學的學生可以買來看一下.讀起來比較輕松
  •   是在零點花園上看到的推薦,很激動就買了下來,內(nèi)里的印刷和排版很喜歡,但書的封面很多灰,不干凈,不知道是存放很久了還是運送過程中產(chǎn)生的。
    才看了一半,感覺內(nèi)容沒有零點花園上的推薦的那么好,但因還未通讀全書,深入思考,不敢枉做評論。
  •   主要介紹了一些實證型研究論文的撰寫的TIPS~
  •   不是想像中那么好,里面還是有些內(nèi)容可以借鑒的。一本床頭書而已。
  •   作為畢業(yè)人士,再看這本書應該沒有多大收獲。但是也值得買,可以留給在校的弟妹們。
  •   臺灣的論文與大陸的大不相同,書中提到收集資料的英文網(wǎng)站限于英文水平有限派不上用場。但不失為一本有趣的書。
  •   看的很快,半小時左右就看完了,內(nèi)容不多,適合本科生入門者。
  •     在論文寫到瀕臨崩潰時,朋友給我推薦了這本書。
      如果早點看到這本書,有可能做得好一點?,F(xiàn)在也不算晚,出現(xiàn)得很關(guān)鍵。
      
      現(xiàn)在遇到兩個障礙,一個是太著急了。雖然也不知道急著畢業(yè)了要什么去,有人在確定時間內(nèi)拿不到學位就不能獲得一份工作或者是失去每個機會,我要面對的可能是畢業(yè)就失業(yè)。盡管如此,我還是這么沒有耐心,完全只因受不了這種,一年一年、一日一日只做一件事情的狀態(tài)。錯在我,為什么要這么做?我以為,不能速戰(zhàn)速決的話,就會拖拖拉拉把自己拖死。結(jié)果呢,依然把自己拖死了。進度,并沒有因為我很著急,而有一點半點的加快,相反因為沒有耐心,陷入了一稿不行、重來一稿的苦逼狀態(tài)。累,且沒有成效。
      
      第二個障礙是,越寫越覺得論文好沒有意義,好像沒什么新意可言,越來越沮喪??隙]那么有創(chuàng)新性,不過也可能是寫太久了,自己太熟悉了。目前依然沒有找到解決這個障礙的辦法。自己本來就沒什么信心,有時候?qū)熢倥u幾句,完全沒有抵抗力,就不想繼續(xù)寫了,這么辛苦也沒搞出有意義的東西來,還能怎么努力,會不會繼續(xù)搞也搞不好,各種厭惡、反感、抵抗、畏難情緒。
      
      
      本書里,建議大家不要做的事情,我基本都做過。
      比如不要長時間寫作之后,馬上跳到被窩睡覺。不要先寫完簡單的,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對最困難的部分。
      
      本書里,提到的應該避免的情況,我正在一一經(jīng)歷。
      開始思考從來不曾思考過的問題,比如“我活著是要干嘛?”“這篇論文的價值在哪里?”
      對自己的能力以及適不適合走學術(shù)這條路的問題,有過前所未有的深刻體會及考慮。
      教授一批評就萬念俱灰,覺得不如歸去。
      
      
      很及時地遇到了這些觀點。
      
      你并不孤獨!
      
  •     有人說,看見處于寫論文階段的學生,總想起“落九枝花”的比喻。“落九枝花”的說法源自閩南語俗諺“生一個子,落九枝花”,原意是說,女人生一個孩子,將大量損耗她的青春精力,而寫一篇論文,其苦楚雖不能與分娩相比,也足以讓多數(shù)青年才俊為之折煞費苦心。
      
      常常聽見身邊聰明又勤奮的同學嘆息,道“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不適合走學術(shù)的路”,苦苦閱讀,絞盡腦汁,榨干了所有的閱讀量,換來結(jié)果卻只恍若恒河之中一粒沙。確實,有些論文寫作過程風景秀麗、有些則荊棘滿地;有時腦里想寫的字句像杯子溢滿啤酒泡沫一樣來不及接住,有些論文則從前言開始就一路NG到底。
      
      很遺憾,剛剛才看到畢恒生的這本《論文寫作枕邊書》,倘若早一點發(fā)現(xiàn),或許會使寫論文的過程更快樂些。但這并不能阻擋我在閱讀這本書時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幅難忘的論文寫作蒙太奇。
      
      寫論文的時候,我的桌面植物總是生長的異常好,面膜和咖啡總是消耗的很快,桌子總是異常干凈整潔。這被作者稱為一種“儀式化”,畢恒達對寫作儀式的建議包括凈空寫作的時間與空間,比如關(guān)手機、殺掉電腦游戲這些展現(xiàn)壯士斷腕決心的步驟,而他自己則經(jīng)常把“刷馬桶”當做寫作的例行公事。
      
      書中還反復強調(diào)“有趣”的重要性,即選擇一個你酷愛的題目,這股熱情才能伴隨著你一直走下去。而這個過程本身,已經(jīng)對私人閱讀的深度和方向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請想象你熱愛的事物在多大程度上塑造著你。
      
      最值得一提的還是論文寫作過程中的閱讀模式。研究者準備開始寫論文的時候,常常覺得他人的研究成果不過爾爾,同時覺得自己天縱英才,必將寫出矚目佳作。然而開始動筆寫作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以往的閱讀積累太少,已經(jīng)來不及修改題目,便開始思考從來不曾思考過的問題,例如“我活著是要干嗎?”
      
      而上面提到的這種癥候群接下來的做法通常都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資料。從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到各種書籍、統(tǒng)計資料,乃至書籍后面的索引頁、參考書目和版權(quán)頁里的主題都不放過。這種閱讀方式簡直是“滾雪球般的一掃而光”。有意思的是,往往用于寫論文時需讀的專業(yè)書目是較為固定的。曾經(jīng)在課堂上,盡管未經(jīng)過驗證,但一位法學的老師開出了一個長長的書單,并言:“讀完此書單,你就相當于一個法理學博士了?!绷硪晃恍侣剬W的教授也明確指定過一本專業(yè)書籍,據(jù)說寫論文時所有需要用到的本專業(yè)理論都可以在那本書上找得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任何“閑書”都不在榜單之列,閱讀空間被學術(shù)書籍完全霸占,以至于在論文完成后的初期,思維模式仍會受到論文主題的影響,甚至會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閱讀產(chǎn)生極度的反感。無論如何,一段寫作論文的經(jīng)歷,或多或少的改變著私人閱讀。
      
      “論文枕邊書”是這本書的副標題,他的正標題其實是“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沒錯,沒有人告訴過我寫論文的過程竟然如此坎坷,但我也從來不知道寫一篇論文卻可以讓生命變得如此寬容,甚至完成一種自我的成長。為了弄清楚一個詞匯的真實意義,會在多大程度上逾越語言和地域的限制,去找到這個詞匯最初的形態(tài);而為了理解一種狀態(tài)和模式,又會在多大程度上剝離假象,像一個孩童,手舞足蹈的表演。
      正如一位博主所言,這不只是一次和自己的戰(zhàn)斗,這更是一種目標奇異的愛。更多的時候,我們研究他人和世界,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
      
      
  •     閱讀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幫助是讓我認識到論文寫作,也是寫作的一種,就像高中時寫議論文,作家寫小說一樣,它也是一種寫作,大量的閱讀和有序的田野固然重要,但是規(guī)律的寫作,每天都寫上幾頁或者幾千字也很重要。
      不是光靠靈感,光靠想法,可能你想法很多很多,落到筆頭上,一字全無。要鍛煉自己,每天無論是摘抄還是寫作,都要動筆寫上一點,唯有如此,才能離最終的目標近一點。
      離畢業(yè)論文寫作還有一段時間,希望它能成為我的枕邊書。
  •      本書作者是一個有多年的論文評審經(jīng)驗的臺灣老師,本書就是圍繞作者在十余年閱讀學位論文時所經(jīng)常遇到的難題、缺失與錯誤而展開的,出發(fā)點也是為學位論文的寫作給予上的指導和幫助。整體閱讀下來也的確很不錯,可以算是一冊實用的論文寫作手冊。作者無疑算是做到了將一些無法言傳只能身教的經(jīng)驗通過恰當?shù)姆绞絺魇诔鰜磉@一點——尤其這本就是值得去教授、值得被學習的。
      
       此外,就目力所及來看,相關(guān)的書蠻少見,而對這樣的實用的、注重培養(yǎng)技能化的方法,認知上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又顯得很有必要,趁此閱讀之際,就特意做了一份筆記整理提煉了全書的核心觀點及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提示。當然,因為省略了文中所引用的很多改編論文草稿的片段,要對相關(guān)的概念和操作有更準確的把握,對其中的一些建議有更為具體的領(lǐng)會,還得去找書讀。
      
       對了,作者還是一個在撰寫自己的博士論文的時候,寫不出東西,在家里就猛刷馬桶猛拖地板,以消減焦慮情緒的哥們。可見什么樣的生活都應該有點生活的氣息,雖然對自己來說,這個倒未必是好到值得去做的建議。
       另外,從論文寫作這個相對私人化的經(jīng)驗化的問題,教授沒有說,或者也無從開口說,到現(xiàn)在,總算有一個教授說了點什么,這個是不是也算得上很有趣的事情呢?
      
       本書依照論文寫作的前后順序安排章節(jié)。首先討論如何選擇研究主題;在有了研究興趣后,收尋資料、學會在哪里找、如何判斷資料品質(zhì)、如何引用;最后,就研究方法、發(fā)現(xiàn)及寫作等方面進行相關(guān)討論。
      P.S. -代表一章標題 *代表一個方面的相關(guān)建議
      
      -感言
       研究是一個資料收集。分析與寫作循環(huán)回饋的過程。資料收集為的是回答研究發(fā)問,資料分析有助于引導下回合的資料收集。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分析方式,彼此互相作用影響。
       論文寫作一般都有其固有的格式,想要突破慣用格式,需要有過人的想象力和足夠的說服力。
       做學術(shù)研究最困難的其實是觀點,相對收集資料,寫報告來說,創(chuàng)新不是容易的事情。
       沒有一個觀察是不帶觀點的觀察。你所看到的,發(fā)問的問題,都與你有關(guān)。無論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或者對待,都已經(jīng)是一種選擇,一種立場,因而都不免負有責任。
       除了研究現(xiàn)象的焦點理論,此外還有許多潛藏的,可能導致我們盲目的價值觀或背景知識的問題在影響著我們的研究。很多研究并不是去發(fā)現(xiàn)原來所不知道的事物,而是去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并不知道某些事情。(Phillips&Pugh,2000)在探索未曾觸及的新世界之外,從我們想當然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新觀點,指出原有的偏見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讓我們反省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并在其間有自我學習與轉(zhuǎn)變。
      
      
      -選擇研究主題
       最關(guān)鍵的是興趣。
       找題目可以從兩個相反的方向來,可以是從非常粗略的方向開始,通過閱讀與討論來慢慢聚焦,或者反之。
      *尋找題目的靈感
      相關(guān)課程或演講;閱讀近期重要期刊論文;查詢論文后的參考書目、未來研究建議;閱讀媒體新聞媒體報道、與師友討論。
      
      *研究題目的選擇
       最關(guān)鍵的是熱情,對研究愿意誠心投入,不然可能無法持久而深入地探究。此外,要考慮自己的人格特質(zhì)(例如害羞可能就不適宜需要頻繁與陌生人接觸的研究方式);個人知識積累。
       研究主題的選擇受研究目的的影響。研究目的主要有三類:個人目的(對改變現(xiàn)狀的熱情,從事研究的渴望,或為取得成績而升遷)、實踐目的或社會政治目的、研究或?qū)W術(shù)目的(了解并對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見識)。(Maxwell,1966)它們可能是共存的。
      
      *如何確定研究計劃
       在有了大致研究方向與計劃后,向自己提問:這個研究計劃算是學術(shù)研究嗎?可行嗎?——學術(shù)研究,哪怕沒有一個全新的理論與想法,也應該有些創(chuàng)新,不要把用老方法研究老問題,也不要太執(zhí)迷于技術(shù);是否可行,主要考量時間、經(jīng)費、人力與資料限制以及研究倫理。(最后一點主要針對一些比較敏感的人群進行現(xiàn)場調(diào)查、實地訪談是否會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或情緒等而言)
      
      -論文題目擬定
       論題必須抓住整篇論文精髓,不能失于寬泛而談或者狹隘。此外,核心關(guān)鍵詞能夠出現(xiàn)在題目中為宜;風格上可以平鋪直敘也可以標新立異點,引發(fā)人興趣。
      
      -前言
       介紹研究的背景(動機、脈絡與意義),可以是研究者個人生活經(jīng)驗,學術(shù)理論啟發(fā),或者引人注目的社會實踐——總之給讀著以有趣,富有意義和理論內(nèi)涵的印象為佳。
      
      -為什么要回顧文獻(文獻綜述)
       文獻可以幫助我們給特定的研究定位。了解自己有興趣的研究議題已有多少既有研究,研究到怎樣的程度,從而規(guī)避風險(無論是研究的是否有價值的問題,還是冒錯誤或重復他人研究的風險),并在他人研究基礎(chǔ)上探索。此外,學習理論觀點與研究方法,從中找到研究的新題目,還有補足,修正前人,也讓回顧顯得有意義。
       閱讀文獻,建立理論架構(gòu)與撰寫研究發(fā)問,是一個互動的、相互影響的過程。
      
       問題在于何時開始著手。
      *對于沒有理論概念的通俗/非學術(shù)/民族志描述,有理論概念而且實質(zhì)研究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有理論概念而與實質(zhì)研究內(nèi)容非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在研究開始時,閱讀非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提高理論敏感度,并學習、熟悉寫作的不同風格。實質(zh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獻等自己研究的理論浮現(xiàn)相對成熟再研讀。以免讓人有先入為主之感。還有就是保持自己的自由與開放度,以便從資料中發(fā)現(xiàn)概念、問題與詮釋。
       研究者要利用文獻,而不是讓文獻利用——Maxwell。沒有理論則缺乏洞見,過度依賴它,又讓理論強加到研究之上。需要通過訓練來維持的好狀態(tài):保有開放的態(tài)度,敏銳的意識,高度的反省能力。
      
      *用概念脈絡conceptual context取代文獻回顧。具體是四個領(lǐng)域:經(jīng)驗知識(讓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成為研究中洞見、假說和檢驗效度的來源)、既有理論與研究(將既有研究作為自己資料來源,提供自己研究的正當性,幫助決定研究方法和觀點,幫助建立理論)、先驅(qū)研究(了解行為者意義);思考研究(利用理論和經(jīng)驗回答“如果”的問題,尋求邏輯推理涵義,鼓勵探索和創(chuàng)新)
      
      -動手找資料
      如何搜尋,決定于研究問題界定的清楚與否以及自己對議題的熟悉程度。
      *學會通過書籍的索引條目、版權(quán)頁里的關(guān)鍵詞、主題,文獻后的參考書目來發(fā)現(xiàn)。
      *搜尋途徑:網(wǎng)絡搜索(資料庫、搜索引擎)、實地搜索(圖書館、書店、檔案室)、請教相關(guān)專家。另外,感覺掌握基本知識,包括搜索引擎應用上的一些具體可行技巧也是相當必要的事情。
      *英文期刊論文搜索
      Science Citatiou Index SCI科學引用索引資料庫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 社會科學引用索引資料庫)
      Art&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 藝術(shù)與人文引用索引資料庫)
      Scopus(一個新型資料庫,看描述相當強悍)
      PsycINFO(心理學文獻電子資料庫)
      SOCIOFILE(社會學期刊論文索引與摘要資料庫)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ERIC 教育相關(guān)文獻資料庫)
      *書籍查找
      搜尋國家級圖書館;搜尋各個著名大學圖書館;使用商業(yè)書店網(wǎng)絡搜索;Google Book
      
      *文獻選擇與閱讀
       收集目錄和摘要之后,選擇及確定找全文來閱讀可以遵循的準則:
       作者為相關(guān)領(lǐng)域權(quán)威、其研究為人很多人引用或列參考書目中;文獻發(fā)表年代(包括最新的也應包括);與自己的研究領(lǐng)域相關(guān)的的程度;文獻品質(zhì)(研究設計嚴謹與否及資料來源是一手二手);出版社及期刊名聲。
       影印書籍、論文或報刊資料,記錄可能需要的資料,以免未來缺少資訊,除了篇名、作者、編者等,也包括起訖頁數(shù)、出處、出版社、年份等相關(guān)信息。
      
       通過圖書館導覽(Library Tour)的策略幫助研究者厘清自己如何思考,如何在不同資料間來回騰挪、連結(jié)資料,從資訊中構(gòu)筑想法與理論。
      
      *如何閱讀版權(quán)頁
       寫參考書目的出版年,指的是版權(quán)年而非印刷年份。ISBN指的是國際標準書碼,每一本書的書碼都是特定的、唯一的。ISSN指國際標準期刊碼。
      圖書分類系統(tǒng)主要有兩種,英國通用的杜威十進位分類系統(tǒng)和美國推行的國會圖書館分類系統(tǒng)。(國內(nèi)應該是采用近似美國的,字母對應的大類也相近)對后者來說,分類號碼解決的問題是圖書館書籍排列順序的問題,了解分類便于我們找到自己想找的書。具體細節(jié)此處不贅述。
      
      Tips:一個個人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軟件):Endnote Wiki:http://en.wikipedia.org/wiki/EndNote
      
      -如何利用文獻
       一開始文獻回顧只應寫與本論文直接相關(guān)的文獻,其目的是說明本論文在習慣學術(shù)領(lǐng)域里的位置,并據(jù)以導出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問題所在——它可能是修正、填補既有理論的錯誤或不足,測試既有理論,填補實質(zhì)經(jīng)驗內(nèi)容空缺或建立一個新的理論。因此,對于文獻進行有針對性的批評、有效的整合是必要的。而這也要求我們進行批判性閱讀,在閱讀中主動透過對方說法來了解自己的立場,并給以回應與調(diào)整。
      
       寫文獻是為了使用(use)它,而非用來展示(show)。
      *幾個注意點
      不要在前面描述很多偉大、正流行的理論,可等研究一開始它們就都不見了。
      理論的選擇要恰當;
      理論或背景資料不要過于冗長;
      文獻的引用,如果能改寫改寫,除非原來的語境寫得非常特殊,非常有見地。最好在引文前說明自己對其的評價,其后則說明它的深刻含意,雙管齊下夾住引文——一方面確認讀者會讀到與自己相同的意思,一方面能顯示自己駕馭文獻的能力。(何春蕤)
      
      *如何寫——可以遵循Flowerdew提出的5C原則:
       Comprehensive/Concise/Coherent/Cumulative/Critical 即全面、精簡、一致、積累、批判。
       引入這些原則,最重要的是對文獻加以批判,讓讀者知道你對文獻的看法、文獻的長短處、觀念是否有突破,對既有知識基礎(chǔ)增加了什么,然后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放置在既有知識基礎(chǔ)的某個位置。
       要包含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對其加以批評和運用。
      
      *引用的規(guī)則:
      原文引用加引號“”;引文英文(包含)超過40字或中文超過4行,則必須將其自正文中獨立出,自成一段,這時不必加引號。
      英文逐字逐句翻譯成中文引用,依然得引號,轉(zhuǎn)述則不必;
      引文中,倘若有刪節(jié),英文刪節(jié)句子中間的字,必須用…替換,如果是句子與句子中間刪掉幾個完整句子,則加上……,此時中文亦然。而類似“……開頭中間結(jié)尾……”則沒必要(引文本就是原文截取,而非針對全篇);
      引文,能回到原典就閱讀原典,而不要用二手資料;將概念提出的貢獻歸給原創(chuàng)者;明確所引論文為何,回溯相關(guān)的最先的原始文獻。
      作者必須給出的信息有兩個:概念的提出者,資料取得的來源;
      在正文引用中文翻譯文獻,除應引注原作者外,最好也用(英文的)原名,避免中文譯名的問題。
      
      -研究方法談
       在依據(jù)最初的研究興趣確定大方向,通過對文獻的梳理,有既有理論為基礎(chǔ),從而讓自己能有比較適當?shù)睦碚搧韺ψh題進行發(fā)問,并在相對清晰的發(fā)問基礎(chǔ)上選擇最恰當?shù)姆椒▉砘卮鸢l(fā)問。所以方法本身沒有絕對的優(yōu)先性,只有知道研究發(fā)問之后,才能夠比較不同方法的適切程度。但由于許多研究通常包含不同層次,使用“多重方法”也是合適的。
      
      *如何選擇研究方法
      考量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是它是解答自己研究問題的最好方法。但也要考慮研究倫理、個人特質(zhì)、資源與外在條件等限制;
      對于實地考察、調(diào)查訪談型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受訪人數(shù)越少,論文也往往越難寫,討論的深度也可能不足;
      確定研究對象及范圍:選擇最合適、具有足夠資料來回答發(fā)問的研究對象。在界定對象及范圍時,避免任性和隨意;
      研究的發(fā)問本身就可能傳達了研究者隱藏的價值觀,不能隨意抓幾個概念就想研究其間的關(guān)系。
      
      -論文的核心——發(fā)現(xiàn)與分析
       經(jīng)驗研究的發(fā)現(xiàn)及其分析是整個論文最核心的部分,除了治療呈現(xiàn)外,應進行分析,說明作者如何理解和解釋資料,以及研究結(jié)論與既有理論的關(guān)系。這個過程與文獻回顧環(huán)環(huán)相扣,是驗證、補足或修正引用的既有的理論,并與過去相關(guān)經(jīng)驗研究相互比較。
       分析能力,不僅關(guān)乎研究方法訓練,也與研究經(jīng)驗對象的相關(guān)理論掌握程度有關(guān)。
      關(guān)于量化研究與質(zhì)性研究的差異:前者通常缺乏理論基礎(chǔ),容易變得沒有說服力;后者則會在研究不深入的狀況下,讓資料分析成為引文剪貼簿,導致有分類沒分析。
       寫論文并非每一個分析都要引用相同類型的資料,但資料的選取應隨著發(fā)問而來,要有系統(tǒng)性,選擇最恰當?shù)馁Y料來回答問題,有能說服讀著所用資料的適切性,不能偷懶隨手拾掇了事。資料的分析要深入,建立在資料的基礎(chǔ)上,與既有的理論對話。
      
      *發(fā)現(xiàn)與分析的注意點
      對概念的引用要恰當,任何分析推論都應該有堅實的經(jīng)驗資料基礎(chǔ)(理論文獻,或者至少是明確的自我經(jīng)驗),如果只是沒有基礎(chǔ)的主流判斷,會流于意識形態(tài)、政論式的說法,說服力不足,也不能只下判斷就走人;
      寫作的時候,最好從結(jié)構(gòu)入手,再把引文適當放入,不能將解讀引文的責任留給讀者;
      敘述上,不要顯得很主觀而不明確的言語;
      分析要盡量細致,從多面向來討論;
      論文重要的是生產(chǎn)概念,研究者要忘掉特定具體的人地物(Claser)。對經(jīng)驗資料的采用,不能只停留在具體故事的描繪層次。而即使是深入調(diào)查訪談得來的資料,由于其經(jīng)驗的主觀性,如果能輔以其它資料,也比較容易與社會結(jié)構(gòu)連結(jié)。
      
      *扎根理論(Grounded Theory)
       該理論由受量化訓練的Claser及芝加哥學派的Strauss提出。他們認為建立理論需要的不是天才,而是方法,并希望研究者不要為大師的陰影所籠罩。嚴格說,扎根理論其實不是理論,而是一套研究策略。它是一套在傳統(tǒng)狹隘的線性科學方法之外,通過收集、分析資料、理論抽樣、撰寫筆記等環(huán)節(jié)循環(huán)反饋以建立新理論的研究策略。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建立理論,避免研究者強加先入為主的概念到研究對象上。相對過去質(zhì)性研究難以把握學習要點的特性,其提出的一套持續(xù)比較法(Constant Comparative),具有較為清晰的操作程序與技術(shù)。
       研究者一開始對某個領(lǐng)域(Area)有興趣,但并沒有特定發(fā)問或假說。這時,針對事件進行觀察或訪談,以了解發(fā)生了什么(What's Happening?)以及參與者的主要關(guān)切(Main Concern)為何,隨即分析資料(開放編碼與理論編碼),從中發(fā)現(xiàn)有意義而切題的概念,然后根據(jù)這個浮現(xiàn)(Emerging)的概念進行理論抽樣,選取下一個觀察或采訪的對象。如此互動、循環(huán),直到核心概念的出現(xiàn),而新的資料并無助于既有概念、范疇、關(guān)系之補足,就達到了理論飽和,研究就可以結(jié)束。
       對于該理論的使用者,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之為逃避閱讀和學習理論的托詞。
      
      *學術(shù)研究對實地調(diào)查的影響
       不要怕批評自己的實地調(diào)查,對讀者來說,接受批評也更懂得接受自己對它的贊揚。
      在寫作上,盡量不責怪個體。研究者擁有界定他人現(xiàn)實的權(quán)力,在此,不應該成為傳統(tǒng)的資料收集工具,也不是受訪者價值觀的忠實傳聲筒。任何研究都是一種構(gòu)建與創(chuàng)造。我們所能做的是,誠實、清晰地面對困難與吊詭。
      對倫理的思考。對研究調(diào)查對象有敏感的知覺;權(quán)衡風險與利益,理性對待,無論是出于研究本身,還是自我安全,不能輒止;避免、減少對對象和研究造成風險和傷害的可能……
      
      -論文的面相——語言、文字與寫作風格
      *語言文字運用需明確的要點:
      寫作用詞需嚴謹。對專有名詞不要隨意給予其特定意義,也不要照自己意思隨意使用;
      避免偏見——在文字使用本身就預設作者觀點的前提下,學會盡量客觀、如實描述;盡量不要使用具有種族、年齡、性別、能力歧視的用語;
      避免使用過多口語化的文字,也要避免少用情緒化的字眼,也得注意少用一些贅詞,如到、于、著、過、了、會、出、是等;
      句子不要太長,沒有很好斷句。段落也不要太長;
      具有價值判斷的形容詞必須有足夠的證據(jù)加以支持,否則說服力低。
      
      *論文寫作風格
       Van Maanen提出三種主要的民族志寫作方式:寫實主義式(Realist,文本中作者的聲音缺席,假設作者以其學術(shù)風格提供客觀材料,更關(guān)心所知)、自白式(Confessional 其特質(zhì)是研究者作為參與者的實踐,不再對文化全知、保持距離,顯得個人化,更關(guān)心研究者,而非所知為何)與印象主義式(Impressionist 回溯式的,將讀者拉入到故事中一起參與提問與解謎)。其它還有批判(Critical)、形式/制式(Formal)、文學(Literary)、共同敘說(Jointly Told)
      
      -論文寫作
      本章主要是有針對性地對論文寫作癥候群的種種狀況提出相關(guān)的建議。
       寫作并非將心里想好的、很完整的東西如實再現(xiàn)出來,它本身就是一種思考與分析的過程。只有真的下筆寫出來,才真的了解自己到底懂多少,其間是否有破綻,有沒有矛盾之處。不要等分析架構(gòu)都很完整、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都厘清了才開始,在研究中要持續(xù)地記筆記,只要有想法就記下來,可以再慢慢修改,有太多顧慮則容易陷入其中,遲遲無法開始。
       當寫作卡頓了,問題通常不在寫作,而是概念上的問題,亦即不知道如何分析。在此時,可以參考這樣的做法:邀請同學或?qū)W長學姐一起喝茶,聊天,觸動自己的見解或許就在聊天中出現(xiàn)了;持續(xù)寫作,不要將寫作當做寫不下去的問題來源,而是當做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有就是,在到了一定程度后,一直盯著論文而習慣了看不到錯誤或局限,嘗試通過刻意營造陌生感來克服,比如朗讀論文、更動排版、從后往前讀、嘗試在每一節(jié)每一段每一句中刪減,精簡文字、換個閱讀和寫作論文的環(huán)境。
       寫作,要學會交叉運用論文難易度不同的部分,不要先把好寫的部分寫完了,然后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對最困難的部分。
       找好環(huán)境,相對安靜而不容易受到干擾;學會休息,在上床后就不要再多想,以免影響睡眠。
       論文寫作的四個議題——好的互助團體、好的editor、與指導老師的關(guān)系、尋求減壓方法。(BBS文)
       寫論文的過程,充滿了孤獨寂寞與焦慮,需要心理調(diào)適,運動、打坐、做菜等都可以。不要另外要求自己做其它太完美的計劃,例如邊寫論文邊減肥。小心讓壓力壓垮自己。
      
      -整本論文的意義——結(jié)論與建議
      結(jié)論不是摘要,并非是把研究發(fā)現(xiàn)章節(jié)中的東西又重復說一遍,而是將研究結(jié)果再進一步理論化,有可能、有必要的話再對政策或規(guī)劃設計提出建議。它意味著在研究完成后,在與論文資料分析的細節(jié)有一定的距離時,如何看待論文的整體,自己靜下心、退一步、跳高一層,想想論文做完了,是否回答了原來提出的問題,為什么?自己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分析可以跟現(xiàn)有理論產(chǎn)生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是驗證、否證、修正或是豐富它的意涵?自己研究整體的意義在哪,在學術(shù)社群多自己這樣一篇論文的價值何在。
      論文所提的建議,不能太過一般性,似乎有沒有做論文都可以提出相同的建議,或者不需要做研究,即使從文獻中也可以直接推導出來。應該將建議建立在自己的經(jīng)驗研究之上,不說大話、空話。有什么層次的發(fā)現(xiàn),就做什么層次的建議,不要提出沒有證據(jù)支持的建議。論文可以就只是增加我們對于某個社會現(xiàn)象的了解,不一定非要有關(guān)政策或規(guī)劃設計的實際建議,如果研究結(jié)果就是無法予以支持,不要勉強。
      
      -未來研究方向
       未來研究方向,應該建立在論文研究基礎(chǔ)之上,在有新發(fā)現(xiàn),新觀點或新的發(fā)問方式的基礎(chǔ)上發(fā)問,也就是要問出別人沒有做研究所問不出的問題,而不是一些機械式的推論。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的用意在于讀者對作者所引用文獻感興趣時可據(jù)此找到全文來閱讀,了解引文脈絡。倘若你引用了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概念,讀者覺得意猶未盡而很想把這個概念研究清楚,可自己卻漏列了相關(guān)書目,對讀者會是很沮喪的事情。
      文獻格式有許多種,要依照就讀科系之規(guī)定使用。在選擇一個格式后就要做到前后一致。
      
      *論文參考書目格式的基本準則:一個檢查表
      參考書目與正文所引要一一對應;
      中英文書目分開后,按姓氏筆畫由小到大排列;
      內(nèi)部一致性,論文名或書名的英文大小寫,主要有兩種:只有主副標題第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其它小寫;另一種則是除了位于中間的in、for、of外,每一個 字的第一個字母都大寫。作者名,全名或縮寫,前后要一致;
      英文書目標點符號,用半形;中文,則用全形。中英文字形分別統(tǒng)一。中英文夾雜,著標點符號前后只要有任一中文字,就用全形。另要檢查前后括號是否一致。
      英文書目,該空格的地方記得打空格;
      如果是翻譯作品。請使用原作者名字,翻譯者名字通常出現(xiàn)在書名后面;
      學位論文的學校與研究所名字請用全名,不要縮寫;
      該劃底線或斜體字的部分(二者擇一)是:書名、學位論文題目。報刊名以及卷數(shù)。
      
  •     
      研究是一個資料搜集、分析與寫作的循環(huán)回饋過程。資料搜集為的是回答研究發(fā)問,資料分析有助于引導下回合的資料搜集。
      論文一般包括前言、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發(fā)現(xiàn)與討論、結(jié)論與參考文獻幾個部分。
      
      1 研究主題的選擇:熱情,熱情,熱情,passion
      Maxwell(1996)認為研究目的指的是,這個研究最終的目的為何?想要對何種問題有所啟發(fā)?影響什么實踐?為什么要做這個研究?我們?yōu)槭裁匆P(guān)心此研究的結(jié)果?此研究為什么值得做?他指出研究的目的可以分為三種:
      1) 個人目的:實現(xiàn)改變現(xiàn)狀的熱情、滿足對待特定現(xiàn)象的好奇心、從事某一類研究的渴望、為了得到成績或為了學術(shù)生涯的升遷
      2) 實踐目的或者社會、政治目的:為了改變社會現(xiàn)況、達到某目標,或滿足需求。
      3) 研究或?qū)W術(shù)目的:了解,并對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見識。
      熱情不單指知識上的興趣,還包括對你研究的田野的關(guān)切,愿意誠懇的投入自己的心力。
      靈感來源于聽相關(guān)課程演講以及閱讀近期重要期刊論文等。
      Bourdieu認為嚴謹?shù)亟?gòu)研究對象,必須要有一套社會理論以與常識斷裂:或者將社會不顯著的對象構(gòu)建成科學研究的對象,或者以不尋常的觀點來研究社會中既存的社會性十分顯著的對象。
      論文主題與所處學科的關(guān)系。
      研究計劃需考慮:
      1) 時間、經(jīng)費、人力,與資料的限制以及研究倫理的考量
      2) 是否能夠使用田野當?shù)貞T用的語言、人格特質(zhì)是否適合與人長期溝通相處以進行深入訪談、對于研究對象是否有長期投入的興趣、研究者自身的安全問題有沒有保障
      3) 研究者有興趣的資料是否存在、有沒有管道可以獲得、能否通過田野守門人的關(guān)卡
      
      2 題目的擬定:抓住整篇論文的精髓
      即,關(guān)鍵字眼要出現(xiàn)在題目中。
      有兩種,一種是平鋪直敘式,一種是引人入勝式。
      
      3 前言:營造氣氛的前戲【說明研究的動機、脈絡與意義】
      主要介紹整個研究的背景,要能引人入勝,讓讀者有興趣繼續(xù)閱讀。
      前言可以是研究者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學術(shù)理論的啟發(fā),或引人注目的社會事件。
      要給讀者一個印象:你將會讀到一篇有趣、有意義與有理論意涵的論文。
      
      4 文獻回顧:在學術(shù)地圖中定位
      文獻回顧——說明你的研究主題目前已有什么理論與經(jīng)驗研究,所以你講采取何種觀點,提出怎樣的研究發(fā)問,將你的研究置放在既有的相關(guān)學術(shù)版之上
      意義:提供理論架構(gòu);使既有知識更為精致、修正、前進;易找到比較適當?shù)难芯糠椒?,?jié)省研究的經(jīng)費與時間;清楚用何種理論觀點來看待你的研究現(xiàn)象,知道怎么問問題(問對問題,問有意義、關(guān)鍵的問題)。
      文獻分類:
      1) 沒有理論概念的通俗/非學術(shù)/民族志描述(nonprofessional,popular and ethnogragphic literature)
      2) 理論概念而且實質(zhì)內(nèi)容研究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
      3) 理論概念而與實質(zhì)研究非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
      進行時間:
      在研究開始的時候,閱讀實質(zhì)內(nèi)容為非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以提高理論敏感度,并學習、熟悉寫作的不同風格。等自己研究過程中理論浮現(xiàn)夠成熟的時候,再閱讀實質(zh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學術(shù)理論文獻。
      閱讀文獻過程中,要從既有文獻中得到啟發(fā),同時保持高度的反省能力,對新觀點保持開放態(tài)度。用自己的觀點對文獻進行批判,整合文獻,提出前人沒做到的整合性看法。
      建立研究的概念脈絡的來源:經(jīng)驗知識、既有理論與研究、先驅(qū)研究、思考實驗。
       英文期刊
      ? 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科學引用索引資料庫)
      ?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社會科學引用索引資料庫)
      ? Art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藝術(shù)與人文引用索引資料庫)
      ? Scopus
      ? PsycINFO(心理學文獻電子資料庫)
      ? SOCIOFILE(社會學期刊論文索引與摘要資料庫)
      ? Educational Resourses Information Center (ERIC,教育相關(guān)文獻資料庫)
      書籍
      ? 搜尋國家級的圖書館,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http://catalog.loc.gov/)英國國家圖書館(http://catalogue.bl.uk/)
      ? 搜尋各個著名大學的圖書館
      ? 使用商業(yè)網(wǎng)路書店搜尋,例如:
      美國Barnes&Noble http://www.barnesandnoble.com/
      亞馬遜http://www.amazon.com
      英國TSO Online Bookshop http://www.tso.co.uk/bookshop/bookstore.asp
      學術(shù)書評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學位論文
      搜索引擎
      網(wǎng)站名:蕃薯藤 http://www.yam.com 雅虎
      英文資料:http://www.altavista.com
      線上百科全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
      線上字典與百科全書(Wordiq)http://www.wordiq.com/
      google學術(shù)網(wǎng) http://scholar.google.com
      PS.google使用貼士 輸入“翻譯 查詢的字或詞”
       半形標點符號的雙引號 “” 里面查詢內(nèi)容連在一起
      找到全文或紙本
      影視書籍:起迄頁數(shù)、出處、出版年份
      編輯書籍:作者、篇名、頁數(shù)、編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
      期刊論文:記者、文章名、期刊名、卷、期與頁數(shù)
      報紙剪報:報紙名稱、報導年月日、第幾版
      作者資料:全名
      詢問專家
      圖書館導覽
      
      文獻回顧寫作—用自己的文字說明此篇論文的主旨與重點,對一個特定研究領(lǐng)域的想法與研究的整合、分析與批評的敘述。5c原則(Flowerdew 1997):
      全面comprehensive,精簡concise,一致coherent,累積cumulative,批判critical。
      文獻引用時能改寫就改寫,除非原來語句非常有見地。同時要回歸原典。出現(xiàn)地方:
      1) 前言:一段權(quán)威的引文來說明此研究的重要性、說明既有研究的稀少來證明此研究的迫切性。
      2) 文獻回顧:綜合、分析并評論既有的研究,并據(jù)以形成你的研究發(fā)問。
      3) 研究發(fā)現(xiàn)與討論:說明此研究發(fā)現(xiàn)如何擴展、修正或抵觸先前的研究與理論。
      寫法推薦:
       某某研究者總結(jié)了…… 為了回應…… XX的觀點隱含了……或反映了……
       相對于…… 這也就是說……
      引用規(guī)矩
      引用加引號“”,當引文英文字數(shù)超過(含)四十字或中文字數(shù)超過(含)四行,引文就必須自正文中獨立出來,自成一段,此時不需引號。
      英文文獻翻譯成中文,逐字逐句,加引號;自己的文字原意轉(zhuǎn)述,則不必。
      引文里有刪節(jié),英文寫作刪節(jié)的是一個句子中間的幾個字,則加…幾個完整的句子,則…..(6個英文半形句點),中文可以?!?一個中文全形句點加上三個英文半形句點)
      
      5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法回答研究發(fā)問
     ?。ㄐ杩剂浚貉芯總惱?、個人特質(zhì)、資源、外在條件)
      
      6 發(fā)現(xiàn)與討論:論文的核心
      告訴讀者你經(jīng)過這個過程后知道了什么是研究前不知道的,與既有的理論和研究之關(guān)系如何。與文獻回顧環(huán)環(huán)相扣,驗證或否證引用理論,或修正、補足、重新再建構(gòu)既有理論,并與過去的相關(guān)經(jīng)驗研究相互比較。
      資料選取上有系統(tǒng)地隨研究發(fā)問而來。在資料的基礎(chǔ)上,建立深入分析,與既有理論對話。表層描述之外,提出一些分析性概念。分析盡量細致,從多面向來論證。推論基于堅實的經(jīng)驗資料基礎(chǔ),拒絕沒有經(jīng)驗的主觀評斷。
      
      7 語言、文字、寫作風格:論文的面相
      語言反應并塑形社會。文字的使用預設了作者觀點,因此用語需嚴謹。
       少用贅字(著、了、過、出、到),不要使用太過口語的文字
       段落不要太長,通常A4頁一頁大約三、四段
      
      8 論文寫作心理:寫作本身是一種思考與分析
      只有真正下筆寫出來,才了解自己到底懂多少。盡量早點動筆。即使沒有新的想法,也可把腦中的混亂、待解決問題寫下來。開始寫的時候,盡量詳細。
      不停寫。以訪談為例,除了逐字稿,還有關(guān)于訪談情境以及訪談經(jīng)驗的描述筆記,然后有關(guān)于訪談內(nèi)容的分析筆記、關(guān)于分析筆記的筆記。
      
      9 結(jié)論與建議:整本論文的意義
      在自己研究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將研究結(jié)果進一步理論化,說明研究的限制以及未來繼續(xù)研究的方向,如果可能提出相關(guān)政策的建議。
      論文完成之后,是否回答你原來的提問,為什么?研究與發(fā)現(xiàn)怎樣與理論關(guān)聯(lián),是驗證、否證、修正還是豐富了?
      
      10 未來研究方向
      未來,一直來。
      完成此研究之后,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觀點與發(fā)問方式,站在研究的肩膀上,啟發(fā)新的研究領(lǐng)域。
      
      11 關(guān)于參考書目
      留下線索到原典。
      文獻的排列次序:作者的姓氏字母或筆畫順序由少到多;同一個作者則以出版年由少到多排列;如果同一年有二篇以上的著作,則以篇名(文章名或書名)的字母順序。
      
      購買外文書的網(wǎng)路書店
      1. http://www.bookfinder.com/
      2. http://www.labyrinthbooks.com/
      (實體書店哥大536West 112 Street, NYC,5th Ave./18th St.交口Barnes & Noble)
      3. http://www.strandbooks.com
      
      偽學術(shù)論文生成網(wǎng)址:http://pdos.csail.mit.edu/scigen/
      
  •     《教授為什么沒有告訴我》——畢恒達
      
      學生在寫作論文或者報告時,應該要練習角色的對調(diào),練習將老師視為學生,將自己當做老師。
      沒有一個觀察是不帶觀點的觀察。
      除了研究現(xiàn)象的焦點理論之外,還有許多潛藏沒有明說的價值觀或者背景知識也多實地
      影響我們的研究,也都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應該加以反省的對象。
      研究不一定是去探討未曾觸及的新世界,而是在想當然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新觀點,指出原有的偏見。
      研究是一個資料搜集、分析與寫作的循環(huán)回饋過程。
      
      前言-文獻回顧-研究方法-發(fā)現(xiàn)與討論-結(jié)論與建議-參考書目-附錄
      
      前言說明這個研究的動機、脈絡與意義;文獻回顧說明就你有興趣的研究主題目前已有什么理論或經(jīng)驗研究,所以你將采取何種觀點,提出怎樣的研究發(fā)問,將你的研究置放在既有的相關(guān)學術(shù)版圖之上;有了研究發(fā)問,要選擇適當?shù)难芯糠椒▉硭鸭c分析資料,并據(jù)以回答發(fā)問;研究發(fā)現(xiàn)與探討是整篇論文的核心,告訴讀者你經(jīng)過這個研究之后,知道了什么是研究之前所不知道的,與既有理論和研究之間的關(guān)系為何;然后在自己經(jīng)驗研究基礎(chǔ)上,說明研究的限制以及未來繼續(xù)研究的方向,如果可能則提出相關(guān)政策的建議。
      
      一、 選題
      尋找題目的靈感從何而來呢?可以從聽相關(guān)課程或者演講、閱讀圖書館內(nèi)近期的重要期刊論文、查詢論文后面的參考書目、參考論文后面的未來研究建議、閱讀報紙媒體的新聞事件,或者與同學及老師討論。
     ?。梢躁P(guān)注那些其他學科關(guān)注甚至重視自己學科卻很少涉及的問題、領(lǐng)域)
      
     ?。üP者總結(jié))研究主題的選擇有兩個標準貫穿始終,一是興趣二是熱情。熱情不單指知識上的興趣,還包括對田野的關(guān)切,愿意誠懇地投入自己的心力。
      
      研究題目要考慮自己的人格氣質(zhì)。(性格特點與研究的切合度)
      
     ?。üP者總結(jié))Maxwell認為研究的目的有三種:
      1、 個人目的;(自我增值)
      2、 政治與社會目的;(實現(xiàn)政治訴求或者解決某些社會問題)
      3、 學術(shù)目的;(填補某個學術(shù)領(lǐng)域的空白)
      
      二、如何確定研究計劃
      (是不是學術(shù)研究?)
      Bourdien認為嚴謹?shù)亟?gòu)研究對象,必須有一套社會理論以與常識割裂:或者將社會不顯著的對象建構(gòu)成科學研究的對象,或者以不尋常的觀點來研究社會中既存的社會性十分顯著的對象。
      
     ?。ǘ_耍豪夏耆说拇嬖诟校òじ?,自我認識)問題?)
      
      地理學就是關(guān)心地方、空間與地景。(那么行政學呢?政治學呢?管理學呢?)
      
     ?。ㄑ芯坑媱澘尚袉??)
      時間、經(jīng)費、能力與資料的限制,研究倫理的考量。
      
      三、 題目的擬定
      1、 不能過度推廣,也不能過度狹隘。(因果,并列的二元素要精確)
      2、 之研究,以為例,可以用,不過可以精簡就別用。
      
      四、 前言
      
      前言是整個研究的背景,它要能引人入勝。
      
      前言可以是研究者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切身體驗、音樂、影視、網(wǎng)絡等等)、學術(shù)理論的啟發(fā),或引人注意的社會事件??傊o讀者一個印象:你將會讀到一篇有趣、有意義與有理論意義的論文。
      
      五、文獻回顧:
     ?。ㄒ唬┰趯W術(shù)地圖中的定位:為什么要回顧文獻?
     ?。üP者總結(jié))了解別人的進度,知道如何在別人的進度下向前。(知道你是否在探索一個無意義的問題,重復別人做過的研究,重復別人錯誤的風險。)
      
      你的優(yōu)勢是你讀過前人的作品,你的研究設計可以避免他們的錯誤,并且你還可以補足他們所忽略的部分。
      
      文獻回顧為你提供理論框架。
      
      文獻分為兩種,無實質(zhì)研究內(nèi)容的文獻和有實質(zhì)研究內(nèi)容的文獻,前者應該先讀建立敏感度,后者適合田野后讀,特別是在自己的理論建立起來后讀,可供對比。
      
      研究目的不是企圖證明或者否證一個理論,二是建構(gòu)新的理論,所以是要將理論整合進來;如果有差異之處,不是去否證,而失去解釋這個差異,進而完善自己的理論。
      
      在閱讀文獻的時候要強調(diào)開放心胸(open mindedness)
      
      先讀文獻——站在既有研究成果之上,知道愈多就能看得愈多,以防漏了發(fā)問的機會或?qū)τ幸饬x的現(xiàn)象視而不見。
      后讀文獻——以防既有理論蒙蔽視野,使研究者戴上有色眼鏡。
      
      概念脈絡(conceptual context)V?S 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
      1、 可能只注意文獻而忽略了其他相同重要的資料來源,比方說未竟的研究,相同領(lǐng)域研究者的看法,自己的經(jīng)驗,推理。
      2、 研究者最好能夠得出整合性地看法而不是單純地做讀書報告。
      3、 你必須了解先前研究和理論的研究發(fā)文何在、是否有漏洞或者矛盾,而你的研究為何能夠提出原創(chuàng)的貢獻。不要將既有文獻視為權(quán)威,而是將之視為一些有用而且可能錯誤的想法,而你應該試著提出不同的看法。
      建立研究脈絡的來源:
      1、 經(jīng)驗知識:研究者其實就是研究的工具;
      2、 既有理論和研究;
      3、 先去研究;
      4、 思考實驗;(回答如果)
      
      (二)找文獻
      1、議題的總回顧(百科全書、字典、手冊、年度回顧)
      2、書本后面的索引(index)以及版權(quán)頁里面的主題(subject)可以當做將來網(wǎng)路查詢關(guān)鍵字或者主題的參考。找到文獻后,不論是書籍或是論文,通常后面都會有參考書目,就可以用滾雪球的方式找到更多的相關(guān)文獻。
      Scopus
      每一個學術(shù)領(lǐng)域的主要期刊幾乎都會有書評的部分。
      影印書籍、論文或報紙剪報資料時,一定要記下所有可能用到的文獻書目資料,以免將來為了缺少的資訊,如起訖頁數(shù)、出處、出版年份等而后悔。編輯書籍中的一章,除了作者、篇名與頁數(shù)外,要同時記錄下編者、書名、出版地與出版社的名字。期刊論文要記下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期與頁數(shù)。報紙剪報要記下報紙名稱、報導年月日、第幾版。作者資料請先記下全名。
      
      做功課然后去問專家。
      
      圖書館導覽(library tour):在圖書館的書庫中漫游搜尋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關(guān)鍵字——找書——以書為媒介找到更多地文獻——進一步搜尋并且記錄自己的想法——建立自己的注解書目
      
      Endnote
      
     ?。ㄈ︰se 文獻 而不是 Show 文獻
      主動地透過對方的說法來了解自己的立場,接受某種挑戰(zhàn)作出回應與調(diào)整。
      文獻回顧應該只寫與本論文相關(guān)的文獻(CNKI抄抄庫要是篇篇文章遵從這一點,那得精簡多少呀。)
      理論分析要與資料回顧前呼后應。
      文獻的引用可能出現(xiàn)在三個地方:前言、文獻回顧和研究發(fā)現(xiàn)與探討。
      不必事事從開天辟地開始做起,如果實在覺得有所必要,則可放入目錄。
      文獻回顧是對一個特定的研究領(lǐng)域的想法與研究的整合、分析與批評。5C:comprehensive, concise, coherent, cumulative, critical.(重要的是說明與你研究的相關(guān)度)
      文獻的引用如果能改寫就改寫,除非原來的句子寫得非常特殊,非常地有見地,你才去全文引用它。最好在引文前面說明你對它的評價,在后面說明其深刻含義,這樣雙管齊下夾住中間的引文。
      引用文獻的時候要在引文前后展現(xiàn)一下你個人的風采,不要只是全文照抄一下而已。
      作者必須給作者的訊息其實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概念的原創(chuàng)提出者,一個是作者資料取得的來源。
      六、 研究方法
      有了研究發(fā)問才有研究方法,只有最切合沒有最好。
      要對你的研究方法,實際的操作作出合理的解釋。
      (田野研究)應盡可能地描述與反省研究者如何進入田野,研究者和田野的關(guān)系,研究者的社會角色以及實際的研究進行過程。
      理論飽和
      研究的發(fā)問本身可能就傳達了研究者潛藏的價值觀,不能隨意抓幾個概念就想研究其間的關(guān)系。
      為什么這些是適當?shù)姆椒▉砘卮鹱髡咚信d趣的研究問題?為什么不是其他方法?什么是參與式觀察?如何記錄環(huán)境行為?如何調(diào)查社會關(guān)系的動態(tài)過程?訪談要問些什么問題,如何進行,訪談誰?
      研究者對于概念的界定會影響受訪者的選取,因而影響論文資料的搜集與分析討論。
     ?。ㄒ粋€有效地提高方法是觀察別人是怎樣調(diào)查和選擇質(zhì)性研究工具的)
      
      七、 發(fā)現(xiàn)與分析
      1、 與文獻回顧環(huán)環(huán)相扣。
      2、 一定要是資料+分析,不要只有資料,不見分析。
      3、 分析不能單靠常識分析(否則就不是研究了),要結(jié)合已有的研究。
      4、 以10為單位做年齡斷代固然好,不過未必比特定重大事件(政治,科技,教育,宗教等)作為年齡斷代好。
      5、 引文與你的分析比例最好是1:2,標題與標題之間應該有一些承接總結(jié)預告性的文字。
      6、 資料分析要有系統(tǒng)性。
      7、 資料的選取應該要隨著研究發(fā)問而來,要有系統(tǒng),選擇最恰當?shù)馁Y料來回答你的問題,不能太憑運氣,也不能不花功夫只引用手邊現(xiàn)成的資料,資料分析要深入,建立在資料的基礎(chǔ)上,與既有理論相對話。
      8、 可以在嘗試表層的描述之外,提出一些分析性的概念(如習癖、伊底帕斯情結(jié)、父權(quán)、結(jié)構(gòu)化歷程)
      9、 除了呈報式的分項分析,應該就分項的性質(zhì)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如其行為意義,象征意義,美學,哲學意義等。(舉例,臺灣的阿魯巴行為研究,分項為各種阿魯巴方式進行分析后,也可以分項為多對一,二對一,一對一,和上下式,旋轉(zhuǎn)式等行為分析,又可以分析行為的象征意義,美學意義,哲學意義等,繼而推廣到性行為,性騷擾等其他社會學概念中去。)(PS:這里有相當部分為筆者對書的不負責任補充)
      10、 任何分析推論都應該有堅實的經(jīng)驗資料基礎(chǔ),如果只是沒有基礎(chǔ)的主觀評斷,會流于意識形態(tài)、政論式的說法,缺乏說服力。
      11、 研究者不能只下一個判斷走人,必須有足夠的證據(jù),不要一下子把話說死,關(guān)鍵是研究者的話要有證據(jù)來支持。
     ?。‥xample: 前一陣子臺北市鼓勵交通運輸業(yè)雇傭女司機,但原因并非肯定女性的能力,而是由于認定女性較為溫馴,不容易駕車肇事,仍然服膺于傳統(tǒng)對于女性的論述。
      Comment: 鼓勵女司機可能是因為女性擁有男性沒有的好的特質(zhì)(包括溫馴),例如穩(wěn)重、小心;可能是由于交通法規(guī)修改,取消公車司機要先有貨卡車執(zhí)照的規(guī)定;當然也可能隱性的原因是雇傭女性司機可以節(jié)省薪水,但是這個需要薪資的資料進行佐證。另外,女性進入傳統(tǒng)男性行業(yè)會有非意欲結(jié)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改變社會上女性的刻板形象和司機的生態(tài)。)
      經(jīng)驗研究最好涵蓋三種資料:主體經(jīng)驗,統(tǒng)計資料和案例。
      
      扎根理論
      
      好的論文可以指出田野的問題所在,指引田野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研究者在設計實驗或進行田野研究錢,應該多和經(jīng)驗豐富的研究者實現(xiàn)討論,并且對田野文化敏感。
      研究的利益是否超過其付出的代價與風險?這條準則是必需的但不足夠,而如果風險大于利益,則顯然應該停止此研究。
      研究者應該考量自身是否有處理風險和傷害的能力。如果有質(zhì)疑,就不應該進行研究。
      研究者應該盡力采取各種手段將風險與傷害降到最低。如果為了學術(shù)知識的突破,然而預期造成的傷害又很大,則最好利用自然發(fā)生的情境進行田野研究,或者改采模擬或角色扮演的研究方法。
      選擇比較不易受到傷害的樣本
      研究之先,受試者應該得到充分的有關(guān)可能風險的資訊。
      如果預期可能造成傷害,事后應該對受試者進行追蹤調(diào)查與必要治療。
      
      八、 論文的面相
       適當?shù)赜么笤~,不要亂用。
       任何文字的使用都已經(jīng)預設了作者的觀點,沒有所謂客觀中立、如實的描述。
      英語世界現(xiàn)在不使用a handicapped person 也不使用 a disabled person,而改用 a person with disability, 因為人本身是主體,某方面的能力不同只是這個人的一個面向而已。
      盡量用平等的不帶歧視的詞語。
      要舍得用句話,論文也是寫作。
      
      九、 寫作心理
      不要總是以等我讀完架上這本書,等我把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都厘清了,為理由,而停滯在那。只要有一點想法,就動筆寫下來,反正還可以持續(xù)修改。
      記筆記的時候要盡可能的詳細,刪減總比增補容易。
      多點與師長交流
      持續(xù)寫作
      論文有些部分好寫,有些部分難寫,可以交叉運用,不要先把好寫的寫完,留下一開程序就要面對的最困難的部分。
      心理調(diào)節(jié)blablabla,我就不記錄了,關(guān)鍵是克服懶人心態(tài)和謙虛。
      
      十、 結(jié)論與建議
      將研究結(jié)果進一步理論化,研究的意義,為什么需要你的論文,你的論文處于什么位置。
      具體一點可以回答下列問題:回答你的研究法文,你論文做完了,是否回答你原來的問題,為什么?你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分析可以跟理論產(chǎn)生怎樣的關(guān)連,是驗證、否證、修正、或更豐富了它的意涵?臺灣的特殊的文化與田野,提供哪些新的想法?你的研究和本土已經(jīng)做過的諸多相關(guān)經(jīng)驗研究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如果重新做這個研究你會怎樣做?
      論文的建議應該建立在自己的經(jīng)驗研究基礎(chǔ)上,不要說大話或空話;有什么層次的發(fā)現(xiàn),就做什么層次的建議,不要提出沒有證據(jù)支持的建議。
      
      十一、未來研究方向
      
      站在你的肩膀上能夠研究什么
      
      十二、參考文獻
      
      寫全寫詳細,這是做論文的基本“道德標準”。
      
  •     文章內(nèi)容有很多是書中摘抄,我只是將書中內(nèi)容刪減再歸納。不過也有一些是我的見解。
      
      言歸正傳。先來聊聊寫論文的幾個步驟。
      
      【1】選擇題目
      【2】確定研究計劃
      【3】擬定論文題目
      【4】寫作
      
      【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什么少了資料收集,其實資料收集是伴隨整個寫論文的過程的。之后我也會細講資料的問題】
      
      █ 首先先講講【1】選擇題目:
      1.可以從自己的日常觀察開始,或者在聽一堂課、閱讀論文或報紙時,可能發(fā)現(xiàn)個人經(jīng)驗無法由理論所揭示,或者對于特定的人、地、政策感到好奇。
      2.還要考慮自己的人格性質(zhì),如果你很害羞,可能就不適合需要與陌生人頻繁接觸的田野。
      3.研究主題的選擇受到研究目的的影響。研究目的一般分為:一、個人目的,包括實現(xiàn)改變現(xiàn)狀的熱情、從事某一類型研究的渴望等等。二、實踐目的或社會、政治目的,為了改變社會現(xiàn)狀、達到某目標。比如為了解決失業(yè)問題。三、研究或?qū)W術(shù)目的,了解并對社會現(xiàn)象產(chǎn)生見識。
      【大家可以通過以上3種方法選擇好自己的論文題目。而且要注意,對于理工醫(yī)學的研究生而言,在選擇指導教授的時候就是選擇論文題目。而文科生就自己找吧~~】
      
      █ 接著是【2】確定研究計劃,在確定計劃的時候要注意:
      1確定這個研究計劃是否是學術(shù)研究。是不是學術(shù)研究,最重要的還是關(guān)于研究發(fā)問。不要用老方法來研究老問題,也不要太執(zhí)迷于技術(shù)。
      2.Bourdieu認為嚴謹?shù)貥?gòu)建研究對象,必須要有一套社會理論以與嘗試斷裂;或者將社會不顯著的對象構(gòu)建成科學研究的對象,或者以不尋常的觀點來研究社會中既存的社會性十分顯著的對象。
      2.研究計劃是否可行還要看:時間、經(jīng)費、人力、與資料的現(xiàn)值以及研究倫理的考量。
      
      █ 再就是【3】擬定論文題目的問題:
      論文題目須抓住整篇論文的精髓,不能過度推廣,也不能太狹隘。最好能非常生動地表達論文主題。采用副標題的手法就非常不錯。比如”想象我,陷入愛河......與一臺機器!——自動化辦公室與社會控制“這個題目就非常好。
      
      █ 最后就是【4】寫作啦~~~不過這個問題非常復雜,所以可能寫得非常亂,望各位豆友諒解。
      
      ◆ [1]論文的結(jié)構(gòu)
      論文大致有以下的7個部分。
      ①前言:說明這個研究的動機、脈絡與意義
     ?、谖墨I回顧:說明就你有興趣的研究主題目前已有什么理論或經(jīng)驗研究
     ?、垩芯糠椒?br />  ?、馨l(fā)現(xiàn)與討論
     ?、萁Y(jié)論(與建議)
     ?、迏⒖紩浚ɑ騾⒖嘉墨I)
     ?、吒戒?br />   
      ◆ [2]詳細說明各個部分的內(nèi)容
      
      ●①前言:
      前言可以是研究者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學術(shù)理論的啟發(fā),或引人注意的社會事件??傊o讀者一個印象:你將會讀到一篇有趣、有意義與有理論意涵的論文。
      
      ●②文獻回顧:
      1.為什么要做文獻回顧?——文獻可以幫助你了解關(guān)于你有興趣的研究議題已經(jīng)有多少既有研究,別人已經(jīng)研究到怎樣的地步;一方面避免重復別人已經(jīng)做過的研究,一方面站在別人的研究基礎(chǔ)上繼續(xù)向前。
      2.Glaser將文獻分為三種:沒有理論概念的通俗/非學術(shù)/民族志描述、有理論概念而且是只研究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有理論概念而與實質(zhì)研究內(nèi)容非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
      【研究開始的時候,閱讀實質(zhì)內(nèi)容為非相關(guān)而不是相關(guān)的學術(shù)文獻,用以提高理論敏感度,并學習、熟悉寫作的不同風格。實質(zh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學術(shù)理論文獻最好等自己練就過程中理論浮現(xiàn)夠承受的時候再閱讀。】
      【那么如何找文獻呢?請看 附錄 Ⅰ 】
      3.文獻回顧,不應只是條例式敘述別人說過什么?做過什么?必須要有自己的觀點,要對文獻進行批評,要有整合文獻的功夫。
      4.怎么寫?——文獻回顧是對于一個特定研究領(lǐng)域的想法與研究的整合、分析與批評的敘述。研究者可以吧相同觀點以及相互競爭的觀點分別討論、可以敘述理論發(fā)展的歷程(和線性時間不一定吻合)、可以按照主體分類、也可以將之分為理論/經(jīng)驗/方法三個部分,或者從比較一般的到較特定的理論來加以組織。
      【切記不要有獨立、彼此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的關(guān)于理論的段落,文獻回顧畢竟不是你自己的讀書筆記的剪貼】
      【還有除了文獻回顧上的問題外,還有文獻引用上的一些問題,請看 附錄 Ⅱ 】
      
      ●③研究方法:
      其實研究方法是最沒法說的。不同領(lǐng)域不同方法。而且可以去問問自己的老師。只是在收集資料期間要注意:
      1.采訪期間最好使用錄音筆。之后再整理成文稿。
      2.注意學校的要求。
      
      ●④發(fā)現(xiàn)與討論:
      要注意幾點:
      1.不要出現(xiàn)只有資料,而沒有分析。出現(xiàn)這種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研究者對研究問題不清楚。只是把統(tǒng)計出來顯著的列出來說一遍,沒有相關(guān)的就當做沒做;至于為何相關(guān),就用常識說明。其結(jié)果是研究做與不做沒太大差別。另一種是性質(zhì)分析能力不足,于是只見一大片的訪談稿不斷貼上去。
      2.寫論文并非每一個分析都要引用相同類型的資料,但是資料分析仍然要有系統(tǒng)性。
      3.注意資料的選取。
      4.任何分析/推論都應該有堅實的經(jīng)驗資料基礎(chǔ),如果只是沒有基礎(chǔ)的主觀評斷,會流于意識形態(tài)、政論式的說法,說服力不夠。
      5.分析要盡量細致,從多方面來討論。
      6.研究者不要為大師的影音所籠罩。
      
      ●⑤結(jié)論(與建議):
      只要注意論文的建議應該建立在自己的經(jīng)驗研究基礎(chǔ)上,不要說大話或空話;有什么層次的發(fā)現(xiàn),就做什么層次的建議,不要提出沒有證據(jù)支持的建議。
      
      ●⑥參考書目(或參考文獻)
      規(guī)矩很多啊~~
      1.參考書目與正文中所引用的文獻要有一對一的關(guān)系。
      2.內(nèi)部一致性。主要指的是書名與論文名大小寫問題??梢圆扇煞N方法。一、首字母大小寫(如The meaning of things) 二、每一個字首字母大寫(The Meaning of Things)。不過像in, the,at 這些字就不用大寫。
      3.英文標點用半形,中文全形。
      4.書籍要標明出版地、州或國名,以及出版社
      5.如果是翻譯作品,請使用原作者名字,翻譯者名字通常出現(xiàn)在書名后面
      6.學位論文的學校與研究所名稱要用全名
      7.書名、學位論文題目、報刊名、期刊名最好用斜體字或劃底線。
      
      ◆[3]接著就是一些寫論文的建議。
      1.絕對不要等到分析架構(gòu)都很完整的時候才開始動筆寫。
      2.寫作永遠不會嫌太早。所以不要總是以“等我讀完架子上這幾本書”、“等我把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都理清楚了”為理由,而停滯在那。只要有一點想法,就動筆寫。
      3.可以先寫好寫的部分。
      
      █ 附錄 Ⅰ 【文獻從何找起】
      1.期刊論文:SCI、SSCI、A&HCI、Scopus、PsycINFO、SOCIOFILE、ERIC
      2.書籍:美國國會圖書館:http://catalog.loc.gov
         美國的Barnes&Noble網(wǎng)路書店: http://www.barnesandnoble.com
         亞馬遜網(wǎng)路書店:http://www.amazon.com
         購買外文書籍的網(wǎng)站:www.bookfinder.com
       www.labyrinthbooks.com
       www.standbooks.com
      3.搜索引擎:google、搜尋英文資料建議使用www.altavista.com
      4.學位論文
      5.詢問專家
      6.最后作者推薦使用個人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Endnote
      
      █ 附錄 Ⅱ 【文獻引用】
      注意如果能改寫就改寫,除非原來的語句寫得非常特殊,非常地有見地,你才去全文引用。最好在引文前面說明你對它的評價,在后面說明他的深刻含義,這樣雙管齊下夾住中間的引文。
      ★文獻引用的規(guī)矩★
      1.如果引用的是原文,那么必須加引號
      2.引文超過四行(中文情況下,英文則是40字)就要獨立出來,自成一段。這時就不需要加引號。
      還要標明出處的頁數(shù)。
      3.刪節(jié)部分。英文寫作中,如果刪節(jié)的是一句話中的幾個字,就加...(3個英文半形句號)。若果是幾個完整的句子就加......(6個)
      4.最好讀原版書。不要看翻譯版。這樣你才能很好地了解作者的意思。并且避免了一些翻譯錯誤的現(xiàn)象。
      
      
  •      首先要謹記在心的是,寫作并非成竹在胸,把已經(jīng)在心中想好的、很完整的東西,如實地再現(xiàn);相反地,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思考與分析。只有真的下筆寫出來,才真的了解自己到底懂得多少、其間是否有破綻、有沒有矛盾不清之處。(134)
      
       寫作永遠不嫌太早,寫作是一項自負(arrogant)的行為,因為你明知自己知道的不夠多,可是還是要動筆寫作。
      
       所以,不要總是以“等我讀完架上這幾本書”、“等我把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都厘清楚了”為理由,而停滯在那。只要有一點想法,就動筆寫下來,反正還可以持續(xù)修改。
      
       不要把寫作當作寫不下去的問題來源,而是當作解決問題的方法。記住用紙筆來思考(think on paper),而不是在腦中空想。即使沒有新的想法,也可以把腦中的混亂、待解決的問題寫下來。
      
       至于時間,最好規(guī)定自己每天要寫個幾頁或幾千字之類的。論文有些部分好寫(像是剪貼訪談引文、整理參考書目、描述研究方法、把計劃書的文獻回顧改寫,可以一下就寫好幾頁),有的部分比較難寫(像是資料分析、結(jié)論,有時可能坐在書桌前幾個小時就是寫不出幾個字),可以交叉運用,不要先把好寫得寫完,然后每天一起床就要面對最困難的部分。(141)
      
       序言中寫作的“儀式”:開機、登出、關(guān)機。寫作并非全是靈感閃現(xiàn),有意識的努力也很重要。建立大腦的條件反應模式,在苦磨的同時,期待著靈感的降臨。
      
       明天起,要開始動筆了。立此存照!
      
      
  •     這本書的標題是“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副標題是“論文寫作枕邊書”,這兩點正是我的兩個推薦理由??梢娮髡邔Ρ緯ㄎ缓軠蚀_。
      
      先說“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
      我非常害羞地告訴讀者,我碩士已經(jīng)畢業(yè)一年了,正在申請讀博,可是到看這本書之前真的沒有一個人從ABC開始告訴我論文應該怎么寫。以至于寫碩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被導師批評了,我才知道原來論文必須寫文獻回顧。我不知道是因為我自身的學習意識不夠,還是因為我本科的學校太野雞,還是說全國的大學都如此。我想,碩博研究生之所以自古以來是導師制,還是說明學術(shù)這個東西跟木匠類似,需要有個師傅帶學徒那么帶出來,自己折騰似乎不大行。但我所知道的導師能做到的往往只是在出現(xiàn)問題時提醒一下,點撥一下,要想稍微系統(tǒng)一點地告訴你論文應該這么寫這么寫,這個真沒有,我在學校里也沒有遇到這樣的課程(最多是“××學研究方法”什么的,但這只是學術(shù)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一個學生的遭遇跟我一樣,那么他應該看看這本書,具體說,我建議是打算讀研究生的本科生,在寫本科畢業(yè)論文的時候讀。
      
      然后說“論文寫作枕邊書”。
      什么是枕邊書?第一,不是教科書。這本書行文非?;顫姡ㄟB“前戲”這種詞都用上了),讀起來輕松愉快,不需要特別費腦子。不但是寓教于樂,也甚至可以作為熬論文間歇的休息。而且也涉及了教科書不可能涉及的諸如如何對付拖延癥之類的議題。第二,它是常備書。它可以被當作工具書被放在手邊或者枕邊,當你寫論文的時候。
      
      本文不具體探討書的內(nèi)容,這個東西各人有各人的興趣點。反正,很好的一本進入學術(shù)圈的入門書,推薦。
  •     我不喜歡寫筆記。還要標明頁數(shù)。嚴謹?shù)淖屛依鄣幕舿
      所以就寫個散漫的有點筆記性質(zhì)的評論吧。
      
      前言和自序、他序吹得那叫個好,讓我特激動,以為看了之后就找到什么寫論文秘笈了。事實證明,寫論文就得靠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悟性。老師指導對寫論文有用么?我認為沒有用。而這兩年看了為數(shù)不少的學術(shù)方法和論文寫作的書后,更加覺得,嗯,得靠自己。別人的指導都沒用!
      
      有些人思想很深奧,但寫論文要不就是晦澀難懂,要不就是完全沒有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有的人明明肚子里水不多,但論文往往能自圓其說,像模像樣,長的一副高深又謙虛的摸樣。
      
      我還是比較佩服后者的。如何把自己的半斤水平,表現(xiàn)成八兩,無疑也是一種能力。而我似乎永遠都是那種把八兩表現(xiàn)成半斤的類型。記得初中畢業(yè)的時候,有同學說,啊 ***(我的名字),真沒想到你原來這么優(yōu)秀啊,我們一直都以為你學習特別差而且特別呆……當時其實我還有點竊喜。因為我覺得你說我長得就不像個好孩子其實是在表揚我。balabala 好了,我走題了。
      
      至于那種思想水平一般(不是很高,但也不是很膚淺,而是能?;H说哪欠N)的人,總是有喜歡把文章搞得晦澀難懂,言語拗口,但又顯得特別高深的,時讓我最討厭的。我以為,真正的大家,應該是能用自然平常的語言,把深奧的道理,用淺易的文字表達出來的。
      
      走題走的好厲害……現(xiàn)在開始記筆記。
      
      
      Scopus數(shù)據(jù)庫是Elsevier旗下的一款好數(shù)據(jù)庫。有關(guān)聯(lián)引用,與自己文章的相關(guān)度等功能。
      
      可以作為學術(shù)搜索網(wǎng)頁的網(wǎng)址 http://www.altavista.com/ 谷歌學術(shù)自不用說。
      Endnote可以作為個人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
      
      關(guān)于文獻的引用,如果能改寫就改寫。除非原來的語句寫得非常特殊和有見地,從而非常有必要的全文引用。最好在引文前面說明我對它的評價,引文后面說明它的深刻含義。這樣雙管齊下夾住中間的論文。展示個人風采和駕馭文獻的能力。
      
      購買外文圖書的網(wǎng)址
      www.bookfinder.com 包括新書和二手書。
      www.labyrinthbooks.com 收錄的大部分都是嚴肅書籍
      www.strandbooks.com 設立在紐約。號稱紐約傳奇之一。即使是新書,價錢都在半價以下。
      
      PS。并不說這本書不好。而是覺得里面的道理和觀點已經(jīng)并不能讓我產(chǎn)生多少新鮮感了。
      作者還是挺認真的。
  •     看過此書,至少不會對上萬字的論文如何下筆感到迷惘了。
      
      本書適合研究生看啦
      
      專業(yè)要是社會科學的比較適合
      
      不過法律也算是這個大科學下的一類吧....
      
      希望大四的畢業(yè)論文時能用上啦~
  •     關(guān)于寫畢業(yè)論文的書籍不多啊,能速度讓我運用的更少了。著本書不錯,看了就能用。兩個小時,就能看完。不是無聊繞口的八股文,很平時易讀。
      給了我們將論文寫下去的勇氣。走后又寫了一些我們常犯的陷阱。給我們可實際操作的諸多建議。
      很真實的書,從選題-前言-語言風格-參考資料,無一不包。論文遇到問題了嗎? 找來看看吧,或許問題的答案就在里面。
      
  •     昨天師姐推薦了這本書,今天正好因故不能去辦公室做平時應該做的事,于是花了一下午看完了它。
      
      開始期望它能用幽默平實的語言,讓我對論文有一個嶄新的認識,對即將開始的論文有一個充沛的信心,隨后就發(fā)現(xiàn)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它仍然是一本很專業(yè)的論文指導書,并且具有論文的標準格式和citation。有很多地方也并不全是教授們的盲點。關(guān)于田野調(diào)查的方法和原則,我也聽導師說過一些類似的觀點,也許和他們都是臺灣人有關(guān)吧。
      
      這本書比同類書好出來的的地方就給了很多有用的并且跨專業(yè)都看的懂的例子,讓我們在這些反面教材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雖然社會學的研究和建筑學有一定的差別。比如結(jié)論的假大空,文獻綜述和分析以及結(jié)論的彼此不關(guān)聯(lián),都是很常見的問題。這些例子還給我機會了解了人文社科類的研究方法和內(nèi)容。有些真的很有意思,比如有一個例子說到“阿魯巴(內(nèi)涵,不解釋)”,真是感嘆社會學研究的關(guān)注層面??!
      
      看到后來,我又指望作者能給我們這些迷途的羔羊指一條明路,畢竟很多的“應該這樣,不要那樣”看著很有道理,開始論文之后都會被拋到腦后。所幸的是作者給了很多有用的tips,比如進入瓶頸的時候大聲念自己的文章增加觸感,以及在睡前一段時間與論文隔離以免影響睡眠(我經(jīng)常在睡前有一堆想法,用手機錄下來,次日聽了又全部推翻。。。)
      
      藍色頁面上的插圖和文字,大致包含了本書的精髓。建議可以彩打了之后釘在墻上,寫論文期間隨時提醒自己,又能起裝飾作用。
      
      強烈同意將literature review 改成 conceptual context。必須批判地閱讀!
      
      我發(fā)現(xiàn)我的書評也犯了常見錯誤之一,就是羅列發(fā)現(xiàn),沒有結(jié)論。。。好吧,過了這幾天,也該開始我親愛的論文了。
  •     和專業(yè)相關(guān)吧,我是醫(yī)學系的,以小說的心態(tài)看完了全書。很輕松愉悅,主要是說論文寫作的事項,還行,社會科學的學生應該收獲更大。
      
      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可是我的評論太短了
  •      題外話:這本書其實在考試周就看完鳥,但總覺得剛看完書,一大堆的信息在哪里翻攪,一下子是不能一針見血地發(fā)現(xiàn)這本書于你最大的意義(幫助、啟發(fā)……)是什么的,因此拖到考試完結(jié)后的今天來完成。但我 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習慣,或者說,如果看完書的確可以擱一擱的話,這個間隔應該以多久為宜呢?
       好了好了,我暫且不先鉆這個牛角尖,不然就離題得厲害啦!
      
       這本小書字數(shù)雖少,但有助于我們大學生指導寫作。它不但提供給我們科學寫作的方法提綱,也用了一些具體的例子來說明,比如社會調(diào)查研究的三種方式(實驗、調(diào)查和訪談)具體是如何運用的,并指出了三種方式各自的利弊。此外,這本書中也告訴我們?nèi)绾稳フ{(diào)閱文獻資料,并羅列了一些取得文獻資料的搜索引擎獲網(wǎng)站。所以看這本書感覺真的就像有個小老師手把手地把你帶入門似的^_^。
       再說句題外話,如果我對大篇幅的英語段落和文章能夠習以為常的話,我本可以收獲更多,無奈,我搜索到了這些網(wǎng)站,也試驗了一下能否用的上手,但一看到大段的英文文獻,就覺得習慣性排斥——一句話,工具是能力的敲門磚。
       下面就簡單地根據(jù)我讀書時做的筆記,將我發(fā)現(xiàn)的新方法整理如下:
      
       寫作態(tài)度:
       先說寫作的態(tài)度吧,因為這部分最沒說頭,因為個人寫作態(tài)度不一。比如作者說,寫作要保持熱情。什么是保持熱情,熱情的程度要達到多少,晝夜不眠?狂搜資料?每個人方式不同。所以鼓勵我們保持熱情,只能是一種善意的鼓勵,具體操作仁者見仁。
       書中寫的一個比較搞笑但很又真實的一處是,他提到學生遇到學生瓶頸時,就會發(fā)展出第二副業(yè):織毛衣、甚者有洗抽水馬桶以至于洗刷得照出了自己的頹廢樣,這個描寫感同身受。
      
       問題意識:
       這也是我的老師耳提面命得最多的。一篇論文,長途跋涉完成了,你寫下來自我感覺:“誒,我是不是回答我最初預設的問題呢?”有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引用文獻雖多而評述蒼白、解構(gòu)問題雜而不一針見血、最后總結(jié)你的觀點是很空洞這些壞毛病。或者說,最常見的就是,完成任務式地湊字數(shù)。比如說大二參加的“上政杯”,我就因為對此征文比賽態(tài)度沒擺正而犯了這個毛病??傊瑯?gòu)思和動筆時,要時時追問自己,即自問自答,但要注意文章的整體和系統(tǒng)性。
      
       三種找資料的途徑:
       這個方法的重要性僅次于“問題意識”。除了常見的詢問老師和查閱圖書和網(wǎng)上搜索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是:看書后的參考書目和網(wǎng)頁的資料來源。目前自己在看的任東來的一本例舉闡述影響美國憲政歷程案例的書,非常優(yōu)秀的一點即在于注解和參考文獻的詳細、系統(tǒng),并做了自己的評述。我很清楚地認識到,如果我日后要深入了解這個領(lǐng)域的問題,我將會需要搜羅到這部分的書。
       反過來說,如果要檢驗一本書、一篇文章的好壞,也可以看看他引用過哪些書籍和文章。
      
       關(guān)于你所選課題的專題研究:
       這個主要是便于文獻綜述,以及對你研究主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幫助你更深入地思考。如書中就“男性研究書目”推薦了一個英文網(wǎng)站。這就為該領(lǐng)域的論文寫作提供了很多資料和研究角度,如果沒有這樣現(xiàn)成的網(wǎng)站,則需要通過一些途徑查閱有關(guān)經(jīng)典文獻,比如一些同類型的文章,看別人已經(jīng)梳理出哪些該領(lǐng)域的經(jīng)典觀點。上面說的一點就派上用場了。
       此外,國外文獻也很重要,以前引用國外文獻總是糊弄過去,以后要對此多留意。
      
       期刊論文:
       除了國內(nèi)的那個什么知網(wǎng)、中國期刊論文庫外,書中也列舉了國外若干資料庫,包括按照學科分類開設的網(wǎng)站,如心理學、社會科學、藝術(shù)人文。但我感覺國外網(wǎng)站明顯鏈接速度慢很多,于是看了幾個后,失去耐心哉。待請教老師去。
      
       找書的三種途徑:
       1. 國家級的圖書館(網(wǎng)站)——試了一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用法和國內(nèi)圖書館差不多,就是用來借書的一個系統(tǒng)。不知道能不能下載,不過估計不行吧,畢竟有版權(quán),除非美國允許盜版。
       2. 大學圖書館。
       3. 網(wǎng)路書店。
      
       搜索引擎:
       1. 找網(wǎng)站站名:番薯藤(英文的)、yahoo網(wǎng)站搜尋、google“好手氣”、搜索英文資料
       2. 搜索學術(shù)資料,google可以做到。至此,我發(fā)覺google的強大了。
      
       最后一點是期刊論文的引用格式:作者、出版年、文章名、期刊名、卷數(shù)、期數(shù)、頁數(shù)
      
      
       受限于一本小書,我覺得真到了寫文章的時候,以上途徑還是根據(jù)情況加以整合。不要把所有時間用來搜索文獻,要預留時間做整合思考,積極做一些或大或小的整改,圍繞著問題展開思考。
      
      ——Freedom娜娜
      寫于巴西對葡萄牙世界杯對決之后^_^
  •     從題目來看,“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帶著一些埋怨,似乎“教授告訴我”才是天經(jīng)地義。但我在研究生階段學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明白了,當教授不告訴你什么的時候,你怎么做,才算對得起自己:你如何去找資源,如何自己學習,如何從文獻慢慢起步,培養(yǎng)審美,如何在一片森林里尋找自己的方向,以及如何最終寫出一本還算對得起自己的論文。
      
      作為一個成年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對自己負責。我喜歡科學網(wǎng)上的博主王鴻飛,他說了很多大實話,比如這篇”博士的水平是博士自己的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891。如果老是讓人追著喊著打著逼著才能學下去,大概也沒啥做學問的前景了吧。
      
      這本書里面提供一些很好的建議:
      
      1,讀文獻要走在老板前面,多跟老板討論
      2,批判性的讀文獻,批判性的寫文獻綜述
      
      外加一段很有趣的話(一般化技術(shù)的典范?。。?br />   
       “研究生準備開始寫論文的時候,
       經(jīng)常覺得他人的研究成果不過爾爾,
       狠狠將至痛批一頓,
       同時覺得自己天縱英才,
       必將寫出矚目佳作。
       開始動筆寫論文之后,
       發(fā)現(xiàn)自己懂的東西太少,
       但是已經(jīng)來不及修改題目。
       開始思考從來不曾思考過的問題,
       例如:“我活著是要干嘛”。
      
      做學問是件很奇怪的事情,你在漆黑的走廊尋覓,卻發(fā)現(xiàn)四處都是忽明忽暗的光。你愿意去追,才逐漸走出了自己的路。
      
      另外推薦一本書《給研究生的學術(shù)建議》,也算是那些無法言喻的知識吧。
      
  •     做研究是腦力活,也是體力活。
      花了兩三個月在深深的焦慮。無數(shù)次后悔自己為什么不要選擇容易的方式開始,為什么開始的時候好大喜功,后來卻偷懶。無數(shù)次痛恨自己的procrastination.然后責備自己始亂終棄虎頭蛇尾....
      論文已經(jīng)寫到這個程度上。優(yōu)缺點昭然若揭。我不是就為畢業(yè)而畢業(yè),我的論文也不是為了拿出漂亮的數(shù)據(jù)給人看。
      
      畢業(yè)論文,我從中學做事,學做人。
      畢業(yè)論文,有時候要妥協(xié),有時候要梗著脖子堅持底限。
      發(fā)現(xiàn)真相多么殘酷的時候,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努力地悅納自己,一點一滴改變自己。
      
      這是觸動我最近要改變的動因之一。
      
      每個寫畢業(yè)論文的人都應該一讀。
  •     自從讀了博士,最頭疼的莫過于寫論文,我不喜歡寫論文,但是知道要調(diào)整自理,畢竟以后一輩子可能都要和他打交道,所以要正視論文,要和論文成為朋友。
      畢教授的書圖文并茂,讀起來很有感覺,特別是里面對我們寫論文的學生的心里的描寫那真是到位。下面總結(jié)一下我對此論文最大的感受:
      第一,選題。我自己也本著興趣,有趣的原則來寫。選題中還是要結(jié)合文獻綜述,導師的指導能夠?qū)ψ约赫撐倪x題的肯定,最新的權(quán)威期刊中的相關(guān)研究,還有其他文獻中的未來研究方向中的提示。
      第二,關(guān)于文獻綜述。最大的感受,在于文獻綜述不能簡單的將文獻進行拼湊,而是根據(jù)文章本身的需要來根據(jù)內(nèi)容綜合,帶著批判的態(tài)度來對待文獻綜述,對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態(tài)度并應用到論文寫作中來。
      第三,研究的方法和數(shù)據(jù)收集。在具體研究過程中難免遇到障礙,要權(quán)衡各種因素,選擇研究內(nèi)容最需要的研究方法。
      第四,注意論文寫作的規(guī)范性。對于引用,可以轉(zhuǎn)述為自己的語言,除非特別好的句子,可以原句引用,一定要找第一手的引用資料,對于參考文獻的總結(jié)可以使用Endnote。
      第五,總結(jié)部分不僅是摘要的重復,而是一種內(nèi)容的升華,一定要有高度和展望。
      第六,是我最最重要的感受。我總是在看了所有相關(guān)的文獻的時候才會提筆去寫論文,這往往是一種拖延癥的表現(xiàn),在論文選題之出初,就可以提筆來寫了,盡量多寫,以后也可以根據(jù)具體需要刪除。一定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寫作計劃,一定要認真去寫,就算逼自己寫。給自己一個目標。
      
      總之,畢教授的這本書還是很好的論文指導。她生動,貼近我們的學習,達成一種共鳴,然后讓我們認同?。。?/li>
  •     一本閑書,很短,看完感覺一般,可以作為娛樂之用,講的是社會學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技巧,對于我這種工科類的學生也算是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總的來說寫得還行,講的內(nèi)容也比較基本,值得一看,快速讀完就行,仔細讀來也沒啥太大意思,可能與工科背景有關(guān)。。。
      
      
      一點點總結(jié):
      
      1. 不能以現(xiàn)有限制條件為借口來設定調(diào)查的限制,這是一種偷懶的行為,也是不科學的行為。
      
      2. 調(diào)查實踐與調(diào)查方法的關(guān)系,先設定調(diào)查方法再進行調(diào)查實踐,不可盲目進行。
      
      3. 案例與分析的關(guān)系,對案例進行有效的分析,分析問題應該客觀與全面,不可失之偏頗。寫作時大部分的問題在于案例太多而分析太少,或者分析結(jié)果泛泛而談,或者僅拿一部分的案例來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沒考慮到案例的代表性與完整可靠性。
      
      4. 在研究時采用何用方法非常關(guān)鍵,方法的選取以及各種方法的對比應該重視。
      
      5. 寫作時的用詞以及描述很大程度上也反映的一個人的觀點,對于社會學研究而言要引起注意,在不知不覺中你作的描述可能就帶有了偏向性,會對讀者產(chǎn)生誤導或者引起反感。
      
      6. 文獻引用的作用在于確定你的論文在整個學術(shù)版圖上的位置,而不是說明你讀了多少文章,對文獻的引用更重要的是對其的評論以及批判性解讀,僅僅對文獻的復述是沒有意義的,要有自己的觀點。
      
      7. 文獻引用的一個問題是好大喜功,往往在論文開始時提到了一大堆的理論,但實際開始寫論文后這些理論都見不到影了,沒有將理論與自己的實踐緊密結(jié)合起來,作到用理論來分析實踐的目的。
      
      8. 每次中途休息前應該將下一步要寫的東西打個草稿,以免回頭再來寫的時候又得從頭理清思路,浪費時間。
      
      9. 在平時調(diào)查時有什么想法應該趕緊分析,在平時積累足夠多的文檔和思路,在最后寫文章時才不會覺得無話可寫或者思路受限,思路才能更加放開。
      
      
  •     【129讀書筆記】
      《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作者臺灣人
      本書主旨:教你如何寫論文
      
      【1】搶在老師之前讀最新的文獻
      【2】應了解 既然主觀限制自己的主觀性,應了解什么感動自己,什么沒有
      Boesch(1991)曾指出,一個嚴肅的異文化體驗主義必然牽涉一個自我分析的過程。正如接觸女性主義之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過去是用一套男性價值觀來看待這個世界;而學習同志理論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充滿異性戀的意識形態(tài)。所以,討論同志空間,照見的是原來我們的空間如此的異性戀!
      
      【3】use 文獻,不是show文獻,文獻回顧要能看出來是你寫出來的,有你自己的特點
      論文少用主觀情緒用語,盡量使其客觀
      
      文獻回顧:Flowerderw(1997)5C原則
      
      comprehensive廣泛而全面
      concise精簡
      coherent一致
      coumulative累積
      critical批判
      
      【查資料時,記下頁碼數(shù)、出處、出版年,尤其是ISBN】
      曾經(jīng)有學長忘記這件事,為了找一段引文,翻遍大半個圖書館,幾乎瘋掉,是很慘痛的別人的教訓
      
      出版年指書的版權(quán)年
      
      每本書只有一個ISBN,因此找一本書,記下來他的ISBN最方便
      ISBN國際標準書碼
      ISSN國際標準刊碼
      
      【搜索方法】
      找網(wǎng)頁內(nèi)容,可用Google
      找網(wǎng)站名稱,可用番薯藤http://www.yam.com
            Yahoo
            Google的好手氣——直接進入查詢結(jié)果中排名第一的網(wǎng)頁
      找英文資料用,http://www.altavista.com
      找論文用:http://scholar.google.com
      Google從04年起開展美國頂尖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做把紙書變成電子書項目
      
      【資源】
      美國國會圖書館:http://catalog.loc.gov
      英國國家圖書館:http://catalogue.bl.uk
      美國的Barnes&Noble網(wǎng)路書店:http://www.barnesandnoble.com
      亞馬遜網(wǎng)路書店:http://www.amazon.com
      英國的TSO Oline Bookshop: http://www.tso.com.uk/bookshop/bookstore.asp
      (他的資料庫有五十萬本書籍,每年增加25000本,可查書評book review)
      www.bookfinder.com
      www.labyrinthbooks.com
      www.standbooks.com
     ?。〞杲榻B很動人,我很懶就沒有摘抄了,可去網(wǎng)上查,看不到可以使用翻墻軟件)
      
      另外,有趣的自動產(chǎn)生學術(shù)論文的程序:http://pdos.csail.mit.edu/scigen
      
      【別的讀者的筆記】
      資源:
      http://lib.scnu.edu.cn/dzzy2/home_zy_search.asp?get_lx=文獻類型&get_word=電子期刊(校園網(wǎng)用戶才能免費使用),中文期刊一般用中國期刊網(wǎng)和人大復印資料;外文一般用JSTOR,ARL和Science Direct.除了以上的大型數(shù)據(jù)庫,還有很多網(wǎng)絡資源:http://www.wikipedia.org/和http://scholar.google.cn/schhp?hl=zh-CN。
      
      注意事項:use 文獻,不是show文獻。最好是用自己的文字說明論文的主旨和觀點,結(jié)合自身的研究定位而進行回顧,忌諱把參考文獻進行簡單的羅列堆砌。
      
      結(jié)構(gòu)方式:相同觀點合相互競爭觀點分別討論;理論發(fā)展歷程;按主題分類;按理論、經(jīng)驗和方法分為三不分;按比較一般到特定的理論加以組織。
      
      方法:方法本身并不具備絕對的優(yōu)先性,只有知道研究發(fā)問后,才能比較不同方法的適切程度。研究過程中,不停記筆記,think of paper.
      
      結(jié)論:文字表達要理性和客觀,忌諱情緒化字眼。所有的結(jié)論都需要證據(jù)作為支撐,而很多結(jié)論像摘要并沒有建立在經(jīng)驗研究的基礎(chǔ)上。
      
  •     首先,我要感謝讀書中文網(wǎng) 的 1618為我提供此書。
      
      這本書的小標題是《論文寫作枕邊書》。從題目看,這是一本論文寫作的指導書。該怎么寫論文,這樣的書其實是不少的。從寫作技巧到注意事項,各種各樣的書籍名目繁多。本站就曾介紹過兩本《Academic Writing》和《Steps to Writing Well with Additional Readings》。那為什么畢恒達的這本書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般的論文寫作技巧類的書籍,通常都把精力集中于如何寫作上。換句話說,那類書籍傾向于教給讀者怎樣寫出合格的文章。而這本小書不講這些技巧,而是從一個論文評判人以及論文寫作人的角度來告訴大家,論文寫作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何種困難,我們的論文容易出現(xiàn)哪樣的錯誤??少F的是,作者還從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告訴我們可以如何克服這些困難,怎樣避免那些錯誤。他不是要引導著你向哪里走——你要自己選擇自己的方向,他做的是,指出你的航路上此處可能有暗礁,彼處應當有捷徑。繞過暗礁發(fā)現(xiàn)捷徑,是艱苦的寫作過程中的小小樂趣。而最終完成的論文,則是你在整個寫作過程能獲得的最大獎賞。
      
      本書的大體都講了些啥,你可以看一下后文附上的目錄,我這里不做贅述。書中的每一章,我認為都不可錯過。書中的建議多數(shù)不但對于論文寫作有幫助,更是進行學術(shù)研究時應該養(yǎng)成的習慣。它以指導論文寫作為中心,又涵蓋了學術(shù)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不可多得的清新之作。
      
      這本書的另外一個有點就是行文流暢,語言生動,通俗易懂,讀來毫無晦澀艱深之感。這是本小書,篇幅不大,字數(shù)不多,可以作為論文寫作之余的醒腦讀物。
      
      這本書不好的地方呢,就是作者使用很多的我沒聽說過的臺灣的俗語,讓我有時不能準確得知文章的意思。這也不能怪作者,他當初立意就是要寫給臺灣學生的嘛。我們看這書,其實算是撿便宜。希望大陸的教授們也能學學人家的寫作風格,從學生需要出發(fā),寫些有趣的指導書讓我們來讀,而不是一心只想著出版些面目可憎的大塊兒而學術(shù)專著,把年輕學生對學術(shù)的興趣給嚇回娘胎去。
      
      最此書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先在本站下載下來一讀。不過conge的建議是,最好去買一本放在枕邊,讓它伴隨你度過論文寫作的時光。
      
      誰能買一本而送給我呢? 呵呵。
  •     
       從來沒有人告訴我怎樣去寫一篇學術(shù)論文?從來都沒有。然而,責問老師為什么沒告訴我?埋怨、責備……當個怨婦無助于事吧,我想。(事實上,導師能幫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方向性的判斷——這個方面能不能做?這個角度切問題合不合適?這么走通不通?)
       自助者天必助之。我把上兩屆師兄師姐的畢業(yè)論文都看了一遍,還是理不出一個明確的指導思路,畢竟論文寫作指導屬于tacit knowledge,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于是,我試圖從《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論文寫作枕邊書》這本書上尋找指引。這本書和其他論文寫作指導書最大的差別在于風格和立意,畢恒達把他從事論文寫作和指導的經(jīng)驗匯集成冊,寫得相當善解人意;其他的書籍遵循簡單的思路:步驟應該是什么,每一步你應該做什么。
       下面,我根據(jù)我自己的問題和困惑將本書給以我的啟發(fā)進行歸納。
      
      一、如何確定研究方向和選擇題目?
      ?擺脫陳規(guī):有趣的研究或論證可能在改變大家的認知,無趣的則再度確認大家原有的認知。陳述共識是沒有意義的,我需要找到突破口。
      ?擺正認知:其一,羅馬并非一日建成。寫作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是一群有才氣的人在靈感以來的時候捉住筆寫,寫個不停;他們多半有一套每天例行的步驟以保持固定的寫作量。其二,就事論事難以深入。我們所看到的、發(fā)問的問題,都與觀點有關(guān)。除了關(guān)注焦點理論,還要關(guān)注現(xiàn)象背后的價值觀或背景知識。
      ?積極行動:
      首先,確定方向。找本領(lǐng)域最新的文獻讀,把握前沿動態(tài)。讀相關(guān)聯(lián)領(lǐng)域的文獻,開拓思路。進而,具體行動:制定研究計劃和搜集分析資料。
      計劃:進度控制和可行性分析是計劃中的必備項目。
      資源:http://lib.scnu.edu.cn/dzzy2/home_zy_search.asp?get_lx=文獻類型&get_word=電子期刊(校園網(wǎng)用戶才能免費使用),中文期刊一般用中國期刊網(wǎng)和人大復印資料;外文一般用JSTOR,ARL和Science Direct.除了以上的大型數(shù)據(jù)庫,還有很多網(wǎng)絡資源:http://www.wikipedia.org/和http://scholar.google.cn/schhp?hl=zh-CN。
      
      二、哪些寫作要領(lǐng)可以遵從?
      ?前言:要給讀者一個印象——你將會讀到一篇有趣、有意義的論文。前言可以使學術(shù)理論的啟發(fā)或引人注目的社會問題。
      ?綜述:
      ?意義方面:文獻綜述的最直接意義在于避免追悔莫及——忽略了相關(guān)先前研究和理論,讓你冒著探索一個無意義問題、重復別人做過的研究、重復別人錯誤的風險。而綜述最本質(zhì)的意義在培養(yǎng)方向感——除了提供理論架構(gòu)以外,還可以讓你知道你的研究如何使得既有的知識更為精湛、修正、前進。
      ?內(nèi)容方面:文獻綜述就是構(gòu)建概念脈絡的基礎(chǔ)上進行批判性回顧。寫作綜述除了保持高度反省能力,還要對新觀點保持開放的態(tài)度。所謂的批判就是要做到:讓讀者知道你對文獻的看法、文獻的長短處、觀念是否有突破之處、對既有的知識基礎(chǔ)增加了什么、把我的研究放置在既有知識基礎(chǔ)的哪個位置。
      ?注意事項:use 文獻,不是show文獻。最好是用自己的文字說明論文的主旨和觀點,結(jié)合自身的研究定位而進行回顧,忌諱把參考文獻進行簡單的羅列堆砌。
      ?結(jié)構(gòu)方式:相同觀點合相互競爭觀點分別討論;理論發(fā)展歷程;按主題分類;按理論、經(jīng)驗和方法分為三不分;按比較一般到特定的理論加以組織。
      ?方法:方法本身并不具備絕對的優(yōu)先性,只有知道研究發(fā)問后,才能比較不同方法的適切程度。研究過程中,不停記筆記,think of paper.
      ?結(jié)論:文字表達要理性和客觀,忌諱情緒化字眼。所有的結(jié)論都需要證據(jù)作為支撐,而很多結(jié)論像摘要并沒有建立在經(jīng)驗研究的基礎(chǔ)上。
      
      三、如何處理寫作過程中的焦慮?
      ?寫作時機:絕對不能等到分析架構(gòu)很完整了才動筆。
      ?寫作儀式:
      ?進入狀態(tài):小畢說他在撰寫博士論文的期間,經(jīng)常用刷馬桶來解消寫作的焦慮,這是愛清潔的處女座的實用美德;雙魚座的我在面對論文寫作的困局時,則經(jīng)常用想象來超越。我在論文的一半都還沒完成時,就已經(jīng)把序言和謝辭寫好還反復修改,在腦子里投射豐收時節(jié)的3D影像,來誘引自己勉力向終點走去;或者,我喜歡編排章節(jié)與計畫頁數(shù)的游戲,把寫論文當作蓋房子,如果血肉發(fā)育遲緩,至少先有骨架藍圖讓自己心安。形成自己特定的等入狀態(tài)有助于讓我們的心靜下來,我個人的等入狀態(tài)很簡單:像師奶一樣打掃宿舍,整理物品。然后沖一杯茶就OK。焦慮的時候,真的不妨用儀式來幫助自己。
      ?登出狀態(tài):為了解決每次寫作之間的延續(xù)性問題,作者提醒——停筆前,先寫下一點有關(guān)下次應該從何處開始、有哪些重點要繼續(xù)發(fā)揮或注意的記錄。
      ?保持清醒:試著回答以下問題——
      ?回到你的研究發(fā)問,你論文做完了,是否回答了你原來的問題,為什么?
      ?你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分析可以跟理論產(chǎn)生了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是驗證、否證、修正,或更豐富了它的意涵?
      ?你的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想法?
      ?你的研究和本土已經(jīng)做過的諸多相關(guān)研究之間的關(guān)系是什么?
      ?如果重新做這個研究,你會怎么做?
      
  •     正在為了完成碩士畢業(yè)論文而痛苦掙扎的我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真的是放在枕頭邊,電腦邊看了很多遍,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特別是里面提到的一下小方法、技巧和網(wǎng)站軟件資源真的是教授沒有教我們而我們又迫切需要的。
      只是有些臺灣本土化的語言我不能理解,希望再版的時候編者多做注釋
  •     讀完這一本專為水深火熱的研究生所寫的論文指導,心中有點小小失落。因為,這一本書並沒有幫助我擺脫目前論文寫作的困境。也許,我不該把它當成萬靈丹吧~畢竟,該書只是呈現(xiàn)作者認為多數(shù)論文的缺點,並試圖為此找到一些解決的方案,而不是要解決論文相關(guān)的所有問題。 前幾天大學同學Veryfar來訪,我聊到目前論文的困境。他說:「你可是要究天人之際,窮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答:「吾等豈敢自比太史公?」 他也是過來人,要我趕快把手邊的論文完成。
      
      讀了石之瑜(2001)的文章有點感慨,他所描述的是指導老師的困境。有些論文的內(nèi)容明明不行,但口試委員也只能在論文答辯時狠批一頓 ,然後責成指導教授把關(guān),要研究生回去再修改成「不那麼難看」的版本。真的狠下心讓研究生口試不過的情形,畢竟是少之又少。問題來了,要是研究生做出水準不高的論文,到底是誰的責任?研究生因為是作者,所以需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但指導老師呢?我想至少也該負一部份的責任。另外,能夠追隨「名師」是很多研究生的心願,但正如Nancy Rothwell所說,「大腕兒」通常比別的老師更忙、也就更沒有時間指導學生。如此說來,研究生到底是蒙其利?還是受其害?
      
      中國人講究尊師重道,「師」可與天地君親並列。而研究所師生之間的微妙關(guān)係,我想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了。
      
      ===================================
      延伸閱讀
      
      ?江源慎的筆記本:一起來認識「論文寫作癥候群」
      http://blog.sina.com.tw/4385/article.php?pbgid=4385&entryid=2638#myping
      
      ?亞歷山大的勇氣 :比較病徵學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huangacy/3/2987838/20030526142828
      
      ?王業(yè)立的收藏:Primal de Lanerolle給研究生的10個建議
      http://web.thu.edu.tw/ylwang/www/image/recruiters&academia.jpg
      
      ?Rachel's blog:研究生的禁忌
      http://blog.xuite.net/rachelpang/blog/210738?st=c&w=50406&re=list&p=2#trackback
      
      
      ===================================
      引用文獻
      
      石之瑜(2001)。博、碩士論文指導的困境。載於石之瑜(主編)政治學的知識脈絡(頁 279-296)。臺北:五南。
      
      ===================================
      
      Repost from:
      http://pbice.blogspot.com/2006/03/book.html
      
  •   關(guān)于搜索的技巧,可以另行參考本文的相關(guān)建議:http://www.douban.com/note/181734120/
  •   我覺得,關(guān)于如何寫論文,第一找一篇優(yōu)秀的好好讀讀,第二跟一個靠譜的指導老師認認真真寫一篇,就足矣,剩下的則是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思維體系的構(gòu)建了。這是我大學里很缺很缺的一課。
  •   小孩子 乃急什么 ==
  •   =。=這是反思。。與當務之急。。周圍看來本科論文風氣真是糟糕透了。。沒有自己的思想與思考是最糟糕的。。正在努力擺脫之。。
  •   那首先別被濫用標點符號的風氣給帶壞了嘛 你這孩子--
  •   呼呼 不要嚴肅了。Az我跟你講,我買了一本顧城的詩集,偶爾讀一點點。不過要是它是黑色封皮就更好了。。
  •   怎么忽然說到這個 我以前買燕山版的 沒翻幾頁紙張就開始脫膠了……
    上個月讀他就讀的特別開心 就是那本《顧城哲思錄》 對于顧城這種人 詩已經(jīng)不是一個形式可以拘束住的了 這一點實在是太強了
  •   我的好像也是燕山版的耶 不過它有個硬殼,應該不用擔心啦
    他就住在詩里 一直都是
  •   燕山的書一直都是價格便宜而極端不可靠的榜樣 如果要槍斃十回八回也夠了……
    不在詩里在哪里 書里咯 腦殘……
  •   嗯哼 我點一下轉(zhuǎn)播 播到顧城那里去!…!
  •   這個筆記,看了不用看書了~
  •   其實很多時候 讀一本書的時間是很快的 而且翻書有一個好處就在于可以自己隨時按照內(nèi)容難易度來選擇閱讀的方法 瀏覽時也有機會確認一個并不怎么清楚的知識點如何解釋。相對來說 筆記的優(yōu)點是簡約 有條理 概括性強 但是沒法再度展開 而這于理解總是有礙的
  •   沒寫過論文,工作時候經(jīng)常寫方案和文檔,感覺“論文寫作”中教授的技巧也適用于寫方案、ppt。特別是:
    ◎ 寫作并非將心里想好的、很完整的東西如實再現(xiàn)出來,它本身就是一種思考與分析的過程。
    ◎ 當寫作卡頓了,問題通常不在寫作,而是概念上的問題,亦即不知道如何分析。
    ◎ 持續(xù)寫作,不要將寫作當做寫不下去的問題來源,而是當做解決問題的方法;
    尤其第二條,剛在寫方案過程中遇到過!
    感謝Az!
  •   本科寫論文真的好苦逼,因為根本不規(guī)范啊,理科點的還好
  •   答對了 我就是陷入其中無可自拔抓狂不已的 而且覺得 投進去的時間 約等于浪費的時間……
  •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認真兮兮的查資料,最后寫完了然后才明白,完全不規(guī)范,淚流滿面,別人居然還沒有發(fā)現(xiàn),淚流滿面
  •   芝加哥大學有一本異曲同工的,叫craft of research,有便宜的中文版,你也收著吧。我覺得它對我?guī)椭艽蟆?/li>
  •   敢問中文版叫什么?
  •   忘了,我查查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03533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523988.html
  •   《教授為什么沒教我》里好像提到了這本書的英文版,我還想找來看呢,結(jié)果萬惡的編輯把這本書的參考文獻給吞了!
    還是你好。
  •   我這不是為你寫關(guān)于我的作文積累素材呢么 我容易嗎我
  •   那個。。。你到了?
  •   “ 開始思考從來不曾思考過的問題,
       例如:“我活著是要干嘛”。 ”
    zan~
  •   我也打算寫一篇讀后感呢,正好就看到了你的~~呵呵 緣分啊
  •   買了一本 被師姐拿走了
  •   下載到了,謝謝你!
  •   不客氣
    :)
  •   正在讀呢,解答了很多我的困惑啊。
  •   買一本看看,呵呵
  •   在哪下啊?
    我的郵箱:sunshanfeng@126.com可以發(fā)給我嗎?
    我的博客:www.miccky.com歡迎光臨。
  •   http://www.douban.com/subject/discussion/1305738/
  •   我可以買一本送給你,請告知地址。
  •   謝謝了,推薦了本好書
  •   下載的頁面不存在了???
  •   我的blog在blogspot上。
    被墻了
  •   你推薦的這本書不錯,收藏了,想看。
    也推薦一本書給你哈:
    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09132/
    有人說,如果早讀這本書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也許有人會認為這么說太夸張了!但我覺得:會的。改變?nèi)松\的無非兩樣東西:一個是你讀過的書,一個是你遇到的人。
  •   謝謝葉卡的推薦
    你推薦的《把時間當作朋友》,我正在看呢。
  •   沒有得下載了 555 請問你還有嗎?
  •   這本書值得經(jīng)常翻翻!~~
    最近幾天翻的時候,感覺自己進步了,嘻嘻!~~~
  •   恩明早起來看
  •   看來我也要開始刷馬桶了
  •   家里已經(jīng)收拾得窗明幾凈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