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傳

出版時間:2009年7月  出版社:中國旅游出版社  作者:梁啟超  頁數(shù):386  譯者:李爭平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自從我知道研究學(xué)問,就衷心信奉王安石,許多年前就想為他作傳,因為有其他的事牽累,沒有能完成。最近一段時間研究歷史到宋代,想要考證熙豐新法的真相,追究它的原因和結(jié)果,鑒別它的利害得失,把它作為預(yù)測未來的參照材料。而查看原有的史書,內(nèi)容遺漏雜亂,看不出它們的章法和準(zhǔn)則,再加上門戶之見,過分的指責(zé),虛構(gòu)的事實,處處矛盾。于是發(fā)憤拿來《臨川文集》反復(fù)研究探索,再加上數(shù)十種宋人的文集筆記,來和宋史諸傳相印證;幾百年來哲人和博學(xué)之士的言論足以使人相信的,都閱讀一番,也有十幾家。查考不同材料的內(nèi)容,衡量是非之后,才感嘆我原來自認(rèn)為了解王安石、尊崇王安石。就和取一些地上的雨水就認(rèn)為知道了大海,看到窗口的光亮就認(rèn)為看到整個天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而流俗之人詆毀王安石、污蔑王安石,也和小鳥嘲笑大鵬、螞蟻搖動大樹沒有什么兩樣。于是自不量力,奮筆寫成這本書,并不是為過去的歷史翻一場公案。只要讓人們知道偉人的模范行為,也許在幾百代之后還會有人再提起他們,那我這番努力就不算白費。新會梁啟超。

內(nèi)容概要

作為一位孤獨的改革家,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沒有比王安石更具爭議的人了。古往今來對于他的評價有天壤之別,在變法、學(xué)問、人格各側(cè)面均有所抵牾;同時代的蘇軾、司馬光更在不同時期有過褒貶不一的論斷。本書系統(tǒng)論述了王安石的時代政局、思想成長軌跡、執(zhí)政前后活動、新法內(nèi)容及成敗、學(xué)術(shù)與文學(xué)、家庭與交友等幾個方面,作者以敏銳的學(xué)者眼光、嚴(yán)謹(jǐn)?shù)氖芳夜P法,引證史料著作不下百部,并以近代歐美政治為參照,透徹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敗得失;并作“考異”十九條,力圖還歷史煙塵中的王安石以真實面孔。本書角獨特、思想新銳、資料宏贍、論述嚴(yán)謹(jǐn),一卷在手盡覽北宋政壇、文壇的萬千氣象,讀之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啟人心智。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lǐng)袖之一。一生著述宏富,涵蓋政治、經(jīng)濟、哲學(xué)、法學(xué)、歷史、新聞、文化藝術(shù)、文學(xué)音韻、語言、小學(xué)、宗教等領(lǐng)域,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代表作有《王安石傳》《清代學(xué)術(shù)概論》《近三百年學(xué)術(shù)史》《中國歷史研究法》等。

書籍目錄

譯文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敘論 第二章 荊公之時代(上) 第三章 荊公之時代(下) 第四章 荊公之略傳 第五章 執(zhí)政前之荊公(上) 第六章 執(zhí)政前之荊公(中) 第七章 執(zhí)政前之荊公(下) 第八章 荊公與神宗 第九章 荊公之政術(shù)(一)總論 第十章 荊公之政術(shù)(二)民政及財政 第十一章 荊公之政術(shù)(三)軍政 第十二章 荊公之政術(shù)(四)教育及選擇 第十三章 荊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罷政后之荊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績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撓及破壞(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撓及破壞(下) 第十八章 荊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荊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荊公之學(xué)術(shù) 第二十一章 荊公之文學(xué)(上) 第二十二章 荊公之文學(xué)(下)詩詞原文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敘論 第二章 荊公之時代(上) 第三章 荊公之時代(下) 第四章 荊公之略傳 第五章 執(zhí)政前之荊公(上) 第六章 執(zhí)政前之荊公(中) 第七章 執(zhí)政前之荊公(下) 第八章 荊公與神宗 第九章 荊公之政術(shù)(一)總論 第十章 荊公之政術(shù)(二)民政及財政 第十一章 荊公之政術(shù)(三)軍政 第十二章 荊公之政術(shù)(四)教育及選舉 第十三章 荊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罷政后之荊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績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撓及破壞(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撓及破壞(下) 第十八章 荊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荊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荊公之學(xué)術(shù) 第二十一章 荊公之文學(xué)(上) 第二十二章 荊公之文學(xué)(下)詩詞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二章 荊公之時代(上)自有史以來,最不強的朝代要算是宋代了。宋代怎么會這樣軟弱?最初的起因是宋太祖對人的猜忌。中間還有宋真宗、宋仁宗對國事的懈怠,最后還有朝廷因黨爭而引起的相互排擠和傾軋。而王安石則正好處在這后兩者當(dāng)中,雖然他奮力抗?fàn)?。但卻最終沒能取勝。了解這一點,我們才可以來論說王安石。宋太祖奪得天下,開創(chuàng)了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一種模式。為什么會這樣說呢?之前得到天下的,有的是由于割據(jù)一方而最終得到,也有揭竿而起奪得,有以征伐殺戮為手段的,也有以篡位或逼迫禪讓為手段的。周代以前,成為天子的,當(dāng)初都治理著某一方,與前代的天子一同治理天下有數(shù)百年了。這些人我們就不再說了。至于漢朝和唐朝的興起,都是趁天下大亂,歷經(jīng)百戰(zhàn)剪除群雄而得到的,可以說得到天下是非常艱難,付出是巨大的。再就是曹操和劉裕這些人,他們先是有大功于天下,深得民心。不如他們的還有蕭道成和蕭衍等人,他們當(dāng)初也在朝中有著重要的位置,多少年處心積慮地努力著。等羽翼豐滿后一舉而得到天下。只有宋不是這樣,宋太祖當(dāng)初只不過是一個殿前都尉檢點這樣的小官,而且自始至終沒有什么赫赫的戰(zhàn)功。他本人根本沒敢有奪得天下的想法。誰知陳橋兵變一起,他還在醉夢中,黃袍已被披在了身上,已從孤兒寡母手里奪得了天下,太陽還沒有落山而江山已定。后來他大宴這些有功之臣時說:“你們這些人貪圖富貴,把我立為天子,如果我有號令,你們會聽命嗎?”那種心虛害怕的心情溢于言表。從這些可以看出,前面那些得到天下的,都是靠自己的實力而得來的,只有宋,是靠別人的力量而得到天下。人家能從別人那里奪來給我,當(dāng)然也就能從我這里奪去給別人,宋太祖一生所惴惴不安的,只有這一件事。而宋代一天天地弱下去,這可以說是根源。依靠將士而被擁立為天子,是從宋開始的;將士們廢掉皇帝而立自己的主帥為天子則不是起于宋,而是起于唐。唐代有些藩鎮(zhèn)節(jié)度使私自立自己的子弟或親信接替自己而割據(jù)一方,可以說是陳橋兵變的先導(dǎo),只是參與陳橋事變的人行動得太快罷了。廢除和擁立天子,都出于將士們之手,沒有比這更讓人害怕的了。如果都像這樣,將士們時常要廢除天子而擁立自己的人為皇帝,那大宋也就一天也別想有安生的日子了。宋太祖對此很是害怕,所以在他篡奪了周的皇位之后,就什么事也不做了,一心一意地想辦法使自己的兵士弱一些,使自己的將領(lǐng)弱一些。藩鎮(zhèn)制度禍害了天下二百年,削去藩鎮(zhèn),并把這種制度廢除,誰說不應(yīng)該呢?而它當(dāng)時存在,必定有它的原因。如果能節(jié)制好它,就可以使它來為國家防守邊城。古今中外的帝王們,沒有誰把兵強馬壯當(dāng)做國家禍患的。宋朝則不然,他積極施行弱民的政策,增強君主一人的力量。他們不曾想過,整個國家的人都弱了,國君一人用什么辦法能自強呢?宋太祖曾說過:“在我的臥榻一旁,怎么容得別人酣睡?”而他不去想在他的房門外,有許多人在虎視眈眈地望著他。宋太祖所留意的,只是自己的臥榻罷了。整個大宋一朝成這么個窩囊樣,原因就在于此。漢代和唐代建立的時候,開國者都有統(tǒng)一天下使天下太平的遠(yuǎn)大志向,而宋代的開國者哪里有呢?五代時的各個藩鎮(zhèn),鏟除剿滅他們的功勞,一大半在周世宗身上,宋太祖閑坐在那里就收獲了成果。剩下的江南四川以及廣東等地,那里的君臣們舞弄文墨,宴游嬉戲,甚至還有荒淫暴虐。人心已經(jīng)不在,當(dāng)宋兵到時,望風(fēng)披靡,他們的滅亡,是自取滅亡,并不是宋能滅亡他們。宋的北面有遼,西面有夏,這是宋朝百年的禍患,而宋太祖對此并沒有留意過。是他的智能達不到嗎?大概不是這樣。他正在積極地想辦法使整個國家弱下去,哪里還有心思去想這些呢?自從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拿去送給契丹,成為國史上從未有過的恥辱,到周世宗時,快要把這個恥辱洗雪了。顯德六年,三關(guān)大捷,契丹被嚇破了膽。假使老天爺能讓周世宗多活一兩年,那么整個燕地的光復(fù)就是意料中的事了。陳橋事變發(fā)生的原因雖說是北伐,那時的將士們商量時,也是要先立宋太祖當(dāng)了皇帝再繼續(xù)出征。假如宋太祖能趁契丹內(nèi)部慌亂驚恐之機,用周氏歷經(jīng)百戰(zhàn)的軍隊發(fā)起攻擊,那么就不難成就像劉裕和桓溫那樣的功績了。他沒有這樣做,而后曹翰所獻攻取幽州的計策,也因趙普一句話而沒有采納。并不是幽州不應(yīng)取和不能取,而是怕重蹈像唐代盧龍、魏博他們的復(fù)轍。(王船山在《宋論》中就是這樣說的,算是說到了點子上)。從此之后,遼變得夜郎自大起來,從而像對待奴隸和牲畜一樣來對待宋人。宋太宗北伐,全國動員,結(jié)果是死傷過半,宋太宗還中了冷箭,不到兩年箭傷潰爛而亡。于是更加把精力放在息兵求和上,只考慮低首貼耳用賦稅給遼輸送歲幣。到真宗時發(fā)生了澶淵之役,王欽若提出請?zhí)熳犹油?,陳堯叟提出讓天子逃到蜀地,如果沒有寇萊公,宋朝南遷,還用等到紹興年間嗎?雖然有了寇萊公,也難免最后訂立城下之盟。到仁宗的時候。歲幣比前面所說的又多了數(shù)倍。遼對宋的危害就是這樣嚴(yán)重。從唐代以來,西夏所屬的這些地方,阻隔于一方,吃穿等物資都依靠中原供給,多年翹首盼望著能歸屬到中原大國。到河?xùn)|被攻下,李繼捧就來投,接收后,把他的治所設(shè)置在彰德。如果乘此機會,把四州的統(tǒng)帥調(diào)換一下,選派有能力的臣下鎮(zhèn)守在此,鼓勵重用他們的官吏兵士,既可以斷了契丹的左膀右臂,還可讓那些原來的部族以及崇尚武功的邊民們,都能發(fā)揮其特長,以圖博取功名,這樣宋的西面也就不會有憂患了。太宗、趙普等人,繼承了宋太祖的思路,決不把肥壯的馬匹、英勇的士卒、咸水湖和肥沃的土地給那些威武的將帥,致使繼遷又反叛回去,而后又縱使李繼捧回到原來的地盤,白白增長敵寇的氣焰而向人示弱,使得李繼捧依附了契丹。繼遷用緩兵之計而假意受降。到元吳壯大后,國力也雄厚起來,于是在長安一帶殺戮,不僅威脅著使宋不得不屈服于遼,還敢按著遼的慣例向宋索要歲幣,而宋對他們都沒有辦法。以大侍小,這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所沒有聽說過的。夏對宋的禍患就是如此。在宋朝剛建國的時候,遼的國力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而夏還沒有強大起來,假如宋的兵力稍稍能夠振作,對他們能施以打擊,也不是很難的事。反而養(yǎng)癰數(shù)十年而最后自己衰落下去,則是因為宋太祖特有的心思,把力量都用在了使兵力削弱、使將領(lǐng)無能、使民力枯竭,到他的子孫們,都把這當(dāng)成傳統(tǒng),士兵和百姓也都習(xí)慣了這樣,都怯懦無勇,成了宋朝整整一代的風(fēng)氣。自真宗和仁宗以來,把忍受恥辱當(dāng)做應(yīng)當(dāng)?shù)氖?,這已經(jīng)很久了。而宋神宗和王安石。就承接著如此破敗不堪的現(xiàn)狀,肩上扛著無比沉重的國仇國恥,所以要迅速地改變這些。我所說宋太祖的政策在于使兵弱、使將弱、使民弱的原因是什么呢?招募兵士的不良之法,雖說是從唐開始的,但實際上是在宋時確立的。按宋制,要把天下所有的兵馬,都集中在京師,征集兵士的辦法是募集,大體上是把國中那些獷悍沒有職業(yè)的人集中起來。每到年成不好的時候,就招募一些饑民來增加兵員。史家贊頌這種政策,說有役使強悍的人,消除爭亂的用意。細(xì)想起來,這實際上是除天子之外,全國找不到一個強有力的人,所說的使民弱就是指此。那些邊防要塞,需要士兵把守時,都是從京師派遣。各鎮(zhèn)的士兵,也都輪換著戍守。將帥等武將,都被安置在朝堂上,兵沒有長久的將帥,將帥也沒有固定的兵。史家贊美這種做法說,上下互相連接,內(nèi)外相互牽制,等級之間的擠軋,雖有兇狠橫暴的人,在這中間也不會有所作為??偠灾?,目的就是使將與兵不熟悉,以防止類似晚唐五代藩鎮(zhèn)自己有軍隊而造成的禍患,所說的削弱將領(lǐng)就是指此。使民弱,使將弱,這是宋太祖的本意,而使兵弱,并不是宋太祖的本意。然而用這種方法來施行,他們的兵也不可能不弱。招募來數(shù)十萬獷悍無賴之人,把他們聚集到負(fù)責(zé)天子起居的內(nèi)臣那里,終日荒淫游樂,長年也不拿刀槍,日子一久肯定會生懶惰之心而一點用處都沒有,事實道理是很容易看出來的。況且宋代的制度,還沿襲了后梁盜賊的陋習(xí),將軍士們都集中起來,使他們不去擾民,致使鄉(xiāng)間那些好人們,都把耍弄兵刃當(dāng)做恥辱。天子都拿他們當(dāng)成沒有出息的,又讓他們?nèi)崿F(xiàn)志向,為國而去拼命,怎么能夠呢?所說的削弱士兵就是指此。既然將全國所謂有勇力的人都匯集到軍隊中,那么軍隊如此之弱而不足以依靠也就很自然了,那些將領(lǐng)的怯懦,又加重了這一點。這樣把他們驅(qū)趕到疆場上,五尺高的孩子也知道他們是不中用的,而烽火一起,希望平民們能拿起刀槍來保衛(wèi)社稷,那是不可能的事。積弱到了這種地步,而又被夾在兩個勇悍的國家之間,就不能不卑顏屈膝求人容許我為天子,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試問稍有血氣的男兒,能不能坐視這樣的事而心安理得呢?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其德量汪然若千頃之波;其氣節(jié)躍然若萬仞之壁;其學(xué)術(shù)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    ——梁啟超  不知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蘇東坡  以文章節(jié)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jīng)濟為己任。    ——朱熹  有學(xué)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xué)者,求之當(dāng)世能有幾人?    ——梁實秋

編輯推薦

《王安石傳》由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為官從政必讀傳記經(jīng)典,為人處世必修方圓之道。一代國學(xué)大師體大思精之作,首部白話譯本通透曉暢之文,大師眼中夏商周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于一身之全才。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王安石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3條)

 
 

  •   本書系統(tǒng)論述了王安石的時代政局、思想成長軌跡、執(zhí)政前后活動、新法內(nèi)容及成敗、學(xué)術(shù)與文學(xué)、家庭與交友等幾個方面,作者以敏銳的學(xué)者眼光、嚴(yán)謹(jǐn)?shù)氖芳夜P法,引證史料著作不下百部,并以近代歐美政治為參照,透徹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敗得失;并作“考異”十九條,力圖還歷史煙塵中的王安石以真實面孔。本書角獨特、思想新銳、資料宏贍、論述嚴(yán)謹(jǐn),一卷在手盡覽北宋政壇、文壇的萬千氣象,讀之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啟人心智。
  •   作為百年不遇的杰出人士,卻生前被世人責(zé)難,死后數(shù)代都不能洗刷罵名,在西方有英國之克倫威爾,在中國則有宋代王安石。千百年來,王安石被罵做集一切亂臣賊子之大成的元兇。其實,他才真是數(shù)千年中華文明史上少見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千頃之陂,其氣節(jié)岳然若萬仞之壁,其學(xué)術(shù)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男,宋代政治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漢族,字介甫,晚號半山,謚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江西臨川(今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xué)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后期社會經(jīng)濟產(chǎn)生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jì)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xué)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時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jīng)拜過歐陽修為師)。是唐宋時期八大詩人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洵、蘇軾、蘇轍 (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jīng)拜過歐陽修為師,北宋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改革。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趙頊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寧元年(1068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xiàn)狀。 王安石建立一個指導(dǎo)變法的新機構(gòu)--制置三司條例司,條例司撤銷后,由司農(nóng)寺主持變法的大部分事務(wù)。曾布、呂惠卿等人參與草擬新法。這些新法按照內(nèi)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為理財措施、軍事措施、教育措施
  •   被列寧稱為十一世紀(jì)中國最偉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的確是500年才出一個的偉大人物,他的偉大不僅僅是在于文學(xué)、書畫藝術(shù),而在于他“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的氣魄和膽識,他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梢耘c秦代商鞅、漢代桑弘羊、后周時王莽、清末康有為、梁啟超并成為中國的近現(xiàn)代以前的革命家?!疤鞛?zāi)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掙脫桎梏,沖破藩籬,是任何一個革新者必須銘記于心的。
  •   自北宋以來,對王安石褒之者少、毀之者多,無論是在官方的正史,還是在民間的小說、戲曲中,王安石就被不斷地全方位演繹,以至于最終被塑造成一個與戲劇舞臺上類似曹操的白臉奸臣。一直到了現(xiàn)代,棺木中的王安石才算稍得以出頭翻身,梁啟超一本《王安石傳》,通篇為之翻案,盡掃幾百年來對王安石的指責(zé),其缺點也開始閃光——這是國人通病,歷史人物要么被譽為“高大全”,要么被指責(zé)得尸臭不絕、陰魂不散。其實對一個已經(jīng)閉眼入土的人來說,你搽粉也好,毀容也罷,都沒多大干系,史實不會因為后人怎么胡說而改變。文人筆下的先人無非是他自己心中的形象,后世政權(quán)樹立的死人形象更是把古人加工成了服務(wù)員,為現(xiàn)實政治服務(wù)而已。評價一個人大概無非三條:道德人品、能耐學(xué)識、政治建樹。至于性格習(xí)慣、處事方式等,只不過是末節(jié)。王安石在上述三方面都是另類,另類得出類拔萃!
  •   當(dāng)初在學(xué)校圖書館看到近代國學(xué)大師梁卓如寫的的《王安石傳》的純古文版(沒有任何注釋、譯文),就借了出來看了看,無奈古文水平有限看不太懂。昨天有空閑時間就在當(dāng)當(dāng)網(wǎng)上看看了,看了多種版本的簡要介紹與讀者評論,最后選了這個版本,今天早上收到書之后,初略看了一下,無論是譯文還是紙質(zhì)都比較好,相信讀了此書我們對幾千年來最偉大的一位改革家有更好,更全面,更客觀地認(rèn)識!
  •   梁啟超大師寫的,不錯。王安石是偉大的人,不管歷代政府推崇他還是貶低他,我永遠(yuǎn)崇拜你,荊公!你被《宋史》害得“萬古如長夜”,萬古奇冤永難昭雪,畢竟《宋史》是正史,輿論它控制著,后代學(xué)者或政治家無論對他抱怎樣的態(tài)度,也必須參考《宋史》,哀哉,荊公!
  •   改革家在中國一直就是悲劇性的,不幸生前身首異處者如商君,死后搓骨揚灰者如張居正,幸運者如王安石可以名列公卿,但是身前身后也是屢遭非議,謗聲不斷。為何改革總是悲壯出場,悲劇收場?蘇軾有言:法相因而事有成,事有漸而民不驚。可惜的是,什么是民不驚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悖論。正因為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使得改革者本著一腔的熱血和任事的勇敢而走上了嘗試的不歸路,而反對者則緊緊的抓住“民不驚”這點大做文章。一般說來,改革的受益者的呼聲總是要小于改革受害者的呼聲,即使是改革受害者的人數(shù)很少,范圍很小,影響所及有限,但是經(jīng)過很少人的加工,則是滿城風(fēng)雨,老少咸知了。人言可畏,改革者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輿論。不幸的是,改革的問題總是會被無限的夸大,而功績往往隱而不提。一部宋史,荊公的功績被抹煞了。平心論之,荊公的青苗,市易,保甲諸法是存在很大的問題,但是功績也是顯著的,著史者現(xiàn)問題而隱功績,是何故也?此非春秋筆法,著史至此,可知一般了。改革之艱,首在言論。言論之及,后世不免。偶爾改革成之,改革者自然是上了神壇,比如商君,不然,則是下了地獄。改革的成功自然是因為改革之功,失敗則未必是改革之故但卻不免加諸改革頭上。以此來看,成功者承受后世景仰乃實至名歸,失敗者卻往往承受不屬于自己的責(zé)任,其心之痛楚,可見一斑。幾千年的歷史如在眼前,可知為何拒改革而守現(xiàn)狀了。改革者之所以雷厲風(fēng)行,急于求成,也與上述有關(guān)。中國之改革,乃是所逼迫之改革,非實現(xiàn)理想之改革,此等改革,非到迫不得已,斷難實施。既然實施,則要效果立現(xiàn),否則難以堵住幽幽眾口,諸君看看荊公之改革可知也,諸君可想想如若沒有中~國農(nóng)~村~改~革的成功,中~國的改~革將會如何。深曉歷史之鄧~公選農(nóng)村,實是為了輿論耳?,F(xiàn)今改革之受阻,乃是因為沒有成績耳,左~派的興起,也是此等原因。
  •   書的內(nèi)容很吸引人,一點也不枯燥。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還有白話譯文,非常易懂。本書雖是王安石的傳記,但除此以外,還可了解到宋朝的整體概況。既可以讀歷史,又可以讀詩詞。同時,折扣也打得很低,真是太值了!
  •   很難得能這么系統(tǒng)的看到梁啟超等人的思想,同時對王安石有了更深的了解,古人的學(xué)問比現(xiàn)代做的精致
  •   梁啟超大師的作品一定是精品。梁啟超是第一個積極評價王安石的人,也是公正評價他的人。
  •   王安石很多人不是特別的了解他,總以為他只是列寧所說的是十一世紀(jì)的改革家,其實他是一個智者,更是一位詩人,蘇軾當(dāng)讀到他的詞后,夸他是老狐貍精也,他真的值得一看
  •   梁啟超寫的傳記,沒的說,就是好。以前看了他寫的《李鴻章傳》,今天又有了這本王安石傳,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而且王安石也是我喜歡的古代的文學(xué)家。
  •   王安石在歷史上一直是個有爭議的人物,既是當(dāng)朝宰相,又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文章,詩寫的都非常好,買這本書就是想對王安石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再者這是名家做傳,應(yīng)該比較權(quán)威,值得一看。
  •   很想了解王安石是個什么的人,選擇了梁啟超的這本,內(nèi)容應(yīng)該不錯,剛收到書內(nèi)容還沒來得及看,應(yīng)該不會錯,我期待!
  •   王安石、張居正,兩位具有前瞻的歷史人物,在宋明轉(zhuǎn)折的時代里看破并著力推行,都是官僚政治里孤單的身影。勁吾力而不能致者可以無悔矣!
  •   沖著梁啟超買的,還沒顧上看。但是從以往看梁啟超所著的《李鴻章》的經(jīng)驗來看,寫得肯定不錯,無論是觀點還是文采,都沒得說。不過,王安石傳字太小了。
  •   “……從文學(xué)的角度來看,該傳根本就沒有把人物形象塑造起來。但從史學(xué)角度看,粱氏把王安石之所以能在歷史上占據(jù)重要位置的各方面成就作了系統(tǒng)的敘論,寫出了其人的歷史個性,所以應(yīng)該說歷史化的形象得到了樹立。”
  •   梁啟超先生的大名如雷貫耳,在上學(xué)時就讀過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激勵大眾人生,鼓舞民族士氣,這次看到網(wǎng)絡(luò)上有先生著的《王安石傳》,毫不猶豫就購買了一本,先行拜讀在說話。
  •   改革家在中國一直就是悲劇性的,不幸生前身首異處者如商君,死后搓骨揚灰者如張居正,幸運者如王安石可以名列公卿,但是身前身后也是屢遭非議..
  •   我在當(dāng)當(dāng)買了蘇東坡傳,對王安石也感興趣了。要是沒有白話翻譯,還真是不一定看得懂。我還是高中語文老師呢,可是本書實在是非常專業(yè),幸好有白話,至少看著不那么費勁了。值得一買,而且很超值。
  •   中國有句老話,叫作“蓋棺論定”,但事實上歷史中好多人都不易作定論,有時政府定論了,老百姓卻不認(rèn)賬;有時老百姓給樹起形象來了,專家們又不干了。王安石便是至今未定論的歷史名人之一。
  •   我們知曉王安石,多為文學(xué)層面,本書展示了全方位的王安石,尤其是在政治上,重新對人物有了理解
  •   被誤解的荊公?也許吧
    但記得列寧說過王安石是最偉大的改革家
  •   從歷史中了解王安石,這本傳記很詳細(xì)
  •   在中國國力最弱的年代卻是文化實力最強的年代,靠著王安石的變法圖強,卻也糟反對者的阻礙,以史為鏡,方可知興替。
  •   喜歡看人物傳記。喜歡王安石的作品,想了解偉大詩人是怎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感覺詩人“人間投老事紛紛,才薄何能強致君。一馬黃塵南陌路,眼中唯見北山云?!惫路加谑赖陌?/li>
  •   王安石是我的楷模,世人都讀蘇軾,我覺得王安石才值得一讀!
  •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改革者之一,王安石的人生歷程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味。而在當(dāng)今紛繁的XXX講XXX之風(fēng)中,精心看看大師的觀點。
  •   名人寫名人,我覺得應(yīng)該是不錯的,和司馬光比較起來 我更喜歡王安石。
  •   能讓人了解那個時代,王安石其實也不容易
  •   當(dāng)代中國更需要像王安石這樣的人!
  •   寫活了王安石的一生
  •   對王安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國需要更多客觀公正的史學(xué)家!
  •   很好的書,挺王安石,
    書很不錯,性價比高,知識性強,值得看看
  •   王安石是我的偶像,一直迷惑他提出的改革很有建設(shè)性為毛這么多人反對最終失敗呢
  •   看了此書,最王安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為他的遭遇痛哭。
  •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詩詞部分寫得不錯,這樣一個政漢奇才,居然還寫得一手好詩.
  •   荊公之偉岸,百年不出一人;飲冰室主人之熱忱,可見一斑
  •   有梁啟超的原文,酣暢淋漓;有白話今譯,通俗易懂。
  •   以縱橫交錯的謀篇布局的方法,把傳主的生平思想活動和相應(yīng)的時代背景組織成幾大塊面予以全面系統(tǒng)的評述,令人耳目一新
  •   隨手翻了之后,感覺好。喜歡政治或歷史的人應(yīng)當(dāng)讀一讀!
  •   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誰也說不清,我們只能透過歷史的煙塵,看到他的一點影子,誰也不能試圖還原事實的真相,我們只要記住,有這么一個人,有這么多優(yōu)秀的詩篇就夠了.
  •   他第一個向西方學(xué)習(xí),革故鼎新,撰寫了數(shù)十萬言的人物傳記和傳記理論,從而使古老僵化的中國傳記文學(xué),在20世紀(jì)初期呈示出現(xiàn)代化的轉(zhuǎn)機.
  •   梁啟超是大學(xué)問之人,翻譯也不錯,就是那種按字面翻譯寫的。內(nèi)容需要自己去細(xì)讀,去體會。
  •   改革的人總是充滿爭議,但是偉大的人物是不會被歷史泯滅的。
  •   王是我非常敬佩的歷史人衛(wèi),其文筆,其骨氣.后人的爭議,讓我很想了解那段歷史.
  •   算下來不到7元買了一本大師寫的紙質(zhì)厚實包裝精美的書?。?!這么好的書咋還賣不出去呢,悲哀?。。?!不知道是沒人讀這樣作品的悲哀還是作為經(jīng)銷商DANGDANG的悲哀
  •   書是梁啟超著的,真的挺不錯的
  •   喜歡梁啟超的文字
  •   梁啟超寫的不大好看。
  •   梁啟超寫的自然不同凡響,看原文有點累,翻譯的還不錯。
  •   其實是圖便宜買的書,但還是物有所值,書中有文言和白話兩版??粗鴮W(xué)習(xí)長知識了。
  •   文言文與白話,很給力
  •   前半部是白話,后半部是原文,對照看,很好。
  •   網(wǎng)上的其它版本,都是文言文,終于找到一個白話版的,譯的還不錯!
  •   本準(zhǔn)備買原版的,卻選成譯本,只能重買,也可以看看新的見解。
  •   還沒有來得及看完,內(nèi)容不是故事型的。是學(xué)術(shù)更偏重一些。不錯。
  •   這套書在博物館銷的還好,很多人會時不時的翻看下,評價還是適中的!
  •   這是一個爭議、個性與矛盾并存的人,有些許悲劇性
  •   書里傾注了任公的理想,水平不在20世紀(jì)四大傳記之下。
  •   上個世紀(jì)最好的四本傳記里,我最喜歡這一本,內(nèi)容涉及面廣,對那個時代研究有很好的借鑒
  •   這本書雖然沒有《李鴻章傳》的名氣大,但也是任公的力作啊,讀了絕對不后悔。
  •   大師作品,內(nèi)容很不錯,圖文相間,容易理解
  •   沒的說,經(jīng)典傳記,好書。
  •   大師之做,我們后人只有敬意了。
  •   拿到書,先看原文,梁公的文字很深刻,但感覺并不生澀,可能是自己是文科生出身吧!很有讀下去的欲望!
  •   淺顯易懂,可以對這位歷史人物有個全面的了解。
  •   喜歡歷史,學(xué)文史的。
  •   書的封面、用紙都很好,再加上梁任公的妙筆,很值得閱讀和收藏!
  •   值得一看,雖然有點閱讀難理解,畢竟是100年前人寫的,但是還是好看
  •   書是好書!有一個角破了!
  •   真學(xué)問。
  •   超值的人物傳記,主要給孩子看,名人寫的傳記更應(yīng)該看
  •   名人寫的名人傳記,值得一閱。
  •   一代裊雄,是非曲直
  •   一代名相~
  •   這種偉人,所有的人都應(yīng)該了解
  •   書中內(nèi)容很多而且豐富,大部分是白話文的容易讀懂!
  •   字小了點,內(nèi)容很好,是白話文
  •   書很厚重,大家之作
  •   文白對照。。
  •   活動時買的,真的比較劃算。
  •   原文很棒,譯文也不錯,值得一讀
  •   名家大作,值得一讀。翻譯的也不錯。
  •   挺好的書,不貴,就當(dāng)課外書讀一讀吧
  •   譯文原文都有,很不錯,不到十元。讀了一點,果然還是需要譯文啊
  •   原以為是一本挺薄的書,為十一長假買的,本來打斷十一讀完,看來是讀不完了
  •   我非書蠹,然書已生蠹。書誠非借不能讀也。
  •   都說書非借不能讀也,今爺也賣了一本!當(dāng)當(dāng)?shù)木瓦^來了!
  •   經(jīng)典實惠,超值
  •   大家的東西就是經(jīng)典
  •   更適合有一些文言功底的人群閱讀
  •   很厚的一本書,超值
  •   厚厚的、大大的一本書,質(zhì)量也很好。限時搶才8元多,竊喜!
  •   這么厚的一本書10塊錢很不錯了
  •   內(nèi)容有點深奧,還附帶原文,質(zhì)量不錯
  •   內(nèi)容是我想要的 。。。喜歡
  •   內(nèi)容還沒看,但幾百頁的書不到10塊錢,總是很值得的
  •   首先說書,真是非常好,無論是裝幀還是內(nèi)容;其次,當(dāng)當(dāng)?shù)奈锪骱芙o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