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作者:丁仕原 頁數(shù):166
內容概要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魯迅溘然去世。當時在福建的郁達夫獲知這一噩耗,立即通過《申報》給許廣平拍發(fā)唁電:“驟聞魯迅噩耗,未敢置信,萬請節(jié)哀,余事面談?!彼斖泶螯c行裝,翌日凌晨就匆匆跳上三北公司的靖安號輪船返回上海,送別魯迅。
作者簡介
丁仕原,湖南臨澧人,大學教授。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公文研究會理事。1977年恢復高考后,進入湖南師范學院中文系就讀。畢業(yè)后長期在高等院校任教,擔任過系部主任、總支書記,現(xiàn)為湖南商學院教授。
主要著作有《新財經文典》、《簡明文學知識讀本》、《章士釗與近代名人》等多部。曾在《魯迅研究月刊》、《人物》、《百年潮》、《求索》、《文藝爭鳴》等知名刊物發(fā)表論文。所撰文章頗有影響,《郁達夫究竟為何要去南陽》、《魯迅、周作人兄弟失和原因新探》等文被《新華文摘》等知名文摘刊登,有關陳獨秀、毛澤東、魯迅的文章曾為北京大學未名湖論壇長期轉載。
書籍目錄
“交誼至深,感情至洽” 陳漱渝
前言
上編
一、聚首北京,似曾相識忘年交
二、一九二八,鋪天蓋地挨批判
三、合編《奔流》,大寫的編輯人生
四、左聯(lián)時期,攜手戰(zhàn)斗共艱危
五、阻移杭州,風雨茅廬多風雨
六、不幸早逝,長使英雄淚沾襟
下編
七、異曲同工,曲盡其妙的《狂人日記》與《沉淪》
八、信筆寫出的真相《兩地書》與赤裸裸自我的《日記九種》
九、獨樹一幟的雜文與開山之作的游記
十、沉默的“兄弟失和”與喧鬧的毀家詩紀
十一、不得意的官場生涯與舌耕
十二、迥然不同的生前身后名
附錄一、論《孤獨者》魏連殳的品格與風骨(附:許欽文同志給作者的信)
附錄二、 “我記憶中的魯迅和郭沫若”——訪魏猛克同志
附錄三、程星齡先生談郁達夫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生不逢時,20世紀的中國,多災多難。辛亥革命后,他在北洋軍閥政府供職16年,早幾年還算順利,能不斷加工資,也能保障生計。因此,他舉家北遷,搬到了故都京城居住。但好景不長,1919年后,薪俸常常拖欠,后來干脆長年不發(fā)給。為此魯迅不得不到也不能按時付給酬金的多所高校任教。連這樣的生活也不能安靜度過。先是被二弟、二弟媳趕出家門,后是被頂頭上司、教育總長章士釗免職。為此他不得不奔向南方,到革命策源地廣州,但仍是好景不長,國共決裂,學生不能好好讀書,這樣他只好到上海專事文學工作。不想日本鐵蹄很快踩到中國大地,“七七事變”后,“一·二八”上海抗戰(zhàn)興起,全國開始救亡運動。魯迅為此做了大量工作。他的一生真也說得上有國時時變,有家歸不得,過著四處流浪的生活?! ≡俅问敲邸N阌怪M言,魯迅一生,尤其是晚年為名所累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魯迅是有個性的人,他不愿趨炎附勢,一支如椽之筆,橫掃社會與文壇黑暗。因此,他得罪了不少的人。但廣大青年尤其是文學青年、美術青年以他為師,成為這些人的主心骨。柔石、蕭軍、蕭紅、葉紫……可以數(shù)出無數(shù)個名字。革命者也以他為榜樣,經常與他聯(lián)系。方志敏臨終時將手稿托付給他,陳賡到上海養(yǎng)傷也多與他聯(lián)系,瞿秋白更是魯迅的知己。當魯迅他大病一場后剛剛好一些,他不得不為胡風聯(lián)系事務,正由于過度勞累,得不到應有的休息,連病也不能很好醫(yī)治?! ∽詈螅彩亲钪匾氖切睦?。文字磨人,多少知名作家,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早衰,35歲時已自嘆齒落發(fā)白,作時更已發(fā)禿力贏,只剩下十來個牙齒在那里搖搖欲墜了。魯迅的老師章太炎曾感嘆文字之累甚于酒色。近代鴛鴦蝴蝶派大家周瘦鵑在回憶另一大家李涵秋時說:“我和李先生的最末一次見面,是在申報館。談了一會,李先生告辭而去。過了一兩分鐘,忽又走了回來,說:‘那石扶梯上有一段沒欄桿,我不敢走下去,可否打發(fā)一個差役扶我下去?’我答應著,急忙喚一個館役,扶了李先生一同下樓,我立在樓梯頂送著,不覺暗暗慨嘆。心想青春易逝,文字磨人,李先生只不過是個四十九歲的人,已是這樣頹唐了……” ……
媒體關注與評論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暨_夫《懷魯迅》
編輯推薦
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fā)像刷子一樣直豎著,眉頭緊鎖,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這是戰(zhàn)士魯迅:堅韌峻急,不懼憚生活的風砂和靈魂的粗糙,寧自虐而不放縱;一味急進,寧為玉碎,辛辣干脆,全近諷刺?! ≌掌锏哪贻p人,消瘦的肩,深邃的目光隱藏著他心底的憂郁和孤寂.他一生都在為女性而苦惱著,這是性情郁達夫:雖然有時也呈現(xiàn)出個性剛毅的一面,但在外來攻擊面前常常神經纖細,異常脆弱。追求浪漫,甚至偽裝頹唐?! 〔町愡@么大的兩個人。在1923年首次認識后。就一見如故?! 〗K魯迅一生。對郁達夫鐘愛有加。保持著十幾年如一日的友情?! ◆斞傅慕忉屖牵河暨_夫雖是創(chuàng)造社元老。但卻穩(wěn)健和平。無“創(chuàng)造氣”?! ∮暨_夫則認為“一則因系同鄉(xiāng)。二則因所處的時代。所看的書。和所與交游的友人。都是同一類屬的緣故”。 而《魯迅與郁達夫之間》。將解讀的。不僅僅如此……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