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大氣熱源特征及其影響和可能機制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作者:何金海 等 著  頁數(shù):243  

內容概要

  何金海,徐海明等著的這本《青藏高原大氣熱源特征及其影響和可能機制》利用各種再分析資料和日本GAME等資料計算了青藏高原上空及其周邊地區(qū)大氣視熱源并就其合理性和可信性進行了深入比較,特別是應用近年來有關高原實驗的實測資料(尤其是垂直探空資料以及衛(wèi)星遙感資料)對高原視熱源加熱率垂直廓線的合理性進行了客觀的檢驗和判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青藏高原上空大氣熱源的時空分布和振蕩特征及其對東亞乃至全球天氣氣候的影響方式和可能機制,同時討論了不同垂直加熱廓線的加熱對我國天氣氣候的不同影響?!  肚嗖馗咴髿鉄嵩刺卣骷捌溆绊懞涂赡軝C制》著力于以獲得較為準確的青藏高原上空大氣熱源強度的時空分布特征為基點,以探究其對東亞乃至全球天氣氣候的影響和可能機制為目標,進而為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工作者提供重要科學依據(jù)。本書可供大氣科學研究工作者、氣象業(yè)務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序前言第1章 緒論1.1 青藏高原熱源的研究概況1.2 高原近地層感熱加熱對季風建立和降水的影響1.3 青藏高原熱源(整層)對副高和相應雨帶位置的調制1.4 高原熱源(整層)影響亞洲季風甚至北半球環(huán)流和海溫異常的研究1.5 高原熱源對周邊水汽通道及源匯的遙相關特征1.6 高原熱源影響大氣物質輸送及其臭氧異常特征1.7 高原熱源與環(huán)流系統(tǒng)低頻振蕩的研究第2章 多種再分析資料計算夏季大氣熱源結果對比2.1 資料及方法2.2 多種大氣熱源計算方法的比較及其夏季氣候分布特征2.3 500 hPa以上大氣熱源分布對比2.4 加熱廓線與衛(wèi)星資料的比較2.5 加熱廓線與單站資料的比較2.6 本章小結第3章 高原大氣熱源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應用3.1 南亞高壓、印度低壓環(huán)流指數(shù)3.2 Lanczos濾波器3.3 Morlet小波分析3.4 氣候資料站網(wǎng)均勻化訂正3.5 地學要素場透視方位投影圖第4章 青藏高原大氣熱源結構特征4.1 青藏高原大氣視熱源水平分布特征4.2 青藏高原大氣熱源垂直分布特征4.3 青藏高原最大加熱層及其加熱率分析4.4 高原“濕池”及其水汽輸送特征4.5 總結第5章 高原大氣熱源的低頻振蕩特征及其與東亞大氣環(huán)流的關系5.1 1981—2000年夏季青藏高原大氣熱源低頻振蕩特征及其影響5.2 在季節(jié)內尺度上青藏高原大氣熱源與大氣環(huán)流的關系5.3 低頻熱源對降水的影響5.4 青藏高原熱源低頻振蕩對中國華南降水的影響5.5 總結第6章 青藏高原熱源不同垂直加熱分布對華南夏季降水的影響6.1 資料6.2 潛熱加熱觀測分析6.3 模式及試驗設計6.4 結果分析6.5 結論第7章 青藏高原對副熱帶雨季的影響7.1 模式簡介和數(shù)值試驗方案設計7.2 試驗結果分析7.3 結論第8章 高原熱源對西北降水的影響8.1 中國西北地區(qū)47年降水的區(qū)域分布特征8.2 西北地區(qū)47年降水和氣溫的時間變化特征8.3 青藏高原大氣熱源結構對西北東部地區(qū)降水的影響8.4 青藏高原西部大氣熱源結構對西北地區(qū)西部降水的影響8.5 小結和討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青藏高原大氣熱源特征及其影響和可能機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