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法律出版 作者:何勤華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針對中國法學史研究的這一現(xiàn)狀,本書的導論和序章首先對中國古代有沒有法學?律學能否代表中國古代法學?中國古代法學具有哪些形態(tài)?其內(nèi)涵與外延是什么?中國古代法學與西方或現(xiàn)代法學具有哪些不同的特點等問題作了探討,然后在第一至第六章中對中國古代法學的萌芽、誕生、發(fā)達、昌盛、成熟以及衰落的過程作了描述,對中國古代法學在發(fā)展之各個階段的特點以及它對周邊國家的影響等作了闡述,最后對中國古代法學為什么必然消亡?中國古代法學在中國學術(shù)史和世界學術(shù)史上的地位發(fā)表了看法?! ‰m然,國內(nèi)外在中國法學史的整體研究上還是一個空白,但近年來中國思想史、哲學史研究的巨大成功,中國法制史和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的眾多成果,以及大量古代經(jīng)典作品的點校注釋和翻譯出版,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如果說本書對中國學術(shù)發(fā)展有一點貢獻的話,那只是在前人和同輩的業(yè)績之上,從一個新的角度即法學史角度對中國豐富的法律文化遺產(chǎn)作了一番梳理,得出了一些新的觀點和結(jié)論,并且在中國法學史的體系,內(nèi)容以及一些基本概念上,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而已。
作者簡介
何勤華,男,1955年3月生,上海市人,現(xiàn)為華東政法學院院長,教授,法學博士。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念書。1982年1月北京大學法律系本科畢業(yè),入華東政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于1984年12月畢業(yè)。1998年獲北京大學博士學位。
曾于1988年4月至1989年4月、1993年4月至1994年10月兩次赴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進修法制史。
1992年10月起,作為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1998年7月,獲北京大學法學博士;1999年10月,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學家”。2000年4月起任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2001年起獲準招收法律史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書籍目錄
中國法學史:第一卷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導論 漢語“法學”一詞的起源及其流變 序章“中國古代無法學論”質(zhì)疑 第一節(jié)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法學形態(tài)的理論 第三節(jié) 古代法學的各種形態(tài) 第四節(jié) “中國古代無法學論”質(zhì)疑 第五節(jié) 中國古代法學的基本特點 第六節(jié) 中國法學與中國法學史 第七節(jié) 中國法學史在中國學術(shù)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中國古代法學的萌芽——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法經(jīng)》論考 第三節(jié) 法哲學的誕生 第四節(jié) 法家法治理論評析 第五節(jié) 《尚書》等先秦文獻中的法學思想 第六節(jié) 萌芽期法學家列傳 第二章 中國古代法學的誕生——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法學世界觀的確立 第三節(jié) 律學的誕生 第四節(jié) 判例法研究的展開 第五節(jié) 《漢書·刑法志》評析 第六節(jié) 對重大法律問題的討論 第七節(jié) 誕生期法學家列傳 第三章 中國古代法學的發(fā)展——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年-581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多元化的法學世界觀 第三節(jié) 律學的發(fā)達 第四節(jié) 《晉書·刑法志》的法學意義 第五節(jié) 發(fā)展期法學家列傳 第四章 中國古代法學昌盛——隋唐時期(公元581年-960年)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法學世界觀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律學的昌盛 第四節(jié) 關(guān)于重大法律問題的討論 第五節(jié) 隋唐時期法學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第六節(jié) 昌盛期法學家列傳 附錄1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2 插圖索引中國法學史:第二卷中國法學史:第三卷
編輯推薦
《中國法學史(全3卷)》第一、第二卷于2000年10月出版以來,獲得了讀者的好評和學術(shù)界的肯定。并于2002年,獲得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一等獎;2004年,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故此次再版,在文字組稿方面,除對個別錯字做出訂正、對某些內(nèi)容做出補充之外,未做大的改動。本次再版變動比較大的地方是:增補了與文字敘述內(nèi)容相關(guān)的圖片362幅。這些圖片,有一些是作者近幾年在各種公開出版之文獻中收集所得,也有一些是在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大學圖書館、東京大學法學部圖書室等翻拍復印所得。凡引用他人成果者,筆者在書末的“插圖索引”中都一一做了說明?!吨袊▽W史(全3卷)》此次再版,同樣得到了法律出版社社長、總編黃閩先生的全力支持,同時蔣浩先生直接策劃了本次以圖文并茂方式再版的計劃,而《中國法學史(全3卷)》責任編輯董彥斌則為《中國法學史(全3卷)》的編輯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勞動。對此,均表示作者一片感謝之意。至于《中國法學史(全3卷)》還可能存在的錯誤缺點,則完全由作者個人負責,并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