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楊勝雄 頁數(shù):332 字數(shù):390000
內容概要
《海洋六號——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2011)》是第一部由中國大洋科考隊員們集體創(chuàng)作的科考紀實。
2011年6—10月,我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一流科考船“海洋六號”執(zhí)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活動,在120天的遠洋科考航程中,科考隊員們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下科考工作的點點滴滴和自身的獨特體驗。在全船共享,同時通過現(xiàn)代化的海事衛(wèi)星網絡每天發(fā)回祖國,引發(fā)了強烈共鳴。
同時,國內主流媒體隨船科考,全面客觀地報道了中國大洋科考調查,向世界傳播了中國開拓深海大洋,履行國際義務,發(fā)展海洋科學的價值和意義,展示了中國海洋地質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也使得萬里之外、茫茫太平洋上的中國遠洋科考船“海洋六號”一舉一動深受國人關注。
走向深海大洋,是21世紀中國影響深遠的戰(zhàn)略選擇。讓我們跟隨《海洋六號——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2011)》,走進太平洋,領略中國遠洋科考的神奇世界和科考隊員們的絢爛人生……
書籍目錄
上篇 科考日記
向著太平洋——出發(fā)
為“蛟龍”深潛護航
Aloha夏威夷
深海淺鉆揭秘神奇
尖峰時刻
海上生明月
開創(chuàng)光纖應用新時代
丈量馬里亞納海溝
圓滿收官踏歸程
下篇 新聞報道集萃
第一航段
1.消息:“海洋六號”首航太平洋執(zhí)行第23航次科考任務
2.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執(zhí)行中國大洋第23航次任務今日起航
3.新聞直播間:探秘我國最先進科考船——“海洋六號”
4.新聞直播間:入黨誓詞在海上飄揚
5.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目的地第一次作業(yè)為蛟龍下潛“探路”
6.新聞直播間:我國錳結核合同區(qū)儲量達4.2億噸
7.新聞直播間:科學考察解密神奇海底世界
8.新聞直播間:中國大洋科學考察歷程
9.新聞直播間:海上的乒乓球賽乏味里的苦中作樂
10.新聞直播間:“海洋六號”完成第一航段科考任務
11.新聞圖片:紅旗在南海上飄揚
12.通訊:為中國大洋科考事業(yè)做貢獻
13.通訊:探索深海大洋的奧秘
14.消息:為中國載人深潛沖擊5000m試驗成功護航
15.消息:中國地質調查局慰問“海洋六號”
第二航段
16.消息:飛赴“海洋六號”
17.消息:“海洋六號”起航前往調查工區(qū)
18.消息:“海洋六號”第二航段抵達太平洋指定工區(qū)
19.消息:“海洋六號”完成中太平洋某海山偵察性科考
20.消息:“海洋六號”喜獲“白加黑”巖芯樣品
21.消息:“海洋六號”轉戰(zhàn)西太平洋海山區(qū)
22.消息:“海洋六號”勝利完成第二航段任務靠泊關島
23.深度報道:為什么要走向深海大洋
24.特寫:探秘“海洋六號”船“心臟”
25.特寫:大海航行無舵手
26.特寫:“海洋六號”的幾員大將
27.特寫:博士后技工
28.特寫:第二航段深海開鉆目擊記
29.特寫:深海觀山記
30.特寫:愿月光帶去我的思念
31.新聞連線:中秋邀明月海陸共此時
32.新聞故事:日記中的科考故事系列
33.新聞故事:海陸兩地書系列
34.專欄:科技日報《朝勝觀察》系列
35.紀實:別樣夏威夷
第三航段
36.消息:“海洋六號”駛離關島港
37.新聞故事:日記中的科考故事系列
38.新聞故事:日記中的家庭故事
39.專欄:科技日報《朝勝觀察》
40.“海洋六號”船順利完成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務返抵廣州
41.新聞圖片:“海洋六號”船順利完成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任務返抵廣州
42.專題:祖國,您好——“海洋六號”在太平洋向祖國問好
附: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航跡圖
后記 傳播海洋地學文化 激發(fā)地質事業(yè)創(chuàng)造力
編輯推薦
120天遠洋科考紀實,海洋地質隊員心靈世界全紀錄。 “海洋六號”首航,催生了楊勝雄主編的《海洋六號——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考紀實(2011)》,很有意義。文化似水,融物無聲。從中,我看到了中國地質人神圣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這是非??少F的。 將“海洋六號”全體科考人員在120天漫長的航程中辛勤工作和生活等情景,真情記錄下來,并結集成冊,不但讓我們看到了海洋地質科學家為祖國的大洋事業(yè)所做出的無私努力與奉獻,更為我國大洋科考與大洋開發(fā)事業(yè)。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海洋地質事業(yè)必須建立在海洋權益的維護、海洋意識的增強、社會民眾的支持理解之上。新聞記者們“走向深海大洋”,全程報道科考活動,向世界傳播中國開拓深海大洋,履行國際義務,發(fā)展海洋科學的價值和意義,展示了海洋地質事業(yè)的發(fā)展。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