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儲層地質學基礎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于興河 主編  頁數(shù):393  

前言

油氣儲層地質學是石油地質學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分支學科,由于儲層是構成油氣藏的核心要素,因而,儲層地質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對油氣勘探與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油氣儲層地質學是高等院校地質專業(yè),尤其是石油地質與油藏工程專業(yè)本科教育的必修課程,相關高校均開設了此課程。在多年的教學與科研中,各位參編者均感到相關專業(yè)的學生對此課程學習的積極性較高,同時在科研與生產(chǎn)實踐中該課程的內容也使用較廣,許多科研工作者認為油氣儲層地質學是進行油氣勘探與開發(fā)研究的基礎課程。本書的各位參編者也都曾使用過此類參考書,并且均認為經(jīng)過這些年的教學與科研積累,應編寫一本更具有綜合性的油氣儲層地質學教材,它應該既有基本油氣儲層地質學理論,又涵蓋相關基本研究方法;既包括傳統(tǒng)儲層地質學內容,又應采納一些新的研究方法與成果。在收集整理一些相關教學筆記、科研成果及同仁提出的一些問題的基礎上,編者一直醞釀編寫這樣的一本教材,但苦于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同時也深感一家之言難含眾家之所長,故遲遲未能動筆。本教材的編寫契機最初源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于興河教授申請并獲準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材編寫課題,即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油氣儲層地質學基礎》。與此同時,相關高校的許多同仁也正準備編寫這樣一部本科教材,為了避免重復,融合各家所長,統(tǒng)編《油氣儲層地質學基礎》變得十分必要。

內容概要

本書主要闡述了儲層地質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涵蓋油氣儲層的基本特征、形成與分布孔隙結構、成巖作用、非均質性、敏感性、地質建模及其綜合評價等內容,同時補充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儲層地質學的新進展和研究成果,并加入了各參編人員的科研成果與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    本書為石油地質、油氣田開發(fā)、石油工程等相關專業(yè)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這些專業(yè)研究生的參考用書,同時可供廣大從事儲層研究、油氣勘探與開發(fā)的人員以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使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儲層地質學的形成、發(fā)展與趨勢  第一節(jié)  儲層地質學的概念與研究內容  第二節(jié)  儲層地質學研究的動態(tài)與趨勢  第三節(jié)  國內外油氣儲層研究方向  思考題第二章  油氣儲層的基本特征  第一節(jié)  儲層的物理特性  第二節(jié)  儲層的幾何特性  第三節(jié)  儲層的巖石學特征  思考題第三章  油氣儲層地質研究方法  第一節(jié)  沉積相的地質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儲層的測井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儲層的地震研究方法  思考題第四章  儲集體的形成與分布  第一節(jié)  儲層形成的沉積作用  第二節(jié)  碎屑巖儲層特征及其分布規(guī)律  第三節(jié)  碳酸鹽巖儲層特征及分布規(guī)律  第四節(jié)  其他巖類儲層特征及其分布  思考題第五章  儲層孔隙結構  第一節(jié)  儲集巖的孔隙和喉道類型  第二節(jié)  孔隙結構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孔隙結構參數(shù)的定量表征  第四節(jié)  孔隙結構的分類與評價  第五節(jié)  孔隙結構的應用  思考題第六章  儲層成巖作用  第一節(jié)  成巖作用分析測試方法與內容  第二節(jié)  碎屑巖成巖作用和孔隙演化  第三節(jié)  碳酸鹽巖成巖作用及孔隙演化  第四節(jié)  成巖序列與演化模式  思考題第七章  儲層非均質性  第一節(jié)  概念與主要影響因素  第二節(jié)  儲層非均質性的分類  第三節(jié)  宏觀非均質性的研究  第四節(jié)  微觀非均質性的研究  第五節(jié)  儲層流動單元  第六節(jié)  儲層非均質性與油氣采收率  思考題第八章  儲層敏感性分析  第一節(jié)  儲層敏感性機理  第二節(jié)  儲層敏感性評價  第三節(jié)  開發(fā)過程中儲層性質的動態(tài)變化  思考題第九章  儲層地質建模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與模型類別  第二節(jié)  儲層建模的數(shù)理基礎  第三節(jié)  儲層建模方法  第四節(jié)  儲層建模的程序與具體步驟  第五節(jié)  儲層建模的策略  思考題第十章  儲層綜合評價  第一節(jié)  不同勘探與開發(fā)階段儲層綜合評價的內容  第二節(jié)  儲層綜合評價的資料基礎與方法  思考題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儲層地質學的形成、發(fā)展與趨勢儲層地質學是一門從地質學角度對油氣儲層的主要特征(幾何特性和物理特征)進行描述、評價及預測的綜合性學科。它從20世紀中期形成以來,經(jīng)歷了快速的發(fā)展,最初以油藏描述為基礎,運用地質統(tǒng)計學隨機建模技術進行儲層非均質性研究,隨后發(fā)展起來的儲層表征技術,運用定量的方法和隨機建模技術建立儲層的預測模型,使儲層地質學成為石油地質工作的熱門研究領域。目前,隨著國內外油氣勘探和開發(fā)的不斷深入,儲層地質學的研究正日益從宏觀向微觀、定性向定量、單學科向多學科方向發(fā)展,同時也面臨儲層內部結構分析、井間儲層物性預測、儲層連續(xù)性確定等科學難題。第一節(jié)儲層地質學的概念與研究內容現(xiàn)代石油工業(yè)從形成至今,已經(jīng)歷一個半世紀的風風雨雨,此間石油地質學不僅從無到有,而且已發(fā)展成為地學中一個十分重要、蒸蒸日上的分支科學。儲層地質學作為石油地質學中的一個核心分支學科,在石油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油氣勘探與開發(fā)的需求與瓶頸問題已為其發(fā)展提出了許多科學問題與挑戰(zhàn),這也成為新一代石油地質學家與油藏工程師為之奮斗的目標。一、儲層地質學的興起現(xiàn)代石油工業(yè)形成之始,人們就有了“油藏(儲層)”的初步概念,其標志是1859年EdwinDrake在美國賓夕法尼亞所鉆的第一口工業(yè)油井。20世紀之前,西方國家剛經(jīng)歷了第一次產(chǎn)業(yè)革命,對能源的需求有明顯增長,那時對油氣藏還沒有形成一個十分明確的認識。20世紀之初,人們對油氣分布規(guī)律的認識僅限于背斜說,這個時期的石油工業(yè)以勘探為主體,油氣田發(fā)現(xiàn)后交由石油工程技術人員管理開采,地質學家并不參與石油的開采活動。1917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xié)會(AAm)成立和AAPGBull的出版,為石油地質學的誕生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1921年,第一本《石油地質學》(Emmons)問世,這時已對油氣藏(儲層)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20世紀30年代之前,石油勘探的核心主要是尋找含油構造,油田發(fā)現(xiàn)后,石油公司搶占油區(qū),進行盲目性開采,并沒有對儲層進行詳細而系統(tǒng)的研究。20世紀30~40年代,當時的主要石油輸出國美國、蘇聯(lián)、墨西哥及委內瑞拉等采用較為保守的開采方法,限制井距與單井產(chǎn)量以保護油田的生產(chǎn),地質學家對造成井間干擾的油層物理、滲流力學、油藏工程等問題,以及對制約油田開采的開發(fā)地質問題已有初步認識,但沒有進行系統(tǒng)地研究。

編輯推薦

《油氣儲層地質學基礎》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氣類規(guī)劃教材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油氣儲層地質學基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3條)

 
 

  •   剛剛進入這個領域,所以想好好學習一下,對自己拓展專業(yè)知識有效
  •   很好的專業(yè)書,適用
  •   內容懂得不太多,但是看著還是覺得講得挺詳細的,比以前學過的要細致,要豐富,還不錯吧~
  •   書很好,容易讀懂
  •   應該好好讀讀,不錯
  •   上課用嘛,不錯
  •   很強。
  •   基本問題和技術要點都較詳實,作為教材,夠了
  •   本想看看于先生關于儲層建模的獨到見解,可惜,這部分都是抄的其他書上的東西,失望.
  •   這本書看到目錄后我就認為值得買來學習,收到后果然不錯。很喜歡
  •   內容很好,質量也很好,一直很想買的書??!
  •   既有基礎知識點,又有前沿延伸,必看!
  •   可能在運輸過程中有問題,樹皮破了,但是不影響使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