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6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王公義等編 頁數:576 字數:1007000
內容概要
本書是2002年11月在中國北京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學者聯(lián)合舉辦的“糾紛解決替代機制與現(xiàn)代法治”研討會的論文集。 研計會論文旨在闡述各種糾紛解決途徑的特點,對各種途徑的效能進行評價,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并探討政府部門和法院組織在司法行政和現(xiàn)代法治的框架內對各種糾紛解決途徑的指導和支持。 參加研討會的澳大利亞代表團深深感覺到中國在糾紛解決替代機制方面經驗豐富,有許多方面值得澳方借鑒。同時,隨著中國國內對法院審判的要求不斷提高和中國對法治的進一步承諾,中國在糾紛解決方面的實踐是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的。澳方代表也饒有興趣地聽取了這一點。 與中國在調解方面的悠久傳統(tǒng)和廣泛實踐相比較,我們感到澳大利亞在糾紛解決替代機制的經驗是蒼白孱弱的。對我們來說,高層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期望和中國各省、市、地區(qū)工作在人民調解一線的官員的報告是富有啟發(fā)意義和教育意義的。
作者簡介
王公義,中國司法部司法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曾主持《中國公證制度研究》、《中國律師制度研究》、《中外司法行政體制比較研究》、《WTO糾紛解決機制研究》、《中國人民調解制度研究》等,出版著作有:《中國律師制度研究》、《律師法概論》、《WTO對中國律師業(yè)的
書籍目錄
開幕式上的致辭 閉幕式上的致辭中方序言 澳方序言 作者簡介 第一專題 在現(xiàn)代法治社會中,糾紛解決替代機制的 法律定位、意義和作用中國的人民調解制度 調解和處理辦法 --調解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澳洲一方觀點 調解機制在處理糾紛中的比較優(yōu)勢 論糾紛制度的創(chuàng)新 現(xiàn)代法治之中糾紛解決的法律定義、地位、重要性及其作用 第二專題 糾紛解決替代機構的體系架構、職責范圍、 不同機制的運作程序、方式和效力澳大利亞的糾紛解決:理論、實踐和困難 人民調解與糾紛解決 商事仲裁:澳大利亞和中國的經驗比較 國際商事仲裁:澳大利亞與中國之比較 民間調解和糾紛解決 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的重要方式--仲裁 商業(yè)糾紛解決機制的發(fā)展 ——從亞洲的視角 亞洲仲裁實踐問題 WTO爭端解決機制與仲裁法的新發(fā)展 可選擇的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澳大利亞兼并委員會的角色 長春經驗:企業(yè)債務重組的新嘗試 澳大利亞工人和消費者對公司提出訴訟中的糾紛解決情況 主要商業(yè)訴訟中的糾紛解決 澳大利亞法庭、委員會以及監(jiān)察官的經驗 ——糾紛解決和澳大利亞銀行業(yè)監(jiān)察官 澳大利亞法庭、委員會和監(jiān)察官的經驗 ——與塞夫·歐茲多斯基博士商榷 WTO爭端解決的非司法手段 WTO規(guī)范和糾紛解決 世界貿易組織關于環(huán)境措施的爭端解決實踐 按世貿組織規(guī)定農業(yè)貿易爭端中的爭端處理:澳大利亞經驗 WTO反傾銷和中國法律改革第三專題 糾紛解決替代機制與法院審判、效率和案件數量的控制 澳大利亞聯(lián)邦法院訴訟的關系 人民調解與法院訴訟的關系 糾紛解決替代和裁決:法院最喜歡的方式——調解 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組織的指導作用 論人民調解協(xié)議的性質與效力第四專題 國家在建立和完善糾紛解決替代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糾紛解決替代機制的國家責任 用法治的觀點審視人民調解 《2001》年公司法和《2001年澳大利亞證券和投資法》規(guī)定的刑事行為的民事解決 國家在建立和完善糾紛解決替代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澳大利亞糾紛解決替代機制與現(xiàn)代法治研討會論文集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