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1 出版社: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2001-01出版) 作者: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 編 頁數:266
內容概要
《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文集(2000年)(第1集)》共收入油氣地球化學論文26篇。其中21篇是1999年7月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成立大會上學術委員宣讀的論文,內容涉及當今我國油氣地球化學研究的各個重要方面,包括學科發(fā)展方向、天然氣資源、油藏地球化學、海相碳酸鹽巖生油、煤成烴、未熟油、生物標志物、有機分子結構、資源環(huán)境、分析實驗技術等。另有5篇則是重點實驗室部分資助項目的中間成果?!队蜌獾厍蚧瘜W重點實驗室文集(2000年)(第1集)》可供油氣勘探科研單位研究人員和石油院校師生參考。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論文 跨世紀我國油氣地球化學面臨的任務——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成立大會上的發(fā)言 黃第潘 中國天然氣資源及前景分析——兼論“西氣東輸”的儲量保證 戴金星等 從塔里木盆地看中國海相生油問題 梁狄剛等 我國油氣地球化學分析實驗技術新進展 張大江等 油藏地球化學在石油勘探中的應用 王鐵冠等 煤成油及煤系泥巖成油的生物標記物特征 程克明 對21世紀初期我國石油有機地球化學研究方向的幾點意見 王庭斌 碳酸鹽生油巖有機質豐度問題的討論 郝石生 有機地質大分子結構研究的新進展 秦匡宗 郭紹輝 資源環(huán)境與地球化學研究 貝豐 具時代意義的生物標志物研究 王培榮 林壬子 復雜盆地油源對比思路及參數選取——以塔里木盆地為例 張水昌等 塔中地區(qū)CⅢ油組油氣運移及成藏史初探 侯讀杰等 碳酸鹽巖瀝青“A”、瀝青“C”、干酪根的生氣定量評價 史繼揚等 濟陽坳陷低熟油生成機理及成藏規(guī)律研究 張林曄等 松遼及外圍盆地未熟—低熟烴源巖礦物瀝青基質研究 孔慶云 李永康 三塘湖盆地煤成油地球化學特征 包建平等 論儲集巖相 金奎勵 激光微束微區(qū)分析技術:方法與應用 鐘寧寧等 鹽湖沉積環(huán)境高硫未成熟油的成因與地質地球化學制約 彭平安等 松遼盆地北部未熟—低熟油生、排烴量、資源量評價及有利地區(qū)預測 盧雙舫等第二部分 重點實驗室資助項目成果 莫里青斷陷低熟油成因機理 賀君玲等 兩種輕烴分析方法——PTV切割反吹、頂空分析 肖廷榮等 原油中高分子量烷烴(>C40)測定 趙紅等 用液相色譜法研究采油過程中原油萘、菲系列濃度變化規(guī)律 王振平等 烴源巖有機溶劑油提研究 郭紹輝等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跨世紀我國油氣地球化學面臨的任務——在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成產大會上的發(fā)言黃第藩(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1999年7月21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的成立,是我國油氣地球化學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將肩負起在新世紀推動我國油氣地球化學向前發(fā)展、力爭跨入世界前列并更好地為油氣勘探服務的光榮使命。在我國石油工業(yè)發(fā)展史上,油氣地球化學研究是功不可沒的。陸相生油理論和源控論的發(fā)展和確立,各油區(qū)烴源層系形成的環(huán)境條件及其成烴演化史的查明,一系列指導油氣勘探的主要地球化學指標的確定,油氣運移、聚集成藏史的地球化學研究,以及生油氣量和資源量評價,都為我國油氣資源的勘探和決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與此同時,從70年代后期開始,隨著分析實驗技術的進步,油氣地球化學進入了分子級的研究水平,確立了干酪根熱降解生油理論的主導地位,各油區(qū)都建立了烴源巖的成烴演化剖面,說明到80年代,油氣地球化學從技術、理論到應用,已發(fā)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學科了,并在油氣勘探開發(fā)中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編輯推薦
《油氣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文集(2000年)(第1集)》由石油工業(yè)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