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的最后39年

出版時間:2005-08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作者:劉克敵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梁漱溟——一個始終自稱是一個佛教徒的人,卻因其一系列社會實踐被認(rèn)為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又因其一系列著作被認(rèn)為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在20世紀(jì)的中國,他究竟又是怎樣度過長達近百年之人生歷程的呢?而相對于他的前半生,其后半生的經(jīng)歷更加富有傳奇色彩。本書的敘述,即從1949年開始。

作者簡介

劉克敵,1997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xué),獲文學(xué)博士學(xué)位。1999年晉升為教授。現(xiàn)任教于杭州師范學(xué)院中文系。主要著作有《陳寅恪與中國文化》、《花落春仍在——吳宓與學(xué)衡》、《國民素質(zhì)與教育》以及《百年文學(xué)與大學(xué)》等專著。

書籍目錄

引子第一章 從朝天門到天安門第二章 中南海的座上賓第三章 至關(guān)重要的一年第四章 “雅量”之爭的余波第五章 在饑饉與風(fēng)雨中第六章 政協(xié)學(xué)習(xí)會上的“老頑固”第七章 “理性之國”的瘋狂第八章 匹夫不可奪志第九章 手揮五弦,目送歸鴻第十章 “我好像遠遠地望見了孔子”尾聲 “此地空余黃鶴樓”附錄一 梁漱溟先生生平年表附錄二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一代宗師、文化巨匠梁漱溟先生的后半生,延續(xù)了他介直、孤岸、沖淡、疏朗的性格。他的一生是認(rèn)真的一生,但正因為認(rèn)真才導(dǎo)致他成為悲劇的主人,馮友蘭先生挽曰——鉤玄決疑 百年盡瘁 以發(fā)揚儒學(xué)為已任,廷爭面折,一代直聲 為同情農(nóng)夫而直言。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梁漱溟的最后39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1條)

 
 

  •   梁漱溟的是個非常正直的人。獨立思考,表里如一。他的一生是認(rèn)真的一生,但正因為認(rèn)真才導(dǎo)致他成為悲劇的主人。有些無奈。本書從1949年開始敘述。其后半生的經(jīng)歷。傳奇。色彩。值得收藏。
  •   感謝作者劉克敵先生伴隨我閱讀了一個偉大的靈魂,翻閱了一部歷史的長卷。以前只從一些文章中零星知道一些關(guān)于梁漱溟先生的一些事跡和一些觀點,知曉梁先生是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著名的學(xué)者,未閱讀過其傳記和著作,讀罷該書后,后悔以前沒有系統(tǒng)閱讀其著作。劉先生治書嚴(yán)謹(jǐn),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和書籍,洋洋灑灑250萬言在不知不覺中暢讀完畢,是同類書籍中的上品之作,整部書有一氣呵成之感,意猶未盡!從劉先生的書中看到了中國文人的脊梁,一位堅持真理,堅持獨立見解,不阿權(quán)貴,不惜在中央政府會議上公開與毛澤東叫板,能如斯者中國有幾人,文如梁漱溟先生,武為彭大將軍二人爾。梁漱溟先生有著鋼一般堅強的性格,如磐石一般的精神,一生孜孜不倦探索真理,對壓力絕不屈服,絕不輕易改變自己的觀點,秉承獨立思考的高貴品質(zhì),自覺自愿行之,一輩子說真話。梁漱溟先生可以說是中國唯一一位敢于公開反對‘批孔’之人,在文革結(jié)束之初,作為中國文人第一先知先覺者,提出了中國再不可人治了,一定要走上以法治國,在上世紀(jì)70年代中期能有如此見解,且公開發(fā)表,可能亦惟梁漱溟先生一人爾!梁漱溟先生被譽為‘中國的甘地’、中國最后的儒家、最純粹的偉大愛國者、國學(xué)大師、49年后唯一的哲學(xué)思想家,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偉大的教育家?!安厣砣撕W詈舐兑击[”!希望還能見如梁漱溟先生者!今后一定拜讀梁先生的《東西方文化及哲學(xué)》、《中國文化要義》、《梁漱溟教育文集》、《人心與人生》等著作。
  •   本書的作者說梁漱溟先生的后半生比之前半生更加富有傳奇色彩。其實,梁先生的經(jīng)歷是不能用“傳奇”二字來形容的。
  •   梁漱溟的最后39年——長廊與背影,對人物有了深刻的認(rèn)識。
  •   梁漱溟的最后39年——長廊與背影
  •   梁漱溟先生用他的胡須,告訴我們,還有那么多要知道的東西,背影里,有中國!
  •   一代大儒梁漱溟,中國的真正的脊梁
  •   梁漱溟,很尊敬的一位學(xué)者,很難得的表里如一,很傳奇的一生
  •   這是一本文學(xué)著作,對梁漱溟的描述基本上是客觀公正的。
  •   大儒梁漱溟先生,值得購買拜讀。講了好多梁先生的事情,贊一個。
  •   很好的一本書,很喜歡!梁漱溟,一個大寫的人,中國的脊梁!
  •   非常好啊,愛這本書,梁漱溟先生是我一直非常之尊敬的。
  •   梁漱溟是寂寞的,但對中國文化發(fā)展中,他是不寂寞的。
  •   梁漱溟先生是我們最敬仰的大師!
  •   梁漱溟到底是干什么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很多年,終于知道了!某些人厚顏無恥的說***的大度和梁漱溟形成鮮明的對比!我看不盡然,梁漱溟寫的信中,我分明讀到了一個知識分子,國學(xué)大師向權(quán)貴低頭的味道!悲哀,文化人被蹂躪是民族的悲哀!
  •   梁漱溟老人最后幾十年歲月,讓人感動,感嘆。好書。
  •   梁漱溟的最后39年,封面和用紙都很不錯,推薦。
  •   讀梁漱溟,有感于他的錚錚鐵骨和剛正不阿的文人精神,此書介紹他人生的最后歲月,讀了很感概。
  •   梁漱溟是我國著名的學(xué)者,只是在偶然的機會了解他與毛的一些糾葛,現(xiàn)在有機會詳細了解了
  •   梁培恕:我對人類感到失望,我已經(jīng)相信人性惡了。梁漱溟搖頭。梁培恕:難道不是這樣嗎?人性能說是善嗎?梁漱溟:人性是不夠善,但人性是向善的。梁培?。旱牵皇敲總€人都有向善的一面啊。“你覺得他惡,是因為你善啊?!?/li>
  •   很佩服梁漱溟的人品,特別是他的硬氣。好書,值得一買。
  •   梁漱溟堪稱中國人的脊梁,真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值得一讀!
  •   這是儒學(xué)大師的傳奇一生,讀后必然受益
  •   一代大師解放后的生活和思想歷程,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資料挺齊全的,唯一一點就是像梁老常說的“我們對別人總是充滿了偏見,能了解透一個人是很難的,研究的越透,越感到了自己的無知”,作者對梁老的描寫只能算一知半解吧。
  •   梁先生的不平凡一生。別人可以改變我的行動,但無法改變我內(nèi)心的思想!
  •   面對政治先生扔不失儒家精神,難得!
  •   中國最后一位儒家的晚年,一位值得所有人敬仰的知識分子,梁老。
  •   送個了一個喜歡儒學(xué)的人,反應(yīng)可觀
  •   最后,有39年,這是智慧,中國文化的智慧
  •   用了三個晚上讀完,梁先生在1978年即提出依法治國,并預(yù)言中國在這條路上只能向前走。為時代感慨,也為梁先生的一身感慨惆悵。歷史歸歷史,現(xiàn)實歸現(xiàn)實。
  •   偉人一生的最后39年。好書,推薦。
  •   文化名人在新中國的悲歡
  •   大家的后半生,令人感慨
  •   通過這本書讓我認(rèn)識了這樣一位宗師,只可惜命運
  •   傳奇人生,學(xué)者風(fēng)范,對于梁公,歷史將給予更多的更客觀的評價。
  •   讓你我知悉名作家的最后人生。
  •   敢于和毛澤東當(dāng)庭叫板的,怕只有梁老一個人,知識分子能有這樣的風(fēng)骨,難得!可惜,毛聽不得諍言,只按自己的想法形勢,太獨斷了!
  •   讓我了解了歷史的本來面目,尊重人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   梁家父子都是文化現(xiàn)象。應(yīng)該看看。
  •   這個系列的書都很棒,只是感覺深度不夠
  •   了解大師的心路歷程
  •   一直喜歡在當(dāng)當(dāng)購書,折扣多,信譽好,贊一個!
  •   那個時代梁都尚且如此,可想其他知識分子的民運!一個黑暗的時代。
  •   好書,國學(xué)大師的最后39年,推薦給大家
  •   了解一下那段歷史,看看這位大家的最后39年。
  •   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好,但是還是值得看看的。斯人已逝,嘆!
  •   剛開始看,不愧為社會的良心
  •   朋友推薦的,挺不錯的,看后讓人有很多思考!
  •   書癡的人要拜讀的,文字很客觀,內(nèi)容也很好!
  •   有硬骨的人
  •   牛逼的人,牛逼的生活,牛逼的書,給力的價格,值得購買
  •   孩子和我都可以讀的的一本書。
  •   雖還未讀過,但仍對梁老敬佩,所以毫不猶豫買了這本書。好書,經(jīng)典
  •   歷史書里面本書還可以,價格也不貴, 耐看。
  •   書不錯,送貨還及時,繼續(xù)
  •   這是一位老者推薦收藏的,可以了解作者當(dāng)年的生活
  •   聽說內(nèi)容不錯,挺好的,是朋友買的。
  •   值得全家閱讀
  •   敬佩。
  •   內(nèi)容很好,書的質(zhì)量也很好~滿意~
  •   書質(zhì)量很好,價格便宜,發(fā)貨速度也快。
  •   請辦理《心理黑洞》退款事宜,謝謝
  •   喜歡梁簌溟,所以喜歡看他的書。
  •   語文老師要的,還可以的。
  •   雖還未看,但記述老先生的書一定要看。
  •   1折呀!百年不遇!
  •   老爹要買的,他很喜歡,書的內(nèi)容很詳實
  •   打折后買的,感覺超值
  •   好書和好茶是不錯的好東西
  •   沒細看,但是感覺還行
  •   對大師有所了解
  •   物有所值?。≌娴氖遣诲e的書!
  •   所話說聰明的人學(xué)哲學(xué),我沒那么聰明就多讀讀吧~~
  •   還沒看,想來是好書。
  •   包裝都很不錯哦
  •   為了自己的信念,勇于堅持,深深的敬仰,獻給大師!
  •   幫學(xué)弟買的,不錯不錯呢
  •   書不錯,作者還得下功夫
  •   可以慢慢細讀,知道很多以前不了解的情況
  •   瀏覽了一下,非常喜歡。
  •   人是完人,不知書如何
  •   當(dāng)1946年梁漱溟再度訪問延安后,要離開之時,毛請梁提些意見,梁說:“這里生機勃勃,覺得很好。”毛笑道,不行,你這是客套,堅持要梁提出批評。梁漱溟沉吟了片刻,就直率地說:“希望你在人格上,不要輕于懷疑旁人;在識見上,不要過于相信自己?!泵犨^之后點頭微笑,相約再會。
  •   難得有這樣的中國偉人,難得有這樣“獨立思考,表里如一”的正直的人!
  •   一本好書,平靜的敘述,完全不需要過多的修飾.
  •     本周讀完《梁漱溟的最后39年》(劉克敵著,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第1版)。
      
      本書的作者說梁漱溟先生的后半生比之前半生更加富有傳奇色彩。其實,梁先生的經(jīng)歷是不能用“傳奇”二字來形容的。他的后半生概言之不過是以一種精神堅守一種學(xué)說。
      
      梁先生后半生思考的問題與他前半生思考的問題并無二致,也就是他一生思考的兩個問題:“中國問題”與“人生問題”,其思路亦不過延續(xù)前半生的余緒而已。但是,恰因為他堅守的仍是前半生的思路,反把他凸現(xiàn)出來。因為旁的中國知識分子所做的不過是批評自己的過去,緊跟當(dāng)時的政治動向。大家排成一列,旁人都往后退步,梁先生即便原地踏步,也顯出了自己的突出。當(dāng)然,對梁先生的學(xué)說,人們或許贊同,或許不贊同。就我而言,粗略地有所了解,并不很贊同。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梁先生在那個時代“堅守”他的思想,其精神,其品質(zhì),讓人贊嘆!突出的事例,就是廣為人知的1953年政協(xié)會議上,梁先生面對突如其來的批判,要考驗領(lǐng)導(dǎo)黨和毛澤東有無雅量。顯然,他是在以君子之心揣度別人,事實證明對方是沒有這個雅量的。再如1973年的“批林批孔”,梁先生初以沉默應(yīng)對,但是最終還是發(fā)言了。1974年政協(xié)直屬組的會上,梁先生“今天我們應(yīng)當(dāng)如何評價孔子”的發(fā)言,引來了歷時半年多的批判。就在批判會決定告一段落時,主持人一再追問梁先生對大家批判的感想。梁先生脫口而出的正是孔子的名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
      
      這種精神,這種品質(zhì),用他自己日記里的話說,就是:獨立思考,表里如一。那個時代,固然罕見,今天,還是不多見的?,F(xiàn)在的問題是,我們?nèi)绾闻囵B(yǎng)這種精神,如何保持這種精神。前者讓我們思考,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還是應(yīng)試教育,是與獨立思考的精神相違背的,而通才教育才能養(yǎng)育獨立思考的精神。后者讓我們思考,我們應(yīng)該通過怎樣的制度建設(shè),來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以保障獨立思考的精神,對于與眾不同的一些人和事應(yīng)該給予怎樣的態(tài)度。
      
      本書不足處是:介紹時代背景、與梁先生有關(guān)人物的情況時多有累贅之筆,還有一些感嘆句似屬添足。
      
       應(yīng)該再搜尋汪東林先生關(guān)于梁先生的書看看。
      (此文寫于2005年)
  •     梁培?。何覍θ祟惛械绞乙呀?jīng)相信人性惡了。
      梁漱溟搖頭。
      梁培?。弘y道不是這樣嗎?人性能說是善嗎?
      梁漱溟:人性是不夠善,但人性是向善的。
      梁培恕: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向善的一面啊。
      “你覺得他惡,是因為你善啊。”梁漱溟的眼睛含著淚光說。
  •     昨晚讀完《梁漱溟的最后39年》,按照此書作者劉克低教授的看法,“他由對塵世之絕望而思出家,又出于拯救蒼生之愿望而由佛歸儒,最后依然從紅塵升騰而去,回歸佛家”,他還舉了很多事例,如梁先生在佛教會議上發(fā)言說自己前世是禪宗的和尚,趙樸初會長對此事給予了證明,還寫詩表示贊嘆。
      
      但我更看重梁先生去世前最后的一篇講話,題目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全文僅1000字,主要是講儒家思想的精華和中國文化的根本,他反對把儒家稱為儒教,認(rèn)為儒家思想的實質(zhì)是倫理,這是梁先生在生命即將結(jié)束之前最后的一次公開發(fā)言,應(yīng)該算是一種自白吧。
      
      也許梁先生把信仰和實踐分開了,信仰佛教而實踐儒家,這就很耐人尋味了,難道佛教只是一種信仰嗎?拯救蒼生的愿望難道就不能用實踐佛法來實現(xiàn)嗎?這里顯示出他思想上的矛盾,根源還是儒佛不分的錯誤認(rèn)識,艾愷教授的評價還是準(zhǔn)確的,梁漱溟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是“最后的儒家”,而不是梁先生自己認(rèn)為的“佛教徒”。
      
      
  •   建議邢斌學(xué)兄翻翻此書: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32803/
  •   這段話讓人印象很深
  •   儒佛不分并不是錯誤的認(rèn)識,出世入世并不是對立的。
    梁漱溟最關(guān)注的是人類問題和中國問題,而他的角度都在于用“良心”和“信心”來闡釋。
    當(dāng)他父親問這個世界會好嗎的時候,梁說我相信會一步一步好下去的。
    怎么個好法?當(dāng)靠中華文化的復(fù)興。
    儒家與佛家都是講究良心的,而信佛信儒之人都是有自信的。
    終極關(guān)懷和佛法、西學(xué)、儒家都是一致的。既是儒家,也是佛教徒。甚至用超越的眼光看,人類的本質(zhì)都是一致的。
  •   應(yīng)該是他想做佛教徒但沒做成吧。或許可以這么理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么兩面,一面是我們想成為怎么樣一個人,一面是我們以怎樣的行為展現(xiàn)于人。 對別人來說要評定一個人只有從他的行為,一個人的行為決定了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他踐行儒家那就是儒家。 但對于行為人來說就一定是這樣?為什么一定要以自己的所為評定自己,心里所想難道就沒有參考價值? 或者更極端點,對于一個極端重視自身體驗而比較輕視旁觀者感想的人他自己所想是不是與所為同等重要,甚至在所為之前,因為有想法才會去行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