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冶金工業(yè) 作者:陳振華//陳鼎 頁數(shù):494 字數(shù):762000
前言
快速凝固是一項新的科學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問世以來,受到材料科學界普遍重視??焖倌碳夹g的出現(xiàn)無論對合金成分的設計還是對合金的微觀結構以及宏觀特性都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它給新型合金的制備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有力地推動了材料科學的發(fā)展。但快速凝固材料受到冷卻速度的限制,只能生產(chǎn)一維尺寸很小的帶材或二維尺寸很小的絲材以及三維尺寸很小的粉材。材料的尺寸因素無疑將影響快速凝固材料的應用范圍,特別在制備大尺寸的快速凝固材料方面受到很大的約束。近50多年來,為了開發(fā)新型的大尺寸快速凝固材料又發(fā)展了一門新型的制備技術,即快速凝固一粉末冶金技術(RS-PM技術)。所謂RS-PM技術是關于通過快速方法制備非晶、準晶和制備大塊微晶粉末;通過粉末冶金工藝在保持亞穩(wěn)結構下制備大塊非晶、準晶粉末材料,在保持亞穩(wěn)晶態(tài)下制備大塊微晶材料的技術??焖倌桃环勰┮苯鸺夹g的產(chǎn)生引起了材料科學和粉末冶金界的極大重視,也引起了工業(yè)界的極大興趣,并且在制備新型合金材料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粉末冶金高溫合金、粉末冶金高速鋼和粉末冶金鋁合金是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術取得的最重要成果。特別是噴射沉積技術的出現(xiàn),使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材料得到長足的發(fā)展。作者長期從事快速凝固粉末鋁合金的研究,對多種鋁合金材料進行過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深感國內的相關研究還很不夠,甚至有的是在重復國外的一些早期工作。撰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了盡快地改變這種現(xiàn)狀。本書可供在這些領域從事科研和技術工作的人員參考,也可以作為粉末冶金、金屬材料、復合材料等專業(yè)的研究生教學之用。由于內容較多,篇幅有限,特別是作者的水平有限,書中若有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在本書中有關1980年以前的文獻大多都沒有列出,在這里向所有論文作者表示深切敬意。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傅定發(fā)、袁武華、陳剛等老師,賀毅強、張昊、李微、劉俊偉、周濤、姜勇、孫有平、陳建林博士生和碩士研究生郝亮、樊戀等人參加了此書的部分工作,在此深表謝意,并對冶金工業(yè)出版社的熱情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內容概要
本書全面介紹了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術和工藝,內容包括: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術的發(fā)展、快速凝固制備技術、快速凝固制備理論、快速凝固鋁鋰合金、快速凝固鋁鐵合金、快速凝固高強鋁合金、快速凝固鋁硅合金和快速凝固鋁合金應用等。 本書內容新穎、信息量大,理論與實踐兼顧,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和理論參考價值,可供從事粉末冶金、鑄造冶金、材料、機械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特別適合作為粉末冶金、金屬材料等專業(yè)研究生的教學用書或參考書。
書籍目錄
1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術的發(fā)展 1.1 粉末冶金技術的發(fā)展 1.2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術的發(fā)展 1.3 快速凝固粉末鋁合金的發(fā)展 1.3.1 粉末高比強鋁合金 1.3.2 粉末耐熱鋁合金 1.3.3 粉末高強度鋁合金 1.3.4 快速凝固鋁硅耐磨合金 參考文獻2 快速凝固制備技術 2.1 快速凝固粉末制備方法 2.1.1 霧粒法 2.1.2 噴射沉積法 2.1.3 熔體自旋法 2.1.4 表面熔融法 2.2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材料熱致密化技術 2.2.1 快速凝固粉末體熱致密化概論 2.2.2 快速凝固粉末致密化技術 2.2.3 噴射沉積坯的熱加工 參考文獻3 快速凝固制備理論 3.1 快速凝固技術的基本原理 3.1.1 急冷凝固原理 3.1.2 大過冷凝固技術 3.2 熔體的過冷和再輝 3.2.1 熔體的過冷 3.2.2 再輝現(xiàn)象 3.3 快速凝固時的熱流 3.4 快速凝固過程的熱力學 3.4.1 亞穩(wěn)相圖 3.4.2 T。線 3.5 快速凝固過程的動力學 3.5.1 T。線與快速凝固 3.5.2 快速凝固時的形核動力學 3.6 快速凝固過程中的溶質分配 3.6.1 非平衡溶質分配 3.6.2 無溶質分配凝固 3.7 快速凝固鋁合金的組織演變規(guī)律及機理 3.7.1 快速凝固組織 3.7.2 微觀組織的A區(qū)與8區(qū) 3.7.3 枝晶臂間距 3.7.4 晶粒尺寸 3.7.5 相選擇特點 參考文獻4 快速凝固A1-Li合金 4.1 A1-Li合金概述 4.1.1 A1-Li合金的發(fā)展歷史 4.1.2 A1-Li合金的分類和牌號 4.1.3 A1-Li合金的二元相圖與組織, 4.1.4 A1-Li合金的時效析出 4.2 A1-Li合金強韌化 4.2.1 A1-Li合金的強化機制 4.2.2 A1-Li合金的塑韌性 4.2.3 A1-Li合金的強韌化途徑 4.3 A1-Li合金的疲勞與斷裂特征 4.3.1 A1-Li合金的疲勞特性 4.3.2 A1-Li合金的斷裂特性 4.4 快速凝固A1-Li合金 4.4.1 A1-Li合金的熔煉和鑄造 4.4.2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A1-Li合金 4.4.3 快速凝固粉末A1-Li合金的塑韌性 4.4.4 快速凝固粉末A1-Li合金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5 快速凝固A1-Fe合金 5.1 快速凝固耐熱鋁合金概述 5.2 快速凝固A1-Li合金的組織結構號情能 ……6 快速凝固高強鋁合金7 快速凝固A1-Si合金8 快速凝固鋁合金的應用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術的發(fā)展1.1 粉末冶金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制造了材料,材料也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人類初期發(fā)展的重要材料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如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但是在青銅時代同期存在一個鮮為人知的塊煉鐵時代。所謂塊煉鐵技術就是用一種風箱把氧化鐵粉在炭火中加熱,做成海綿狀還原鐵,然后把這些多孔鐵高溫鍛造,作為黏鐵的金屬塊,再加以反復錘鍛,經(jīng)過“千錘百煉”打造成所需要的器件,這樣制造的鐵器有的有孔隙,有的含有很多雜質,但是其中也有的具有良好的致密組織。塊煉鐵技術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紀元前3000年),埃及人用這個方法制作了各種器具。Kieffer認為,塊煉鐵技術就是粉末冶金技術的起源,即古代的粉末冶金技術。根據(jù)考古資料,粉末冶金的發(fā)源地應該在波斯的東北部。也有說是起源于亞洲,經(jīng)過印度、埃及、巴比倫而輸人到歐洲的。雷內加戴1954年出版的書《Der Schwarze Hephastus》中說:他在非洲探險時,調查黑人鐵匠爐,結果發(fā)現(xiàn)在中非,用燒結法和鍛造法制作鐵器,所用的方法正和幾千年前一樣。于是雷內加戴相信這種技術確實是從亞洲經(jīng)過印度、巴比倫輸入該地區(qū)的。而且談到這種技術至今還在遠離北喀麥隆,孤立的曼達拉山殘存著。關于這本書的內容,Kieffer等人曾摘錄過,認為這些北喀麥隆人從沖積期的礦床及河川拾到磁鐵礦石,用豆粒大的木炭,在爐火中還原以制備鐵粉,它的使用方法是在垂直爐體的中央,立著一根黏土制的管,這是為了送進空氣并進行預熱用的通道,頂上有手動的二重操作風箱。開始作業(yè)時,往爐內裝木炭超過爐高的一半時,用黏土封閉橢圓形的爐門,在爐內點火。溫度升高后,在近爐底處,開一出渣口,然后每隔15min,將一些礦石和一些木炭從上方的入口處裝入;隨后,把口封閉,稍往上一點開一新的出渣口,約24h,操作完畢,這時把爐打開,取出海綿狀鐵塊投入水中。把這種海綿狀鐵破碎成豆粒大小,盡量除去其中的木炭、爐渣、石英等的殘渣。然后把粗粒用石器搗碎成粉狀,再加以提純,分成黏鐵粒和片狀粉。把砂粒大小的鐵粉,裝滿黏土制的罐中,以最大的松裝密度盡可能充分裝滿。然后把這些罐用黏土做成蓋蓋好,并用黏土溜縫,在木炭火的還原氣氛中燒結。完成后,把坩堝打碎,取出燒結鐵塊,在木炭火中,用大石錘錘打鍛造,隨后退火,反復錘打多次,做成各種式樣的兵器、工具和裝飾品。
編輯推薦
《快速凝固粉末鋁合金》可供在這些領域從事科研和技術工作的人員參考,也可以作為粉末冶金、金屬材料、復合材料等專業(yè)的研究生教學之用。由于內容較多,篇幅有限,特別是作者的水平有限,書中若有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