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馬建良,王春壽 主編 頁數(shù):248 字數(shù):407000
前言
本書是根據(jù)高職高專院校地質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相關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編寫而成的。全書以地質作用為主線,重點介紹了內、外力地質作用的能源、起因、作用方式、過程和結果;闡述了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礦物巖石、地層等在成因上的關系和地殼在動力地質作用下運動、變化與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演變歷史;簡要介紹了地球的起源和基本概況、地殼演變歷史的研究依據(jù)、地質時代的劃分及地殼發(fā)展階段;增加了人類社會與地質環(huán)境的有關內容;同時還加入了實驗指導的內容作為本書的附錄,以滿足學生技能性訓練的需求?! 榱送怀鲶w現(xiàn)地質作用在地球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本書把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和地質構造以及其他地質現(xiàn)象的內容安排在相應的地質作用類型之后,在同一章內介紹,以使地質作用和由其產(chǎn)生的地質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更明確,內容更顯緊湊,便于初學者理解和掌握。每章內容之前都有內容提要,后面有復習思考題,便于學生掌握要點、復習思考、鞏固知識?! ”緯神R建良(天津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王春壽(天津石油職業(yè)技術學院)任主編;陳國強(渤海石油職業(yè)學院)、王少慶(遼河石油職業(yè)技術學院)任副主編;曹基宏(天津石油職業(yè)技術學院)、劉華和孫桂敏(天津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井春麗(克拉瑪依職業(yè)技術學院)參編;由馬建良完成全書的統(tǒng)稿工作。
內容概要
本書以地質作用為主線,主要介紹了地質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重點闡述了內、外力地質作用的能源、起因、作用方式、過程和結果;說明了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礦物巖石、地層等在成因上的關系和地殼在動力地質作用下運動、變化與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演變歷史;簡要介紹了地球的起源、形狀、主要物理性質、圈層構造和物質組成,地殼演變歷史的研究依據(jù)、地質時代的劃分及地殼歷史階段,環(huán)境地質學的概念、地質環(huán)境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內容。 本書可以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地質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石油工程等相關專業(yè)師生和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緒論 第一節(jié) 地質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第二節(jié) 地質學的內容和分科 第三節(jié) 地質學的學習研究方法和發(fā)展方向 第四節(jié) 普通地質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復習思考題第一章 地球概述 第一節(jié) 地球的起源及其發(fā)展變化 第二節(jié)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質 第三節(jié) 地球的圈層構造 復習思考題第二章 地殼的物質組成 第一節(jié) 地殼中的化學元素 第二節(jié) 組成地殼的礦物 第三節(jié) 組成地殼的巖石 復習思考題第三章 地質作用概述 第一節(jié) 地質作用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地質作用的類型 復習思考題第四章 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第一節(jié) 地殼運動概述 第二節(jié) 巖石的變形與地質構造 第三節(jié) 巖層間的接觸關系 第四節(jié) 大地構造理論學說簡介 復習思考題第五章 巖漿作用與巖漿巖 第一節(jié) 巖漿及巖漿活動的概念 第二節(jié) 巖漿的噴發(fā)活動 第三節(jié) 巖漿的侵入作用 第四節(jié) 巖漿巖 第五節(jié) 巖漿的成因及其作用 復習思考題第六章 變質作用與變質巖 第一節(jié) 變質作用概述 第二節(jié) 變質作用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jié) 變質巖 復習思考題第七章 地震作用 第一節(jié) 地震概述 第二節(jié) 地震的類型及地震地質作用 第三節(jié) 地震預報與預防 第四節(jié) 地震的分布 復習思考題第八章 風化作用 第一節(jié) 風化作用的類型 第二節(jié) 影響巖石風化的主要因素 第三節(jié) 風化殼及土壤 復習思考題第九章 地面流水的地質作用 第一節(jié) 地面流水概述 第二節(jié) 暫時性流水的地質作用 第三節(jié) 河流的地質作用 第四節(jié) 水系類型 第五節(jié) 河流階地 復習思考題第十章 地下水的地質作用 第一節(jié) 地下水概述 第二節(jié) 地下水的潛蝕作用 第三節(jié) 地下水的搬運作用與沉積作用 復習思考題第十一章 湖泊及沼澤的地質作用 第一節(jié) 湖泊概述 第二節(jié) 湖泊的地質作用 第三節(jié) 沼澤及其地質作用 復習思考題第十二章 海洋的地質作用 第一節(jié) 海洋概述 第二節(jié) 海水的剝蝕作用 第三節(jié) 海水的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 復習思考題第十三章 冰川的地質作用第十四章 風的地質作用第十五章 塊體運動第十六章 成巖作用與沉積巖及外生礦床第十七章 地殼的演變歷史第十八章 人類社會與地質環(huán)境附錄 實驗指導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地球概述 第一節(jié) 地球的起源及其發(fā)展變化 一、宇宙及天體 1.地球的起源 地球起源問題是同太陽系的起源緊密聯(lián)系的,因此要探討地球的起源問題,首先了解目前太陽系的三個主要特征是必要的: ?。?)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都按逆時針方向繞太陽公轉,太陽本身也以同一方向自轉,這個特征稱為太陽系天體運動的同向性?! 。?)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非常接近于同一平面,并且這個平面與太陽自轉赤道面的夾角不到6°,這個特征稱為行星軌道運動的共面性。 ?。?)除水星外,其他所有行星的繞日公轉軌道都很接近于圓軌道,這個特征稱為行星軌道運動的近圓性?! £P于地球的起源問題,已有相當長的探討歷史了。在古代,人們就曾探討了包括地球在內的天地萬物的形成問題,在此期間,逐漸形成了關于天地萬物起源的“創(chuàng)世說”。其中流傳最廣的要算是《圣經(jīng)》中的“創(chuàng)世說”。在人類歷史上,“創(chuàng)世說”曾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 ∽?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以后,天體演化的討論突破了宗教神學的桎梏,開始了對地球和太陽系起源問題的真正科學探討。1644年,笛卡兒(R.Descartes)在他的《哲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第一個太陽系起源的學說,他認為太陽、行星和衛(wèi)星是在宇宙物質渦流式的運動中形成的大小不同的旋渦里形成的。一個世紀之后,布封(G.L.L.de Buffon)于1745年在《自然史》中提出第二個學說認為,一個巨量的物體,假定是彗星,曾與太陽碰撞,使太陽的物質分裂為碎塊而飛散到太空中,形成了地球和行星。在布封之后的200年間,人們又提出了許多學說,這些學說基本傾向于笛卡兒的“一元論”,即太陽和行星由同一原始氣體云凝縮而成;也有“二元論”觀點,即認為行星物質是從太陽中分離出來的?!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