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測設計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中國計量出版社  作者:于秀娟 編  頁數(shù):296  

內容概要

  《十一五高等學校通用教材(土木建筑類):道路勘測設計》共計九章,包括:緒論、汽車行駛理論、平面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選線、道路平面交叉設計、道路立體交叉設計、排水設計。全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道路勘測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當前工程實踐和較新的工程技術,并體現(xiàn)了我國公路工程等現(xiàn)行技術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該書內容豐富,語言簡明,注重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統(tǒng)一。  《十一五高等學校通用教材(土木建筑類):道路勘測設計》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yè)(交通土建方向)教材,亦可供從事公路與城市道路的設計、施工、管理及研究等方面的技術人員學習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1.1 交通運輸系統(tǒng)1.1.1 交通運輸系統(tǒng)構成1.1.2 道路運輸方式1.2 中國道路發(fā)展1.2.1 道路發(fā)展史1.2.2 道路發(fā)展規(guī)劃1.3 道路分類、分級與技術標準1.3.1 道路分類1.3.2 公路分級與技術標準1.3.3 城市道路分類與技術分級1.4 道路勘測設計程序與控制依據(jù)1.4.1 道路勘測設計程序1.4.2 道路勘測設計控制依據(jù)1.5 本課程研究對象與任務思考題與習題第二章 汽車行駛理論2.1 概述2.1.1 研究汽車行駛理論的意義2.1.2 汽車的行駛性能2.2 汽車動力性2.2.1 汽車行駛中的受力分析2.2.2 汽車行駛阻力2.2.3 汽車驅動平衡和行駛條件2.2.4 汽車的動力特性2.3 汽車的行駛穩(wěn)定性2.3.1 汽車行駛的縱向穩(wěn)定性2.3.2 汽車行駛的橫向穩(wěn)定性2.3.3 汽車行駛的縱橫組合向穩(wěn)定性2.4 汽車的制動性2.4.1 汽車制動過程2.4.2 制動時汽車的運動方程2.4.3 制動距離2.5 汽車行駛軌跡2.5.1 汽車在彎道上行駛的受力2.5.2 汽車在彎道上的行駛軌跡思考題與習題第三章 平面設計3.1 概述3.1.1 路線3.1.2 平面線形設計的基本要求3.2 直線3.2.1 直線的特點3.2.2 直線的運用3.3 圓曲線3.3.1 圓曲線的幾何特征3.3.2 圓曲線半徑3.3.3 圓曲線計算3.4 緩和曲線3.4.1 緩和曲線的作用與性質3.4.2 緩和曲線計算3.4.3 緩和曲線的長度及參數(shù)3.5 平面線形組合設計3.5.1 平曲線線形設計一般原則3.5.2 平面線形要素組合類型3.6 路線平面設計成果3.6.1 直線、曲線及轉角表3.6.2 逐樁坐標表3.6.3 路線平面設計圖思考題與習題第四章 縱斷面設計4.1 概述4.2 縱坡及坡長設計4.2.1 最大縱坡4.2.2 最小縱坡4.2.3 坡長限制4.2.4 緩和坡段4.2.5 平均縱坡4.2.6 合成坡度4.2.7 縱坡設計的一般要求4.3 豎曲線4.3.1 豎曲線半徑4.3.2 豎曲線最小長度4.3.3 豎曲線計算4.4 爬坡車道4.4.1 設置條件4.4.2 設置方法4.5 平、縱線形組合設計4.5.1 平、縱組合設計的原則4.5.2 平、縱線形的組合4.6 縱斷面設計方法及縱斷面圖4.6.1 縱斷面設計要點4.6.2 縱斷面設計方法步驟及注意問題4.6.3 縱斷面圖的繪制4.6.4 城市道路縱斷面設計思考題與習題第五章 橫斷面設計5.1 道路用地范圍與建筑界限5.1.1 道路用地5.1.2 道路建筑限界5.2 道路橫斷面組成5.2.1 公路橫斷面組成5.2.2 城市道路橫斷面組成5.3 超高與加寬5.3.1 超高5.3.2 加寬5.4 行車視距與保證5.4.1 行車視距5.4.2 視距保證5.5 橫斷面設計方法5.5.1 公路橫斷面設計方法5.5.2 城市道路橫斷面設計思考題與習題第六章 選線6.1 概述6.1.1 道路選線的一般原則6.1.2 選線的方法和步驟6.2 路線方案比較與選擇6.2.1 路線方案選擇的影響因素6.2.2 路線方案選擇的方法和步驟6.2.3 路線方案比選的評價指標6.2.4 路線方案比選示例6.3 一般地形條件下道路選線6.3.1 平原地區(qū)選線6.3.2 山嶺區(qū)選線6.3.3 丘陵區(qū)選線6.4 特殊地區(qū)條件下選線6.5 定線6.5.1 紙上定線6.5.2 實地放線6.5.3 實地定線6.5.4 紙上移線6.6 城市道路網(wǎng)規(guī)劃6.6.1 城市道路網(wǎng)規(guī)劃的基本要求6.6.2 城市道路網(wǎng)結構形式6.6.3 城市道路網(wǎng)規(guī)劃主要技術指標6.6.4 城市道路網(wǎng)絡規(guī)劃設計的一般程序思考題與習題第七章 道路平面交叉設計7.1 概述7.1.1 交叉口構成7.1.2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7.1.3 交叉口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原則7.2 交叉口的交通組織設計7.2.1 交通組織方法7.2.2 交叉口設計速度7.2.3 交叉口車道數(shù)7.2.4 交叉口的通行能力7.3 交叉口平面設計7.3.1 交叉口的類型及其適用范圍7.3.2 交叉口幾何設計7.4 交叉口立面設計7.4.1 交叉口立面設計的要求和原則7.4.2 交叉口立面設計的基本類型7.4.3 交叉口立面設計的方法與步驟思考題與習題第八章 道路立體交叉設計8.1 概述8.1.1 立交的組成與特點8.1.2 立體交叉的類型和適用條件8.1.3 立體交叉的設計資料和設計步驟8.2 互通式立交設計8.2.1 互通式立交類型與適用條件8.2.2 立體交叉的布置規(guī)劃與形式選擇8.2.3 匝道設計8.2.4 端部設計8.3 立體交叉的其他設計8.3.1 收費站和收費廣場8.3.2 景觀設計8.3.3 排水設計8.3.4 照明設計思考題與習題第九章 排水設計9.1 公路排水設計9.1.1 公路排水設計的一般要求9.1.2 路界地表排水9.1.3 路面內部排水9.1.4 地下排水9.2 城市道路排水設計9.2.1 排水系統(tǒng)的制度9.2.2 城市道路排水設計的一般要求9.2.3 城市道路排水方式9.2.4 城市道路排水設施設計9.2.5 雨水管渠水文、水力計算思考題與習題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高速鐵路不僅僅是高速,它起碼具有三點優(yōu)勢:(1)高速鐵路速度快省時間,安全系數(shù)高,乘坐空間大,舒適又方便,價格又適宜,迎合了現(xiàn)代社會出行的需求,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成為世界各國振興鐵路的強大動力。(2)高速鐵路運輸系統(tǒng)是鐵路大面積吸納現(xiàn)代高科技成果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的產(chǎn)物。它推動鐵路科學技術和裝備登上一個嶄新的臺階,增強了鐵路的競爭力。(3)高速鐵路不僅運輸能力特別大,有年運輸量可達億人次以上的優(yōu)勢,又有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優(yōu)勢,因而特別適宜于大運量的城市間、城市群和城郊的高頻率運輸。旅行時間的節(jié)約,旅行條件的改善,旅行費用的降低,再加上國際社會對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使得高速鐵路在世界范圍內呈現(xiàn)出蓬勃發(fā)展的強勁勢頭,除歐洲、北美洲外,大洋洲、亞洲諸國和地區(qū),也正在計劃進一步加快高速鐵路的建設。總之,發(fā)展高速鐵路是科技進步的必然,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缆愤\輸適用于人流及貨物的各種運距的小批量運輸。特點是機動、靈活,適應性強,直達,迅速,單車運量小。其發(fā)展方向是高速公路與集裝箱運輸。高速公路不僅是交通運輸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審視世界高速公路發(fā)展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以“快速、安全、經(jīng)濟、舒適”為特征的高速公路如同汽車一樣,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響著它所服務的每一個人和觸及的每一寸土地,高速公路的發(fā)展不僅僅是經(jīng)濟的需要,也是人類文明和現(xiàn)代生活的一部分?! ∷愤\輸是通航地區(qū)最廉價的運輸方式。特點是利用天然水運資源,只需加以整治,即可使用;通過能力高、運量大,耗能省、運輸成本低;但受自然因素制約大。  航空運輸適用于快速運送旅客及貴重緊急商品、貨物。特點是速度高、運達快,但能耗大、成本高、運力有限?!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道路勘測設計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