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生物學研究與應用

出版時間:2007-7  出版社:化學工業(yè)  作者:潘衛(wèi)慶  頁數(shù):342  字數(shù):546000  

內(nèi)容概要

近年來,新的病原生物及新發(fā)傳染病的不斷出現(xiàn),對全球醫(yī)學及相關(guān)基礎研究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同時,隨著現(xiàn)代生物技術(shù)的完善和滲透,極大地推動了病原生物研究及其相應臨床工作的發(fā)展,并由此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診斷治療病原疾病的理論和技術(shù)?! ”痉謨允且槐窘榻B近年來寄生蟲生物學領域中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在寄生蟲病防治實踐中加以應用的專著。全書共分九章,突出近年來在寄生蟲病防治中出現(xiàn)的新趨勢、新問題;重點詳述了機會性致病寄生蟲、食源性寄生蟲以及阿米巴、瘧原蟲、血吸蟲等重要寄生蟲在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方面研究的新動態(tài)、新成果;全面介紹了寄生蟲基因組學、蛋白質(zhì)組學與疫苗研發(fā)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本書介紹了在寄生蟲病傳播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媒介,如蚊、蜱、螨等。內(nèi)容豐富、新穎?! ”緯晒┤梭w寄生蟲學及其相關(guān)學科的教學、科研人員,疾病控制及衛(wèi)生防疫人員參考,亦可作為醫(yī)學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寄生蟲學教材。

作者簡介

潘衛(wèi)慶,男,教授、博士生導師,歸僑?,F(xiàn)任第二軍醫(yī)大學病原生物學教研室主任、世界衛(wèi)生組織基因合成與表達合作中心主任,兼任同濟大學基礎醫(yī)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傳染病與疫苗研究所所長。學術(shù)任職包括中國預防醫(yī)學會寄生蟲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寄生蟲學學會副理事長、國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當前寄生蟲病流行的趨勢和特點 第二節(jié) 寄生蟲病新的危害性 第三節(jié) 寄生蟲學研究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參考文獻第二章 寄生蟲基因組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基因組和基因組計劃  二、寄生蟲基因組計劃  三、寄生蟲基因組研究的內(nèi)容和方法  四、寄生蟲基因組組成和特點 第二節(jié) 部分寄生蟲的基因組  一、原蟲基因組研究進展  二、寄生蠕蟲基因組研究進展  三、生物媒介基因組研究進展 第三節(jié) 寄生蟲基因組研究與應用  一、寄生蟲基因組與寄生蟲一宿主共進化  二、寄生蟲基因組研究與免疫及疫苗靶點發(fā)掘  三、寄生蟲基因組研究與藥物開發(fā) 第四節(jié) 寄生蟲基因組研究展望  一、寄生蟲基因組的生物信息學  二、寄生蟲功能基因組研究的主要手段  三、后基因組研究——蛋白質(zhì)組 參考文獻第三章 寄生蟲蛋白質(zhì)組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寄生蟲蛋白質(zhì)組學概念  二、寄生蟲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三、寄生蟲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的內(nèi)容  四、寄生蟲蛋白質(zhì)組學研究操作與技術(shù) 第二節(jié) 寄生蟲蛋白質(zhì)組學的研究與應用  一、寄生蟲期別差異表達的蛋白質(zhì)  二、寄生蟲性別差異表達的蛋白質(zhì)  三、寄生蟲感染、致病和免疫相關(guān)的蛋白質(zhì)  四、寄生蟲藥物靶點和抗藥性相關(guān)蛋白  五、寄生蟲與宿主相互作用的蛋白質(zhì)  六、分類和診斷相關(guān)的蛋白質(zhì)分子 第三節(jié) 展望 參考文獻第四章 寄生蟲病疫苗 第一節(jié) 寄生蟲抗原與免疫特點  一、抗原組成及變異  二、免疫特點及其機制  三、免疫逃避及其機制 第二節(jié) 寄生蟲病疫苗研究簡史和研發(fā)策略  一、滅活疫苗和減毒疫苗  二、重組寄生蟲病疫苗  三、遺傳工程寄生蟲病疫苗 第三節(jié) 寄生蟲病疫苗的種類  一、瘧疾疫苗  二、血吸蟲病疫苗  三、其他寄生蟲病疫苗  四、寄生蟲病疫苗的動物模型及臨床試驗評價 第四節(jié) 寄生蟲疫苗研究的現(xiàn)狀和展望  一、寄生蟲疫苗研究的現(xiàn)狀  二、寄生蟲疫苗研究的展望 參考文獻第五章 機會性致病寄生蟲 第一節(jié)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一、一般生物學  二、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致病及免疫  四、流行、診斷和預防 第二節(jié) 利什曼原蟲  一、一般生物學  二、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免疫與致病  四、流行、診斷與預防 第三節(jié) 藍氏賈第鞭毛蟲  一、一般生物學  二、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免疫與致病  四、流行、診斷與預防 第四節(jié) 剛地弓形蟲  一、一般生物學  二、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免疫與致病  四、流行、診斷與預防 第五節(jié) 隱孢子蟲  一、一般生物學  二、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致病與免疫  四、流行、診斷和預防 第六節(jié) 等孢球蟲  一、一般生物學  二、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免疫和致病  四、流行、診斷與預防 第七節(jié) 微孢子蟲  一、一般生物學  二、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致病與免疫  四、流行、診斷與預防 第八節(jié) 肺孢子蟲  一、一般生物學  二、細胞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免疫與致病  四、診斷、流行與防治 參考文獻第六章 食源性寄生蟲第七章 其他重要寄生蟲第八章 重要生物媒介第九章 寄生蟲學研究的新技術(shù)鳴謝中文索引中西文名詞對照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寄生蟲生物學研究與應用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