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S大氣數(shù)值預報模式系統(tǒng)研究

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作者:陳德輝  頁數(shù):190  字數(shù):31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匯集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我國重大天氣災害形成機理與預測理論研究》有關暴雨數(shù)值預報模式的研究成果。共分為五章,第一章介紹研制的非靜力平衡、半隱式半拉格朗日的多尺度統(tǒng)一模式的動力學框架,以及框架穩(wěn)定性和模擬精度的檢驗結果。第二章介紹顯式的云降水模式,它包含的三種水相態(tài)的11個微物理參數(shù)的物理過程。第三章描述了與第二章云降水物理模式相適應的云輻射模式。第四章發(fā)展了兩個新的邊界層物理模式,一個是基于多尺度湍流參數(shù)化基礎上的邊界層模式,另一個是2階矩閉合的邊界層模式,以使模式整體更加逼近于對流條件下的邊界層大氣過程。最后一章介紹研制的動力框架與物理過程耦合后暴雨個例對比試驗結果。該模式從動力框架到物理過程都是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在多年研究基礎上獨立研制的,初步形成了一個新的模式——稱之為CAMS大氣數(shù)值預報模式,以供進一步試驗發(fā)展。    本書內容適用于大氣科學、海洋科學、水文科學、環(huán)境科學和計算流體力學等專業(yè)的科技工作者和大專院校師生閱讀,亦可供廣大數(shù)值天氣預報專業(yè)人員參考。

書籍目錄

序全卷前言摘要Abstract引論第一章 CAMS大氣數(shù)值預報模式動力框架  1.1 引言  1.2 基本方程組  1.3 模式方程線性化  1.4 時間離散方案  1.5 空間離散方案  1.6 模式變量離散化預報方程  1.7 邊界條件的設置  1.8 CAMS大氣模式動力框架的理想場初步試驗  參考文獻第二章 顯示云降水模式  2.1 引言  2.2 CAMS云分辨模式  2.3 CAMS暴雨云分辨模式  2.4 CAMS暴雨分辨模式的模擬試驗第三章 云與輻射過程的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云輻射參數(shù)化  3.3 云微物理模式與云輻射模式的耦合  3.4 積云過程對輻射傳輸?shù)挠绊? 3.5 云內輻射傳輸過程對對流降水過程的影響第四章 大氣邊界層參數(shù)化模式  4.1 引言  4.2 大氣邊界層的物理過程在氣象過程中的作用  4.3 大氣邊界層參數(shù)化    4.4 大氣邊界層多尺度湍流參數(shù)化模式  4.5 大氣邊界層模式2階矩湍流閉合模式  參考文獻第五章 暴雨個例的數(shù)值模擬試驗  5.1 引言  5.2 三相簡化云分辨模式方案個例試驗  5.3 高階矩邊界參數(shù)化方案個例試驗  5.4 物理過程綜合應用試驗  5.5 總結  參數(shù)文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CAMS大氣數(shù)值預報模式系統(tǒng)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