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阿伍賽斯 (Avseth.P.)、穆科爾基 (Mukerji.T.)、梅維科 (Mavko.G.)、 陳小宏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2009-04出版) 作者:(挪)阿伍賽斯(Avseth,P.),(美)穆科爾基(Muk 頁數(shù):274
Tag標簽:無
前言
每年新發(fā)現(xiàn)石油越來越難,越來越有風險,也越來越昂貴,一個很自然的結果就是它的有限性。如同M.KingHubbert峰值所指示的那樣,新發(fā)現(xiàn)和產(chǎn)量遞減不可避免。然而需求仍在繼續(xù),這迫使我們轉(zhuǎn)向更深的水域,更復雜的儲層,更小、更隱蔽的油田。處理這種復雜性和風險的關鍵一直是不同石油技術的有效綜合。工作站、可視化軟件及地質(zhì)統(tǒng)計學有助于我們處理巨量數(shù)據(jù)。也許更重要的是寶貴的人才隊伍,他們要把專門的技術綜合起來,挖掘不同的數(shù)據(jù)。在準備“定量地震解釋”時,我們的目標是幫助闡明儲層描述,巖石物理在綜合數(shù)據(jù)和地球物理專門技術及地質(zhì)學中的強大作用。本書的目的是使地震和儲層描述之間的聯(lián)系更為定量。我們大多數(shù)的例子使用的是振幅信號和阻抗,但是我們考慮定量地震解釋時包括任何地震屬性的使用,有特定的模型把這些屬性和巖石物理特性相關聯(lián)。我們的方法是介紹基本的巖石物理關系,這些關系有助于定量巖石物理信號和流體特性。由于巖石特性是地質(zhì)過程的結果,因此我們以定量各種地質(zhì)趨勢的地震信號開始。我們還充分采納概率和地質(zhì)統(tǒng)計學工具,作為處理必然不確定性的定量工具,這種不確定性貫穿于所有定量方法中。在一個風險環(huán)境中,定量、管理和了解不確定性是生存的關鍵。多年來,巖石物理研究重點在物理特性上。在不同的實驗室條件下,通過仔細測量波的傳播,我們不可思議地開發(fā)了靈巧的模擬巖石聲學特性的類似物,尋找制作包含流體的顆粒和孔隙模型的方法。我們知道如何依據(jù)礦物、孔隙度、縱橫比和顆粒接觸來確定地震速度參數(shù)。我們了解孔隙壓力和應力如何影響速度、衰減和他們的各向異性。我們理解為什么(高頻)實驗室速度與(低頻)野外速度不同。當孔隙流體變化時,我們能對速度如何變化做出極好的預測。
內(nèi)容概要
《定量地震解釋》共分7章,包括巖石物理概述、巖石物理解釋、統(tǒng)計巖石物理學、定量地震解釋常用技術、實例研究、工作流程和指導、動手練習等內(nèi)容。介紹了定量地震解釋的基本原理、巖石物理模板的作用、定量地震解釋實例、定量地震解釋流程、定量地震解釋指導及用于定量地震解釋的練習數(shù)據(jù)。該書是地球物理工作者和地質(zhì)人員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其中譯本的出版,將對國內(nèi)定量地震解釋工作起到引導和推動作用。 盡管《定量地震解釋》的定量解釋是從巖石物理模板出發(fā),以減少多解性的思路開展工作,但該書的出版一定會對未來的定量地震解釋提供幫助,同時,該書提供了動手練習的數(shù)據(jù)。因此,該書既可以作為地震解釋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以作為石油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的教材。
作者簡介
作者:(挪威) 阿伍賽斯 (Avseth.P.) (美國) 穆科爾基 (Mukerji.T.) (美國) 梅維科 (Mavko.G.) 譯者:李來林 解說詞:陳小宏
書籍目錄
1 巖石物理概述1.1 引言1.2 映射孔隙和巖相的速度一孔隙度關系1.3 流體替換分析1.4 壓力對速度的影響1.5 橫波信息的特殊作用1.6 巖石物理“如果會怎么樣?”:流體和巖性替換1.7 所有模型都是錯的有一些是有用的2 結構、巖性和壓實的巖石物理解釋2.1 引言2.2 巖石物理特性和沉積微觀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理論和模型2.3 實例:北海濁積體系微結構的巖石物理解釋2.4 把巖石物理與巖性和沉積環(huán)境相關聯(lián)2.5 實例:北海濁積體系中的地震巖相2.6 巖石物理深度趨勢2.7 實例:北海油田巖石物理深度趨勢和異常2.8 巖石物理模板:巖性和流體預測工具2.9 討論2.10 結論3 統(tǒng)計巖石物理學:聯(lián)合巖石物理、信息論和統(tǒng)計學降低不確定性3.1 引言3.2 為什么要定量不確定性?3.3 統(tǒng)計巖石物理工作流程3.4 信息熵:一些簡單例子3.5 蒙特卡洛模擬3.6 統(tǒng)計分類和模式識別3.7 討論和概述4 定量地震解釋常用技術4.1 引言4.2 地震振幅定性解釋4.3 AVO分析4.4 波阻抗反演4.5 地震模型正演4.6 定量地震解釋的發(fā)展方向5 實例研究:用地震數(shù)據(jù)預測巖性和孔隙流體5.1 實例1:用3D Av0映射北海濁積體系中的地震儲層5.2 實例2:用地震阻抗反演和統(tǒng)計巖石物理映射北海儲層巖相和孔隙流體概率5.3 實例3:在北海Grane油田用統(tǒng)計AVO預測地震巖性和描繪儲層5.4 實例4:西非沿岸未固結深水體系中巖性和孔隙流體分類的AVO深度趨勢5.5 實例5:使用巖石物理模板映射地震儲層(北海濁積體系的例子) 6 工作流程和指導6.1 AVO識別6.2 巖石物理“如果會怎么樣?”及AVO可行性研究6.3 RPT分析6.4 用巖石物理深度趨勢約束AVO分類6.5 用巖相分析和統(tǒng)計巖石物理約束地震儲層描述6.6 為什么和什么時候我們做定量地震解釋?7 動手練習7.1 引言7.2 問題7.3 項目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2 結構、巖性和壓實的巖石物理解釋2.2 巖石物理特性和沉積微觀結構之間的聯(lián)系:理論和模型如果我們希望預測巖石的地震速度,只知道孔隙度、礦物成分及礦物成分的彈性模量,我們充其量只能預測地震速度的上下限。然而,如果我們知道礦物顆粒和孔隙互相之間如何排列的幾何細節(jié),我們就能預測更準確的地震特性。有幾個模型可用于解釋巖石的微結構和結構,原則上,這些模型允許我們采用其他的方法:即從地震速度預測巖石的類型和微結構。巖石物理診斷技術由Dvorkin和Nur(1996)引入,作為從速度一孔隙度關系推斷巖石微結構的工具。這個診斷技術是通過把一個介質(zhì)理論模型曲線調(diào)整到測量數(shù)據(jù)變化曲線上而實現(xiàn),其假定當曲線匹配時沉積物的微結構與模型中使用的相匹配。下面,我們給出一組模型,描述中到高孔隙度沉積物和巖石介質(zhì)的速度-孔隙度-壓力特征(低孔隙度模型在第1章提到)。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個最有效方法是從定義“端元”彈性開始。在零孔隙度端,巖石必定具有礦物的特性。在高孔隙度極限端,彈性特性由彈性接觸理論確定。然后,我們使用Hashin—Shtrikman上下限在這兩個“端元”之間進行內(nèi)插。上限解釋了材料中受力顆粒和充填孔隙混合時理論上最硬的方式,而下限解釋了材料中受力顆粒和充填孔隙混合時理論上最軟的方式。因此,我們發(fā)現(xiàn),上限可以很好的代表接觸膠結,而下限較好地描述了分選影響。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具有極少(百分之幾)接觸膠結的巖石用Hash—in—Shtrikman上限描述的并不好。因為,在初始孔隙度降低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變硬影響,此時,膠結物填充在接觸面之間的微裂縫。因而,在高孔隙度和零孔隙度端元之間內(nèi)插就很危險。因此,我們包含一種高孔隙度接觸膠結模型,其考慮了初始膠結影響。總之,我們考慮以下巖石物理模型,每一個都用于不同的地質(zhì)方案。
編輯推薦
《定量地震解釋》由石油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