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科技文獻出版社 作者:張樹桐 主編 頁數(shù):507
前言
自百余年前倫琴發(fā)現(xiàn)x線時起,影像診斷學發(fā)展到今天,從X線平片到DSA,到CT和MRI以及B超、ECT、PET,其診斷手段早已突破了傳統(tǒng)X線放射診斷的范疇。隨著科技不斷創(chuàng)新,能夠運用多種先進的影像檢查技術手段來準確完成疾病的診斷有著不可預期的前景。然而,如何合理選擇影像學檢查方法,如何分析各種影像表現(xiàn)并得到準確的診斷是影像科醫(yī)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在臨床中,疾病不同階段影像表現(xiàn)也可以千差萬別;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影像表現(xiàn),或相同(相似)影像表現(xiàn)而疾病不同的例子不勝枚舉。作為影像診斷醫(yī)師,我們必須認識到疾病的影像表現(xiàn)和基礎病理生理改變之間存在的必然聯(lián)系,每種影像診斷技術因其適用性和局限性所限,在疾病的影像診斷中還常需借助其他的診斷技術使之得以明確,其中,各種疾病不同病理階段的組織結構改變和功能變化就常與影像學表現(xiàn)互為表里,這對準確把握疾病的本質尤為重要,所以,影像診斷的病理基礎和診斷技巧常為影像學前輩和同道們不斷探討的課題,本書編寫之目的就是對這一課題做大膽的探索,并祈盼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內容概要
本書是由一批長期從事臨床一線影像診斷工作者集合多年CT和MR診斷經驗及科研成果并參考國內外有關資料編寫而成。本書內容系統(tǒng)全面而又有一定特點。它既講述,常規(guī)CT、MR診斷知識,也適當?shù)貙⒔┠闏T、MR快速發(fā)展的新技術使用經驗穿插其中,對分子影像學發(fā)展給予一定關注。本書重視各疾病影像學方法的結合與比較,提出更有利的具體影像學方法選擇。強調影像與病理的聯(lián)系是本書的一大特色,全書簡明扼要又準確地論述了疾病影像的病理基礎,并注意疾病的鑒別診斷要點。 全書分總論與各論共17章80余萬字,1100余幅高分辨圖片。圖文并茂,易讀易懂,結構清晰。它可作為影像工作者入門的階梯,也可供有一定工作經驗者應急查閱,適用于廣大臨床影像從業(yè)者和臨床醫(yī)師參考閱讀。
書籍目錄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組織細胞病理學 第一節(jié) 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性反應 第二節(jié) 損傷:變性、物質沉積 第三節(jié) 修復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 第一節(jié) 充血 第二節(jié) 出血 第三節(jié) 血栓形成與梗死 第四節(jié) 水腫 第五節(jié) 淋巴循環(huán)障礙與腦脊液循環(huán)障礙 第三章 炎癥 第一節(jié) 炎癥概述 第二節(jié) 急性炎癥 第三節(jié) 慢性炎癥 第四節(jié) 炎癥的反應和結局 第四章 腫瘤 第一節(jié) 腫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腫瘤的生長與擴散 第三節(jié) 腫瘤的分類、分級與分期 第四節(jié) 腫瘤病理影像聯(lián)系 第五節(jié) 腫瘤影像方法選擇與應用價值 第五章 CT基本原理與新進展 第一節(jié) CT發(fā)展簡史 第二節(jié) CT的基本成像原理及基本步驟 第三節(jié) CT掃描方法 第四節(jié) MSCT圖像后處理技術 第五節(jié) CT新技術及應用進展 第六章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與新技術 第一節(jié)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第二節(jié) MR新技術 第七章 分子影像學概況 第一節(jié) 分子影像學概述 第二節(jié) 分子影像學的成像基礎與研究范疇 第三節(jié) 分子影像學常用的成像技術 第四節(jié) 分子影像學所需的示蹤劑和探針 第五節(jié) 磁共振分子影像學的臨床應用下篇 各論 第八章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腦血管疾病 第二節(jié) 顱內感染性疾病 第三節(jié) 顱腦損傷 第四節(jié) 顱內腫瘤 第五節(jié) 腦變性疾病 第六節(jié) 顱腦先天畸形與發(fā)育障礙 第七節(jié) 脊髓病變 第九章 頭頸部疾病 第一節(jié) 眼和眼眶疾病 第二節(jié) 鼻與鼻竇疾病 第三節(jié) 咽部疾病 第四節(jié) 喉部疾病 第五節(jié) 耳部疾病 第六節(jié) 頜面部疾病 第十章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氣管及支氣管病變 第二節(jié) 肺部感染性病變 第三節(jié) 肺部先天性病變 第四節(jié) 肺血管及實質性病變 第五節(jié) 肺部腫瘤 第六節(jié) 胸膜病變 第七節(jié) 縱隔病變 第十一章 心血管疾病 第一節(jié) 冠狀動脈疾病 第二節(jié) 心肌病 第三節(jié) 肺源性心臟病 第四節(jié) 心肌、心包腫瘤 第五節(jié) 先天性心臟病 第六節(jié) 心包疾病 第七節(jié) 大血管疾病 第十二章 肝臟、膽道、胰腺、脾臟疾病 第一節(jié) 肝臟疾病 第二節(jié) 膽道疾病 第三節(jié) 胰腺疾病 第四節(jié) 脾臟疾病 第十三章 胃腸道疾病 第一節(jié) 食道疾病 第二節(jié) 胃、十二指腸疾病 第三節(jié) 小腸疾病 第四節(jié) 結直腸疾病 第五節(jié) 急腹癥 第六節(jié) 腹外疝與腹內疝 第十四章 泌尿生殖系統(tǒng)和腹膜后疾病 第一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第二節(jié) 男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 第三節(jié) 女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 第四節(jié) 腎上腺與腹膜后疾病 第十五章 骨關節(jié)和肌肉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骨、關節(jié)與軟組織損傷 第二節(jié) 脊柱退行性病變 第三節(jié) 骨、關節(jié)與軟組織感染 第四節(jié) 慢性骨關節(jié)病 第五節(jié) 骨缺血性疾病 第六節(jié) 代謝性骨病 第七節(jié) 骨關節(jié)發(fā)育障礙 第八節(jié) 骨腫瘤、腫瘤樣變與軟組織腫瘤 第十六章 甲狀腺、乳腺疾病 第一節(jié) 甲狀腺疾病 第二節(jié) 乳腺疾病 第十七章 造血系統(tǒng)、淋巴系統(tǒng)疾病 第一節(jié) 血液系統(tǒng)疾病 第二節(jié) 淋巴系統(tǒng)疾病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九、顱內動脈瘤【概述】顱內動脈瘤指發(fā)生于顱內動脈的局灶性異常擴大??砂l(fā)生在任何年齡,以40~60歲最常見,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約為4:6,5l%自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動脈瘤破裂所致。首次動脈瘤破裂死亡率達30%~40%,復發(fā)性動脈瘤破裂死亡率更高,報道達50%以上。動脈瘤破裂前90%無特殊癥狀與體征或僅有頭痛發(fā)作,破裂后引起中風發(fā)作?!九R床表現(xiàn)】動脈瘤破裂一般有三種臨床表現(xiàn):①在用力、激動等情況下,血壓升高而發(fā)病,呈劇烈頭痛后馬上昏迷;②劇烈頭痛、惡心和嘔吐,過一段時間后好轉或昏迷;③極少患者無頭痛等先兆,僅有意識障礙。顱內動脈瘤好發(fā)于腦動脈,約95%位于頸內動脈系統(tǒng),5%分布于椎動脈系統(tǒng)。以發(fā)病的多少排列,依次為大腦前動脈、前交通動脈、后交通動脈、大腦中動脈。??啥喟l(fā),發(fā)生率約為20%。動脈瘤的破裂與其大小有關。小于0.5 cm者破裂機會很少,大于0.5 cm破裂機會遞增,大于3cm者可產生顱內壓增高癥狀。
編輯推薦
《影像病理診斷基礎與技巧》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