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張恩惠、殷金英、 邢書仁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2012-04出版) 作者:張恩惠,等 編 頁數(shù):182
內(nèi)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噪聲與振動控制》由基礎篇、控制篇、應用篇三大部分組成?;A篇簡明扼要地介紹了振動基礎和噪聲控制基礎,以及振動與噪聲控制的一般過程??刂破敿氷U述了吸振、隔振、阻尼減振、吸聲、隔聲、消聲等專項控制技術。在實際工程運用中,每一種專項控制技術并不是孤立的,應用篇介紹了減振降噪技術在高速軌道交通中的應用,這是噪聲與振動控制各專項技術的綜合運用的典型例子。另外,應用篇也介紹了噪聲與振動的利用?!镀胀ǜ叩冉逃笆濉币?guī)劃教材:噪聲與振動控制》可作為大專院校安全工程、環(huán)境工程、機械工程及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教材和參考書。
書籍目錄
基 礎 篇 1 振動基礎概述 1.1 質(zhì)點振動學 1.1.1 質(zhì)點的自由振動 1.1.2 有阻尼的自由振動 1.1.3 質(zhì)點的強迫振動 1.2 彈性體振動基礎 1.2.1 弦振動 1.2.2 桿的縱振動 1.2.3 梁的橫振動 1.2.4 薄板的橫振動 習題 2 噪聲控制基礎 2.1 聲音的產(chǎn)生 2.1.1 聲源 2.1.2 聲音的傳播 2.2 噪聲的基本概念 2.2.1 噪聲的概念 2.2.2 噪聲的類型 2.3 噪聲的聲學特征 2.3.1 聲壓與聲壓級 2.3.2 聲強與聲強級 2.3.3 聲功率與聲功率級 2.3.4 噪聲的頻譜與頻帶 2.4 噪聲的傳播特性 2.4.1 聲場 2.4.2 聲波的反射、折射、繞射、干涉 2.4.3 噪聲在傳播中的衰減 2.4.4 噪聲的疊加與相減 習題 3 振動與噪聲控制的一般過程 3.1 振動與噪聲的測量 3.1.1 振動的測量 3.1.2 噪聲的測量 3.2 倍頻程分析 3.3 振動的危害與評價 3.3.1 振動的危害 3.3.2 振動的評價 3.4 振動控制過程概述 3.5 噪聲的危害與評價 3.5.1 噪聲的危害 3.5.2 噪聲的主觀評價 3.6 噪聲控制的途徑及一般程序 3.6.1 噪聲控制的基本途徑 3.6.2 噪聲控制的一般程序 習題 控 制 篇 4 吸振技術 4.1 動力吸振原理 4.1.1 無阻尼動力吸振器 4.1.2 無阻尼動力吸振器的使用條件 4.1.3 阻尼動力吸振器 4.1.4 動力吸振器設計步驟 4.2 復式動力吸振器 4.2.1 復式動力吸振特性 4.2.2 復式動力吸振器最佳參數(shù)的選擇 4.3 非線性動力吸振器 習題 5 隔振技術 5.1 隔振原理 5.1.1 隔振的分類 5.1.2 隔振的評價 5.1.3 隔振原理 5.1.4 隔振性能分析 5.2 隔振設計與隔振器 5.2.1 隔振設計步驟 5.2.2 常用隔振器及其應用 5.3 隔振溝 習題 6 阻尼減振 6.1 阻尼的概念及減振原理 6.1.1 阻尼的定義與作用 6.1.2 阻尼減振原理 6.2 阻尼材料與阻尼結構 6.2.1 阻尼材料 6.2.2 阻尼基本結構及其應用 習題 7 吸聲技術 7.1 吸聲原理與吸聲量 7.1.1 吸聲降噪原理 7.1.2 吸聲系數(shù) 7.1.3 吸聲量 7.2 吸聲材料 7.2.1 吸聲材料及其吸聲機理 7.2.2 吸聲特征及影響因素 7.2.3 多孔吸聲材料的應用 7.3 吸聲結構 7.3.1 共振吸聲原理 7.3.2 常見共振吸聲結構 7.4 吸聲降噪設計 7.4.1 室內(nèi)吸聲降噪量的計算 7.4.2 吸聲降噪設計步驟與要點 習題 8 隔聲技術 8.1 隔聲原理 8.1.1 透射系數(shù)與隔聲量 8.1.2 隔聲質(zhì)量定律 8.1.3 單層介質(zhì)隔聲結構 8.1.4 雙層及多層復合介質(zhì)隔聲結構 8.2 隔聲間 8.2.1 隔聲量 8.2.2 門和窗隔聲 8.2.3 隔聲間的設計 8.3 隔聲罩 8.3.1 隔聲罩的構造與隔聲量 8.3.2 隔聲罩的設計 8.4 隔聲屏及管道隔聲 8.4.1 隔聲屏 8.4.2 管道隔聲 習題 9 消聲技術 9.1 阻性消聲器 9.1.1 阻性消聲器的消聲原理及分類 9.1.2 阻性消聲器消聲量計算 9.2 抗性消聲器 9.2.1 擴張室消聲器 9.2.2 共振式消聲器 9.3 阻抗復合式消聲器 9.3.1 阻抗復合式消聲器的種類 9.3.2 消聲原理 9.3.3 阻抗復合式消聲器的設計要點 9.4 消聲器的設計 9.4.1 阻性消聲器設計 9.4.2 抗性消聲器設計 9.5 消聲器的選用與安裝 9.5.1 消聲器的選用 9.5.2 消聲器的安裝 習題 應 用 篇 10 減振降噪技術在高速軌道交通中的應用 10.1 減振降噪研究 10.2 車輛的減振降噪 10.3 軌道結構的振動與噪聲控制 10.4 高架線路和橋梁減振降噪 10.5 聲屏障設置 10.6 減振器 10.7 吸聲、隔聲材料 11 振動噪聲利用 11.1 噪聲的利用 11.2 振動的利用 11.2.1 機械設備中振動的應用 11.2.2 加工中振動的應用 11.2.3 診斷中振動的應用 11.3 展望 附錄 附錄1 聲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GB3096—2008) 附錄2 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振動標準(GB10070—88)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7.2.1 吸聲材料及其吸聲機理 多孔吸聲材料通常作為主要的吸聲材料,種類很多,過去多以棉、麻、棕、絲、毛、發(fā)為主,屬天然的具有一定彈性的動、植物纖維,現(xiàn)在按照材料種類可以分為玻璃棉、巖棉、礦棉等,按多孔性形成機理及結構狀況又可分為三種:纖維狀、顆粒狀和泡沫塑料等。纖維型材料是由無數(shù)細小纖維形狀材料堆疊或壓制而成的,如毛氈、木絲板、甘蔗纖維板等有機纖維與玻璃棉、礦渣棉等無機纖維材料。玻璃棉與礦渣棉分別是用熔融狀態(tài)的玻璃、礦渣棉和巖石吹制成細小纖維狀的吸聲材料。泡沫型材料是由表面與內(nèi)部都有無數(shù)微孔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如聚氨酯泡沫塑料、微孔橡膠等。顆粒狀材料主要有膨脹珍珠巖和其他微小顆粒狀材料制成的吸聲磚等,如膨脹珍珠巖是將珍珠巖粉碎、再急劇升溫焙燒所得的多孔細小粒狀材料,如陶土吸聲磚等。 多孔吸聲材料在結構上有一共同特征,就是在表面和內(nèi)部都有無數(shù)微細的孔隙,微孔的孔徑多在數(shù)微米到數(shù)十微米之間。這些微孔互相貫通,具有良好的通氣性能,這些微孔總體積約占總體積的95%以上。如超細玻璃棉層,孔隙率可大于99%。個別材料如膨脹珍珠巖等雖然材料內(nèi)部的孔為閉孔,即孔不與外界相通,但細小的顆粒與顆粒間卻可形成無數(shù)的微細孔隙,多孔吸聲材料正是由于具有這種特殊的結構,才具有良好的吸聲性能。 當聲波入射到多孔吸聲材料表面時,一部分聲波從多孔材料表面反射,另一部分聲波透射進入孔隙,并衍射到材料內(nèi)部的微孔內(nèi)。進入多孔材料的這部分聲波,會引起孔隙中的空氣運動,從而引起多孔性吸聲材料內(nèi)空氣和材料細小纖維的振動,由于空氣分子之間的黏滯阻力,以及孔隙中的空氣和孔壁與纖維之間的熱傳導,從而相當一部分能量轉(zhuǎn)化為熱能而被消耗掉。這就是多孔材料的吸聲機理。特別是低頻的吸收,主要依靠材料細纖維的振動來實現(xiàn)。此外,聲波在多孔性吸聲材料內(nèi)經(jīng)過多次反射進一步衰減,當進人多孔性吸聲材料內(nèi)的聲波再次返回時,聲波能量已經(jīng)衰減很多,只剩下小部分的能量,大部分則被多孔性吸聲材料損耗吸收掉。由以上吸聲的機理可知,只有那種細孔對外敞開,并且數(shù)量豐富,內(nèi)部孔與孔之間互相連通的多孔材料才可能使聲能深入到材料內(nèi)層。這樣,聲波才可以順利地透入。而一些具有封閉微孔的整體材料,如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雖也屬多孔材料,但吸聲性能并不理想。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噪聲與振動控制》可作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環(huán)境工程、機械工程、工業(yè)設計及相關專業(yè)學生的選用教材,企業(yè)安全與環(huán)境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企業(yè)職工的培訓教材,亦可作為職業(yè)安全工程、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科研技術人員與設計人員、職業(yè)安全監(jiān)督管理人員的參考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