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鄭國光 氣象出版社 (2012-01出版) 作者:鄭國光 編 頁數(shù):147
內容概要
《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氣象服務報告2004-2010》介紹了在國家級技術支持單位和有關省(市)氣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廣州氣象部門具體開展的亞運氣象服務各方面工作。書中以真實案例,記載了亞運氣象服務中氣象人的足跡,全面總結了亞運氣象服務取得的成果和經驗?!稄V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氣象服務報告2004-2010》可為廣大氣象工作者不斷提高氣象服務能力,全面做好各中天氣監(jiān)測、預報預警和服務起到借鑒作用。
書籍目錄
序言第1章 需求引領,明確任務1.1 需求分析1.2 面臨挑戰(zhàn)1.3 工作任務1.4 預期目標第2章 高效務實的組織管理2.1 組織機構2.2 方案編制2.3 工作部署2.4 管理機制2.5 團隊建設第3章 業(yè)務服務能力建設3.1 亞運氣象監(jiān)測網建設3.2 信息網絡系統(tǒng)建設3.3 亞運數(shù)值預報模式系統(tǒng)開發(fā)3.4 亞運精細化氣象預報系統(tǒng)建設3.5 海洋氣象預報技術研究3.6 空氣質量分析預報評估技術研發(fā)3.7 影視氣象服務系統(tǒng)建設3.8 氣象信息服務系統(tǒng)建設3.9 亞運預報服務工作流程制定3.10 人工消減雨綜合技術研究與指揮系統(tǒng)建設3.11 亞運氣象監(jiān)測系統(tǒng)保障第4章 提供周到的氣象服務4.1 總體概況4.2 亞運會申辦及籌備期專題氣象服務4.3 精心組織火炬?zhèn)鬟f氣象服務4.4 開閉幕式氣象服務4.5 賽事氣象服務4.6 空氣質量氣象服務4.7 應急氣象服務保障4.8 電話信息氣象服務4.9 氣象影視服務4.10 新聞宣傳第5章 經驗與啟示5.1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是亞運氣象服務成功的動力5.2 奧運服務成果繼承加快了亞運氣象服務籌備進度5.3 現(xiàn)代化氣象探測裝備是亞運氣象服務成功的基礎5.4 科技創(chuàng)新是亞運氣象服務成功的保證5.5 高素質隊伍是亞運氣象服務成功的基礎5.6 預報準確、服務周到是亞運氣象服務成功的核心5.7 部門內外的開放合作是亞運氣象服務成功的保障5.8 做好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是提升氣象影響力的重要機遇附件1 亞運氣象服務大事記附件2 廣州亞運會氣象服務產品附件3 廣州亞殘運會氣象服務產品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2)移動自動氣象站亞運會開閉幕式在海心沙廣場舉行,周圍高樓林立,且面向寬闊水體,環(huán)境相對比較開放,對氣象服務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除了海心沙地面和廣州塔高空自動氣象站外,還在海心沙樓頂架設1套6要素移動式自動氣象站,共同組成地面、中空、高空降水、溫度、濕度、氣壓、風向、風速、能見度等氣象要素24小時不間斷監(jiān)測。此外,在亞運會開幕式當天,在珠江邊人民橋腳架設6要素移動自動氣象站一套,為亞運氣象服務小組提供珠江邊基本氣象要素實時探測數(shù)據(jù),為亞運會運動員水上入場通道提供實時氣象保障服務。(3)廣州塔氣象觀測設備廣州塔是亞運會開閉幕式燃放煙花的重要場地,按照燃放焰火時對風速不能大于6級風的國家規(guī)范要求,塔上需要有現(xiàn)場測風數(shù)據(jù)。由于該塔管理的復雜性使安裝工作進展緩慢,通過多方溝通,在亞運會開幕式前1周,氣象部門分別在塔高121米處和塔高526米處安裝多要素自動氣象站,于2010年11月5日13點45分收到塔上發(fā)出的第一份氣象觀測數(shù)據(jù),彌補了開幕式現(xiàn)場高空氣象要素探測的空白,為開幕式現(xiàn)場煙花燃放提供了重要決策支持數(shù)據(jù)。該站成為世界第一高塔自動氣象站,該塔也因此被媒體稱為“氣象塔”。
編輯推薦
《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氣象服務報告(2004-2010)》是由氣象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