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奧克塔文·卡圖尼努 頁數(shù):380 字數(shù):580000 譯者:吳因業(yè)
Tag標簽:無
前言
為了及時學習國外油氣勘探開發(fā)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推動中國石油上游業(yè)務技術進步,本著先進、實用、有效的原則,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chǎn)分公司和石油工業(yè)出版社組織多方力量,對國外著名出版社和知名學者最新出版的、代表最先進理論和技術水平的著作進行了引進,并翻譯和出版?! ?001年開始,在跟蹤國外油氣勘探、開發(fā)新理論新技術和最新出版動態(tài)的基礎上,從生產(chǎn)需求出發(fā),通過優(yōu)中選優(yōu)已經(jīng)翻譯出版了六輯34本專著。在這套系列叢書中,有些代表了某一專業(yè)的最先進理論和技術水平,有些非常具有實用性,也是生產(chǎn)中所亟需。這些譯著發(fā)行后,受到了企業(yè)和科研院校廣大生產(chǎn)管理、科技生產(chǎn)實踐人員的歡迎,在實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達到了促進生產(chǎn)、更新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的目的。該套系列叢書也獲得了我國出版界的認可。2002年叢書第2輯整體獲得了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頒發(fā)的"引進版科技類優(yōu)秀圖書獎",2006年叢書第4輯的《井噴與井控手冊》再次獲得了中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的"引進版科技類優(yōu)秀圖書獎",產(chǎn)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009年在前六輯出版的基礎上,經(jīng)過多次調研、篩選,又推選出了國外最新出版的6本專著,即《天然氣測量手冊》、《地面工程合同》、《盆地分析與模擬》、《油井生產(chǎn)實用手冊》、《層序地層學原理》、《石油工程巖石力學》,以饗讀者?! ≡诒咎讌矔囊M、翻譯和出版過程中,勘探與生產(chǎn)分公司和石油工業(yè)出版社組織了一批專家、教授和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翻譯和審校人員,使得該套叢書能以較高的質量和效率翻譯出版,與廣大讀者見面?! ∠M撎讌矔谙嚓P企業(yè)、科研單位、院校的生產(chǎn)和科研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內容概要
本書在回顧層序地層學發(fā)展歷史的基礎上,敘述了層序地層學的分析方法,介紹了岸線遷移和層序界面,主要研究了體系域及其特征,論述了層序地層學模式,并討論了地層界面的時間屬性問題。 本書可供從事地質、地球物理勘探的科技工作者及油藏工程師使用,也可作為大專院校相關專業(yè)的教學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jié) 層序地層學——回顧 一、學科交叉的層序地層學 二、層序地層學一一沉積地質學的革命 第二節(jié) 層序地層學的發(fā)展歷史 一、早期的發(fā)展 二、層序地層學時代——海平面升降和構造作用對沉積的控制 三、層序模式 第三節(jié) 層序地層學方法 一、術語 二、尺度的概念 三、層序地層學和巖石地層學及異地層學第二章 層序地層學分析方法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相分析:露頭、巖心和現(xiàn)代模擬 一、沉積體系、相和相模式的概念 二、沉積環(huán)境分類 三、沃爾索相律 四、沉積巖相學 五、古水流方向 六、土壤學 七、化石遺跡學 第三節(jié) 測井 一、引言 二、測井:地質誤差 三、約束測井解釋 第四節(jié) 地震數(shù)據(jù) 一、引言 二、地震數(shù)據(jù)物理屬性 三、地震數(shù)據(jù)分析工作流程 第五節(jié) 測年技術 第六節(jié) 層序地層分析工作流程 一、步驟1——構造研究(盆地類型分析) 二、步驟2——古沉積環(huán)境分析 三、步驟3——層序地層格架的建立第三章 可容空間與濱線遷移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沉積作用的異源控制因素 一、異源控制因素的重要性 二、異源控制因素的特征 三、異源因素重要性比較 第三節(jié) 沉積物供給及沉積能量變化 一、沉積物供給 二、沉積物供給與沉積環(huán)境能量 第四節(jié) 沉積可容空間 一、可容空間、基準面和河流均衡剖面的概念 二、基準面和可容空間的近似 三、可容空間的變化 第五節(jié) 濱線軌跡 一、定義 二、海侵 三、強制海退 四、正常海退第四章 地層界面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地層終止類型 第三節(jié) 層序地層界面 一、陸上不整合面 二、相對應整合面 三、強制海退底面 四、海退侵蝕面 五、最大海退面 六、最大洪泛面 七、海侵侵蝕面 第四節(jié) 趨勢內相接觸面 一、趨勢內正常海退面 二、趨勢內強制海退面 三、趨勢內洪泛面第五章 體系域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高位體系域 ……第六章 層序模式第七章 層序界面的時間屬性第八章 層序級別與層序界面第九章 討論與結論參考文獻常用層序地層學術語
章節(jié)摘錄
三、強制海退底面 “強制海退底面”的術語由Hunt和Tuckel(1992)引入,用來定義強制海退期海洋環(huán)境下所有沉積的底面。該面相當于Posamentier。等(1988)提出的相對應整合面,大約是濱線處基準面下降開始時的古海底(圖4—6、圖4—7)。強制海退底面發(fā)育在整個海相序列中,經(jīng)隨后的侵蝕作用后保存下來,并將下伏高位正常海退地層與上覆強制海退地層分開(圖4—9)。陸架上,下伏沉積與上覆沉積均呈前積趨勢,在整個向上變粗的序列中,下降開始面下超于已有地層的傾斜面,強制海退底面被更年輕的強制海退前積斜坡沉積依次下超。同其他整合地層接觸一樣,下伏地層不終止于該面。在強制海退底面被波浪和洋流重建的部位,沖刷接觸削截了下伏地層(圖4—9)?! ⊥ǔ碇v,下降開始時的海底是:①整合的、②時間面。這種地層界面作為巖石記錄中的整合面被保存下來的可能性,將在本節(jié)后面部分詳細討論。關于其時間屬性,同其他作為相對應整合面的層序邊界一樣(第七章做詳細討論),強制海退底面的等時地層情況,與可用生物地層分辨率和地質年代測年技術有關。然而,位于陸棚和陸坡上的強制海退底面至少有一部分表現(xiàn)為前積斜坡沉積,與濱岸沉積遷移率有關的地質記錄是低穿時的,因為濱線處陸源沉積物供給到達海盆深處任何位置的沉積帶都需要時間(圖4—9;Catuneanu,2002)?! ≡诘卣鸬貙訉W術語中,強制海退底面是退覆的最老斜坡沉積(即被強制海退朵體所退覆的,下伏正常海退沉積中最年輕的斜坡沉積;圖4-19)。下降開始時的海底,在強制海退區(qū)位于陸上不整合面之下(圖4-19),若最早的強制海退沉積被很好的保存下來,兩個面會在記錄強制海退開始時的濱線位置處相交。這種方法不足在于陸上不整合和(或)隨后的海侵浪蝕作用可能移走最早的退覆砂巖地層,因此并不總能確定地震剖面上何處是退覆沉積的開始。這一不足在地層退覆樣式被隨后的陸上不整合或海侵溝蝕作用破壞的地方更為明顯。 在淺海環(huán)境(濱面到陸棚)下,基準面下降到低于浪基面時,根據(jù)海底坡度(相對波浪均衡面的陡緩;圖3—27)和基準面下降規(guī)模的不同,海底遭受不同程度的波浪沖刷作用?;鶞拭娲笠?guī)模下降導致整個淺海海底完全暴露地表,極大地降低了淺海強制海退沉積物保存下來的可能性,使其底面更加模糊。而基準面小規(guī)模下降時,強制海退底面在淺海序列中保存下來的可能性相應增加。在強制海退期,影響淺海海底的沖刷/加積作用性質大部分取決于前積斜坡與波浪均衡剖面的靜止角,反過來該夾角反映了沉積物供給和控制沉積物在潮下和內陸架環(huán)境下的再分配作用的影響。因此,對于浪控淺海環(huán)境(海底坡度很小,通常〈1度,且波浪能量處于平衡)和河控環(huán)境(其前積層靜止角一般〉1度,比波浪均衡剖面陡)需要區(qū)別對待。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