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 作者:賈紹義 頁數:35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教材配套《化工流體流動與傳熱》。本書在第一版的基礎上修訂,對個別章節(jié)作了一些改動,補充了例題與習題。教材以質量傳遞的基本理論為主線,闡述各種傳質分離過程的共性和工程處理方法。全書包括緒論、傳質過程基礎、氣體吸收、蒸餾、氣液傳質設備、液液萃取、固體物料的干燥、其他傳質與分離過程(膜分離、結晶、吸附與離子交換)共七章。每章都有實際應用的例題,書后均附有大量的習題與思考題,習題附有參考答案。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ゎ惣跋嚓P專業(yè)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化工及相關專業(yè)科研人員的參考書。
書籍目錄
緒論第1章 傳質過程基礎 1.1 傳質概論與傳質微分方程 1.1.1 傳質過程概論 1.1.2 傳質微分方程 1.2 分子傳質(擴散) 1.2.1 氣體中的穩(wěn)態(tài)擴散 1.2.2 液體中的穩(wěn)態(tài)擴散 1.2.3 固體中的穩(wěn)態(tài)擴散 1.2.4 擴散系數 1.3 對流傳質 1.3.1 對流傳質的類型與機理 1.3.2 濃度邊界層與對流傳質系數 1.3.3 相際間的對流傳質模型 1.3.4 對流傳質問題的分析求解 1.3.5 動量、熱量與質量傳遞之間的類比 1.3.6 對流傳質系數經驗公式 本章符號說明 習題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2章 氣體吸收 2.1 概述 2.1.1 氣體吸收過程 2.1.2 氣體吸收的分類 2.1.3 氣體吸收的工業(yè)應用 2.1.4 吸收劑的選擇 2.2 氣體吸收的平衡關系 2.2.1 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 2.2.2 亨利定律 2.2.3 相平衡關系在吸收過程中的應用 2.3 氣體吸收速率方程 2.3.1 膜吸收速率方程 2.3.2 總吸收速率方程 2.3.3 吸收速率方程及吸收系數小結 2.4 低組成氣體吸收的計算 2.4.1 物料衡算與操作線方程 2.4.2 吸收劑用量的確定 2.4.3 塔徑的計算 2.4.4 填料層高度的計算 2.5 吸收系數 2.5.1 吸收系數的測定 2.5.2 吸收系數的經驗公式 2.5.3 吸收系數的特征數關聯式 2.6 其它吸收與解吸 2.6.1 高組成氣體吸收 2.6.2 非等溫吸收 2.6.3 多組分吸收 2.6.4 化學吸收 2.6.5 解吸 本章符號說明 習題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3章 蒸餾 3.1 概述 3.1.1 蒸餾過程的分類 3.1.2 蒸餾分離的特點 3.2 兩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 3.2.1 兩組分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 3.2.2 兩組分非理想物系的汽液平衡 3.3 平衡蒸餾與簡單蒸餾 3.3.1 平衡蒸餾 3.3.2 簡單蒸餾 3.4 精餾原理和流程 3.4.1 精餾原理 3.4.2 精餾操作流程 3.5 兩組分連續(xù)精餾的計算 3.5.1 理論板的概念及恒摩爾流假定 3.5.2 物料衡算和操作線方程 3.5.3 進料熱狀況的影響 3.5.4 理論板層數的計算 3.5.5 回流比的影響及其選擇 3.5.6 簡捷法求理論板層數 3.5.7 幾種特殊類型雙組分精餾過程理論板層數的求法 3.5.8 塔高和塔徑的計算 3.5.9 連續(xù)精餾裝置的熱量衡算和節(jié)能 3.5.10 精餾過程的操作型計算和調節(jié) 3.6 間歇精餾 3.6.1 回流比恒定時的間歇精餾 3.6.2 餾出液組成恒定時的間歇精餾 3.7 特殊精餾 3.7.1 恒沸精餾 3.7.2 萃取精餾 3.7.3 鹽效應精餾 3.7.4 幾種特殊精餾方法的比較 3.8 多組分精餾 3.8.1 流程方案的選擇 3.8.2 多組分物系的汽液平衡 3.8.3 關鍵組分的概念及全塔物料衡算 3.8.4 簡捷法確定理論板層數 本章符號說明 習題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4章 氣液傳質設備 4.1 板式塔 4.1.1 板式塔的結構 4.1.2 塔板的類型及性能評價 4.1.3 板式塔的流體力學性能與操作特性 4.1.4 板式塔的設計 4.2 填料塔 4.2.1 填料塔的結構與特點 4.2.2 填料的類型及性能評價 4.2.3 填料塔的流體力學性能與操作特性 4.2.4 填料塔的內件 4.2.5 填料塔的設計 本章符號說明 習題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5章 液-液萃取 5.1 概述 5.2 液-液萃取相平衡 5.2.1 三角形坐標圖及杠桿規(guī)則 5.2.2 三角形相圖 5.2.3 萃取劑的選擇 5.3 液-液萃取過程的計算 5.3.1 單級萃取的計算 5.3.2 多級錯流萃取的計算 5.3.3 多級逆流萃取的計算 5.3.4 微分接觸逆流萃取的計算 5.4 液-液萃取設備 5.4.1 萃取設備的基本要求與分類 5.4.2 萃取設備的主要類型 5.4.3 萃取設備的選擇 5.5 其他萃取技術簡介 5.5.1 超臨界流體萃取 5.5.2 回流萃取 5.5.3 化學萃取 本章符號說明 習題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6章 固體物料的干燥 6.1 濕空氣的性質及濕度圖 6.1.1 濕空氣的性質 6.1.2 濕空氣的HI圖 6.2 干燥過程的物料衡算與熱量衡算 6.2.1 濕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6.2.2 干燥系統(tǒng)的物料衡算 6.2.3 干燥系統(tǒng)的熱量衡算 6.2.4 空氣通過干燥器時的狀態(tài)變化 6.3 固體物料在干燥過程中的平衡關系與速率關系 6.3.1 物料中的水分 6.3.2 干燥時間的計算 6.4 干燥器 6.4.1 干燥器的主要類型 6.4.2 干燥器的設計 6.5 增濕與減濕 6.5.1 空氣與水之間的傳熱、傳質關系 6.5.2 空氣調濕設備與水冷卻塔 本章符號說明 習題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7章 其他傳質與分離過程 7.1 膜分離 7.1.1 概述 7.1.2 膜材料與分離膜 7.1.3 膜組件 7.1.4 膜傳遞現象 7.1.5 各種膜過程簡介 7.2 結晶 7.2.1 結晶的基本原理 7.2.2 工業(yè)結晶方法與設備 7.2.3 結晶過程的物料與熱量衡算 7.2.4 其他結晶方法簡介 7.3 吸附與離子交換 7.3.1 吸附 7.3.2 離子交換 思考題 參考文獻附錄 一、擴散系數 二、分子擴散的碰撞積分ΩD與kT/ε的關系 三、純物質的σ和ε/k值 四、部分物質的D°和n值 五、塔板結構參數系列化標準(單溢流型) 六、常用散裝填料的特性參數 七、常用規(guī)整填料性能參數
媒體關注與評論
《化工傳質與分離過程》是與《化工流體流動與傳熱》配套的教材,該教材作為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新體系教材,于2001年出版以來,得到界內同行的熱情支持、鼓勵和肯定,總體反映良好。本書的第二版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本次修訂在保持原書總框架體系的前提下,對部分內容進行了更新和調整。主要考慮以下兩方面因素: (1)緊密跟蹤化工領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對部分內容進行充實和更新,以體現教材的先進性; ?。?)根據近年來教學實踐的體驗,對某些內容進行了刪改和調整,進一步提高教材的可讀性和科學性,以便于教和學?! 〉诙娼滩闹饕抻唭热萑缦拢骸 。?)各章在內容上有局部調整,更充分體現工程方法論,有利于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基于課程總學時的考慮,對部分內容進行了刪減; ?。?)刪掉第一版教材中有關節(jié)段的“★”號,各不同專業(yè)可根據需要取舍相關內容?! 〗滩男抻喒ぷ饔筛髡碌脑瓐?zhí)筆者分別負責完成,即柴誠敬(緒論、蒸餾);賈紹義(傳質過程基礎、氣液傳質設備及附錄);馬紅欽(氣體吸收);張鳳寶(液?液萃?。?;夏清(固體物料的干燥);張國亮(其他傳質與分離過程)。全書由賈紹義、柴誠敬審閱定稿。在本書的修訂過程中,得到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有關教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應予指出,一套新體系教材的成熟與完善,需要進行多次的調整與修訂。為此,歡迎界內同行對本版教材提出寶貴意見?! 【幷摺 ?007年6月于天津大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