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侯猛 頁數(shù):24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盡管這本書研究的是中國的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是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最高人民法院,但其學術價值卻一定超越了這一特定機構,也超越了這一特定時期。我相信會有更多的這類有問題意識和理論追求的實證研究出現(xiàn),不僅有關最高法院,也不僅有關中國的司法。
作者簡介
侯猛,江蘇人,生于1976年。18歲南下,入中南政法學院,25歲北上,入京大學法學院。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編輯,現(xiàn)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后人員。研究領域涉及司法制度、法律社會學、法律人類學。
書籍目錄
序 致謝 導論 為什么最高人民法院變得越來越重要? 為什么研究最高人民法院? 為什么以司法的影響力切入? 本書研究的學術意義 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一章 最高人民法院對市場的影響:個案研究 法院影響市場 法院與立法和行政權力的協(xié)調 法院行為的溯及效力 法官利益衡量的誤區(qū) 附:另一個個案的補充 第二章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最高人民法院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法院定位 經濟改造對法院的影響 法院的政法治理方式 為什么控制下級法院及其問題 第三章 最高人民法院的外部關系協(xié)調 為什么以經濟活動為中心? 政治決定一切? 行政對法院的影響 法院對立法的解釋 第四章 最高人民法院的內部組織管理 法院規(guī)制的作用 司法解釋的制定和執(zhí)行成本 民商經濟案件的篩選標準 第五章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知識生產 法官的有限理性 法官的知識來源 司法競爭市場的形成 專家問題 媒體的社會建構 法院知識傳統(tǒng)的形成 第六章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決策過程 法官制定政策中的利益競爭 法院政策的意外后果 法官決策的未預期成本 法官決策中的信息選擇 最高人民法院不是“最高法院” 第八章 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群體的角色 大法官流動的現(xiàn)象 離開法院的可能問題 大法官算什么? 大法官聲譽的界定 大法官因何出名 為什么沒有因對法律的貢獻而出名? 大法官的公信力的真正構成 法院人事改革的前景 第七章 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 公共政策法院問題 分權:以建立上訴審制度為中心 司法自我約束的意義 附錄1 美國最高法院對經濟的影響:一個述評 法院規(guī)制促進聯(lián)邦國家的形成 法院對行政規(guī)制權力的界定 法院對私人產權的保護 法院規(guī)制經濟功能的轉向 附錄2 最高法院判決影響的工作原理 附錄3 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書原文 “中福實業(yè)擔保案” “TMT商標案”主要參引文獻 索引
編輯推薦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響力切入》編輯推薦:最高法院是一個國家最高的司法機構,在中國它同時還是法院系統(tǒng)內的最高行政機構。此外,無論憲政結構如何,司法在當今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治架構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侯猛的這一研究是有重要意義的。但這一研究的意義并不僅僅來自,甚至不是來自其研究對象的重要性。在我看來,研究對象的重要與研究的重要與否之間并不存在某種確定的關聯(lián)關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