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美洲與海上絲路

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作者:房仲甫,姚二云 著  頁數(shù):199  

內(nèi)容概要

《揚帆美洲與海上絲路》內(nèi)容主要包括:上篇揚帆美洲、引子、三千年前的真實故事、殷紂王自焚、周公旦三路出兵、“商人”的來歷、絕處逢生、殷人是個航海民族、商代造船業(yè)的出現(xiàn)、商代的方舟、帆·風(fēng)·舵·天文·氣象、漂航與航海、海底有無危境險情、“海湄”的日日夜夜、殷人是怎樣到達美洲的、中墨文化交流等。

作者簡介

房仲甫,1922年生于陜西耀縣,祖籍山東萊蕪,蘇南新專、上海法學(xué)院畢業(yè)。曾任《蘇南IT報》記者,《東北海員》、《中國海員報》、《人曲航運報》、山西人民出版社編輯。中國太平洋歷史學(xué)會副秘書長。主要著作有:《中國水運史》、《海上七千年》、《與鄭和相遇海上》、《和平大航行——鄭和下西洋》(英文)、《中國人發(fā)現(xiàn)美洲史考》、《哥倫布之前的中國航海》、《江海軼聞》等。
姚二云,男,1949年11月出生,山西省稷山縣人,山西大學(xué)美術(shù)系畢業(yè),高級工藝美術(shù)師,九三學(xué)社山西省委專職副主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九三山西書畫院院長,原山西省展覽館館長。

書籍目錄

上篇 揚帆美洲  引子    三千年前的真實故事    殷紂王自焚    周公旦三路出兵    “商人”的來歷    絕處逢生    殷人是個航海民族    商代造船業(yè)的出現(xiàn)    商代的方舟    帆·風(fēng)·舵·天文·氣象    漂航與航海    海底有無危境險情    “海湄”的日日夜夜    殷人是怎樣到達美洲的中墨文化交流    考證    鄒衡教授在美洲遇見“殷人后裔”    殷人東渡的鐵證——“在墨西哥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商代的青銅鏃,與商代的一致”    祭壇相同    “埋祭”證明了什么    高長頭    碑(牌位)上銘文    其他    饕餮紋樣    甲骨文字    中國龍在美洲    相互浸潤    “金子塔”的“遺憾”    歷法    音樂    虎神·醫(yī)藥·方言下篇 海上絲路  引子    中國,從這里起航    中國,海洋文明發(fā)祥地    8000年前的獨木舟    發(fā)展期的漢代航海    中國帆船體系形成    壯哉,人類文明路    海上“絲路”成兩條:走向古羅馬    兩漢及南朝的造船    東吳和南朝西去航路    東晉和南朝兩洋航線    經(jīng)濟往來    文化交流    海上農(nóng)民起義    晉代的八槽艦(水密艙)    輪船始祖——車輪船    全面重視水運的隋朝    名船五牙艦    訪問東洋和南洋航線各國    唐代西行航線和兩港    廣州港和揚州港    唐代造船及航海術(shù)    “唐人街”與“商胡”    唐代航海何以如此繁盛    宋代海上貿(mào)易圈的擴大及中外海船比較    宋代海外市場:經(jīng)濟文化交流    船用指南針的發(fā)明    平衡舵與舭龍骨    世界大港泉州與市舶司    “歡呼嘉嘆”說神舟    車船的戰(zhàn)斗    元代桅帆海船趨于巔峰期    船用指南針普遍運用又發(fā)明了確定船舶方位的七星板    數(shù)量空前大型體的元代造船    元代的對外貿(mào)易    元代的市舶司    貿(mào)易和友好往來對元代社會的影響    明代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明代的造船    《鄭和航海圖》附錄  訪問——模擬航行成功的周傳鈞教授  有趣的訊息  只言片語  揚帆美洲三千年——殷人跨躍太平洋初探  1979,那一年  漂流船上的“木乃伊”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揚帆美洲與海上絲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