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雜憶

出版時間:2005-1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史出版社  作者:季羨林  頁數(shù):244  
Tag標簽:無  

前言

《牛棚雜憶》寫于1992年,為什么時隔六年,到了現(xiàn)在1998年才拿出來出版。這有點違反了寫書的常規(guī)。讀者會懷疑,其中必有個說法。讀者的懷疑是對的,其中確有一個說法,而這個說法并不神秘。它僅僅出于個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點私心而已。我本來已經(jīng)被“革命”小將——其實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腳,永世不得翻身了??煞駱O泰來,人間正道,浩劫一過,我不但翻身起來,而且飛黃騰達,“官”運亨通,頗讓一些痛打過我、折磨過我的小將們膽戰(zhàn)心驚。如果我真想報復的話,我會有一千種手段,得心應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進行報復的??墒俏也]有這樣做,我對任何人都沒有打擊、報復,穿小鞋,耍大棒。難道我是一個了不起的、寬容大度的正人君子嗎?否,否,決不是的。我有愛,有恨,會妒忌,想報復,我的寬容心腸不比任何人高??墒?,一動報復之念,我立即想到,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那種氣氛中,每個人,不管他是哪一個山頭,哪一個派別,都像喝了迷魂湯一樣。 我期待著有人會把自己親身受的災難寫出來,也期待折磨人甚至把人折磨至死的當時的“造反派”實際上是打砸搶分子的人,為什么不能夠把自己折磨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折磨過程也站出來表露一下,寫成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呢?在我的兩個期待中,其中一個我無能為力,而對另一個,也就是對被迫害者的那一個,我卻是大有可為的。我自己就是一個被害者嘛。我為什么竟傻到守株待兔、專期待別人行動而自己卻不肯動手呢?期待人不如期待自己,還是讓我自己來吧。這就是《牛棚雜憶》的產(chǎn)生經(jīng)過。我寫文章從來不說謊話,我現(xiàn)在把事情的原委和盤托出,希望對讀者會有點幫助。但是,我雖然自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一個期待,對別人的那兩個期待,我還并沒有放棄。在期待的心情下,我寫了這一篇序,希望我的期待能夠實現(xiàn)。

內(nèi)容概要

  季羨林是北京大學資歷最老的大教授之一,又是著名作家、學者,可其一生經(jīng)歷坎坷,被勞改、批斗,見證了許多荒謬之極的歷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羨林以自省之筆,紀錄了自己所經(jīng)歷的這一切……讀來讓人感慨萬端?!杜E镫s憶》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寫成的。能夠活著把它寫出來,是我畢生的最大幸福,是我留給后代的最佳禮品。愿它帶著我的祝福走向人間。它帶去的不是仇恨的報復,而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丑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

作者簡介

季羨林,語言學家、作家、文學翻譯家,北京大學教授。山東清平(今并入臨清市)人。著有《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中印文化關系史論文集》、《清華園日記》等。

書籍目錄

自序一 緣起 二 從社教運動談起 三 一九六六年六月四日 四 對號入座 五 快活半年 六 自己跳出來 七 抄家 八 在“自絕于人民”的邊緣上 九 千鈞一發(fā) 十 勞改的初級階段 十一 大批斗 十二 太平莊 十三 自己親手搭起牛棚 十四 牛棚生活(一) 十五 牛棚生活(二) 十六 牛棚生活(三) 十七 牛棚轉移 十八 半解放 十九 完全解放 二十 余思或反思 二一 后記 附錄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 季羨林自傳 季羨林年譜

章節(jié)摘錄

從社教運動談起六十年代前半,在全國范圍內(nèi)又掀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叫做“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運動。北大又大大地折騰了一番。規(guī)律仍然是:這場運動你整我,下次運動我整你?;鞈?zhàn)了一陣,然后平靜下來,又都奉命到農(nóng)村去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我于1965年秋天,開完了“國際飯店會議”以后,奉命到了京郊南口村,擔任這個村的社教隊的副隊長,分工管整黨工作。這是一個小小的山村。在鐵道修建以前,是口內(nèi)外的交通要道。據(jù)當?shù)氐睦习傩崭嬖V我,當年這里十分繁華,大街上店鋪林立,每天晚上臥在大街上的駱駝多達幾百頭,酒館里面劃拳行令之聲通宵達旦。鐵路一修,情況立變,現(xiàn)在已是今非昔比。全村到處可見斷壁頹垣,一片荒涼寂寞,當年盛況只殘留在老年人的記憶中了。村里社教運動進行的情況,我不想在這里談。我只談與“文化大革命”有關的一些情況。這一場“史無前例的”所謂“革命”,來頭是很大很大的。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實,用不著我再去細說。它實際上是在1965年冬天開始的,正是我在南口村的時候。這時候,姚文元寫了一篇文章:《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點起了“革命”的烽火。這一篇文章鼓其如簧之舌,歪曲事實,滿篇邪理。它據(jù)說也是頗有來頭的。姚文元不過是拿著雞毛當令箭出臺獻藝的小丑而已。我讀到這篇文章就是在南口村。我腦袋里一向缺少政治細胞,雖然解放后幾乎天天學習政治,怎奈我天生愚鈍,時時刻刻講階級斗爭,然而我卻偏偏忽略階級斗爭。我從文章中一點也沒有體會出階級斗爭的味道。我一點也沒有感覺出這就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就是大風暴將要來臨的信號。我只把它當做一篇平常的文章來看待。兼之我又有肚子里藏不住話的缺點(優(yōu)點?)。看完了以后,我就信口開河,大發(fā)議論,毫無顧忌。我到處揚言:我根本看不出《海瑞罷官》會同彭德懷有什么瓜葛。我還說,“三家村”里的三位村長我都認識,有的還可以說是朋友。我同吳晗三十年代初在清華是同學。一九四六年,我回到北平以后,還曾應他的邀請到清華向學生做過一次報告,在他家里住過一宿。如此等等,說個沒完。我哪里知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同我一起來南口村搞社教運動的有我的一位高足,出身貧農(nóng)兼烈屬,平常對我畢恭畢敬,我內(nèi)定他為我的“接班人”。就是這一個我的“心腹”,把我說的話都記在心中,等待秋后算賬,臉上依然是笑瞇瞇的。

后記

我從1988年3月4曰起至1989年4月5日止,斷斷續(xù)續(xù),寫寫停停,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為本書寫了一本草稿。到了今年春天,我忽然心血來潮,決意把它抄出來。到今年6月3日,用了大約三個月的時間抄成定稿。草稿與定稿之間差別極大,幾乎等于重寫。我原來為自己定下了一條守則:寫的時候不要帶刺兒,也不要帶氣兒,只是實事求是地完全客觀地加以敘述。但是,我是一個有感情的活人,寫著寫著,不禁怒從心上起,淚自眼中流,刺兒也來了,氣兒也來了。我沒有辦法,就這樣吧。否則,我只能說謊了。定稿與草稿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定稿中的刺兒少了一點,氣兒也減了一些。我實際上是不愿意這樣干的,為了息事寧人,不得不爾。我在書中提到的人物很不少的。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有三種情況:不提姓名,只提姓不提名,姓名皆提。前兩種目的是為當事人諱,后一種只有一兩個人,我認為這種人對社會主義社會危害極大,全名提出,讓他永垂不朽,以警來者。我只希望被我有形無形提到的人對我加以諒解。我寫的是歷史事實。我們“文革”前的友誼,以及“文革”后的友誼,我們都要加以愛護。

媒體關注與評論

逝去的生命不能復歸,也用不著復歸。但是,回憶這樣的生命,意識到自己是這樣活過來的,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來了。風風雨雨都經(jīng)過了。一直到今天,自己還能活在世上,還能回憶往事。這難道還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嗎?  ——季羨林季老的學問、人品都是一流的?!  軐W家湯一介老人從來沒有停止過思考?!  麑W者、季羨林弟子錢文忠他是一個很好的父親?!  玖w林之子季承

編輯推薦

《牛棚雜憶》是季羨林老先生對其在文革時期的一本回憶錄,他以幽默甚至是調(diào)侃的筆調(diào)講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此書對“文革”的殘酷性揭露的讓人不寒而栗。他出書的目的就是希望總結教訓和“經(jīng)驗”,讓更多經(jīng)歷過的人出來說話,讓更多知情者出來說話,不要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牛棚雜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