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劉瑛 頁數(shù):26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律師,這個被外界的想象罩上了一個金色的,充滿謎幻光環(huán)的職業(yè),越來越成為法學院學生的職業(yè)向往。不管它的內在是實是虛,總之這是一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zhàn)術的職業(yè)。 一些身在其中的人感到了責任;而更多的“圈”外人希望得到更多的落在紙上的成功律師的經驗而非法學院里空洞的講義。這就是“律師之門”系列叢書策劃的意義。 這套叢書為即將邁入律師行業(yè)、剛剛開始執(zhí)業(yè)的律師、準律師量身定做,內容涉及律師職業(yè)所應具備的素質,律師的思維方式、工作技能與工作習題。在如何維系與客戶的關系、如何進行業(yè)務開拓等諸多方面提供指導與咨詢。
作者簡介
劉瑛律師,北京市展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獲法學學士(經濟法專業(yè))和法學碩士學位(國際經濟法專業(yè))。曾從事近十年的法律教學工作。主要從事公司、收購、投資、貿易、電信、建筑、房地產等領域的法律服務,擅長交流法律方案設計、法律可行性分析、法律文件起草、談判、法律培訓等。具有豐富的為客戶提供綜合法律顧問服務的經驗。關注客戶的需求,注重以嚴謹、務實、舉輕若重的態(tài)度為委托人提供客戶化的法律服務?,F(xiàn)擔任若干家國有特大型、大型企業(yè)的常年法律顧問和項目法律顧問。
書籍目錄
引言——律師的“處方”第一部分 律師的思維方式和基本技能 第一章 律師的思維方式 1.1 國民經濟方式之一——委托人意識 1.2 思維方式之二——目標意識 1.3 思維方式之三——獨立意識 1.4 思維方式之四——風險意識 第二章 強化執(zhí)業(yè)意識 2.1 律師應當能夠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 2.2 律師要與客戶交流,而不能把客戶當成案例 2.3 律師要提供客戶化服務,而不是提供“標準化”服務 第三章 業(yè)務開拓與維系 3.1 建立客戶信任——業(yè)務開拓 3.2 保持客戶信任——業(yè)務維系 3.3 如何面對客戶的不信任、不合作 第四章 律師的基本技能 4.1 聽 4.2 說 4.3 讀 4.4 寫第二部分 咨詢 第五章 咨詢 5.1 咨詢的步驟 5.2 咨詢文書 第六章 談判 6.1 律師對談判的認識 6.2 談判的步驟與安排 6.3 談判總結與評價 第七章 盡職調查 7.1 盡職調查與律師技能技術 7.2 盡職調查與“讀”的技能 7.3 盡職調查文件 第八章 制作、修改合同 8.1 對制作、修改合同的認識與理解 8.2 制作、修改合同的基本要求 8.3 制作合同的步驟 8.4 合同的制作與合同結構 第九章 其他非訴訟業(yè)務 9.1 法律意見書 9.2 律師函 9.3 律師聲明 9.4 見證……附錄參考書目后記——關于律師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律師的思維方式 在委托人眼里,律師是具有法律專業(yè)知識的人士。但是,具有法律專業(yè)知識,只是成為律師的條件之一。換句話說,法律專業(yè)知識只是律師知識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從事其他職業(yè),如法官、檢察官,以及法律專業(yè)的教師和法學研究人員等也需要具備法律專業(yè)知識。那么,同為法律專業(yè)人士,律師與法官、檢察官、法律教師有什么區(qū)別?我們說,真正能夠區(qū)分專業(yè)人士的不僅是專業(yè)知識,更是思維方式和工作技能。律師本身就是一個專業(yè)。做律師,除了有必要的法律知識外,還要像律師那樣思考和工作。說到這里,打算做律師的人可能希望下面能夠介紹律師從業(yè)的訣竅或技巧。比如,“律師應當具備哪些能力或素質?”“律師應當從哪兒干起?怎么干?”以及“怎樣把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這些都是比較大的問題。如果再說得具體一些,這些問題可能是諸如:“怎樣解答客戶的咨詢?”“怎樣寫咨詢意見?”“審查合同時應當首先關注什么?”還有“律師怎樣開拓案源?客戶從哪兒來?”等等。對于這些業(yè)務問題,律師的確應當關注。但是,律師不僅要關心“怎樣干”,還應當考慮“為什么要這樣干”,并且,更不能脫離律師這個特定的職業(yè)去考慮這些問題,也就是我們在引言部分所提到的“怎樣想”以及“為什么要這樣想”這個話 題。換句話說,律師對自身角色的認識以及對律師執(zhí)業(yè)的理解,與在該角 色下應當具備的思維方式的認識是息息相關的?;诖?,本章將介紹律 師應有的思維方式。 1.1思維方式之一——委托人意識 按照《律師法》界定,律師是指取得律師執(zhí)業(yè)證書,為社會提供法律服 務的執(zhí)業(yè)人員。①律師在執(zhí)業(yè)時不可避免地要將“為社會提供法律服務”具體落實到特定的服務對象上。因此,律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自己在為誰工作。 無論是解答咨詢、起草和審查合同文件、談判,還是訴訟,律師都必然有明確的服務或代理目標。為委托人工作——這一律師執(zhí)業(yè)的基本理念,會讓律師找到工作基準,即,在法律的框架內、使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或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委托人的利益。律師要通過自己的工作,找出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事實、證據(jù),提出最有利于委托人的觀點和方案,出具最有利于委托人的法律文件。對于這一點,本書中稱為“委托人意識”(在本書中“客戶”與“委托人”交替使用)。因此,樹立牢固而正確的“委托人意識”是律師執(zhí)業(yè)的前提,并且也應當貫穿于律師執(zhí)業(yè)的始終。 雖然,公眾可能不免會將律師描述成“典型的拿誰的錢就替誰說話、辦事的人”。但是,這種評價對于律師這個職業(yè)不應當完全是負面的,至少律師自己不應當做負面理解。律師職業(yè)與法官職業(yè)有本質的區(qū)別。作為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法官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②而律師的工作就是要巧妙地用法律語言說出委托人要說的話。律師在執(zhí)業(yè)過程中所說的話、所做的事,都是代表委托人在說、在做。這不是惟利是圖,更不應當成為對律師的為人處世原則或道德水準的評價。這是律師的職業(yè)特點和內在要求。從律師制度的設置以及律師執(zhí)業(yè)的最終目標角度,律師在維護委托人合法利益的同時,推動了整個社會的法制化進程。但是,從個案角度,在某一個具體代理事項中,律師并不可能、也不應當充當維護各方當事人權利的角色,律師不是為各方當事人主持公道的人,律師不是各方當事人的法律代言人,而是委托人的法律代言人。如果不能充分、正確理解這一點,律師就很難正確地執(zhí)業(yè),也很難理解和處理律師與委托人之間的關系。正因為如此,本書將具有“委托人意識”列為律師應當具有的思維方式之首。 律師在樹立“委托人意識”的同時,還必須注意識別誰是真正的委托人。如律師在為某一個公司客戶提供法律服務時,會與公司的不同部門、不同人員打交道。這些日常聯(lián)系律師、代表公司給律師發(fā)出工作指令并且評價律師工作的部門和人員可能有公司的董事會或董事會秘書,公司的管理層、總經理,公司的法律部和公司內部法律顧問,還可能有公司的市場部門以及財務部等部門和人員。公司內部法律顧問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公司內部法律顧問會與公司各部門的人員打交道。這種情形下,律師或公司內部法律顧問在開展工作時需要明確,自己的委托人是“公司”、而不是“公司的某個部門”或“公司的某個人”。律師或公司內部法律顧問是在為“公司”、而不是“公司的某個部門”或“公司的某個人”服務。因此,不能為了“公司的某個部門”或“公司的某個人”的利益和要求置公司的利益于不顧。如果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就不可能確定正確的工作目標,所提供的法律服務就可能不適當。更為糟糕的是,由此,律師還可能卷人委托人內部的紛爭,并且作為“外來者”的律師,極有可能成為紛爭的焦點和“替罪羊”或犧牲品,甚至導致被投訴或索賠。 在執(zhí)業(yè)中律師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公司的日常管理和經營由總經理負責,律師是總經理推薦而受聘于公司的。在總經理的意識里,可能把律師當成他個人的、而不是公司的法律顧問??偨浝砜赡芟M蛞舐蓭熆偸钦驹谧约哼@一邊,發(fā)表支持自己觀點的意見。此時,如果律師不能正確理解自己的角色,不能確定誰是真正的委托人,不能正確處理自己與公司、公司總經理之間的關系,如果公司的董事長或董事會其他成員也把律師看成總經理個人的律師、而不是公司的律師,他們可能會質疑律師所做的任何工作,會千方百計設法辭退律師。 P7-10
編輯推薦
《律師的思維與技能》就是圍繞"怎樣做"以及"為什么這樣做"而關于律師的思維及技能的一種具體的指導。律師是具有法律專業(yè)知識的人士。而作為專業(yè)人士的律師,除了要有法律知識外,還要知道“怎樣做”,以及“為什么這樣做”?!堵蓭煹乃季S與技能》分為兩部分展開,第一部分是基本技能和思維方式的要求和訓練,第二部分是結合律師從事非訴訟業(yè)務的幾大塊內容,針對第一部分所述內容具體展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