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9 出版社:中國旅游出版社 作者:秦儉 頁數(shù):376 字數(shù):3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變遷,許多事物在我們的眼前老去了或許有一天,它們會從我們的視野中逐漸消失,可是,這些事物中極具有魅力的精髓,或因博大,或因豐富,或因神秘最終會變得新鮮,強有力和永恒……
書籍目錄
巴蜀客家第一鎮(zhèn)——洛帶東方威尼斯——黃龍溪南方絲路第一驛站——平樂川西版的古鎮(zhèn)——上里三國古城——昭化藏在大山里的勝地——閬中中國石碑坊之鄉(xiāng)——隆昌深山里的古鹽鎮(zhèn)——羅泉會聚古建筑與四合院的小鎮(zhèn)——鐵佛萬里長江第一鎮(zhèn)——李莊川南民居經(jīng)典——佛寶青城古鎮(zhèn)——街子川西平原的邊緣小鎮(zhèn)——懷遠三江交匯的聚財之處——元通神秘的東方古堡——桃坪姜寨中國民間博物館的聚落——安仁生態(tài)旅游小集鎮(zhèn)——夾關(guān)中國特色的船形古鎮(zhèn)——羅城川南小山城——龍華三臺文化的發(fā)祥地—郪江如詩如畫的水邊小鎮(zhèn)——柳江南方絲綢之路的重在驛站——西壩古鹽道上的明珠——仙市 明代古城堡——云頂寨川南文化名鎮(zhèn)——堯壩《古鎮(zhèn)川行》貼心小報告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朋友介紹二仙橋的來歷和楊家的家族發(fā)展史。 問起二仙橋,楊老漢一下子認真起來。據(jù)他介紹,上里為古代南方“絲綢之路”臨邛古道王家口要地。楊氏家族及方圓數(shù)百平方公里的百姓進鎮(zhèn)趕場,南下雅安,北上邛蛛,很多年來都需蹚水過河,十分不便,后來上里始祖楊銀蘆之后,玄孫楊毓柏窮一生精力修橋鋪路歷經(jīng)干辛萬苦,于清乾隆年間在上里建成第一座河上橋—一二仙橋。 問楊老漢這座橋名字的來歷,他說,橋名來源于傳說。傳說這座橋三次遭到被洪水沖毀的厄運,但仍百折不撓,其精誠感動上界兩位神仙,兩位神仙來到人間鼎立相助,使得該橋在次次厄運中都化險為夷,故取名“二仙橋”。 楊老漢還講了另一個神話傳說;相傳橋中的老龍不服把自己壓制于橋面之下,晚間?;癁橐豢|彩虹飛于天空中,但是因為鎮(zhèn)橋?qū)毸杏卸幌扇丝词兀K未能釀成災禍。后來楊家后人楊毓柏仙逝后,二仙將老龍委于塔中,該橋才度過種種災難,平安至今。 站在橋上觀望,周圍景色美不勝收。盡管理在是冬季,但是這里仍是一幅小橋流水的好畫卷:岸邊綠竹蔥蘢,河里流水嘩嘩,成群小鴨戲水,只只竹筏漂流……遠處,是被譽為“十八羅漢拜觀音”的十八座山包,輕霧繚繞,朦朦朧朧…… “韓家的銀子(錢多),楊家的頂子(官多),陳家的谷子(田多),許家的女子(美女),張家的棍子(好牛)。”緊接著,楊老漢對楊家家族發(fā)展史的解說就從這句上里人老少皆知的“五家口”之說開始了。 明朝晚期,張獻忠率兵進入四川。從那時起,四川戰(zhàn)亂連年,百姓慘遭殺戮,以致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清朝時,政府下令將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人民移民人川填補,即“湖廣填四川”。上里楊家第一代楊銀蘆,丁氏就是這個時期由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xiāng)遷入四川省,落業(yè)于嘉定府所屬夾江縣牛仙鄉(xiāng)九皇廟村。后來由于楊家子女眾多,就分出一支到雅安縣楊家溝落業(yè)。 上里楊氏家族人川300多年來,經(jīng)歷二十幾代人,代代子孫均遵循·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古訓,辛勤勞作之時,不忘讀書。以朱子格言“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為本,培養(yǎng)出一大批高素質(zhì)人才。自明清兩代540年間,官考戴上“頂子”的自二品到八品,有記載的達72人之多. 楊老漢說到這里,可能是怕我不懂“頂子”的意思,就從身上掏出一本早已翻舊了的書,并迅速找到了關(guān)于“頂子”一詞的解釋,一字一句地念給我聽。那語氣中,透著一種讓人羨慕的自豪。 念完以后,楊老漢把我拉到橋邊,用手指著鎮(zhèn)廣西面說,那里的楊銀蘆第八代孫楊枝五官墓就是清朝嘉慶年間的圣旨御封的正八品修辭郎官墓:還說,以前歷代楊氏族人無論是在外地還是在本地,只要考院入廩、中舉,賜官。歸里,都要回上里來炫耀一番。 道觀坪位于隆昌古鎮(zhèn)北關(guān),也是石牌坊最為集中的一條老街,現(xiàn)存牌坊5座,均建于清乾隆至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間。 當?shù)厝硕剂晳T地稱這個地方為“—二中”,因為古鎮(zhèn)的第二高級中學就在此地。 道觀坪老街是隨著地勢由低到高呈上坡趨勢,地面上鋪的依然是被踩踏得發(fā)亮的青石板。兩邊的老房于,青磚灰瓦,和春牛坪的情況基本一樣。 街道顯得靜悄悄的,沒有一絲嘈雜,兩旁的老房子一家接一家,望不到頭。這些老房子多半是賣日用小百貨的鋪面。從老房子里的柜臺看,這里曾經(jīng)是官道上的一個驛站,是客商、挑夫們歇腳的地方。今天這種遺風猶在,場口上的茶鋪就有好幾家,茶客們悠閑的日子不緊不慢。 有位老婦人指點說,要看牌坊,還需要再 往里面走上一段。那神情,就像隆昌古鎮(zhèn)的今天已經(jīng)沒有別的好看的了,只?!放品豢梢韵蛲馊苏故玖怂频摹N倚睦镆幌伦由鲆环N說不出的滋味。按照她指的方向,我三步并成兩步向前趕去……街道上的一位胡須花白的老者說,在他的孩提時代,這條石板路上立著的牌坊多得望不到頭,現(xiàn)在全埋在路下了。還說,現(xiàn)在雖然只剩下禹王宮山門坊、牛樹德政坊、孝子總坊、劉光第德政坊、肅慶德政坊這5座牌坊了,但是每座牌坊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看到我好奇的樣子,老人從屋子里搬出一把舊的發(fā)黑的藤椅,讓我坐下來,開始慢慢地說了起來。而他,卻怎么也不愿意坐下,他說,別看自己年歲已高,可身體卻很硬實。 沒有想到,他說的卻是節(jié)孝石牌坊。 節(jié)孝石牌坊所表彰的是清朝當?shù)匾幻蠇D女。這位郭氏婦女23歲喪夫,為了讓九泉之下的丈夫瞑目,她不畏種種困難,辛勤操勞,將兩個兒子撫養(yǎng)成人。后來,兩個兒子不負母親厚望,奮發(fā)讀書,雙雙中舉,在清朝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縣府將郭氏婦女為夫盡孝終身的事跡奏請朝廷獲準,建郭氏節(jié)孝坊。 郭氏婦人的故事,雖然發(fā)生在——百多年前的清朝時期,但是在今天看來,仍讓很多人感動。 隆昌石匠號子 隆昌境內(nèi)多石匠,這與隆呂石質(zhì)良好有關(guān)。石匠是下苦力釣工種,使用釣工具或大錘或午錘,特別掄起大錘或撬石頭時必須吼號子,這樣才能防止得掙傷病(即累病)。 “太陽落坡四山陰,冤家掉了繡花針。出門尋針是假意,偷看情郎是真心。涼風悠悠天要晴,冤家收拾要出門。晴天又怕媽不肯,落雨又怕去不成?!? 緊鄰節(jié)孝石牌坊的是肅慶德政坊。此牌坊為民眾共同集資修造而成,為的是表彰清朝咸豐年間時任隆昌知縣的肅慶,為官期間為民辦事且清正廉潔,當?shù)匕傩諡榱隧炂涔?,自愿捐出銀錢,修造了德政坊。 在從道觀坪返回的路上,我還不斷地向味著隆昌古鎮(zhèn)這些石牌坊給我留下的種種印象。是的,在其他地方,我也見過不少牌坊,但隆昌石牌坊群呈規(guī)模、分類別地出現(xiàn),且建造工藝精致、寓意深遠、這在全國是罕見的。而且隆昌牌坊群系清代牌坊建筑鼎盛時期之典型作品,在歷史、建筑、雕刻、書法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 臨別隆昌古鎮(zhèn)時,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感動。感動我的,不是現(xiàn)代,而是一種古老;不是華麗,而是一種不起眼的青灰色;不是降昌牌坊的高大,而是一種歲月的悲壯…… ……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后記粗略算起來,我的古鎮(zhèn)川行已近一年時間。 古鎮(zhèn)川行并非一件容易事。付出的是汗水,收獲的,全部都囊括在這本書中了。 近一年時間里,為了能成功地完成這次古鎮(zhèn)川行,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的痛苦與歡笑,失望與滿足。這其中,不可忘記的是諸多朋友以及古鎮(zhèn)老鄉(xiāng)的幫助。 應該特別感謝的是我的成都好友陳燕,沒有她的鼓勵和幫助,可能就沒有這本書。 如今,我只能用這本書來作為禮物,送給每一個曾經(jīng)幫助過我的朋友。 在最后一次前往古鎮(zhèn)的路上,父親從老家打來電話,問我什么時候重回北京。我不知道該怎么給年邁的父親一個讓他滿意的回答,因為從去年來到四川,在這片土地上跑了這么久,對于這里的山,這里的水,我已經(jīng)熟悉了,適應了。從不了解到了解,從沒有見過到非常熟悉,我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漸漸的愛上了成都,愛上了四川,愛上了這里的一切…… 讓我離開這里,心中似乎有一種與愛人別離的傷感。 我只能給父親一個模糊的回答,而父親似乎明白了我的情感,沒有繼續(xù)問下去。 透過車窗,望著遠處起伏的山巒,心里充滿矛盾。那綠樹,那薄霧,那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感覺那樣的熟悉,那樣的親切。掛了電話,我的眼眶似乎濕潤了……情感使然,也許人都是這樣吧。 公元2004年7月15日,經(jīng)過和父母、朋友多次的商量,也經(jīng)過自己的慎重考慮,我決定留在四川,留在成都,繼續(xù)下面更有意義的行走。 一顆忐忑已久的心,終于塌實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